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詒讓與晚清今古文經學之爭

2013-11-28 04:00程景牧

程景牧

【摘 要】清末樸學大師孫詒讓撰著《周禮正義》,在客觀上為古文經學建構了理論支撐,為《左傳》經義的闡發奠定了理論基礎,證實了古文經學。是故,孫詒讓雖然并未直接參與晚清今古文經學之爭,但其在論爭中是占據一席之地的。重新審視《周禮正義》的學術思想及價值并由此窺探出孫詒讓與晚清經學的關系則是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的。

【關鍵詞】孫詒讓 今古文經學之爭 《周禮正義》

學界在論述晚清今古文經學之爭時,于今文經學陣營多提及康有為、王闿運、廖平等經學大腕,于古文經學隊伍多論及朱一新、章太炎、劉師培等學術巨擘,然而對于素有清代三百年樸學之“殿軍”稱譽的孫詒讓卻鮮有涉及,大抵以為孫氏對今古文經學之爭采取消極回避之態度,主要因為:其一,孫詒讓并未直接參與今古文經學之論爭;其二,章太炎在《瑞安孫先生傷辭》中對孫詒讓話語的記錄:

會南??涤袨樽鳌缎聦W偽經考》,詆古文為劉歆偽書。炳麟素治《左氏春秋》,聞先生治《周官》,皆劉氏學,駁《偽經考》數十事,未就,請于先生(按“先生”即孫詒讓)。先生曰:“是當嘩世三數年,荀卿有言:‘狂生者不胥時而落。安用辯難?其以自熏勞也?!?/p>

清末,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二書對古文經學做了尖銳的攻擊、嚴厲的批駁,認為古文經皆為劉歆所偽造,而針對康有為的挑戰,作為古文經學家的章太炎則研治《左氏春秋》,著《春秋左傳讀》與以康有為為代表的今文經學相抗衡。而當章氏就此事向孫氏問學時,孫氏卻認為沒有必要與今文經學家辯難,待其不攻自破。粗淺看來,似乎孫氏確實對今古文經學之爭漠不關心,消極避讓,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如若詳細考察孫詒讓的學術生涯與畢生用力之處,我們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孫詒讓說不用辯難是別有隱情的。而章氏所錄其之話語是亦有弦外之音的。其實孫詒讓撰著《周禮正義》即是對今文經學的有力駁斥,在今古文經學之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 《周禮正義》證實了古文經學

孫詒讓撰著《周禮正義》是晚清經學史上的一件大事。清代漢學熾盛,諸經皆有新的疏證,唯《周禮》因禮制浩繁,無人問津,專研《周禮》的學者及專著不容樂觀。孫氏鑒于“諸經咸有新疏,斯經不宜獨闕”,以為“典莫備于六官,故疏《周禮》” 。今文學家斥責《周禮》非周公所作,為劉歆偽造,康有為則斷言其為“偽經”。而孫氏在《周禮正義》中經過訓釋考證,推闡義理,從學理與歷史上證明了《周禮》非偽書,乃周公之作,記錄了自黃帝至西周的禮制,這就有力的反駁了今文經學家懷疑《周禮》為偽書的觀點?!吨芏Y正義敘》云:

粵昔周公,纘文武之志,光輔成王,宅中作雒,爰述官政,以垂成憲,有周一代之典,炳然大備。然非徒周一代之典也,蓋自黃帝、顓頊以來,紀于民事以命官,更歷八代,斟汋損益,因襲積累,以集于文武,其經世大法,咸稡于是?!髡咧?,述者之明,蟠際天地,經緯萬端,究其條緒,咸有原本,是豈皆周公所肊定而手創之哉?!私浽谖髦苁r,蓋百官府咸分秉其官法,以為司存,而大宰執其總會,司會、天府、大史臧其副二。成、康既沒,昭、夷失德,陵遲以極于幽、厲之亂,平之東遷,而周公之大經良法,蕩滅殆盡。然其典冊散在官府者,世或猶尊守勿替,雖更七雄去籍之后,而齊威王將司馬穰苴,尚推明《司馬法》,為兵家職志;魏文侯樂人竇公,猶袌《大司樂》一經于兵火喪亂之余。它如朝事之義,大行之贊,述于《大》、《小戴記》,《職方》之篇,列于《周書》者,咸其枝流之未盡澌滅者也。其全書經秦火而幾亡,漢興,景武之間,五篇之經復出于河間,而旋入于秘府,西京禮家大師多未之見。至劉歆、杜子春,始通其章句,著之竹帛,三鄭、賈、馬諸儒,賡續詮釋,其學大興。而儒者以其古文晚出,猶疑信參半。今文經師何休、臨碩之倫,相與擯庰之。唐趙匡、陸淳,以逮宋元諸儒,呰議之者尤眾?;蛑^戰國瀆亂不經之書,或謂莽、歆所增傅。其論大都逞肊不經,學者率知其謬,而其抵巇索痏,至今未已者,則以巧辭衺說附托者之為經累也。

《周禮正義敘》是一個總綱,在這個總綱里,孫詒讓指出《周禮》確為周公所作,但絕非主觀臆斷之作,乃是周公對前代與西周文、武二王時期的禮法制度斟酌損益的結晶。他對《周禮》生成及流布的歷史進行了簡單地追溯與梳理,有力地證明了《周禮》的真實性,并指斥今文經學家對《周禮》的懷疑是荒謬不經的。所謂綱舉目張,在具體疏證《周禮》時,孫詒讓便順理成章地通過對經文的疏證而闡明《周禮》的權威性及真實性。

孫詒讓之所以極力證明《周禮》非偽,乃周公之述作,自然有深層意圖。這主要是因為《周禮》是古文經學之核心,此亦是晚清學界達成的共識。晚清今文經學家廖平作《今古學考》,提出平分今古之論,闡明了今文經學主《王制》、孔子,古文經學主《周禮》、周公,今古文經學之差異乃是禮制之不同。此理論一出,頓時石破天驚,得到了學界的一致認可。無論是皮錫瑞、康有為等今文經學家,還是俞樾、章太炎、劉師培等古文經學家皆服膺其說,引資借鑒。那么,今古文經學之爭歸根到底乃是《王制》與《周禮》之爭。既然《周禮》為古文經學的宗主核心,則證明了《周禮》的真實性及權威性即是證實了古文經,這就有力地駁斥了今文學家的責難。這亦是孫詒讓撰著《周禮正義》的主要動機之一。所以《周禮正義》證實了古文經學,并為其在論爭中張本。如此,孫詒讓便避實擊虛式地從對《周禮》的疏證入手,通過潛心的歸納演繹,努力地分析論證而令古文經學不辯自明。

二 《周禮正義》為《左傳》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周禮正義》的撰著為《左傳》的疏證提供了立論基礎。因為《左傳》之于《周禮》猶如魚之于水。儀征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注例》云:

釋《春秋》必以周禮明之。周禮者,文王基之,武王作之,周公成之。周禮明,而后亂臣賊子乃始知懼。若不用周禮,而專用從殷(自注:公羊家言《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殊誤。)則亂臣賊子皆具曰“予圣”,而藉口于《春秋》之改制矣。(自注:《鄭志》曰:“《春秋經》所譏所善,皆于禮難明者也。其事著明,但如事書之,當按禮以正之?!彼^禮,即指周禮)。

按儀征劉氏,自劉文淇始,劉毓崧、劉壽曾、劉師培依次繼踵,一連四代共治《左傳》,撰述《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因而劉氏家族之《左傳》學成就極高,十分搶眼。而劉文淇提出治《左傳》的根本方法即是“以周禮明之”,是可以奉為圭臬的。周禮雖與《周禮》不盡相同,非同一概念,但是《周禮》是周禮的主要文獻載體,而且《周禮》屬于古文經,是故劉文淇所言周禮,亦可以說是《周禮》。劉師培亦認為《左傳》所述禮制與《周禮》相合。其《讀左札記》云:“今觀左氏一書,其待后儒之討論者約有三端:一曰禮、二曰例、三曰事?!?將“禮”列為《左傳》研究之第一端,即強調禮制在《左傳》中的重要地位,其《<周官><左氏>相通考》則進一步論述了《周禮》與《左傳》的密切關系:

昔周公作《周官》經以致太平,春秋之時,賢士大夫多親見其書,故所言禮制多與《周官經》相合。又魯秉周禮,故《周官經》一書又為魯史所藏。丘明為《春秋》作傳,亦親見其書,故《左氏》一書多載《周官經》之說。西漢之時,周官、左氏同為古文家言??己娱g獻王得《周官》,又請立《左氏》。春秋博士劉歆立《周官》于學宮,復昌明左氏《春秋》之學。鄭興受左氏于劉歆,傳至于眾,眾作《左氏條例章句》,馬融、賈徽、賈逵皆為左氏學,而鄭興復受《周官》于杜子春,亦傳至鄭眾,馬融、賈徽、賈逵復并治《周官經》。是兩漢巨儒治《周官》者,皆兼治《左氏》,則二書微言大義多相符合,可以即彼通此,彰彰明矣。又許氏作《五經異義》,所舉古文家說,多《左氏》與《周官》并言,此尤二書相符之確證。故匯輯《左氏》之文若干條而證以《周官》之說。凡治古文家言者,或亦有取于斯歟!

劉師培幼蒙庭訓,秉承家學,精研《左傳》等古文經,通過精確考證,從而得出《周禮》與《左傳》彼此融通,相互彰明的結論,這就更深入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亦是對其曾祖劉文淇“釋《春秋》必以周禮明之”之理念的推闡。

今古文經學論爭的焦點即是《春秋》學,而禮制又為《春秋》學之核心,那么作為今文經學禮制核心的《王制》與作為古文經學禮制宗主的《周禮》就成為了今古文經學論爭的終極焦點與隱含要素?!吨芏Y》既為古文經學之核心,而且又是詮釋《左傳》的重要文獻資料。那么《周禮正義》的出爐自是對《左傳》學術理論的有力支撐。自漢代以降,公羊學與左氏學日趨成為《春秋》三傳之學中的兩大極端對立的思想體系與論爭焦點。清代中期以后雖樸學璀璨熾盛,但今文經學亦開始復興,而今文學的中心則是公羊學。乾隆年間的莊存與是清代公羊學的開山鼻祖,其后劉逢祿、凌曙、陳立等人踵武步趨,將《公羊》學之要旨推闡光大。及至晚清,今文經學家龔自珍、魏源、康有為、廖平、王闿運等人高舉公羊學的理論旗幟,大肆攻擊排斥古文經學。而《公羊》學素以“張三世”、“存三統”、“異外內”為核心理論的“三科九旨”為理論核心,影響較大,不易擊破。而以朱一新、章太炎、劉師培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家則不堪其辱,遂潛心研究《左傳》,通過對《左傳》思維理念的闡發來批駁公羊學之“三科九旨”說,與今文經學家進行論戰。是故《公羊傳》與《左傳》之間的義理之辯,便成為晚清今古文經學雙方的爭論焦點?!吨芏Y正義》的創作即為《左傳》學提供了立論支撐,打擊了公羊學的囂張氣焰,使以《左傳》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在論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亦是孫詒讓的良苦用心。是故,孫詒讓參加了今古文經學的論戰,只是不漏聲色,間接隱秘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孫詒讓在撰著《周禮正義》的同時,還產生了一些附產品,如《周禮政要》、《尚書駢枝》、《札迻》、《古籀拾遺》、《籀庼讀書輯存》等著作在論戰中對古文經學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而《周禮正義》在今古文經學的斗爭中,確實發揮了作用,收到了成效,使康有為這個堅決斥責《周禮》為偽書的今文經學大師亦頷首稱道:“先生(孫詒讓)禮學至博,獨步海內,與吾雖有今古文之殊,然不能不嘆服之”。 以此,《周禮正義》的效用是不可小覷的。

三 結 語

孫詒讓雖未直接參與晚清今古文經學之論爭,但是作為樸學大師,他對此論爭并未消極回避,而是通過創作《周禮正義》來為論爭中的古文經學作立論支撐。所以孫詒讓間接地參與了今古文經學之論爭。而學界以往對于《周禮正義》的研究探討多局限于其書本身的思想價值體系,卻未能聯系到當時的今古文經學之爭這個學術背景,自然對孫詒讓與晚清經學的關聯沒有深入的認識與客觀的評價。只有正確地認識《周禮》在古文經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尤其是其與《左傳》的密切關系,方能更深刻地理解《周禮正義》與晚清今古文經學之爭的微妙關系。雖然晚清今古文經學之爭與孫詒讓撰著《周禮正義》已過去百余年,已為歷史所塵封,但是我們立足當代,聯系當時的學術背景,重新審視這一學術公案與經學名著,則會發掘出新的學術成果。本文的寫作亦有拋磚引玉之意,希冀學界對孫詒讓及《周禮正義》與今古文經學的關系有更多的研究和更深的體認。

參考文獻

[1]黃開國.廖平評傳[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3

[2]俞雄.孫詒讓傳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