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2014-01-20 02:23李建平
學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文本閱讀教學語言

李建平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閱讀技能稱作是“掌握知識的技能”,認為現代人類學習知識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就是閱讀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依賴于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的訓練和培養?!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生獲取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會學知識,不斷提高語文素質。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把握住文章的意蘊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教學高效,首先就需要把握文章的意蘊。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出發,探究其中的聯系。要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得到情感的陶冶。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了作者個人的思想與情感,并且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創作出來的,反映了某個特殊時期的社會現實與時代精神。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當時創作的社會背景,這樣對學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二、咬文嚼字,揣摩語言的情韻,培養學生感知語言能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一些重要的詞語段落進行反復地研讀,咀嚼,能夠進一步領略語言文字所創設的意境,培養學生感知語言、品讀文章的能力。

一段文本需要重點剖析三個方面:抓準文眼、理清文脈、剖析內涵?!拔难邸笔侵肝谋局懈爬ㄐ缘脑~語或句子,抓準文眼就把握住了文本大概的內容;“文脈”是指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結構特點、意義、關系、表達形式和作用,理清文脈就可以使文本的內容條理清楚地浮現字端;“內涵”是指文本中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本所要表達的主旨,內涵往往比較含蓄,剖析內涵既可以最終清楚文本內容,又能夠完整深入地領悟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這三個方面的實現,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反反復復地吟誦,從而準確把握、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如《濟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景以及小雪點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巧妙地對雪山的溫靜、秀氣作了贊嘆,隨后對小雪點染下的山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記得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在交流讀后感受時說:“老師,我覺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寫得像一位在春風中追逐夢想的美麗少女一樣?!贝搜砸怀?,課堂沸騰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爭相表達自己的讀后感。又如文中有這樣三句話:“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老城寫活了?!吧狡律吓P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薄芭P”不僅表示存在,還傳神地勾畫出了小村莊、房頂上的雪的神態,它們像有靈性的人,在舒服地躺著。

三、比較替換,揣摩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辨析語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較是語言品味中最常用的辦法。而正是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學生才感知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語用詞上“無可移易”的道理,從而產生對語言的敏感,逐漸滋養準確精妙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這么兩句詩:“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焙髞砭幦虢滩臅r刪掉了“那怕”。筆者指導學生品味這兩句詩時,將“那怕”重新加入詩句,進行比較,不難發現“那怕”是一種猜測的語氣,去掉“那怕”更能表現詩人大膽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將“天上的明星現了”中的“現了”,換成“亮了”好不好?通過比較品味,得出星星本是恒星,一直在發光,沒有由暗到亮的過程,只有由隱到現的過程的結論,由此更能領悟出作者錘煉詞語的精妙。

四、朗讀中加強指導,做好范例,讓學生有樣可循

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是智力的開發者、信息的提供者、意義的建構者。因此,教師的觀念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后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應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地閱讀,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有效信息,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并且能夠應用文本中學會的有關知識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關的事物,從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體驗、理解和應用一般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

閱讀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斷的閱讀實踐活動中完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榮譽感,又可以不斷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因此,我在搞好新課教學中的文本閱讀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與創造更多閱讀的機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課前的五分鐘口語訓練。利用上課開始的五分鐘開展口語訓練,形式靈活,更具隨意性,主要是讓學生交流個人的閱讀心得,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由課下的閑散狀態過渡到學習的最佳狀態,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對學生閱讀的檢測。教師給予必要的激勵與表揚,這同樣是對學生閱讀成果的一種肯定,更能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提升學生能力。

2.開展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利用課余時間發動學生舉辦詩歌朗誦會、辯論會、讀書報告會等一系列讀書交流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調劑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大家一起閑坐聊天、會談,這樣更能為緊張中的高中生帶來無窮的樂趣,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與喜悅。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人才。

【責編 張景賢】

猜你喜歡
文本閱讀教學語言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