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應用型大學生志愿服務上海世博會的收獲研究

2014-02-20 07:22宋潔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世博志愿服務大學生

[摘要]通過調查技術應用型大學生志愿服務上海世博會的收獲情況,說明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具有普遍的志愿服務收獲感受,可以從社會利他、利益實惠、名聲榮譽、自我發展、情感體驗五個方面來揭示,其中在社會利他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最為顯著。同時,不同服務崗位、性別、學科、出生年份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收獲存在非顯著性差異。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推動“后世博”時代志愿服務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技術應用型 大學生 志愿服務 世博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87-08

[作者簡介]宋潔,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上海電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上海200240)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上海世博會是歷屆世博會中志愿者人數最多的一屆,僅在世博園區內,共有13批次79965名園區志愿者上崗,服務總量超過1千萬小時,服務人次超過4.6億。上海世博會已經成為上海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通過編制“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調查問卷,分析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情況,探討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途徑和有效策略,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后世博”時代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推動“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

首先對學生進行訪談和開放性問卷調查,要求寫出自己服務上海世博會的真實收獲,然后對問題進行分類、篩選、補充和歸納整理,同時在綜合分析理論文獻的基礎上,結合Wilson和Musick等人的研究,擬定出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志愿服務收獲的初測問卷題項,形成了封閉式“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學生調查問卷。借助SPSS10.0統計軟件,先對抽樣小范圍計算每個分量表(維度)的a系數,即計算每個單項與其所在的分量表(維度)總分的相關,用以檢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刪除相關系數低的題目,同時結合對問卷編制效度題的檢驗,經過反復篩選,最后形成“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學生問卷,共32題,主要包括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社會利他、利益實惠、名聲榮譽、自我發展、情感體驗等5個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問卷由填選題構成,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點分方法,分別賦值為5、4、3、2、1,5表示非常贊同,1表示非常不贊同,分數越高,說明表現越積極,即1、2表示否定態度(簡稱不贊同),3表示中性態度(簡稱中性),4、5表示肯定態度(簡稱贊同)。若某項目平均值是3,則表示對該項目持中性態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對該項目持否定態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對該項目持肯定態度。

由于研究的需要以及地域與實踐時間等原因,抽樣選擇上海的本科高校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結合訪談和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學生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83.1%。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數據統計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填選題采用頻數分析法。

(一)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采用同質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來測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程度,運用SPSS10.0進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得出總問卷的a系數為0.86。說明問卷的信度符合教學測量的要求。問卷通過編制效度題(測謊題)來探測問卷的效度。測謊題2題,不計分,如果被測者均答錯,則該問卷視為無效。

(二)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社會利他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在社會利他方面,大學生世博志愿者普遍認為他們的服務使人們的觀博行為更加舒適便捷,在志愿服務中幫助了弱勢群體,提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曾在園區服務的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小張,其父親的突然離世給原本不寬裕的家庭重重一擊,可當世博志愿任務來臨時,小張毅然放下了手頭的兼職,全心地投入到了服務世博的行列中。小張自信地表示:“父親見我如此傾盡心力地服務世博,為學校、為上海、為國家爭光,會欣慰的!我的人生曾經遭遇最黯淡的時光,但我將為我的生命重新點燃光亮!”這種利他的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能夠使大學生們在幫助弱勢群體,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同時,獲得自身價值的提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內心的高尚感使得大學生們的志愿服務目標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強大,追求更加崇高。

(三)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利益實惠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在利益實惠方面,大部分大學生世博志愿者認為,參與世博志愿服務使自己有機會與各世博場館零距離接觸,并換得了許多珍貴的世博徽章,獲得了素質拓展學分。一定的物質激勵和學分獎勵作為大學生世博志愿服務收獲之一,使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作為必不可少的激勵手段激發著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

(四)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名聲榮譽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在名聲榮譽方面,絕大多數大學生為成為世博志愿者而感到自豪,為獲得老師、同學以及游客的肯定和贊許而感到光榮。在大部分大學生眼里,“世博志愿者”的稱號,無論其服務對象是什么,無論其服務崗位在哪里,他們具有的共同稱號使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具有清晰的身份價值,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社會地位和自我認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種身份認同是不會消失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志愿服務收獲之一,使志愿者在“后世博”時代能夠出現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五)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自我發展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從圖1可以看出,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自我發展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可以從知識與素養、能力、人際、心理四個維度來揭示。其中知識與素養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最顯著,心理方面的收獲相對低些,但這四個維度的平均值均遠大于中性水平,說明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自我發展方面具有普遍的志愿服務收獲體驗。

在知識與素養維度方面,89%的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86.9%的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進一步規范了自己的道德行為。知識與素養的提升是大學生公民素質提升的標志之一,是大學生作為社會人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所必備的主體條件。在人際維度方面,84.9%的志愿者結交了更多的朋友;85.9%的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增加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社會認識。多交朋友、豐富社會經驗作為大學生人際關系提升的內容之一,已經在大學生的世博志愿服務中初見成效,必將在“后世博”時代激勵更多的大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志愿服務中鍛煉自己、結交朋友、實現價值。在能力維度方面,82.1%的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提高了自己的自學能力;85.9%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掌握信息的能力;86.2%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觀察能力;85.3%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84.5%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1.1%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創新能力;85.6%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86.6%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組織能力;88.7%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大部分大學生世博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使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了提升,全面社會應用能力和國際對話意識也得到了拓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在心理維度方面,87.6%的志愿者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培養了自己積極的意志品質;86.6%的志愿者認為培養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83.5%的志愿者認為提高了就業自信心;80.8%的志愿者認為完善了自己的性格;81.1%的志愿者認為自己能夠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良好的心理素養、主動的心理調適意識、積極的意志品質,是大學生作為世博志愿者必須具備的,也是其在世博志愿服務中逐步完善的重要內容,作為其世博志愿服務的重要收獲內容之一,推動著大學生在“后世博”時代更廣泛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更全面地構建自己健康的身心素質。

(六)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情感體驗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在情感體驗方面,大部分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世博志愿服務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認為在世博志愿服務中被需要的感覺非常好,認為參加世博志愿服務的收獲大于付出。曾在生命陽光館服務的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小汪,雖有雙手殘疾,但表示只要看到游客會心的一笑,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這種情感方面的體驗和精神層面的滿足,激活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能在嘗試性體驗中求得真知、求得真情,這種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的潛在價值,使大學生能夠以愉悅的態度、高漲的熱情和寬闊的胸懷,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活動中。

(七)不同服務崗位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

圖2描繪了大學生世博園區志愿者和城市站點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從兩條曲線的走勢差異來看,不同服務崗位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不大。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Independent-samplest test)。統計表5中表明大學生世博園區志愿者和城市站點志愿者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都不顯著。Sig.值均>0.05,即P>0.05。所以從統計數值也反映了不同服務崗位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不存在太大落差,志愿服務收獲相當。

(八)不同性別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

在利益實惠、名聲榮譽、社會利他方面,男生的平均值要略高于女生,我們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男生受外來動機的推動獲得的收獲體驗更加強烈,適當的外部激勵、更多的社會價值取向比內在動機更加有效,外部強化更加激發著其志愿服務活動。在情感體驗和自我發展方面,男生顯然沒有女生的平均值高,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女生相對于男生往往更注重內在的感受,更希望獲取精神生活的滿足和自我發展的肯定,如圖3。

統計表6中表明男女學生世博志愿者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都不顯著。Sig.值均>0.05,即P>0.05。所以從統計數值也反映了男女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不存在太大落差,志愿服務收獲相當。

(九)不同學科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

從兩條曲線的走勢差異來看,理工科和文科學生的志愿服務收獲確實存在某些差異。在社會利他、自我發展、情感體驗方面,理工科學生的平均值要略高于文科學生,我們認為這跟理工科學生相比于文科學生社會性知識相對少些有關,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理工科學生的社會接觸和社會性活動也相對要少些,因而在世博志愿服務中的收獲更加直觀、更加強烈。而在利益實惠和名聲榮譽方面,不同學科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差異表現不大,如圖4。

統計表7中,表明理工科和文科學生世博志愿者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都不顯著。Sig.值均>0.05,即P>0.05。所以從統計數值也反映了不同學科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不存在太大落差,志愿服務收獲相當。

(十)不同出生年份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

總體上,90后大學生的平均值要略高于80后大學生,這也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幸喜的。說明在90后逐步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學生后,志愿服務的推動和普及更具有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圖5。

統計表8中表明,80后和90后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差異都不顯著。Sig.值均>0.05,即P>0.05。所以從統計數值也反映了不同出生年份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不存在太大落差,志愿服務收獲相當。

三、調查結論與啟示

(一)客觀條件的外部激勵強化,促進技術應用型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頗豐

在我們的訪談中,許多大學生世博志愿者表示世博局、學校、社會對志愿服務工作十分重視,不僅有體貼的關懷問候,還有周到的消暑降溫用品,更有志愿者生日時的慰問禮物。適當的外部強化能激發學習工作的興趣和動力,并促進成就動機,克服障礙。無論是電視媒體播放的志愿者公益宣傳片,還是報刊媒體報道的志愿者無私奉獻精神,都得到了社會的強烈反響。這種自上而下人人關心志愿者的社會氛圍,以及人人尊重志愿者、給予志愿者一定社會地位的輿論環境,促成大學生們圓滿地完成世博志愿服務工作,提高了志愿者服務效能,培育了“海寶心一代”志愿者文化。

(二)技術應用型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內涵表現不一

1.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在社會利他方面的志愿服務收獲最為顯著

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志愿服務收獲可以從社會利他、利益實惠、名聲榮譽、自我發展、情感體驗五個方面來揭示。各項內容均處于中性水平之上,說明大學生世博志愿者具有普遍的志愿服務收獲感受。順序依次為:社會利他、自我發展、情感體驗、名聲榮譽、利益實惠。大學生世博志愿者能夠把社會利他作為志愿服務的最高追求與收獲,而且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注重自我發展,在獲得名聲榮譽、利益實惠的同時,追求精神上的最大滿足??梢哉f,從物質利益到精神層面,從自我發展到社會利他,大學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收獲是比較全面成熟的,實現了利己與利他的統一,經濟與情感的融合,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和諧一致。這既反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收獲體驗的多元化,又體現了大學生志愿服務價值目標的崇高化。

2.不同服務崗位、性別、學科、出生年份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收獲存在非顯著性差異

男女學生性別角色、文科和理工科學科差別、80后和90后不同出生年份差異、園區和城市站點服務崗位不同,引起了大學生世博者志愿服務收獲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并不顯著。因此,在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時,要秉持性別、學科、年齡、崗位平衡的原則,充分利用各自的性別優勢、學科優勢、年齡優勢和服務崗位優勢,發揮各自的角色特長,關注其志愿服務行為的變化發展,合理定位,實現風格式的成長,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創造男女學生、文科和理工科學生、80后和90后學生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

(三)技術應用型大學生世博志愿者主體內部因素激發著其志愿服務行為,推動其獲得全面的志愿服務收獲

技術應用型大學主要培養面向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求大學生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這和志愿者精神是很吻合的。在我們的訪談中,有大學生表達了這樣的想法:“服務世博、奉獻世博,是我成長道路上難得的佳遇,也是我成長為合格公民的必要條件?!痹谑啦┲驹阜罩?,技術應用型大學生們把世博志愿服務作為鍛煉自己并為社會服務的機會,作為自身發展并展示才華的機遇,努力爭取并充分服務好世博,在志愿服務中取得了全面的收獲。以某高校為例,從報名的幾千名大學生中通過層層選撥,最終確定一千多名注冊志愿者,可見大學生對世博會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和期盼。當然在“后世博”時代,我們要維持并保護好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熱情,大力弘揚世博志愿精神,宣傳世博志愿者典型,激發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志愿者。同時創造更多的條件,進一步開發志愿服務新領域、新項目,讓更多的大學生有機會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

四、推動“后世博”時代志愿服務工作的建議

(一)客觀層面

制定和完善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行為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要把上海世博會志愿服務工作的成功經驗轉化為長效機制,認真總結不斷研究。大膽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創新,開展“后世博”系列活動。不斷完善志愿服務保障體系,完善志愿者權益保護、獎勵激勵等機制,探索建立志愿服務項目資助機制。形成共同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合力,加強對志愿者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組織網絡,齊心協力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暢通政策落實渠道,強化監督與評估,讓各項政策切實普及大學生。要加強考核通報、督促檢查、回訪調研,讓志愿者們體會到來自政府的支持和溫暖,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肯定。

(二)內涵層面

首先,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把志愿服務工作納入大學生人才培養的質量工程。要通過課外素質拓展學分或社會實踐學分等形式,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供學生選擇,或由學生自發組織相關活動經認定后開展,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現代公民素養。獲得志愿服務學分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幫困助殘、助學助弱、支教扶貧、科技推廣、義務獻血、環境保護、心理咨詢、法律維權、社區義工,以及“科學商店”等形式,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同時把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或研究及獲獎情況納入學校推優評優、就業推薦等各方面。從人才培養角度探討志愿服務工作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意義和作用,使大學生成長為恪守公共道德,傳播社會文明,具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的現代公民。

其次,輿論引導,正面宣傳,擴大典型示范作用,營造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一是精神傳播,注重宣傳志愿精神的深刻內涵,宣傳志愿服務的文化價值。二是典型帶動,以媒體宣傳、經驗交流等方式強化對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增強各類先進典型的榮譽感和號召力,以榜樣的力量增強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三是志愿知識普及,以論壇、講座、讀本等多種形式,在大學生中普及志愿服務理念、服務知識和服務技能。四是志愿理論、志愿文化研究成果宣傳,整合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團隊,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理論分析等,為志愿服務事業長遠發展提供科學參考,促進研究成果轉化。

最后,搶占網絡陣地,發揮網絡平臺的志愿服務功能。網絡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為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無限放大的活動空間。支持微博“打拐”、提供求助資源、分享考研經驗、安慰失意網友、維護網絡秩序、舉辦論壇活動、支持募捐信息、跟帖環保行為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學生志愿精神的體現。在網絡上,大學生作為信息的傳播者、觀察員,也能夠在網絡志愿服務中擴大交往范圍和社會接觸面,實現自身能力和精神追求的全面發展。

(三)大學生主體內部層面

在訪談中,有學生對世博志愿服務發出這樣的感嘆:“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敝驹阜赵诖髮W生看來已經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必須因勢利導,加以強化。

第一,建立志愿服務的責任文化。責任是出于對公平和正義的期盼,是出于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維持,更是出于心靈深處的一種渴求。在世博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們能夠勇挑責任,通過自身努力,確保了志愿服務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在“后世博”時代,大學生在主觀層面要把志愿服務熱情轉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堅定的意志品格和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在志愿服務中不斷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勇于擔當公益責任。

第二,構建志愿服務的奉獻意識。在訪談中,不少世博志愿者重返校園后,積極尋找新的服務方向,應聘班主任助理、參加社會實踐團、西部支教、續寫亞運志愿服務等,志愿服務已成為其難以割舍的“習慣”,內化為一種值得敬佩的生活方式。在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奉獻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更是一種無私的愛心,收獲的是幸福,是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更是自己生命的一種延長。

第三,推動志愿服務的快樂傳播。在世博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們雖然辛苦,但臉上總掛著微笑,這是一種與他人交互的快樂體驗。在“后世博”志愿服務活動中,大學生們不僅要熱情服務、快樂服務,更要將這種快樂傳遞給他人、傳播給社會,在志愿服務中學會收獲快樂、分享快樂。

(責任編輯:向欣)

猜你喜歡
世博志愿服務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給“世博”拍張照
迎世博:海寶帶你游世博(六)荷蘭館和盧森堡館
走近世博,走進石庫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