?

企業新技術引進與擴散行為決策分析

2013-10-26 08:48肖靈機黃親國
江西社會科學 2013年2期
關鍵詞:科研機構客體產業化

■肖靈機 黃親國

在我國科技創新體制中,科研和學術機構仍然是科技攻關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和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擁有者,企業成為真正的技術創新主體目前尚遙未可及??蒲袡C構的技術創新成果首先要成功實現技術轉移,進行產業化,繼而引發技術擴散才能惠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如何把科研機構的突破性技術成果轉移到企業從而有效地實現產業化,如何實現更廣泛的技術擴散促進產業發展與經濟繁榮,這是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技術引進企業在創新成果縱向技術轉移過程及橫向技術擴散過程中的決策與行為進行分析,以資科研機構及政府決策借鑒。

一、科研機構向企業的縱向技術轉移:過程描述

突破性技術創新成果的技術轉移,歸根到底是一個具有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的技術市場交易和技術產業化過程。不同于普通商品,技術創新成果作為“商品”,其技術轉移的成功不僅局限于買賣技術交易過程的完成,而且必然有技術產業化進入交易過程之中??萍汲晒鳛橐环N生產要素“商品”,只有能夠輔以結合其他要素一起發揮作用,給技術轉移客體(即作為技術實施方的企業)帶來超額利潤時,該技術才會被引入,并實現產業化[1]。

(一)向單個企業的獨占性技術轉移過程

單個企業謀求對突破性技術創新成果獨占性轉移時,要成功實現從技術提供者的科研機構到成果需求者的企業縱向技術轉移,其全過程如圖1。

圖1 創新成果獨占性技術轉移全過程模型

技術市場的完備情況難以精確把握,其有效的或者失靈的狀況難以描述,被視作一個“黑箱”??蒲袡C構與技術引進企業分別作為主體和客體,通過技術市場“黑箱”交互作用,各自行為決策和市場策略超出市場交易本身。作為主體的科研機構,在“黑箱”的交互作用下服從于研發的投入規模及對其成果價值的自我認知,也反饋指導研發修正;作為客體的技術引進企業,在“黑箱”的交互作用下服從于產業化的可實現性及對其市場價值的自我預測,也前饋指導產業化學習。

創新成果技術轉移全過程的成功完成取決于參與市場的各方對投入與產出的綜合研判,不僅僅局限于交割價格,還涵蓋機會成本與期望收益等,滿足一般的市場規律,即:研發投入C1≤成果賣價P1≤成果買價P2≤市場回報R。

(二)向多個企業的非獨占性技術轉移過程

多個企業通過技術市場,謀求從科研機構獲得突破性技術創新成果并進行產業化時,科研機構與這些企業間的技術轉移全過程如圖2所描述。

圖2 創新成果非獨占性技術轉移全過程模型

科研機構作為主體,多個技術引進企業作為客體,通過技術市場“黑箱”交互作用。作為主體,科研機構在“黑箱”的交互作用下服從于研發的投入規模及對其成果價值的自我認知的同時,還會受多個客體企業競購態勢的影響;作為客體,單個企業的行為決策和市場策略與前面所述大致類似,即在“黑箱”的交互作用下服從于產業化的可實現性及對其市場價值的自我預測,但還會受到其他技術競購者的影響,即增加了與其他客體企業的競爭或合謀這一影響因素。

某單個企業對投入產出的綜合研判,多出了創新成果產業化后在商品市場上的市場占有率的考量,即期望收益測算要考慮自身在行業內具有的市場競爭力,Pi≤Ri是其參與技術交易并接受技術轉移的必要條件。

科研機構愿意轉移技術的條件簡單明確,即P1≥C1。面對多個技術引進企業,科研機構是從單個技術轉移客體企業取得Pi≥P1≥C1的經濟績效,還是從數個技術轉移客體企業取得≥P1≥C1(m≤n)的經濟績效,其決策與技術市場上的競爭合作態勢有關 (所以,圖2中用“?”表示)。

二、技術引進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博弈

在創新成果技術轉移過程中,參與技術市場的博弈方有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政府和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等[2]。在此,主要圍繞創新技術的供給者科研機構和創新技術的潛在引進者企業這兩個博弈方進行博弈分析。在縱向技術轉移過程中,科研機構通過創新成果的技術轉移來滿足技術引進企業對新技術的需求,并獲得自身利益。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博弈是合作博弈關系。

第一,創新成果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博弈。創新成果的讓渡價值與技術引進企業愿意為產品付出的價格成正比,創新成果的讓渡價值越多,需求越得到滿足,則企業愿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如此,科研機構能獲得更大的效益,這也強化了科研機構與技術引進企業合作的基礎。相反的,如果創新成果在被引進后的效益低于或等于此前的效益,則技術引進企業不會引進,合作不能達成。

第二,技術引進企業信息存量與創新成果技術質量水平的博弈。技術引進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信息擁有量不對稱,會出現兩種情況:(1)科研機構不了解技術引進企業需求的情況,不能夠滿足技術引進企業的需求,合作不達成;(2)技術引進企業對創新成果不夠了解,對市場的反應還缺乏足夠意識,采取觀望等待行為,同樣合作也不達成。

技術成果提供者和技術引進者雙方共同參與縱向技術轉移過程[3],陳群勝假定技術引進企業為A、科研機構為B,研究了雙方合作博弈。事實上,A有單獨研發(即不合作)和合作創新兩種選擇,B有技術授權和合作創新兩種獲益方式。圍繞B擁有的技術成果的質量水平取值范圍(高,低),假設概率分別為p和1-p(其中0≤p≤1),技術引進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縱向技術轉移中的合作博弈情況如圖3。

在圖3中,N表示技術創新成果;V為技術創新成果預期價值;a為合作時B從A獲得的收益分成比例(0≤a≤1);p1為企業A單獨研發實現目標的概率;p2為科研機構B技術高質量時合作創新成功概率;p3為科研機構B技術低質量時合作創新成功概率;I1為B技術高質量的許可收益;I2為B技術低質量時的許可收益;C為技術低質量擁有者偽裝成技術高質量的偽裝成本;r1為B獲得的當B技術高質量時的共享收益許可收益;r2為B獲得的當B技術低質量時的共享收益許可收益(r2≤r1)。

圖3 創新合作選擇博弈擴展模型

要實現科研機構與技術引進企業間成功的合作創新,必須滿足不等式組:

當科研機構與技術引進企業收益分成系數a確定在K1<a<K2范圍內時,雙方技術轉移及產業化中合作創新成功就有保障。

三、技術引進企業的非合作博弈

在創新成果技術轉移過程中,技術市場上創新技術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在做出“引進”決定之前,“觀望”是其策略集中的選擇之一,出價是其決定引進該項技術后的權衡,而非引進或采用決策本身?!坝^望”是指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暫不引進或采用創新技術,處于繼續觀察階段,以選擇最佳引進時機;“引進”指技術引進企業認為當前為最佳引進或采用時機,因而決定引進創新技術。

(一)技術引進企業決定自身技術替代的單體博弈

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過程中最關鍵的應該歸于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是否采用創新技術,以及何時采用創新技術的問題。技術引進企業面對一項新的技術成果時,自身應該考慮什么因素,以及他如何做出選擇,屬于單體博弈問題。

單體博弈是只有一個博弈方的博弈。如有一個生產企業,作為潛在技術引進者正考慮是否引進一項創新技術,替代已經使用多年的老技術,這就是創新成果技術轉移中一個單體博弈的例子。該企業在決策時需面對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技術成果產業化后的商品未來的實際市場情況,即市場情況好與壞的概率分布。把商品未來市場因素放進博弈中,即引進一個代表隨機選擇作用的博弈方——“商品未來市場”和技術引進企業構成兩個博弈方。技術引進企業有引進創新技術、觀望(繼續使用老技術)兩種可選策略構成其策略集,市場則有好(Good Market,概率為 pg)、差(Poor Market,概率為 1-pg)兩種可能狀態。技術引進企業決策時不能確切知道產業化后商品未來市場的實際情況,而技術市場上其他客體企業在選擇時更不會去管該企業作了何種決策,因此博弈的雙方可以看作是同時決策的。該單體博弈收益矩陣如表1。

表1 單體博弈收益矩陣

收益矩陣表示該技術引進企業在四種可能情況下的得益(未來商品市場的得益在此不作考慮)。單體博弈的實質是個體企業決策的最優化問題,技術引進企業按照 max{Rgm,Rgm0,Rpm,Rpm0}的原則進行最優決策。對于這樣的博弈,單體博弈者擁有的信息越多,即對決策的環境條件了解得越多,決策的準確性就越好,收益自然也就越高。技術引進企業深化與科研機構的來往、學習、溝通和參研,認真分析把握所屬產業的商品市場發展動態十分必要,這是決策成功的關鍵。

(二)多個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之間的連續博弈

1.創新技術產業化后商品市場容量有限時的雙體博弈

多個技術轉移客體企業之間的博弈無外乎是雙體博弈的延伸。雙體博弈是兩方各自獨立決策,但策略和利益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博弈方的決策問題。創新成果技術轉移擴散時,如果創新技術產業化后商品未來市場容量有限,在兩個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之間將出現雙體博弈收益矩陣(見表2)。

這個博弈對應的現實決策問題可能是:兩個企業同時得到引進一項創新技術的機會,但引進創新技術后所實現或創造的市場容量并不大。如果只有一個企業引進該創新技術,其能賺到足夠利潤 (企業A獨占性引進賺到Ra0或企業B獨占性引進賺到Rb0)。但如果兩個企業同時引進,則他們可能很難達到所想要賺到的利潤目標(Ra<Ra0、Rb<Rb0),甚至還有可能要虧損(即 Ra<0 或 Rb<0),這樣會兩敗俱傷。在這兩個企業之間沒有溝通和協商解決的有效方法,只有一方成功采用真實威脅的市場信號被另一方確信,才可能避免雙方達成 (引進,引進)這一兩敗俱傷的策略均衡。

表2 雙體博弈收益矩陣

2.創新技術產業化后商品市場容量足夠大時的連續博弈

當創新技術產業化后商品未來市場容量足夠大時,有較多潛在的技術引進企業參與技術轉移,第i個企業在進行“引進”、“觀望”決策時,先前參與博弈的一組技術引進企業可視為“群”博弈方,和第i個企業進行雙體博弈。如此,兩個單體企業之間的雙體博弈,隨著技術市場潛在的技術引進者的增加,發展為連續博弈。連續博弈收益矩陣見表3。

表3 連續博弈收益矩陣

連續博弈所面臨的是多個企業同時得到引進一項創新技術的機會,且引進創新技術后所實現或創造的市場容量非常大。如果只有一個企業引進該創新技術,其能賺到足夠利潤(企業i獨占引進賺到Ri0);但如果眾企業同時引進,則他們仍有可能能夠賺到所想要的滿意利潤Ri。雖然Ri<Ri0,但只要滿足企業投資計劃對回報的要求,(引進,引進)必然是創新成果技術轉移參與企業的理性策略均衡。

四、技術引進企業的后繼行為:橫向技術擴散

技術創新會使技術擁有企業獲得壟斷利潤,這種利潤會吸引許多企業競相“模仿”,隨著模仿規模的不斷擴大,早期技術創新引進企業獲取的壟斷利潤則會逐漸減少,行業經濟利潤趨于零,產業成熟化后進入一種均衡狀態[4]。其他企業疊加式的采用創新技術,能夠提升社會的總體效益。技術創新擴散是擴散主體通過各種渠道向潛在采用者傳遞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擴散源對特定信息和技術的發送、中介渠道對信息和技術的傳遞、潛在采用者對信息的接收和處理及在此基礎上對特定技術的采用[5]??傊?,技術創新擴散是技術創新通過一定的渠道在潛在使用者之間傳播、采用的過程。通過創新的擴散,創新可以實現循環,更好地惠及社會經濟發展,其意義大于創新本身。

技術引進企業一旦經過消化吸收掌握了創新技術,首先會在企業自身內部廣泛擴散應用該項技術,用以提升自己的行業素質和產品水平,使之最大限度地惠及自身技術和經濟發展。一旦引進技術成熟化,更新的技術創新出現端倪,企業會轉變角色成為技術擴散的主體,通過合資模式和許可轉讓模式擴散該項成熟技術,以獲取最大效益。按照技術創新擴散過程中知識產權轉讓的方式與程度,在技術進一步擴散中企業有三種行為模式。

1.內部擴散,指引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后,企業將技術創新成果在企業內部單位擴散。如,大型的企業集團有許多分公司、事業部,技術創新成果在這些內部組織中共享。

2.合資擴散,指通過建立合資企業來擴散創新技術。在企業內部有更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后,企業把經過消化吸收成熟了的技術,折合成股份與其他企業合資創辦新企業,進行技術擴散共享,獲取新的經濟效益。

3.許可轉讓,指企業向外有償許可轉讓其經過消化吸收成熟了的技術。技術商品的一個最大特征是:擁有者可以多次轉讓,而接受者在得到被許可轉讓的創新技術之后,不但可以自己使用,而且在改進完善的基礎上可以向第三者再次轉讓,這樣的許可轉讓一般是在企業內部有更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后。在技術轉讓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發生了轉移,擴散過程呈網狀形式展開(見圖4)。

圖4 許可轉讓模式下技術呈網狀擴散

企業將經過自身消化吸收所擁有的成熟技術進行擴散,無外乎追求經濟上自身效益最大化。這種從利己出發的決策,所帶來的是技術創新成果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是一種具有社會福利溢出效應的企業行為。

五、研究結論與決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的上述探討可以概括出三個主要研究結論。

1.單個企業考慮引進技術產業化后商品市場好或差的概率因素進行投入與產出的綜合研判,其不僅僅局限于交割價格,還涵蓋機會成本與期望收益等,進行單體博弈。當市場回報大過成果買價,企業將做出引進技術創新的決策。單體博弈企業擁有的信息越多,對決策的環境條件了解得越多,決策的準確性就越好??蒲袡C構要通過技術轉移互補資產的助益作用,在幫助企業充分了解技術先進性和成熟性的同時,把握所屬產業商品市場前景和發展動態,這對于技術轉移成功至關重要。

2.眾多企業引進同一創新技術時,技術產業化后商品市場容量是一個關鍵的決策因素。當商品未來市場容量不大時,企業只有獨占性引進才能賺到足夠利潤,如果多個企業同時引進則都很難達到利潤目標,甚至還有可能虧損;當商品未來市場容量非常大時,才會出現眾企業同時引進仍有可能都賺到滿意利潤的情況,(引進,引進)是眾技術引進企業的理性策略均衡。

3.技術引進企業會將所消化吸收掌握的新技術在企業內部最大程度擴散,最大限度服務自身技術和經濟目標。一旦技術完全成熟化,且更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后,企業將以合資及許可轉讓模式對外進行橫向技術擴散,以獲取更大經濟利益。這種從利己出發的策略帶來技術創新擴散,產生溢出效應,惠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

(二)建議

我們進行研究的目的,是為促進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向企業成功轉移。在此,筆者對科研機構、技術引進企業及政府有關部門分別提出相關建議。

1.作為技術轉移主體的科研機構,要著力培育和用好助益技術轉移的互補資產。一要通過良好的信號傳遞和中試孵化幫助企業充分了解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性,把握所屬產業商品市場前景和發展動態,盡最大努力消弭技術轉移主體和客體間的信息不對稱;二要通過風險分擔的制度安排與技術引進企業合作,增進企業創新技術產業化的勇氣和信心,提高其決策效率。

2.作為技術轉移客體的技術引進企業,要主動與科研機構來往、學習、溝通,以分析了解所屬產業的商品市場前景和發展動態,勇于參與創新技術的中試和孵化,以盡早把握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性,適時準確地做出引進創新技術與否的決策。當預測產業化后商品市場容量有限時,要果斷采用令人確信的真實威脅的市場信號,讓技術引進競爭企業知難而退,從而實現創新技術的獨占性引進,在未來的商品市場上獲取滿意利潤。要及時擴大創新技術在企業內部的應用,適時把完善的成熟技術進行橫向技術擴散,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3.作為樂見技術轉移成效優化的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快和完善技術轉移的社會性服務系統建設和法律層面的責任追究制度建設,使科技評估、技術中介、技術市場等關乎技術轉移的社會性中間平臺,所提供的服務更加規范化,更加有公信力,從而極大地化解作為技術轉移主體的科研機構和客體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障礙。鼓勵建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支持大學科技園的發展以及專業科研機構與地方共建科研合作和科技轉化基地,發展合作創新、成果中試、產業孵化的綜合技術轉移機構,并允許分享收益,解決科技與市場“兩張皮”的問題。

[1]黃敬前,高培青.科技成果拍賣可行性研究[J].科研管理,2002,(1).

[2]黃親國.中國大學科技園發展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陳群勝.科研機構技術轉移創新合作選擇——基于信息博弈模型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8).

[4]G Dekime Marnil,M Parker Philip.Glob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2000,(36).

[5]王開明,張琦.技術創新擴散及其壁壘:微觀層面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5,(2).

猜你喜歡
科研機構客體產業化
吉林省加快發展新型科研機構的綜合思考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逆行者的武漢
淺議犯罪客體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犯罪客體要件與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系統產業化之路
對不授予專利權客體認定的困擾——論患病風險度評估方法的可專利性
醫療科研機構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關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