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受助學生感恩教育探討

2014-01-28 02:39沃紅梅宏偉
中國教育發展研究 2013年12期
關鍵詞:感恩意識教育途徑

沃紅梅 宏偉

【摘要】

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現在社會,特別是在高校受助學生群體中應當大力加強感恩教育?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逐漸成為大學校園里一個特殊?龐大的群體,國家?高校及社會各界不斷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助其順利完成學業?但在助學工作中發現部分受助學生存在感恩認識不到位?只求索取?不愿回報等現象?文章分析了部分受助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對受助學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受助學生 感恩意識 教育途徑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在目前我國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每個家庭?學校和社會都給予了他們很多關注和關愛?1978年以前,我國學生上大學讀書不僅免交學費,而且還能享受“人民助學金”,不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即貧困生,下同)問題?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后,在一些大學開始試行收費制度,到1997年全面實行收費制度后,貧困生問題迅速凸顯出來?2007年,溫家寶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就在同一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至2007年秋季學期開學,新資助政策體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僅2011年國家用于助學金?助學貸款及其它助學費用的財政投入就達到732億元,超過514萬名學生獲得高校獎助學金?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大多數受資助學生都非常珍惜上大學的機會,他們心存感恩?胸懷責任?樂于奉獻,具有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品格?但也很多受助學生沒有意識到受到國家的資助需要心懷感恩,認為得到國家助學金是理所應當的,從未考慮過這些資金是從何而來,從未考慮過自己得到這些資助需不需要感謝誰?一些受助學生以貧困為借口,行為失范?思想上不求上進,學習上得過且過,生活中攀比享樂,活動中消極懶散?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感恩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及高尚人格的塑造?

1. 高校受助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表現

不可否認,在高校貧困生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像支教學子徐本禹?北大女孩劉默涵等品德高尚?自強不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的優秀學生?但卻也出現了許多缺乏感恩意識的不和諧音符,具體表現為:

1.1 對國家的資助缺乏感恩意識?受助的大學生能在大學安心讀書,得益于國家教育政策的實施,得益于國家大量經費的投入?然而部分受助大學生中有的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前途和命運漠不關心,缺乏為國家?集體利益而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有的對國家的看法非常片面,往往只看到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看不到國家取得的成就,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還有些人凡事只顧個人利益的得失,沒有絲毫全局意識?

1.2 對父母的養育缺乏感恩情懷?有的貧困生,對父母缺乏基本的感恩意識,父母舉債供其讀書,自己盲目攀比?炫耀,更有甚者偷改學校入學收費通知書,騙取父母的血汗錢,而到了節假日,對父母甚至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也沒有?這些學生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并把這種索取認為是理所當然?

1.3 對教師的教誨缺乏感恩之心?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授業教誨之恩,而部分受助大學生卻相當缺乏對教師的感恩之心?一些學生一味地埋怨學校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優越的生活和發展條件,埋怨專業知識學習的枯燥無味和就業形勢的嚴峻等等,并把這些抱怨轉嫁到教師身上,蔑視學校規章制度,怠慢課堂學習,對待教師形同陌路,甚至對教師的嚴格要求懷恨在心等等,極度不成熟和不理智?

1.4 對社會的給予缺乏感恩理念?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他人,離不開社會,有些貧困生在得到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后竟沒有一句感激的話,更沒想到如何回報?如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學生,只有一名給資助者回信,但信中不但通篇連個“謝謝”都沒說,還希望資助者再次慷慨解囊,讓資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被認為對資助者態度冷漠,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2007年五名貧困生被取消了再次受助的資格?

2.當下受助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新的形勢下,國家和社會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資助力度相當大?分析受助大學生中感恩缺失的種種不良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從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分析部分受助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2.1 社會環境不佳,對感恩教育產生負面影響?一是由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由此帶來的惟利是圖?金錢至上以及享樂主義思想在大學生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另外,社會上“忘恩負義”的現象屢見不鮮?俗話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不良社會環境構成了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重要誘因?二是社會輿論過于強調貧困生受助的絕對性?當社會輿論過于關注對眾多熱心慈善事業的有識之士善舉的報道和傳誦,不對忘恩負義的貧困生的行為進行教育或抨擊?批判時,貧窮似乎已成為貧困生必須受助的絕對理由,在接受愛心時沒有攜帶上傳遞愛心的責任,過于強調“貢獻愛心”的必要,致使受助貧困生認為理所當然受之無愧,毫無感恩回饋意識?

2.2 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感恩教育內容?在許多貧困生家庭中,很多父母因為貧困沒有精力來教育孩子,或者因為貧困覺得虧欠著孩子,故而只一味地溺愛孩子;再者,父母為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寧可自己節衣縮食?辛苦勞作,也不讓孩子做農活和家務,結果“窮家也養寵兒”;有的父母不愿意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辛苦和生活壓力,而造成了父母和貧困生之間缺少溝通?父母工作的辛苦,他們不了解,父母承受的生活壓力他們不知道,為此,無法激起孩子們的愛心,當父母的這種付出被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一種責任時,其子女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意識也就被淡化了?只有了解父母艱辛的貧困生,才會理解父母為了自己成長成才所付出辛勞的價值,才會用感恩的心善待父母?

2.3 學校注重知識傳授,忽視感恩教育?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學生的升學率?就業率作為衡量學校的標準,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教學成績成了學校的惟一追求,感恩教育很難進入教學范疇?而到了大學,很多高校也把重心放在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上,專業課教師重教書輕育人,同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堅的專職思政教師人員不足?地位不高?出路不明,整天忙于獎貸助補免的評定與信息輸入?各項文體活動的開展?早操晚自習和學生宿舍衛生的檢查等等做不完的日常事務和突發事件的處理,無力潛心開展德育教育和研究?這樣從中小學到大學德育工作都被不同程度地忽視,導致感恩教育工作相當不足,感恩教育的效果難以彰顯?

3.新形勢下受助大學生感恩教育途徑的思考

感恩是做人的最起碼的品質?古語說“知恩圖報,善莫大焉”,告訴我們的正是感恩的重要?受助貧困生感恩意識的缺失,既有悖于中華民族道德風尚的內涵,也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對受助貧困生感恩的喚起和回歸,成為目前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對受助貧困生進行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是培養其自立?自強人格的基礎教育?同時,感恩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的著力點之一?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大背景下,對感恩意識淡漠甚至缺失的大學生來說,則必須通過實施感恩教育,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受助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3.1 積極營造環境,創造感恩氛圍?胡錦濤總書記要求“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全社會包括教育?宣傳?文藝?理論等部門和人員要對所有大學生的知恩?報恩的典型進行大力宣傳?頌揚,對于忘恩?負恩的反面典型要旗幟鮮明?措辭嚴厲地予以批評?鞭笞?

同時,校園環境也是無聲的教育,氛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積極建立以“感恩”為主題的良好校園環境,讓學生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接受洗禮?如通過校園廣播?學校櫥窗?班級板報?多媒體等校園的宣傳陣地,開展講述感恩的故事?創辦感恩小報?設計感恩廣告?編排感恩節目等活動,使感恩教育有聲有色,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另外“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師自身的高尚情操和模范榜樣作用是對學生最好的感恩教育示范?高校輔導員作為學校思政工作的一線工作者,他們年輕活躍,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想,與學生接觸密切,了解學生的心理好惡,易于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其觀點也易于被學生接受,其言行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所以,輔導員應將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納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當中,循序漸進地培養貧困生的感恩意識?

3.2 充實感恩教育內容,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感恩教育合力?在家庭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必須要讓子女體驗到父母正節衣縮食地供養他們上大學,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父母在子女面前要多講國家?社會?老師對自己家庭關心和付出,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建立起對學校?國家?社會的感恩之心;在學校里,教師通過教育讓學生了解政府是在支出比重較大下,排除了萬難為他們實施各項補助;學校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他們拓展勤工助學崗位做了大量工作,老師們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辦理貸款和各項補助手續等,讓他們在享受資助的同時懂得回報,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別人的付出,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3.3 充分利用各種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高等學校作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部門,有責任也有能力成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主體?在感恩教育過程中,高校要化抽象理論為具體活動,改變傳統的說教和灌輸方式,以活動為載體,從小事?實事做起,增強其針對性?時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讓學生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體驗和感悟感恩?報恩,凸顯大學生在感恩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高校應創設一定的教育情景,激發大學生強烈的感恩情懷?如春節的時候要求大學生給父母?老師?親朋好友拜年祝福;清明節帶領學生去革命圣地或烈士陵園掃墓,讓大學生真切地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中秋節走訪孤兒院?敬老院,讓大學生和那些社會上的更為貧弱者一起共度佳節,讓受助大學生體會到自己還是幸運者,應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學生活;利用暑期社會實踐,走訪看望貧困戶;幫助父母做家務,節約父母的血汗錢等等?在開展活動時要引導學生感恩教育不是完成任務或做一兩件好事,要在思想意識里滲透感恩的思想,每一件事情里滲透對他人的感謝,把感恩作為快樂的事情來做,享受付出的快樂,享受付出的犧牲,享受感恩的生活?

3.4 進行畢業后跟蹤服務,實現感恩教育的良性循環?

感恩教育不僅要讓學生識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學生報恩?施恩?今日受助的大學生明天有可能是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高??梢詫⑦@些受到國家資助的大學生建立檔案,完善管理?檔案可包括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校期間受到了多少資助?這些資助主要用途?資助的效果等等,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向學校?國家反饋分析報告,為國家的資助政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以便出臺更加妥善?切實可行的資助政策?高校應設立資助基金中心,在對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行資助的同時,可以邀請出資人到學校作人生經歷報告,他們的報告對于臺下的大學生來說更具說服力?還可以積極倡導這些受到資助的大學生在自己的事業取得成功后,捐資到資助基金中心,基金中心再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完成學業?這樣既可以拓寬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渠道,又能在資助的過程中教育和激勵著大學生自立自強,努力創業,實現良性循環?

總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我國高校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貧困生群體的教育工作將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立與國家的長久發展?感恩教育是推進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助力器,是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創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元素?感恩是一種嚴謹的生活態度,是一種高貴的品德,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們相信,一個面帶微笑?文明禮貌,懂得感恩?感激?感謝別人的大學生,一定是一個被人欣賞的人,一個懂得健康快樂生活的人,也會是一個有激情?有詩意?有靈氣?有想象力?有悟性的好學生,日后也一定會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精英與時代的先鋒?

參考文獻

[1] 馬錦燕.因特網傳播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及對策[J].中共四川省黨校學報,2000,(3).

[2] 黃春春,唐如前.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表現?成因及教育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9,(1).

[3] 刁艷紅,高小華.關于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培養的思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4).

[4] 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20).

[5] 王東輝. 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10,( 27): 189-190.

[6] 朱飛,李萍. 基于資助平臺的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9,( 11) : 94-96.

猜你喜歡
感恩意識教育途徑
高中班主任提升學生感恩意識的途徑與方法
淺談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幾種途徑
幼兒安全問題與教育策略分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親緣感恩教育研究淺析
探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家校攜手,共筑和諧育人環境
民漢合宿下加強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途徑探析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高職大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