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化”協調發展與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

2013-12-20 04:03胡建鋒
理論導刊 2013年9期
關鍵詞:三化工業化勞動力

胡建鋒

(許昌學院法政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一、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條件: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而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則是我國實現充分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和難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有效解決我國改革攻堅所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難題,順利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就必須著力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使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的農村勞動力能夠有序轉移流動,順利實現充分而穩定的就業。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終出路,也是我國“十二五”期間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整體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一方面,我國經濟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經濟發展由高增長階段轉入中速或平穩增長階段,經濟增速的回落和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必然導致就業崗位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世界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外部需求減少對國內就業形勢產生了進一步影響。就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形勢而言,不僅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不斷增加,而且還出現了轉移就業難和“民工荒”并存、農村后備勞動力不斷增加和農業發展后繼乏人同時存在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尤其是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就業乃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現實任務。

從根本上說,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就是要處理好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關系,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1]報告中所提出的“三化”協調發展要求不僅為我國今后如何統籌城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路徑,也為推動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明確了努力方向。

一般來講,城鎮化是實現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基本途徑。通過城鎮化,把農村剩余人口轉移到城鎮并實現非農就業,是迄今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的現代化也必須經由城鎮化的完成來實現。在當前形勢下,城鎮化不僅是我國實現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基本途徑,也有助于增加農村轉移勞動人口的收入,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使他們成為我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然而,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城鎮能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因此,城鎮工業的發展水平是創造有效就業崗位的關鍵。同時,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充足的糧食和農產品供應,因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現代農業又是城鎮化和工業化健康發展的保障。從總體格局上看,既要通過城鎮化和工業化轉移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又要確保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業勞動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以滿足城鎮化、工業化對糧食和農產品的需求,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二、“三化”發展不協調及其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影響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顧此失彼的偏差,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村現代化還沒有真正做到協調發展,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首先,城鎮化還不能有效推動農村轉移勞動力順利實現就業。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務工經商,我國的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雖然表面上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超過農村常住人口,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城鎮化率往往不能真實反映我國當前的城鎮化水平。因為,真正的城鎮化率應當是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而現有的城鎮人口統計中卻包含著大量農業人口。如果這些以農民工形式存在的城市常住人口無法在城市實現穩定就業,也無法為城市各項福利保障措施所覆蓋,自然也談不上最終解決了這部分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當前,有2億多農民工仍然難以融入城市,這不僅表現在制度上的城鄉二元結構沒有完全松動,而且表現在“人為造城”的土地城鎮化吸納人口入住率低、城市持續上漲的房價遠遠超出了普通農民工的購買力,使他們無法實現安居夢而成為城市邊緣人群,他們在城市的就業和生存自然也相當脆弱,一旦遇到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減少就會導致常住城市的農村人口大批返回農村。

其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工業化超前和滯后于城鎮化的現象并存,兩者均不同程度地阻礙了農村勞動力通過城鎮化實現轉移就業。在中等以上的城市,由于投入了過多的資源到工業生產和建設領域,已經導致一些行業產能明顯過剩,出現了企業開工不足甚至關閉的現象,削弱了城市進一步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而與此相反的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卻因缺少相應的工業投資長期發展不起來,有的甚至走向了衰落。當前,一些地區依然沒有改變政府主導型城鎮化模式,人為地加快了城鎮化進程,通過圈地修路建房,城區面積急劇擴大,但是產業沒有協同發展,能夠容納足夠多勞動力就業的工業和其他行業沒能相應發展起來,人口難以聚集,這就使已經建設起來的基礎設施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導致嚴重的隱形浪費,必然拖累長遠發展,反而更加不利于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以上情況說明,不論是工業化超前于城鎮化還是滯后于城鎮化,都無助于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反而有可能陷入某種發展誤區,引發更多矛盾和問題。要有效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必須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良性互動。

再次,農業現代化沒有做到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協調發展,增加了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復雜性。第一,發展現代農業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存在著兩難選擇。發展現代農業雖是城鎮化和工業化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但農業作為弱勢產業,其經濟效益無法與工業產值尤其是重化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產值相比,一些農業大省雖然承諾承擔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但在規劃和實踐中卻紛紛把加快城市化和大力發展工業作為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這就難免會造成制約農業發展的結果。如何走出一條以不削弱農業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道路,妥善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決又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第二,對于傳統農業大省來說,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發展現代農業還面臨著需要確保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業勞動力與發展勞務輸出型經濟之間的兩難選擇。一方面,發展現代農業,不僅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業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還要確保后備勞動力能及時補充到農業生產領域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又是實現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為了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都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經商,把其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和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由于長期發展勞務經濟,農村勞動力外流加劇,而農村后備勞動力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留在農村就業,因此,農業生產主要靠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以及一部分難以實現轉移就業的40、50人員,這就導致了農村就業結構嚴重扭曲,使得農業勞動力資源弱化、農業發展后繼乏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有學者認為,近年來的城市化讓鄉村衰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把最容易資本化的青壯勞動力引向了城市,把最難于資本化的老弱婦幼殘留在了農村。[2]據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過去十年,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口支撐,中國農村以每天消失近100個村落的速度總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這種情況已經引起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憂慮和高度關注。[3]可以說,村落空巢化引發的自然村逐步消失,不僅會危及中國村落文化的傳承,而且必然會危及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在推進“三化”協調發展中尋求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之道

雖然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等措施有助于改善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狀況,但問題最終的解決之道還是取決于如何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者之間協調發展。在當前形勢下,要把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努力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在“三化”協調發展中尋求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解決之道。

第一,在“三化”協調發展中依托堅實的工業化基礎創造更多有效就業崗位,以滿足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叭敝泄I化處于主導地位。因為工業化不僅可以帶動和充實城鎮化,而且可以通過促進就業和創業,吸納農業剩余勞動人口,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在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尤其要統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城鎮化不能只是眾多建筑物的堆積,如果離開工業和人口的聚集,城鎮化便沒有了支撐,城市也就沒有了血脈和靈魂。針對當前大城市工業化超前而中小城市工業化相對滯后的情況,應實施不同的工業化戰略。在大城市,要鼓勵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擴張;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大力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的工業和服務業。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國際和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開始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各省區應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充分利用過去城市化過程中已經形成的現有資源,大力引進適合本地區發展的工業,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承接產業轉移不僅可以推動城市化進程,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化發展步伐,以此創造更多新的工作崗位,有效解決本地勞動力尤其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第二,在“三化”協調發展中通過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根本解決?!叭眳f調發展,城鎮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能夠一舉托兩頭,促進工農和城鄉協調發展,有效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城鄉居民收入。實施潛力巨大的城鎮化戰略,既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強大、最持久的內生動力,也是我國拓展與世界各國合作的新平臺。[4]新型城鎮化應該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最根本的就是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當前,雖然我國有2億多農民工在城市實現了就業,但是他們在城市的就業還不穩定,而且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兩棲”生活現象明顯,這就嚴重制約了城鎮化的速度和質量,使我國通過城鎮化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如果制度改革不跟進,政策調整不到位,相應措施不配套,只是一味強調城鎮常住人口的數量和比率,這種城鎮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非但不能有效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反而有可能帶來相當大的風險。如何避免中國落入過度城鎮化的“拉美陷阱”,已成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5]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便成為重中之重。一是要高起點高規格全面謀劃各地經濟發展布局,為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二是要加快非農產業發展,中西部地區要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平臺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增強非農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三是要加大對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加政府對培訓資金的投入,在增強培訓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持續性等方面保證培訓質量,不斷提升農業轉移人口非農就業技能;四是建立有利于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的人力資源市場,合理引導農業轉移人口的有序流動,減少就業盲目性;五是支持和扶持城市中不同行業的老鄉會、同鄉會,充分發揮這些自組織機構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過程中所具有的介紹就業、救助扶助、聯絡親情、適應城市等作用;六是加強政府對農民工就業市場監管,消除城市招工用工過程中歧視、詐騙、克扣工資等各種違法現象,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合法勞動權益;七是妥善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在市民化就業后面臨的戶籍問題、住房問題、子女入學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不斷完善城市接納外來人口的經濟社會政策,各種配套措施協調推進;八是妥善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承包土地的流轉問題,通過各種針對性政策措施使他們在城市就業后不再對農業生產有過多的牽掛,盡量減少農民工在城鄉間候鳥般往返的“兩棲”現象。

通過實施以上這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使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能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當然,還應該充分估計到鼓勵農民進城的積極城鎮化戰略可能產生的后果,不能不顧客觀條件甚至違背農民意愿一味加速城鎮化,而最終解決這一問題又只能依賴于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第三,在“三化”協調發展中通過農業現代化來增強農業領域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叭眳f調發展,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是發展的根基。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確保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業勞動力,使農業現代化有堅實的依靠力量。一旦外部資本想進入鄉土社會的時候,它是難以和這部分殘質的勞動力資源去結合的。[6]因此,如何增強農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保證農村發展后繼有人,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加快農業現代化,增強農業領域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要從兩個方面著手扎實推進,取得成效。一方面,要動員全黨全社會高度關注“三農”問題,既要確保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又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使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真正取得實效。另一方面,要在農業生產領域內部挖掘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潛力。一是要抓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加大農村職業教育和對農民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培養種養大戶、農技人員、農機手、農產品經紀人等各類農業從業人員,建設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同時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二是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具有生態、環保、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農業和拉長了農業產業鏈的農產品加工業來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到與農業相關的產業中實現就業;三是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切入點,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通過積極探索農村地區“三化”協調新舉措來尋求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的新途徑。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2]劉奇.城市化背景下的鄉村價值該如何定位[J].中國發展觀察,2012,(12).

[3]從“鄉村中國”到“城市中國”[N].世紀經濟報道,2012-10-27.

[4]李克強.協調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5]李家祥.進城農民逆向回流及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兼與拉美城鎮化相比較[J].求實,2007,(1).

[6]溫鐵軍.農業要迎合中產階級的需求[J].農村工作通訊,2011,(1).

猜你喜歡
三化工業化勞動力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
《新型工業化》征稿啟事
工業化失敗的國家缺了什么?(上)
實施礦井“三化”建設持續提升煤礦機電安全管理水平
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三化”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工業化住宅漸行漸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