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山區農民政治參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陜西洋縣金水鎮的調查

2013-11-09 12:37王征兵
理論導刊 2013年1期
關鍵詞:民主村民農民

張 坤,王征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a.思政部;b.經管學院;陜西楊凌712100)

一、前言

關于政治參與,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這樣定義:“就是平民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薄霸趯τ诿裰鞯姆治鲋芯哂刑貏e重要的作用?!盵1]作為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參與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建設程度的主要標準,也是民主政治發展的根本動力,體現了政治文明進程中現代民主的精髓。在我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的政治參與程度不僅決定了農村政治文化的發展進程,而且對農村的政治穩定和全社會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加速農村現代化進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盡管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民的傳統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在社會變革中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從政治態度、政治情感還是政治觀念和政治參與上都開始趨于積極、理性、現代和自主,但由于受自然經濟和封建制度的影響,大多農民的傳統政治文化依然具有保守怕變、政治冷漠、臣民意識、依附思想、平均主義等特征。尤其在西北地區的山區農村,村民們的政治參與渠道單一、參與意識淡薄,政治文化現狀更令人堪憂。為了了解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民的政治文化現狀,筆者在2012年2月以陜西洋縣金水鎮曹洞村為中心,對周邊4個行政村村民的政治參與狀況進行了調查并作了相關分析,以期尋找影響農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因素,探討培育農民政治意識的有效途徑。

筆者所調查的行政村,處于秦嶺山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這些行政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年均純收入遠在全省平均水平5028元(2011)之下,因而在整個西北欠發達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曹洞村為例,該村位于秦嶺深山之中,距離當地鎮政府25公里,交通十分不便,至今只有一條僅能摩托車勉強通行的山道。1992年通電(此前用煤油燈照明),2009年建通訊信息轉播塔(此前無電話等任何通訊設施),全村有三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常年在外打工者除外)300余人,其中成年人(即有選舉權者)215人,高中畢業者3人,初中文化程度者23人,小學文化程度者49人,其余均為文盲或半文盲。全村有黨員3名,都在60歲以上,30余年未發展一名黨員,基層黨組織建設近于癱瘓,民主文化環境極差。該村離最近的中心集鎮較遠,很少受到城市現代經濟文化的影響,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是相當落后的。本次調查采用抽樣形式,調查問卷與開放性訪談相結合,對象為金水鎮5個行政村,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83份,問卷有效收回率為96%。

二、農民政治參與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調查問卷共包括三大部分,主要涵蓋村民對于國家政策的了解途徑、了解程度以及政治認同感和參與方式等幾個方面。通過調查,了解到該鎮農民政治文化的現狀:

1.農民的政治素質和參與水平整體較低。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否了解《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時,39%的村民表示沒聽說過;26.4%的村民表示知道有這么一個法規;21.9%的村民表示了解,但不是十分清楚;只有13.7%的村民表示比較了解。當問及“怎么看待村民自治”時,34.7%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村民自治;36.1%的村民表示凡事都由村干部和上級領導說了算,村民自治都是形式或者根本沒有村民自治;29.2%的村民表示現在比過去好多了,農民在一些有關自身利益的問題上有了一定的決定權。

值得注意的是,對這些問題表示肯定回答的村民主要是村干部以及該村所謂的“文化人”即初高中畢業者,除此之外,曾在大城市務過工的一些農民由于“見過世面”,對國家的政策也略有耳聞??上驳氖?,在這部分人當中,年輕人占了大多數,說明我國年輕農民的政治意識正在逐漸增強,這些人相對來講比較關心有關農民的政策動向,他們了解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電視,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關注中、省臺的新聞節目以及本縣的新聞播放。對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說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質與農民對政治民主知識的了解程度是呈正相關的,即具有一定政治民主知識的人,他們會主動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因而也懂得通過政治參與的渠道和途徑去實現自己的利益要求,這些人在村里也往往充當投票受托人和農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對政治民主知識的了解程度影響著農民政治參與的水平和質量,是決定村民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

2.農民缺乏民主意識和參與精神。在問及村民是否參加過村干部選舉時,14%的人表示自己白天要出去干活,經常不在家,幾乎沒有參加過;31.4%的人表示沒有親自填寫過,都是委托戶主或其他“能人”代為投票;其余的村民表示參加過,但是絕大多數都隨大流填寫,問及原因時,回答是誰當都一樣,自己一個人又改變不了啥,少得罪一個是一個;在參加過的村民當中,只有一少部分人表示自己會選有本事能干的人,這些人又大多是上述我們所說的文化素質較高者或有想法的年輕人。

當問及如何看待擁有公民選舉這一神圣的權利時,大多數人表現得不以為然。我們以調查為例,在現任這屆村干部選舉時,你是否愿意參加,只有40.9%的農民對參與村干部的選舉表現積極,而剩下的都是表現一般或是不積極的。公民投票選舉人民代表被視為一項“神圣”的權利,但是,為什么許多人對這一神圣的權利如此不在意,有的甚至將投票視為一種負擔呢?在調查中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這種選舉與選民的切身利益沒有直接的關系,導致他們的政治功效感較弱。政治功效感,是指在選民看來他的一張選票在決定誰當選問題上能起到多大作用的心理感受。那些政治功效感強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政治行為充滿自信,認為自己的政治行為能夠實現某種政治目標或預期結果。功效感越強烈,政治參與的內在沖動也越強烈。如果村民在投票過程中,認為自己的一票將決定誰當選,他就會積極去投票。相反,如果他認為自己的一票無論如何也不能影響誰當選,也即他的政治功效感很弱,就有可能導致他根本不會去投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村民們幾乎只有村委會換屆選舉進行投票這樣一種政治參與方式,參與決策和實行監督的行為絕無僅有,而且對于這樣唯一的一種參與形式也表現出淡然漠然的態度。因此,形式上的單一和制度化渠道的匱乏也在客觀上注定了社會中政治參與的程度和水平的低下。

在我國廣大農村,由于長期受封建宗法、等級思想的影響,整體上缺乏有利于發展民主意識的政治文化環境,村干部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政治管理權力,特別是貧困山區的農民,經濟上的落后加上信息交通閉塞,使得他們很少或幾乎沒有什么民主意識。在問及村民“認為村委會處理問題不公正時,會通過什么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時,47.2%的村民選擇與村干部對著干并找機會報復,37.8%的村民選擇不作為,即什么也不說,下次不選他就可以了,而只有15%的村民表示會寫信向上一級反映情況或者到法院進行訴訟。而對于“村里的決定損害了大部分村民的利益時,你會怎么做”這一問題,大多數村民則表示只要沒有損害自己的利益或損害不大時,自己都會保持沉默,原因是不愿出風頭、多管閑事,只要別人能接受,自己也行。由此可見在農村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很普遍,且大多數農民的小農意識、中庸思想仍然十分嚴重,政治參與的動因非常狹隘,他們只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政治活動,只有當自身的利益受到嚴重侵害時才會有所作為。正如美國學者伯恩斯所說:“當農民決定去參與政治時,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們判定這種參與將為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家庭帶來利益?!盵2]在傳統封建思想的教化下,農民的獨立民主意識被嚴重束縛,這也是影響農民積極參與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

3.村委會和村干部失職,致使農民政治參與有效感低。通過問卷第三部分“村委會是否定期向村民公開村務”“你對本村公共事務知道多少”以及“參與了哪些方面的決定”等問題的調查發現,村委會在進行農村社會“自組織”、發揮村民自治的領導核心方面很少或幾乎沒有什么作用,也很少組織召開村民大會共同商討決定村里的重大事務。據曹洞村村民反映,該村3年間共召開了兩次村民小組會議(全村只有3名黨員),村委會可以說是形同虛設。當問到村民為什么不參加村里事務的討論制訂和村里的村民自治狀況如何時,大部分村民都表示,不管是選舉還是村務的決定,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一點也不起作用,“上面都定好了的”“還不是人家幾個村干部說了算”,而且自己的利益要求也不能從中得到滿足,似乎都把政治參與看成是一種與己無關的事??梢?,村委會很少或幾乎不履行職責,或者只為村干部謀利益,而農民自身的利益需求無法通過村委會來解決,這些無疑影響了廣大農民政治參與的熱情,降低了其政治參與的有效感,因此,廣大農民政治參與的有效感低也成為了制約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英國學者戴維·赫爾德所言:“當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許他們要求民主參與并把民主參與視為一種權利的時候,民主才是名副其實的民主”。[3]

4.經濟發展的落后制約了農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對于問卷的最后一部分“村里決定的事情自己了解多少,都了解哪些方面,關心哪些方面”的調查,筆者發現,較低收入者的回答大多為“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哪有閑心管那么多”,“莊稼人種好自己的莊稼就行了,村里愛咋弄咋弄”。但生活條件比較好的村民則對村里的重大事務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在基本滿足了自己及家庭生活所需的前提下,他們愿意也很樂意參與到村里的事務中來,這些人由于頭腦靈活,因而活路較多,收入也較高,是村莊中的所謂能人精英,他們對村里事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有人對下屆村委會選舉的候選人身份也躍躍欲試?;谶@部分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經濟落后也是影響農民政治參與的關鍵因素。我國西北廣大農村經濟相對落后,貧困山區更是如此,在很多家庭中,為了減輕家里負擔,子女早早就輟學外出打工了,雖然國家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但大多數農民家庭依然處于剛夠維持溫飽狀態,沉重的生活負擔和經濟壓力使得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政治權力,自然不會對政治參與產生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提高山區農民政治參與的對策與建議

調查訪問中,在“你覺得有哪些方面影響農民進行政治參與的熱情”的回答上,答案比較多,根據回答的頻率我們依次主要歸結為文化素質的高低(受教育程度只是其中一點)、農民的自我民主意識、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基層組織的政治認同感以及參與渠道是否通暢和參與信息是否對稱等,其各自所占比例如表一:

表一 影響農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調查分析,對于提高山區農民政治參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1.發展經濟,為農民政治參與提供堅實基礎。制約公民政治參與的客觀因素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說,公民政治參與的擴大,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并且總是一個漸進的、累積的過程。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闭螀⑴c其實就是人們實現自身利益訴求的一種過程,其背后的動力就是利益。農民是最現實的一個群體,認為經濟“實”、政治“虛”,對于普通農民而言,進行政治參與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像精力上的、時間上的以及各種機會成本。生活的困境使得廣大的農民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脫離貧困狀態的經濟活動當中,自然沒有濃厚的興趣去考慮距離自己頗遠的上層政治活動。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村民參與政治所關心的首要問題還是關于自身經濟利益的問題,發展經濟、村公共建設和減輕負擔等,這與中國的現實狀況有著很深的關系。農民占中國人口的絕大部分,但卻擁有著與自身數量不成比例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因此,只有解決了農民的經濟問題,為其政治參與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才能更好地刺激他們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拔镔|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4]為此,政府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改變惡劣的自然環境,改善落后的交通、通訊條件,將農民從封閉的社會生活中解放出來,從貧困的物質生活中解救出來,才能使農民產生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發展教育,提高農民政治文化素養。政治文化素養指的是民眾在一定的階段所形成的一種政治行為能力,這是制約公民政治參與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意識、政治觀念、公民意識和政治熱情等,公民的政治文化素養水平直接影響著其政治參與程度及質量,水平越高,參與程度和質量也就越高。要提高農民的政治文化素養,其首要條件就是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列寧曾經說過:“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盵5]只有通過文化教育事業的充分發展,才能使農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逐步形成科學和理性的精神,提高政治意識,增強對政治生活的參與動機并保持健全的政治心態。[6]在西北山區,由于村民們的文化程度有限,再加上從未接受過先進的民主思想的洗禮,因而對農民進行現代政治意識、政治思想的教育和灌輸最有效的形式就是通過建立村民教育培訓機制,普及基礎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訓,并經常性地對村民開展不定期的政策講解會,宣傳國家大政方針及與村民有切身利害關系的法規條例,從而逐漸培養村民的政治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培養其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冷靜理性的精神,提高其政治參與水平。同時,由于我國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封閉的生活環境使廣大農民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造成了農民的封閉狹隘和對政治生活的淡漠,導致他們的政治參與意識不強,參與的動因狹隘,因此還要加強廣大農民的公民教育,使其改變傳統觀念,建立起現代的公民意識,進而把政治參與提高到較高的層面。

3.建立民間組織,提高農民的現代組織化程度。目前農村缺少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的政治參與組織。尤其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凹彝ヂ摦a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導致了個體經營的獨立性,農民間的聯絡逐漸淡化,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嚴重滯后”,加上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特點,農民們普遍缺乏協作精神和組織性、紀律性,這樣一來,農民很難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導致農民利益申述渠道變得相對狹窄。很多農民認為自身力量弱小,自己的利益表達和要求不會被重視,因此在村民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時,就容易表現出分散的、孤立的、自發的個體政治參與行為,并且經常采取過激的、報復性的行動。對于這一點,各級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村務公開欄、村廣播室等陣地,讓村民們了解基層民主政治參與的程序,全面把握與農民政治參與相關的制度規定,認識到離散性的生活方式、分散性的勞作方式、單一性的利益申述無法實現其政治參與目的,進而促使農民增強合作意識。政府可以協助當地農民建立一個民間組織來進行利益表達和經濟訴求,同時可以監督公共權力的運行。農民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加入組織,組織將分散的個人資源和能量聚集在一起,使民間的零散呼聲轉變為團體的共同訴求,不僅能夠及時客觀地表達農民的愿望,還能集中民間智慧,為政府實施經濟與社會的改革和發展決策提供大量的咨詢和參考,從而提高農民政治參與的水平和質量,同時還能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以防止公共權力的越軌。像有些地方成立的公道協會、旅游協會等都較為有效地起到了監督村務公開、規范特色服務的自律作用,民間組織的發展對鄉村政治的民主化、公民社會的形成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7]

4.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提高政治參與效能。政治參與離不開一定的渠道,傳統社會的政治參與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制度化渠道嚴重缺乏,這種現狀注定了政治參與的范圍狹窄、水平低下。盡管隨著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基層民主政治的進一步深化,農民政治參與的制度性途徑日趨多樣化,規則也更加完善,但與此同時,農村社會由于沒有相應的新的制度供給來滿足農民對新制度的需求,缺少制度的規范和引導,“由于制度不足、制度缺陷、制度不完備,農民的政治參與有許多成分逸出了制度范圍”,非制度性的參與有了擴大的趨勢。[7]正如日本學者蒲島郁夫所說:“如果制度準備不足,擴大政治參與可能導致政治不穩定?!痹谖鞅鄙絽^的一些村莊,由于村民利益表達不暢,參政機制不健全,使他們較難表達自己的意愿,于是積累起強烈的不滿情緒無法宣泄和排釋,一旦有外部政治動員,或利益嚴重受到侵害,“就有可能以非理性、難以控制的方式發泄出來?!盵7]因此,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將發展基層民主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點來加以推進,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政治體制,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提供有效的途徑和渠道。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逐步建立起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基層民主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實現,提高了村民政治參與的有效性。但是,行賄、越級上訪、打擊報復村干部、操縱選舉等非制度性的參與途徑依舊存在,在西北山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除了要發展經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提高村民政治文化素養之外,還要在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實方面下功夫,不僅要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賦予村民的各項民主權利,還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實行“公推直選”來支持和保障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并設立村民監督小組監督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情況,以此來約束村干部的不法行為,改善村干部的工作效能,提高農民政治參與的有效感,為廣大農民創造一個政治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其能夠切實地參政議政,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除此之外,還要健全信訪制度,認真落實信訪和聽證制度,通過信訪和聽證,實現決策者與廣大農民的近距離溝通,聆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利益要求,并確保他們參與政治的權利與機會,增強他們政治參與的愿望與信心。在國家層面上,要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增加農民代表的比例。在全國人大代表的構成中,歷屆農民代表的人數比例始終沒有超過10%,他們所占的份額與其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極不相稱。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建立代表的資格審查和信息公開制度,通過擴大代表的覆蓋面,讓更多農民參與到國家的政治活動中來,有充分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并且給予農民充分的民主權利,通過張揚農民的權力來推進政策執行和改善鄉村治理,使農民成為社會發展棋局中強有力的博弈力量,這樣農民代表才能確實真正代表廣大農民的利益,才能幫助農民進行切實有效的政治參與,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政治,推動我國政治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正如我國學者趙樹凱所說,“現代的中國農民,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尊重?;蛟S,唯有追隨農民的腳步,才讓我們準確把握政治的方向?!盵8]

[1][英]米勒·戴維,波格丹·韋農.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563.

[2]John P·Burn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hi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

[3]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譯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5]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8.

[6]盧鋒.推進公民政治參與的舉措[J].黨政論壇,2011,(9).

[7]楊平.西北地區鄉村農牧民政治參與特征研究[J].政治學研究(京),2011,(1).

[8]趙樹凱.農民的政治[M].商務印書館,2011.

猜你喜歡
民主村民農民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饸饹面“貸”富農民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