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提問應從何入手

2014-02-19 05:12楊平海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鈍角加減法分母

楊平海

“學貴有疑?!碧釂柲芪龑W生的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領悟。這樣,才能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準確地掌握學習目標。那么,數學教學中提問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問在重點處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只有把重點逐一攻克,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基本完成。因此,我們要在教材的重點處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惑除難。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其重點是歸納、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引導學生直觀操作,得出==,==后,可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1)這兩組分數,分子、分母變化了,為什么分數的大小不變呢?規律是什么?(2)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3)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4)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0可以嗎?為什么?(5)誰能把剛才的兩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出來?(6)“分數的基本性質”里哪幾個詞非常重要?(7)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學過的商不變規律有什么聯系?這些問題明確、具體,既抓住了重點,又富有啟發性,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

2.問在關鍵處

眾所周知,有的老師上課,問題提了不少,但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學生往往一下子就能作出判斷“是”“對”“錯”,這樣的提問隨心所欲、想問就問,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精心設計問題,要在教學關鍵處提問,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鞏固所學的新知。如在教完求平均數的解決問題后,學生的作業中出現了“老人的平均年齡為7.6歲”。于是,在講評作業時可說:“同學們,明天你們上學時和爺爺一起來,讓爺爺也來聽課,為什么呢?因為你們的爺爺平均年齡才7.6歲?!边@一說,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意識到列式錯了。求平均年齡,應該用總的年齡數÷總人數。這樣的提問抓住了關鍵,給學生提出了思維的方向,從而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3.問在難點處

教材的重點是知識的障礙點,是教學的主攻方向,在此處恰當地提出問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突破。例如,學生建立分數概念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單位“1”代表一個整體是“分數意義”這一節核心內容,學生不易接受。這時教師可配合教科書主題圖出示下面的問題:

(1)觀察直觀圖,想一想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2)部分占了整體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4.問在銜接處

抓住知識銜接點,溝通知識聯系,創造遷移條件,從本質上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避免知識間的混淆現象,在此恰當提出問題能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例如,學習異分母加減法,先復習整數、小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明確計數單位相同才能加減的道理。然后結合例題提問:(1)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5.問在疑難處

在新知的練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這樣或那樣的思維錯位,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分析錯誤原因,摸準疑點,巧設問題。這樣不僅可以糾錯,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開啟心智,暴露思維,有利于及時占據和調控。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當學完三角形的分類,可以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后,可拿出三個紙袋,里面各裝著三角形紙片,并且露出一個角問學生“紙袋里裝的各是什么三角形?”學生很順利地判斷出①、②號分別裝的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但是第③個紙袋答案各不相同,這時我們可以這樣設問:(1)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2)觀察這三種三角形中各有幾個銳角?(3)能根據“一個角是銳角”這一條件來判斷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樣一問,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最后教師從第③個袋中分別拿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驗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6.問在深度處

為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知識的深化拓寬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理解知識,探求新的思路,建立新的知識系統。如練習課中出示下題:“要修一條15千米的公路,頭3天修總長度的60%,照這樣計算,剩下多少天可以修完?”針對這個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提出下列問題:(1)分析數量關系,根據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規律,你有幾種解題方法?(2)比一比哪種思路的解題方法較為簡便。

成功的課堂提問能恰當地調節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但失敗的提問會擾亂授課的秩序,甚至造成師生對立。那么提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寬松的情境

首先,教師應當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情境。特別是對那些膽小內向、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更應該給他們撐腰鼓勁。只有心情愉快,大腦思維才最活躍。如果只是為了揪出不會的學生讓其出丑,則學生害怕都來不及,怎樣集中精力思考呢?

2.恰當的提問

所提問題要明確而簡潔,讓學生有清晰的思維方向。要避免模棱兩可或冗長繁復的提問,因為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本來就短促,再加上學生多數都會緊張,如果還要在記憶問話及理解題意上費精力,是不太適當的。同時,課堂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太難,在短時間內不宜提出思維鏈過長的問題。

3.廣泛的動員

提問是為了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所以應面向所有學生。應當首先向全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留一段時間,然后再點名學生回答。這樣雖然是個別同學回答,可參與思考的是全體學生。

4.明確的總結

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應及時給出評判,答對的給予表揚鼓勵;答錯的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切不可諷刺挖苦。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應把正確的答案明確說出來,即使有時同學已回答正確也應如此。因為教師是權威,說出的答案學生印象深刻,同時能重復一遍學生回答的答案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這一點極易被忽視。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學生才能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習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貴有疑?!碧釂柲芪龑W生的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領悟。這樣,才能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準確地掌握學習目標。那么,數學教學中提問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問在重點處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只有把重點逐一攻克,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基本完成。因此,我們要在教材的重點處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惑除難。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其重點是歸納、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引導學生直觀操作,得出==,==后,可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1)這兩組分數,分子、分母變化了,為什么分數的大小不變呢?規律是什么?(2)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3)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4)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0可以嗎?為什么?(5)誰能把剛才的兩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出來?(6)“分數的基本性質”里哪幾個詞非常重要?(7)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學過的商不變規律有什么聯系?這些問題明確、具體,既抓住了重點,又富有啟發性,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

2.問在關鍵處

眾所周知,有的老師上課,問題提了不少,但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學生往往一下子就能作出判斷“是”“對”“錯”,這樣的提問隨心所欲、想問就問,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精心設計問題,要在教學關鍵處提問,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鞏固所學的新知。如在教完求平均數的解決問題后,學生的作業中出現了“老人的平均年齡為7.6歲”。于是,在講評作業時可說:“同學們,明天你們上學時和爺爺一起來,讓爺爺也來聽課,為什么呢?因為你們的爺爺平均年齡才7.6歲?!边@一說,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意識到列式錯了。求平均年齡,應該用總的年齡數÷總人數。這樣的提問抓住了關鍵,給學生提出了思維的方向,從而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3.問在難點處

教材的重點是知識的障礙點,是教學的主攻方向,在此處恰當地提出問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突破。例如,學生建立分數概念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單位“1”代表一個整體是“分數意義”這一節核心內容,學生不易接受。這時教師可配合教科書主題圖出示下面的問題:

(1)觀察直觀圖,想一想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2)部分占了整體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4.問在銜接處

抓住知識銜接點,溝通知識聯系,創造遷移條件,從本質上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避免知識間的混淆現象,在此恰當提出問題能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例如,學習異分母加減法,先復習整數、小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明確計數單位相同才能加減的道理。然后結合例題提問:(1)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5.問在疑難處

在新知的練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這樣或那樣的思維錯位,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分析錯誤原因,摸準疑點,巧設問題。這樣不僅可以糾錯,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開啟心智,暴露思維,有利于及時占據和調控。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當學完三角形的分類,可以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后,可拿出三個紙袋,里面各裝著三角形紙片,并且露出一個角問學生“紙袋里裝的各是什么三角形?”學生很順利地判斷出①、②號分別裝的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但是第③個紙袋答案各不相同,這時我們可以這樣設問:(1)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2)觀察這三種三角形中各有幾個銳角?(3)能根據“一個角是銳角”這一條件來判斷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樣一問,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最后教師從第③個袋中分別拿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驗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6.問在深度處

為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知識的深化拓寬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理解知識,探求新的思路,建立新的知識系統。如練習課中出示下題:“要修一條15千米的公路,頭3天修總長度的60%,照這樣計算,剩下多少天可以修完?”針對這個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提出下列問題:(1)分析數量關系,根據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規律,你有幾種解題方法?(2)比一比哪種思路的解題方法較為簡便。

成功的課堂提問能恰當地調節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但失敗的提問會擾亂授課的秩序,甚至造成師生對立。那么提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寬松的情境

首先,教師應當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情境。特別是對那些膽小內向、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更應該給他們撐腰鼓勁。只有心情愉快,大腦思維才最活躍。如果只是為了揪出不會的學生讓其出丑,則學生害怕都來不及,怎樣集中精力思考呢?

2.恰當的提問

所提問題要明確而簡潔,讓學生有清晰的思維方向。要避免模棱兩可或冗長繁復的提問,因為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本來就短促,再加上學生多數都會緊張,如果還要在記憶問話及理解題意上費精力,是不太適當的。同時,課堂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太難,在短時間內不宜提出思維鏈過長的問題。

3.廣泛的動員

提問是為了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所以應面向所有學生。應當首先向全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留一段時間,然后再點名學生回答。這樣雖然是個別同學回答,可參與思考的是全體學生。

4.明確的總結

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應及時給出評判,答對的給予表揚鼓勵;答錯的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切不可諷刺挖苦。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應把正確的答案明確說出來,即使有時同學已回答正確也應如此。因為教師是權威,說出的答案學生印象深刻,同時能重復一遍學生回答的答案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這一點極易被忽視。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學生才能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習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貴有疑?!碧釂柲芪龑W生的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領悟。這樣,才能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準確地掌握學習目標。那么,數學教學中提問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問在重點處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只有把重點逐一攻克,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基本完成。因此,我們要在教材的重點處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惑除難。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其重點是歸納、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引導學生直觀操作,得出==,==后,可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1)這兩組分數,分子、分母變化了,為什么分數的大小不變呢?規律是什么?(2)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3)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4)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0可以嗎?為什么?(5)誰能把剛才的兩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出來?(6)“分數的基本性質”里哪幾個詞非常重要?(7)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學過的商不變規律有什么聯系?這些問題明確、具體,既抓住了重點,又富有啟發性,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

2.問在關鍵處

眾所周知,有的老師上課,問題提了不少,但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學生往往一下子就能作出判斷“是”“對”“錯”,這樣的提問隨心所欲、想問就問,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精心設計問題,要在教學關鍵處提問,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鞏固所學的新知。如在教完求平均數的解決問題后,學生的作業中出現了“老人的平均年齡為7.6歲”。于是,在講評作業時可說:“同學們,明天你們上學時和爺爺一起來,讓爺爺也來聽課,為什么呢?因為你們的爺爺平均年齡才7.6歲?!边@一說,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意識到列式錯了。求平均年齡,應該用總的年齡數÷總人數。這樣的提問抓住了關鍵,給學生提出了思維的方向,從而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3.問在難點處

教材的重點是知識的障礙點,是教學的主攻方向,在此處恰當地提出問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突破。例如,學生建立分數概念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單位“1”代表一個整體是“分數意義”這一節核心內容,學生不易接受。這時教師可配合教科書主題圖出示下面的問題:

(1)觀察直觀圖,想一想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2)部分占了整體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4.問在銜接處

抓住知識銜接點,溝通知識聯系,創造遷移條件,從本質上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避免知識間的混淆現象,在此恰當提出問題能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例如,學習異分母加減法,先復習整數、小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明確計數單位相同才能加減的道理。然后結合例題提問:(1)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5.問在疑難處

在新知的練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這樣或那樣的思維錯位,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分析錯誤原因,摸準疑點,巧設問題。這樣不僅可以糾錯,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開啟心智,暴露思維,有利于及時占據和調控。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當學完三角形的分類,可以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后,可拿出三個紙袋,里面各裝著三角形紙片,并且露出一個角問學生“紙袋里裝的各是什么三角形?”學生很順利地判斷出①、②號分別裝的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但是第③個紙袋答案各不相同,這時我們可以這樣設問:(1)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2)觀察這三種三角形中各有幾個銳角?(3)能根據“一個角是銳角”這一條件來判斷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樣一問,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最后教師從第③個袋中分別拿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驗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6.問在深度處

為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知識的深化拓寬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理解知識,探求新的思路,建立新的知識系統。如練習課中出示下題:“要修一條15千米的公路,頭3天修總長度的60%,照這樣計算,剩下多少天可以修完?”針對這個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提出下列問題:(1)分析數量關系,根據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規律,你有幾種解題方法?(2)比一比哪種思路的解題方法較為簡便。

成功的課堂提問能恰當地調節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但失敗的提問會擾亂授課的秩序,甚至造成師生對立。那么提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寬松的情境

首先,教師應當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情境。特別是對那些膽小內向、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更應該給他們撐腰鼓勁。只有心情愉快,大腦思維才最活躍。如果只是為了揪出不會的學生讓其出丑,則學生害怕都來不及,怎樣集中精力思考呢?

2.恰當的提問

所提問題要明確而簡潔,讓學生有清晰的思維方向。要避免模棱兩可或冗長繁復的提問,因為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本來就短促,再加上學生多數都會緊張,如果還要在記憶問話及理解題意上費精力,是不太適當的。同時,課堂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太難,在短時間內不宜提出思維鏈過長的問題。

3.廣泛的動員

提問是為了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所以應面向所有學生。應當首先向全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留一段時間,然后再點名學生回答。這樣雖然是個別同學回答,可參與思考的是全體學生。

4.明確的總結

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應及時給出評判,答對的給予表揚鼓勵;答錯的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切不可諷刺挖苦。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應把正確的答案明確說出來,即使有時同學已回答正確也應如此。因為教師是權威,說出的答案學生印象深刻,同時能重復一遍學生回答的答案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這一點極易被忽視。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學生才能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習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鈍角加減法分母
“去括號與去分母”能力起航
怎樣巧算小數的加減法
“去括號與去分母”檢測題
做好課改“加減法” 提高課改實效
合金鋼鋼軌組合式鈍角轍叉
“去括號與去分母”檢測題
加減法的由來
“放管服”的加減法
在“拼”中解決問題
分法不同結果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