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學的道德與禁忌

2013-11-28 04:00汪娟
關鍵詞:禁忌自由美學

汪娟

【摘 要】道德對文學有著重大的影響。道德與文學的關系是自古文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文學應該遵從道德,亦或不該,文學的目的為了保護道德,亦或非如此,諸如此類的異議有許多。這篇論文將從文學與道德、禁忌與美學方面來論述文學、道德與禁忌,探討文學的使命和任務。

【關鍵詞】道德倫理 自由 禁忌 美學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的這番話闡述了文學上的“善”與“美”。一言可蔽之為“盡善盡美”。它被稱為是評定中國古代文學的準則?!吧啤笔侵肝膶W作品的社會標準,“美”則是文學作品的美學標準。也就是說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要符合審美意識,還需要遵循社會道德倫理。

正因如此,中國古代出現許多禁書,代表作品為《金瓶梅》,另外還有《國色天香》、《西廂記》以及《品花寶鑒》等等。這些作品描寫了婚外戀和同性戀情,里面同性相關的要素很多,觸犯了當時社會的禁忌,違反了道德倫理。但是,到現代,當中許多的作品開始為人們所接受認可??梢钥闯?,道德的變化會給文學帶來很大的影響。關于文學和道德倫理的關系,古今東西和爭論和各自的看法的出現未間斷過。英國19世紀的耽美主義者奧斯卡·王爾德有這樣的一些名言,“邪惡與美德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素材”,“藝術家沒有倫理上的好惡,藝術家如在倫理上有所臧否,那是不可原諒的矯揉造作”,“一切藝術都是毫無用處的”。從他的觀點來看,文學不能同倫理所有瓜葛,文學是純粹的藝術,并沒有評判現實社會和道德等的使命。當然,他的這些觀點和他本人在當時,甚至現在還是頗受非議的。

但是,法國的哲學家、小說家讓·保羅·薩特有這么一句話,“盡管文學是一件事,道德是另一回事,但我們總在審美命令的深處看到道德命令”,闡述了道德與文學相對立的一面。道德與文學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我想一言難盡,但是道德對于文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文學被時代和社會道德所利用的情況數不勝數。道德是“社會和共同體中的構成成員必須遵守的,或者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執行的規范和行動指針”。因此,在特定時代,由于統治階級實行為維護其統治權,當時的時代和社會道德觀經常為統治者所操縱。也就是說,政治駕馭于道德之上,并利用著文學。魯迅先生曾經就文學和政治做過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文學不能成為政治的附屬品,不能夠成為謳歌革命的工具。但是,時代發展至今,他的作品也因為和政治與當時的道德觀聯系密切,而開始在文學的永久性上遭到質疑。

可以說特定時代的道德消失,那么同其聯系緊密的文學作品的魅力也可能會喪失。特別是在當時時代的道德被統治者束縛的時候,文學會失去自由。這樣一來文學的本質以及真正的美也無法體現出來。人們對美的認識和創作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當社會道德阻礙了人類對文學美的發掘和追求時,人們就應該打破這種道德,而追尋自由的審美。

文學之美需要自由?!懊朗堑赖碌南笳鳌?,這是德國哲學家康德的主張。雖然很難單方面地評價它是錯誤的,但覺得改為“美應該是道德的象征”的說法會更加確切一些。美存在于道德之中,但是美的全部并不是道德。道德倫理是人為的非自由的,但是美應該是自由的。文學的審美如果不打破法則等的框架,遠離功利主義,那么文學就會失卻本來的目的。

禁忌并不等于丑惡。被公認的東西并非都為美麗之物。決定文學審美標準的不應該是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而應該存在于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之間。也就是說,文學的審美需要有個人自由。反而言之,只有自由的審美才有打破僵硬規則的力量。只有自由的審美才能超越人自身的局限。

在日本文學中,觸犯了禁忌的典型作家有三島由紀夫。他的代表作有《禁色》、《愛的饑渴》和《假面的告白》以及《金閣寺》等?!督泛汀都倜娴母姘住飞婕傲四猩?,《愛的饑渴》則描寫了亂倫。同性戀是近代才出現的詞匯,但是同性戀者其實是從古代開始便存在的。后來由于宗教原因,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罪惡的行為。到了近代,開始了從醫學角度對同性戀的研究。但是,至今對同性戀的認可在許多國家都遇到了困難。日本也是這其中的一個國家。三島由紀夫在當時以這樣的作品出道,并被當時的日本文學做認可可以說需要他個人的勇氣和社會的寬容性。當然,作品對人所進行的深刻分析和獨特的美感動了讀者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隱匿的禁忌之美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在他的作品《山音》中,主人公信吾對自己兒子的妻子菊子懷有戀愛情感,描寫了戰后日本社會的面貌。作品和其中的人物都行走在道德邊緣。而正是這種緊張的邊緣感深刻地傳達了戰后人們的精神創傷和老人對死的恐懼。人類真實地擁有這種情感和行動,才會有這些作品的誕生。這其中的感情普通人可能一生都不會遇到,一生也無法理解,但是這些盛開在人類世界角落的花朵的存在是無法抹殺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尋在,人們才能走到普通的自我認識的更深處。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自覺性。

為什么會有“禁忌”和“忌諱”之類的詞語的產生呢。有了“框框”,才會有“容忍”之物和“無法原諒”之物的區別?!敖伞焙茱@然地是被排除在“框”之外的。但是,無論是“框”之外亦或之內,都是屬于人類世界的。人們一種傾向,就是容易只將眼光放在框內并對其進行思考。但是,文學的宿命不該只在于這框內。文學有探尋人類自身和發掘人所有本質的任務??蛲庵飳τ诖蟛糠秩丝雌饋砜赡芏际谴松鸁o緣的東西,但是視而不見只能稱為是一種狹隘的偏見和暫時的逃避。就算框外之物在普通人看來只會覺得惡心反胃,如果它們能夠自然消失或許也就罷了,但是如果不能那將何去何從。不過,我想問題主要不是在這里。重要的是人們拒絕對它們進行理解和接受。

提到文學上的禁忌,一般同性或者戀情相關的比較多。禁忌之所以成為禁忌,是因為人們對“禁忌”有一種恐懼。擔心把框外之物放在框內會成為不定時炸彈。但是,框外之物在人類身上是的確存在著的。強行將其撕下來,或者干脆無視,豈不是會更加危險。

現代日本產生了一種新的“耽美”。據說鼻祖為森鷗外的女兒森茉莉。森茉莉的作品中除了追戀父親的《甜蜜的房間》和《父親的帽子》等,還有耽美色彩濃厚的《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睡床》和《周日我不會去》等的小說?,F在的耽美小說被稱為BL小說。主要是針對女性描寫禁忌的男性戀愛。其中描寫有血緣關系的兄弟戀愛的作品也不少。這些耽美小說被商業化了,覺得在文學性上應該提出懷疑。另外,這些作品從傳統和道德來看,毫無疑問是違反了道德的,但卻似乎在女性當中廣泛地受到歡迎。由于此類耽美小說還處在發展階段,無法斷言的地方有很多,今后想在這個“耽美”的定義,今后的走向還有同道德的沖突和融合上進行探究。

最近,朱自清的《背影》是否應該從中學的語文教科書中刪除這一話題在中國受到了眾人的關注。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支持的人的理由為,這部作品中“父親”在給“我”買桔子時違反了交通規則。也就是打破了社會秩序。這也應該可以算是文學和道德的沖突吧。我想,這場爭論如果能夠給中國文學點燃一絲希望,那么也應該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劉曉波.審美與人的自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9

[2]童慶炳.文學理論新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

[3]錢中文.望精神的家園—談談文學與道德.人民日報2001.5

猜你喜歡
禁忌自由美學
印花派對
純白美學
殃怪與禳解:壯族麼經所見禁忌文化研究
哈尼族圖騰文化意涵與當代啟示
春食色彩美學
“妝”飾美學
由禁忌語探索中西文化異同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