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醫院實踐在中職農村醫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2014-01-12 08:59袁經永鄧小珍丁波鄧娟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臨床實踐

袁經永 鄧小珍 丁波 鄧娟

【摘 要】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存在衛生人員嚴重匱乏、學歷層次低、業務能力較差、分配不均等諸多問題。中職農村醫學專業是新形勢下,為了改變農村基礎醫療水平低下、衛生人員嚴重短缺這種現狀誕生的一個新型專業,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該專業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強。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學?!鐓^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 實行臨床醫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探討和摸索,才能真正為廣大農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適用型衛生技術人才。

【關鍵詞】農村醫學;社區醫院實踐;臨床實踐

目前,我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狀況可概括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數鄉鎮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層次偏低,醫療服務水平普遍較低,農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得不到滿足。為改變這種現狀,2010年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取消了衛生保健專業,增設中職農村醫學專業,旨在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同年衛生部發布115號文件,農村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合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實用型衛生人才,具有較強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相結合的實踐能力,畢業后從事疾病的初級診治、轉診服務和預防保健、康復治療與護理等工作。并規定農村醫學專業畢業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只能到村衛生室和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執業。真正為廣大農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適用型衛生技術人才。

農村醫學作為一個新型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F中職農村醫學專業生源多為初中起點,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論學習+1年臨床實踐。在教學過程當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專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特別是臨床實踐階段,多安排在綜合醫院,分為內、外、婦、兒、傳等科室進行實習,這與農村醫學專業培養目標不相符,出現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難以滿足學生在農村社區醫學一線工作及今后發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設立中職農村醫學專業,為改變該專業臨床實踐教學上的不足,通過不斷研究和探討,決定在臨床實踐階段過程中增加社區醫院實踐內容,建立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 實行臨床醫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社區醫院定位更貼合農村醫學專業培養目標

社區醫院是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融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這與農村醫學專業畢業定位農村,從事醫療、保健、預防、康復、計劃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工作目標是一致的。在社區醫院實踐中,學生不僅僅可以參與到就診的患者診療活動,提高了臨床專業技能;還可以通過家庭健康訪查、義診及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心理生理保健,將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思想轉變為以人為本,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覺悟。

二、建設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實行臨床醫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今后醫學職業教育培養人在的發展趨勢

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是進行醫學實踐教學的最佳場所。建設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實行臨床醫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今后醫學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發展趨勢。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 醫學生必須深入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之中, 在進行社區衛生服務同時進行醫療實踐, 鞏固與提高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現場指導, 用真實病例進行教學。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環境及條件, 運用循證醫學( 實驗證據) 的原理, 讓學生從問診中獲得第一手材料,并進行分析、歸納, 做出最終的診斷, 使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社區的診斷、治療、預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學生也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進行各種健康調查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 讓醫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體察社區民情,了解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和對健康知識的渴望, 認識到做好社區醫療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強化職業意識和醫學工作者的責任感。

三、增加社區醫院實踐,建設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有利于形成辦學特色

目前大多醫學院校逐漸認識到社區醫學對醫學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并陸續開設了相關課程。但開展社區醫院實踐,建設社區臨床實踐基地的院校還較少。當前, 發展合作醫療和基層衛生事業, 辦好社區衛生醫療服務, 是我國現階段衛生工作的重點。社區衛生服務需要大批實用性的衛生技術人才, 因此只有將建設社區醫療實踐教學基地與醫學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學校和社區共辦共管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我國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醫學高等院校才能實現醫學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并進而形成醫學高等院校的鮮明辦學特色。

四、加強社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利于社區醫療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區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對社區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們能對急、危、重癥病人做到鑒別病情,及時準確給予恰當診療, 并做好必要的轉診工作。這些都需要他們有較強的綜合醫療技術水平。目前, 社區醫療機構的在崗人員醫療水平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務, 很難滿足居民對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持續發展。將社區醫院設為社區實踐教學基地,定期開展社區醫院師資培訓,也能促進社區醫療水平的發展。

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存在衛生人員嚴重匱乏、學歷層次低、業務能力較差、分配不均等諸多問題。中職農村醫學專業是新形勢下,為了改變農村基礎醫療水平低下、衛生人員嚴重短缺這種現狀誕生的一個新型專業,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該專業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強。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學?!鐓^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 實行臨床醫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探討和摸索,才能真正為廣大農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適用型衛生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衛辦醫政發〔2010〕115號文件.

[2]劉 偉 孫 乾 孫曉琪.醫學院校要加強社區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現代教育科學,2008,1:130-131.

[3]趙錫榮; 程衛兵。農村社區醫學教學模式實踐與探討[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6),33-35.

[4]郭 忠 廖禹東.贛南蘇區農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4(1):30-31.

[5]邢志華; 郝麗萍.探討農村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J].基層醫學論壇,2004,8(3):277-278.

[6]陳俊星;中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8(7):505-506.

猜你喜歡
臨床實踐
循證藥學在抗生素治療與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淺談理論學習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結合方式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監控中的運用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的教醫研
高校教師與臨床藥師共同參與臨床用藥實踐的思考
國內外醫學人文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