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洛桑指標體系的企業科技競爭力分析方法研究

2014-02-09 01:51尹曉峰曹青原
重慶與世界 2014年3期
關鍵詞:洛桑競爭力指標

尹曉峰,曹青原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科技競爭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國、一個地區或一個企業一定時間內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科技基礎、開發、轉換、組織創新及其成長的綜合能力。它也用來表征一個企業的多種科技活動要素的綜合表現。

為了更系統更科學地描述一個企業的科技競爭力,挖掘其內生變量相互作用關系,研究其在所屬行業的地位,針對性提出該企業未來發展措施,本文依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IMD)在《世界競爭力年鑒》中提出的科技競爭力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洛桑指標體系),再根據企業一般可獲得的統計數據,形成一套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企業科技競爭力衡量體系,然后以此結合相關系數和T檢驗法,以對比分析的方式說明企業一定時段內整體科技競爭力水平,同時還以某企業近期實際統計數據為例證。

一、科技競爭力的洛桑指標體系及相關性

(一)科技競爭力的洛桑指標體系

洛桑指標體系對一國科技競爭力的具體表現做了權威定義。該體系將相應的科技競爭力評價分為R&D財力資源、R&D人力資源、技術管理狀況、科學環境狀況和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五大板塊共26項指標。為了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科技競爭力水平,并便于企業從一般統計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本文將原體系中某些指標進行了具體量化,并對洛桑指標體系作了適當調整,修改后的洛桑指標體系與原體系區別如下:

1.修改后的指標體系將部分原主觀指標作了量化。比如原指標“獲取合格工程師狀況”就以中高級職稱人數表示;“財力資源是否限制企業技術開發”則以企業收入保障性指標(銷售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利潤額)和應用保障性指標(引進國內外技術經費支出、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費用)表示(表1)。

2.修改后的體系指標中在每個分析指標中盡可能地加入了產品的分項,以便分析某種產品對企業科技競爭力水平的影響度。

(二)科技競爭力在洛桑體系中的指標相關性計算

提取一定時間段內企業科技競爭力洛桑體系指標作為研究數據,可應用SPSS軟件Pearson相關系數表篩選指標中的高關聯度項。

對于變量長度為N(N為時間段周期)的Xi和Yi兩樣本變量,相關系數r計算公式:

對于Xi和Yi相關假設的小樣本檢驗(N≤30)采用t檢驗:

在t檢驗的臨界值ta/2下,0.01水平上的顯著相關系數即表示兩變量具有較高相關性。

表1 企業科技競爭力的洛桑指標體系修改表

(三)科技競爭力的洛桑指標相關性分析

按照指標系統的分類,即科技活動財力資源、科技活動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技術管理狀況和科學管理狀況五大類,提煉各類中呈較高相關性的數據網絡,以灰色標注,其中,右上側重復的部分指標不再顯示。示例如表2。

表2 企業科技競爭力的洛桑體系指標相關系數表示例

表2中具有顯著相關性的兩數據項表明了企業中影響某個科技產出的相關投入資源。指標間相關分析為企業認清當前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合理計劃下階段科技投入提供了理論依據。

針對每項分類,研究輻射區域內對應高相關度指標,便可以得到一系列因果性或互動性的推論。如表2中知識產權輻射區域內,只有科技活動內部支出(財力資源分類中)、R&D基礎研究人員(科學管理分類中)兩項數據與其有正強相關性,可以得到以下推論:

1.充分的財力保障,如科技活動內部支出,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如專利數。

2.充分的智力保障,如R&D基礎研究人員,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如專利數。

用以上分析方法,便可以完全展現一家企業一段時間內科技基礎、開發、轉換、創新能力及成長能力等科技競爭綜合能力,并能幫助企業查找投入短板,調整產品布局,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企業更快更好的向前發展,

二、B企業科技競爭力實例分析

B企業為國內大型制造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3 000多億元,利潤80多億元,擁有車輛、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板塊。B企業高度重視創新型企業建設,強化創新驅動,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已達6%,擁有多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實驗室,擁有專利位居國內前列。

現選取B企業2008—2012年g、m兩類產品的科技競爭力洛桑體系指標作為研究數據。

在t檢驗的臨界值ta/2下,0.01水平上的顯著相關系數在表3中以**標記,其中重要項用灰色標記。0.05水平上的顯著相關系數以*標記。

為簡化圖標,表3中未列出加入g、m分項的相關系數。

綜合分析各數據間的相關性及歷史變化情況,得到B企業科技競爭力關于產業結構、投入重點、成果轉化三大類的顯著相關指標及特點體現。

表3 B企業科技競爭力的洛桑體系指標相關系數表

(一)B企業科技競爭力顯著相關指標及特點體現

1.科技產業結構-產品m對B企業整體科技實力的影響日益突出

從相關性數據表分析,科技活動經費-m產品科技活動經費、科技活動人數-m產品科技活動人數、專利數-m產品專利數、主營業務收入-m產品銷售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m產品新品銷售收入共5對數據具有強相關性,證明B企業整體科技實力與m產品投入產出量密切相關。

從歷史數據表分析,2012年科技活動經費、科技活動內部經費中m產品比例分別是86.75%、83.22%,年度平均科技人員占比由2009年的63.27%逐年上升到2012年的73.51%,2012年其專利數占比為 97.35%,2009—2012年銷售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均大于90%。

2.科技投入重點-新產品開發效益逐年提高,企業科技投入重點向維護和再加工環節轉移

從相關性數據表分析,科技活動經費-新產品開發經費、R&D經費-新產品開發經費2對數據具有強相關性,證明B企業科研經費很大部分投入了新產品開發。

由2009—2012年數據得到,新產品開發占科技活動支出的比例逐年減少,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逐年加大。近年來,新產品開發35億元,占比52.97%;銷售收入988億元,占比70.02%。從年度增幅來看,新產品開發經費<R&D投入<科技活動經費,主營業務收入<新產品收入,新產品開發成為科技競爭的效益重點,同時企業投入也在向維護和再加工環節轉移。

3.科技成果轉化-本地化知識產權對利潤的轉化效應顯著

從相關性數據表分析,專利數-利潤總額,購買國內技術經費-利潤總額這2對數據具有強相關性,證明發展專利、本地化知識產權有利于積累財富資源。

歷史數據來看,B企業利潤總額從2009年到2012年逐年遞增。專利數歷年數值分別是461、861、1 031、766、1 281,作為企業外向型購入技術開發成果的重要指標——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期間數值分別是4 548、4 832、2 354、10 830萬元。B企業的科技理念已深入到企業生產、銷售和管理的綜合應用上,實現了科技成果到經濟效益的轉化。

(二)B企業科技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表3灰格列項的數據也顯示出B企業科技發展中的問題,本文仍以科技產業結構、投入重點、成果轉化三大方面闡述指標相關性研究所表現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1.科技產業結構的問題:B企業存在嚴重的單行業占比過重的情況,易遭受環境變化的影響

B企業的各項主要科技指標中m產品占比超過70%,在優勢行業嚴重傾斜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受行業波動影響。如何應對m產品高存量、低增長的日趨飽和所帶來的挑戰,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抵御行業結構“一枝獨秀”所帶來的風險危機,成為B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

對策建議1:加強自主創新科研實力,優化研發管理機制,練就抵御行業風浪的過硬本領。

加強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就是提升關鍵技術的掌握能力,從而擺脫或者減少對國外高費用技術引進的依靠。B企業目前銷售利潤率只有2.9%,和世界500強的平均銷售利潤率6.7%有較大差距。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加強自主創新科研實力是關鍵。這就要求企業擁有良好的研發管理機制,嚴格做好研發單位的承辦資格認定,通過招、投標等公平公開的方式,選擇最優承辦方,并定期對項目階段性成果進行抽查檢驗,確保最終研發成果提交的合格率;依據企業整體戰略部署,調整項目構成,并根據參與單位和個人在項目中的貢獻進行考核獎勵,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成果。

對策建議2:發展相關性強的產業科技,降低單行業集中投入的風險。

美國通用公司產業結構分為基礎型工業、技術型工業、全球NBC、金融市場和客戶服務等五大塊,2012年收入占比依次為21%、26%、9%、37%、7%。觀察優秀制造企業的產業結構,我們可以發現:制造企業完全可以加大與主導行業相關性強的其他行業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和整合程度,提升企業整體科技實力,抵御單行業比重過大的風險。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與目標行業其他企業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以資本、技術、人力等多形式的資源相互補充,橫向擴展產業鏈構成,穩固制造企業主導產品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與縱深度,從而將當前“一個主桿、多個分枝”的樹形科技產業形態逐步過渡到“多重心、強關聯”的網狀科技產業形態。

2.科技投入重點的問題:按從業人數平均高素質人才比例仍然偏低,企業科技活動的人才支持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求

2012年,按從業人數平均,高中級技術職稱的比例為5.49%,低于行業平均值12.95%。同時,對B企業中高級工程師和博士畢業生人數與科技競爭力各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的結論顯示無顯著相關性,說明高素質科技人才比例偏低,對工業企業科技實力的提升缺少突出貢獻。

對策建議1:完善企業科技人才選用機制,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研發團隊。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人才流失普遍源自人員待遇偏低。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是各工業企業要從自身客觀環境出發,改善科研人員的基本待遇水平,解除科技人才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其次是將待遇與個人業績掛鉤,引入通用考核體系,體現“貢獻多,收入多”的績效考核思想,激勵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完善的用人機制不僅包括考核激勵,還包括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開發科技領軍人才、教育培訓現有員工、提升員工能力素質等多個方面。只有暢通人才晉升渠道,改善人員工作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研發團隊,才能使企業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經濟運行質量。

對策建議2:積極與外部科研機構合作,實現科研人才與技術成果的共享。

B企業承擔的科研項目,有72.92%是企業獨立研究的,有66.98%的科研人員承擔這些獨立研究的項目。獨立研究對于核心技術掌握有較高的確保度,但不利于技術前沿的共享和創新思維的迸發。對于不涉及商業秘密和敏感信息的研發任務,企業可以與外部擁有研發資質的科研機構、高校、企業進行合作,推動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使合作單位間的創新體系能高效運轉。

3.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引入的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尚不充分,未能轉化為企業真正的科研實力

B企業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11.46億元,消化吸收經費支出2.26億元,兩者之和占到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20.73%。然而,國外技術引進消化經費與其他科技指標的無相關性,這證明了引進的國外技術對科技產出、其他投入要素沒有產生必然的影響,未能轉化為企業真正的科研實力。

對策建議:注重引入技術的消化吸收,培養攻堅型科技團隊。

在B企業的產品涉及范圍內,國外技術仍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但是,B企業對引入的國外技術生搬硬套的多,研究分析掌握要領的少,造成許多產品只能與外資企業合作生產,形成本企業的產品銷量比不上合資企業產品銷量的局面。

要緩解甚至解除這一困境,關鍵是培養攻堅型的科技團隊。組建團隊有3個途徑:一是引入國外領先制造企業的技術人才,將具有前沿科技工作經驗的人才直接引入到國內企業,如集團公司進行海外招聘;二是外派部分成長型科技人員到定點企業/院校學習交流,使其能將企業實際與前沿動向結合并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科研成果;三是企業內部選拔優秀科技人員,所選拔的科技人員應有著多年的產品研發經驗,熟悉產品系列,能夠把握住外部技術的本土化進度。

企業只有擁有了攻堅型的研發團隊,才能致力于外部技術的合理化應用和吸收,才能真正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產品研發道路,從而實現工業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的轉變,并形成與同行業競爭者“差異化”的優勢,保持行業內的領袖地位。

[1] 潘教峰.國際科技競爭力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 劉愛雄.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3] 趙彥云.中國科技競爭力及其發展戰略[J].管理世界,1993(3).

[4] 趙彥云.中國產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統計數據2012[EB/OL].[2013 - 02 - 25].http://www.sts.org.cn/sjkl/sjtjdt/dada2012.

(責任編輯 周江川)

猜你喜歡
洛桑競爭力指標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山和雪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我的阿媽在康定
我的阿媽在康定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藍青松:讓競爭力武裝到牙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戰略應對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會說話的藏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