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的教學

2014-01-13 08:27鹿婷婷石瑩胡春波
地理教學 2014年15期
關鍵詞:酥油茶青藏松原

鹿婷婷石 瑩胡春波

(1.松原市前郭縣第一中學, 吉林 松原 131100; 2.松原市濱江中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3.松原市教育學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的教學

鹿婷婷1石 瑩2胡春波3

(1.松原市前郭縣第一中學, 吉林 松原 131100; 2.松原市濱江中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3.松原市教育學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運營以來,到青藏地區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加,韓紅的一首《天路》唱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青藏地區變成人們夢想的天堂。下面通過“天路”之旅,師生共同學習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

“天路”行之準備篇

1.出行路線:以青藏鐵路沿線為主。

2.出發時間:2014年5月1日。

3.沿途觀光:景觀(青海湖、可可西里、措那湖、念青唐古拉山等);動物(牦牛等)。

4.物品準備:通過查找資料,了解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征(高寒),必帶以下物品。

①棉服(沖鋒衣褲);②防曬霜、墨鏡、遮陽帽;③氧氣袋(罐裝氧氣);④藥品。

5.把學生分成五組,選好組長和組員。通過教材和網絡查找相關資料,為“天路”之旅做準備。

①“位置、范圍”之旅組;②“自然地理特征”之旅組;③“沿途景觀”之旅組;④“高寒牧業和河谷農業”之旅組;⑤“吃、穿、住、行”之旅組。

“天路”行之行動篇

師:下面將有一首歌曲把我們帶入一個美麗神秘的地方,開始我們的“天路”之行……播放視頻:“天路”歌曲,你都看到了高原的哪些風光?歌詞中包含了哪些地理知識?歌曲畫面上是哪個高原?“天路”指的是什么?

下面請“位置、范圍”之旅組,讓他們告訴我們將要去的目的地——青藏地區在哪里。

一、位置和范圍

代表播放幻燈片: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青藏地區大致的經緯線圖、青藏地區相對位置圖(周圍的山脈)、青藏地區包含的主要省區圖。在代表的指引下,同學一起在圖上指出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目的地的大致位置,那里的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征呢?

請“自然地理特征”之旅組,讓他們告訴大家這里特殊的自然特征。

二、自然特征

代表播放多媒體(視頻和圖片),讓大家思考以下問題。

1.通過資料總結出青藏高原的地勢、地形(地貌)特點。

2.通過資料說出其河湖分布情況。

3.結合P85教材,總結青藏地區“高寒”氣候的特點。

4.對比教材P86圖9.5,成都和拉薩都位于北緯30°附近,但兩地1月和7月氣溫差別很大的原因。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們出行前必須準備的物品有哪些呢?它們有什么用途呢?

防曬霜、墨鏡、遮陽帽等物品:防紫外線,因為青藏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和氣候有關)。

氧氣袋:提供氧氣,因為青藏地區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氣壓低(和地形有關)。

棉服(沖鋒衣褲):御寒,因為青藏地區氣候寒冷,日溫差大(和氣候有關)。

師:沿途你們看到了哪些景觀?

下面請“沿途景觀”之旅組閃亮登場,介紹一下他們所看到的景觀。

三、沿途景觀

代表讓大家閱讀教材P87的圖文資料,然后通過視頻資料向大家介紹以下景觀:青海湖、可可西里、念青唐古拉山、錯那湖……提出思考問題。

請大家考慮,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如何適應高原獨特的環境的?

師: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人類的生存更是離不開農業,青藏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的農業又是什么樣呢?下面請“高寒牧業和河谷農業”之旅組給大家介紹一下本地區的農業情況。

四、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

代表讓大家閱讀教材P88的圖文材料,思考以下問題。

1.青藏地區發展農牧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么?

2.青藏地區適合發展什么牧業?為什么?

3.青藏地區適合種植哪些作物,分布在哪里?

4.大家閱讀教材P90和P85圖9.3,分析雅魯藏布江谷地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回答相關問題。

(1)閱讀圖9.5,以拉薩為例概括雅魯藏布江中游谷地發展農業所具備的熱量條件。

(2)分析雅魯藏布江谷地發展農業的水源條件。

(3)從日照和溫差等條件,分析雅魯藏布江谷地農產品品質優良的原因。

師:青藏地區的人們生活在這樣獨特的自然環境下,他們的衣食住行又是怎么樣的呢?

請“衣、食、住、行”之旅組,為我們介紹一下本地區人們的衣食住行情況。

五、衣食住行

代表通過多媒體展示青藏地區人們的衣、食、住、行視頻和圖片,一邊觀看,一邊解說。

衣:藏袍。

在藏族集鎮與農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為主,男子下身穿長褲,婦女下身穿長裙。藏袍大多以氆氌、毛料或呢料制成,顏色多為黑、褐或深灰,大襟寬腰,領口袖口鑲有花邊,因袍長過人,穿時將腰部提起系上腰帶。男式藏袍有兩個肥大的袖子,天寒時兩袖都穿在身上,天熱時則脫去一袖扎于腰間,成為藏族“袒露一臂”的獨特裝束;女式藏袍分有袖和無袖“背心式”兩種。

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

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飲料。制作方法是,先將茶磚熬煮成濃稠的茶汁,然后與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攪至水乳交融后煮開飲用。青藏高原氣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為主,所以清熱敗火的酥油茶是他們日常必不可少的飲料。

青稞酒用青稞釀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內地的米酒。青稞酒是藏民喜慶宴會不可缺少的飲料,內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幾大碗。

糌粑是藏民的主食,一般將青稞、豌豆炒熟磨成炒面,以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后捏成小團食用。

?。旱飿?、平房、帳篷等。

城市里,一般常見的住宅形式為2~3層的石砌碉樓,人住上層,一樓為倉庫或圈養牲口家畜。墻壁粉刷成白色,陽臺、窗前種植花草,在高原晴空萬里的襯托下顯現出一種迷人的油畫般的絢麗色彩。

農村的建筑多為木石結構的平房,屋頂以夯土打實抹平,堆放牦牛糞及木材等燃料,屋角還插有五顏六色的經旗,在風中飄揚。

帳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間的居所,為了便于游牧的搬遷,帳篷設計簡單、拆遷容易,中央以木桿支撐,周圍以毛繩拉開釘在地上即可。帳篷內的空間大約在10~15平方米,內有以石頭圍成的灶臺,可作簡單炊煮。帳篷以氆氌縫制而成,質地粗厚堅韌,相當保暖。

行:除了現代工具以外,馬是牧民的交通工具,牦牛是青藏地區特有的運輸工具。

“天路”行之結尾篇

運用“串聯”和“并聯”,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提綱挈領。

“天路”行之反思篇

本節課以“天路”之旅為主線,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微調、重組,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融入到系列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通過視頻、圖片、文字資料,在五個“旅游小組”的帶領下,詮釋了青藏地區“高寒”的特殊地理特征及對當地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理念。

**本文胡春波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酥油茶青藏松原
打開藝術的寶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樣化文體與敘事探索
青藏星夜
河南松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愛的花旗松素 走進吉林松原市場
生命青藏
藏區酥油茶飄香
飄香的藏區酥油茶
啊,松原
獨具特色的藏族酥油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