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民辦高校招生制約因素分析

2013-11-28 04:00鄧菊云
關鍵詞:招生民辦高校

鄧菊云

【摘 要】高校的首要任務本應是培養人才,但招生卻成了高校尤其是民辦高?,F實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制約江西民辦高校招生的因素很多,文章從國家政策法規、民辦高校自身和社會這三方面來分析江西民辦高校招生的制約因素,以期能給江西民辦高校的招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民辦高校 招生 招生自主權

高等院校是人才的主要輸出地,它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但現實卻是很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把招生擺在首要位置,把培養人才的事情放在其次。在江西民辦高校,招生也成了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為“生源即生命”。由于生存和發展的壓力,招生成了民辦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它關系到學校的前途,也關系到全體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因此,分析制約江西民辦高校招生的因素確屬必要,一則拋磚引玉,二則希望能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

一 國家政策法規的因素

1.民辦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受到限制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迅猛,為傳統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民辦高校憑借自身的努力,借助國辦高校的師資資源,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已由原來僅有的非學歷教育資格,逐步發展為擁有部分自主權的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資格。值得注意的是,民辦高校自從進入“正規軍”后,已有一批學校納入國家統一招生,這無疑給民辦高校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民辦高校終于由過去人們所謂的“游擊隊”變為“正規軍”,擁有與國辦高校同等的地位,但近兩年實踐表明,民辦高校統一招生、統一錄取的方式,削弱了民辦高校自身的優勢。民辦高校憑借其靈活的辦學機制及市場機制而發展壯大,然而按照計劃統一招生、統一錄取,使民辦高校因受招生計劃數的限制失去許多發展機遇,致使許多考生因專業計劃所限失去入學機會,因受錄取標準限制很難錄取到符合本校辦學特色的特長學生,使學校失去特色。

作為民辦高校,急切呼喚自主招生,即由國家統一考試,由學校自主招生,國家控制民辦高校的招生總規模及錄取標準,至于采取什么方式錄取到合格的學生應給予民辦高校更多的自主權,招生院校根據每個省規定的最低控制線及總計劃數自主組織生源,招生完畢,將新生名單及專業等上報各省招生管理部門,逐一審查學生入學資格,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環節,克服人為因素帶來的弊端,促使民辦院校辦出特色并持續健康發展,最終形成政府宏觀調控與招生院校市場調節二者之間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符合民辦高校發展規律的招生錄取體系。

2.國家招生政策更加偏向于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是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是一個民辦機制的學校,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公辦學校,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純粹由社會力量辦學的民辦高校。根據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文件精神,獨立學院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學生畢業后在招聘錄用、考研、留學、公務員報考及其它方面待遇等均與其它本科完全相同,與其它傳統本科學生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由于很好的政策導向,江西的獨立學院的發展近幾年異軍突起,這對江西民辦高校尤其是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給它們的招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3.民辦高校資助政策不到位

經費充裕是民辦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關系民辦高校生存的基本前提。目前江西民辦高校主要是自籌經費,從國家獲得經費支持很少,甚至得不到國家資助,辦學經費捉襟見肘。另外,我國現行法律缺乏相關的優惠政策,同時缺乏實質性的政府資助措施規定。相關政策法規也僅是對民辦高校提供資助的一些非硬性規定,例如法規中一般只有“各級政府要積極扶持”的規定,沒有明晰資助的實施辦法,這些規定隨意性很強,缺乏可操作性。

辦學經費不足是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根據中國民教網教研室的分析數據顯示,很多民辦院校都是靠“以學養學”模式發展起來的,主要靠學費維持運行。但是,隨著近年來物價上漲、用工成本的增加,加上收費標準很多年都沒有改變,給學校正常運轉造成了很大壓力。不僅如此,很多民辦院校反映,每招收一個學生,公辦學??上硎軘登гa貼,而民辦學院卻分文皆無。同樣是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待遇差別卻如此之大。還有在科研方面,民辦院校由于自身經費有限,對于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與公辦院校相比也是望塵莫及。這需要有關部門對民辦教育建設多加關注,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幫助民辦教育建設更好更快發展。

另外,民辦高校缺乏支持其滾動發展的造血功能,江西民辦高?;旧隙际墙虒W單位,而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兩大功能非常薄弱,因此很難得到企業的資助。同時江西的民辦高校幾乎沒有產業支持,有產業的如江西科技學院的藍天駕校其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科技含量不高,無法為江西科技學院的發展提供大量資金支持。

二 民辦高校自身的因素

1.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下降

優良的師資隊伍是民辦高??沙掷m發展的關鍵。而現在江西民辦高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短缺現象顯著。民辦高校教師沒有正式人事編制,社會地位得不到尊重,工資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職稱晉升困難等因素迫使很多優秀的教師選擇離開,致使民辦高校教師的流動性很大。因為發展時間短,民辦院校又無法自己培養或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職教師隊伍,這就直接導致了民辦高校存在師資隊伍質量不高,師資結構不合理。這是民辦高校招生難的一個致命瓶頸。

2.無序競爭、虛假宣傳,損害了民辦高校的聲譽

為了生源,民辦高??芍^絞盡腦汁,例如虛假宣傳、無序競爭、花重金聘代理招生等。目前江西一些民辦高?;ハ嗖鹋_、自毀形象的情況較為普遍,在宣傳中攻擊對手,抬高自己、打擊別人,結果是兩敗俱傷,給整個招生大環境帶來不利影響。這些招生行為都嚴重損害了民辦高校的聲譽,學生和家長對民辦學校敬而遠之,反而導致招生危機。而隨著生源減少,各學校間的競爭又變得更加激烈,進一步陷入了惡性循環。

民辦高校注重的是實用性,但是很多企業家只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隨著民辦高校競爭的激烈,一部分學校辦學者思想不夠端正,沒有長遠目標,急于收回成本,獲取回報,偏重經濟效益的經營動機勢必造成辦學的短期行為,學校不能持續穩定地發展,難以走上內涵發展的道路。有些辦學者在招生辦學過程中,故意違法或鉆政策空子,打擦邊球。有的超出辦學許可范圍,擅自提高辦學層次,增設沒有條件開設的專業,造成辦學秩序混亂等,這些問題成為民辦高校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非學歷教育的整體形象。民辦高校招生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也因為這個行業自身管理混亂、魚龍混雜,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3.民辦高校缺少自己的特色品牌

何謂“特色品牌”,簡言之,就是一所院校首先要有自身立足的優勢所在。無論是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標志性的特色都是對院校進行宣傳的最好標桿。說到北京大學,我們會想到未名湖畔,提起武漢大學,眼前會映出爛漫櫻花……豐富的文化底蘊成就了名校,也為它們的一花一草帶來了傳奇色彩。

作為大多數的民辦院校,在歷史與文化上自然無法與公辦院校相比,這就需要學校努力在辦學機制、管理控制、課程設置、就業選擇方面運用自身靈活敏捷的優勢特點努力創新。江西很多民辦高校存在沒有優勢精品專業,特色不明顯不突出;就業服務和就業質量一般,在校生滿意度不高等問題。然而,對一些民辦學校的發展而言,職業教育說到底,還是就業教育。出口暢則入口通。只有就業有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學習。

三 社會因素

1.社會偏見,讓民辦高校招生困難

與公立高校相比,民辦高校具有先天性不足,例如,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都遠不如公立高校。民辦高校在社會上一直不太受待見,總感覺不是“明媒正娶”。 在許多人眼中,民辦高校是落榜生和離退休人員的“收容所”,許多人鄙視民辦高校,認為民辦高校不是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學校。雖然有很多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是大家心存偏見沒有看到,近年來民辦大學就業率就高于普通高校。還有社會上不少企業和單位,對于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如公辦高校的學生,感覺他們的工作能力也一定不如公辦高校的學生,因此,極少給他們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因此,人們在心理上普遍把民辦高??醋鞣钦幍?、較低層次的高等教育。社會這種對民辦高等學校的歧視與偏見直接導致了民辦高等學校的招生難的問題。

其實,在國際上,私立大學是一種主流的教育模式。在美國,大學排名前十位的,有八所是私立大學,而最優秀的大學生中有85%是來自于私立大學,美國的私立大學之所以辦得如此成功,得益于一些成功人士的捐贈,這不僅解決了辦學資金的問題,也避免了大學走入盈利的模式,美國的私立大學都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它們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反觀我國的民辦大學,由于辦學條件簡陋,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培訓中心而已。為什么我們辦不出師資力量雄厚、基礎設施齊全的民辦大學?主要原因是社會無論是官方還是群眾普遍對民辦大學心存偏見。民辦高校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社會也要及早轉變觀念對待這項新生事物。

2.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遠低于民辦高校的高收費

目前,我國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的高額學費明顯超出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加上沉重的生活費用等負擔也成為攔在考生及家長面前的一道門檻。一般一個學生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費用最少也得2萬元,上四年學就要花費8萬至10萬元,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的確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這樣高額的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講很難承受,高額學費也使得如今的大學里貧困生急劇增多。學生對部分高額學費民辦高校的認知度降低,也是造成民辦高校每年新生報到率較低的直接原因。也有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認為,與其在國內花較高學費進入民辦大學,還不如出國留學。

另外,我國大部分民辦高校在制定學費標準時“就高不就低”,高額的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講很難承受。而民辦高校的招生對象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些學生因為經濟原因甚至中途被迫放棄學業,這在公辦高校是極少發生的事情,因為在公辦高校有綠色通道杜絕學生因經濟原因輟學。因此,高學費明顯超過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是目前導致我國民辦高校生源減少、生源質量下降和社會聲譽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思文.江西民辦高校招生失信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

[2]張芹、孫冬梅.對民辦高校招生問題的若干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5)

[3]劉靜儉.江西民辦高校辦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D].南昌大學,2008

猜你喜歡
招生民辦高校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研究
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下民辦高??沙掷m發展
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方向思考
民辦高校教師權益現狀調查
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統
基于Android的招生報名系統設計與實現 
河南省高校運動康復相關專業招生現狀調查研究
試論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民辦高校職業化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