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四個視角

2014-02-26 03:52陳世榮
實踐新課程 2013年12期
關鍵詞:語言評價思維

陳世榮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它是指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教學設計是對課程的二次開發,是一個指導性的動態方案。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我們認為優質的課堂教學必須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準應當是“學生成長”,這種成長將不單是用考分高低來作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以下四個視角:

視角一:從課程性質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什么。

教學設計必須要突出語文課程的性質,強化語言和思維訓練,開發相關的課程資源,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學會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表達,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強調語言感悟。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育,根本任務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要設法引導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依托,去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規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逐步養成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夠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習慣。語文作為交際、思維和文化傳承的工具,對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練,重視語言訓練是必由之路。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相關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精要、有效的科學訓練,更離不開學習者自身的語言運用的創新實踐。因而,設計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上,訓練學生結合語境,領悟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重視思維訓練。語言是表達思想和進行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想和思維的物化,是信息的載體。一切語文訓練莫不是在思維指導下進行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語文課程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語文作為人們用來溝通彼此思想的工具,無論是表情達意,還是傳思載道,都屬于思想范疇。課文與思維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語言和思維能力互為表里。任何語文活動,都是思維活動,聽和讀,是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思想;說和寫,是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維訓練,也就抓住了語文訓練的核心。

3.開發學習資源。靈活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學習資源(包括媒體資源)是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要把教材信息、資源信息、“課標”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其次要回顧此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再次要根據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著眼點”,即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導學生在各種課程資源的訓練和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由地表情達意,寫出優美的文章,說出得體的話語。

視角二:從學生學習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怎樣學。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闭Z文課堂教學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學設計就必須激勵、喚醒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性學習,自覺評價學習的效果。這樣的設計方能取得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1.激發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闭n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當通過設計合理的啟發、評價、矯正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鼓勵積極思維,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針對教材內容,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引導學生學會討論:討論主題,了解題旨,篩選要點,找準目標,恰當表達,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設計中,只有真正地貫徹“以生為本”的設計理念,真正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實現有效教學才有可能。

2.轉變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設計教案中要做到“五變”:一是變學生“在聽中學”為“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二是變學生“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自主地學”;三是變學生“單一個體地學”為“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地學”;四是變學生“機械模仿地學”為“探究創新地學”;五是使學生“單一向書本學”為“在體驗中學”。在教學設計中,只有著眼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建構,才有可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引導自我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好壞的最有權威的評價人是學生自己。高效的語文教學設計要發揮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讓評價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完善。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建立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發展體系,強調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不僅讓學生評價自我知識、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評價自我興趣、情感、意志、價值觀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注意實施多主體評價,強調學生、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互相評價,使學生、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處于一種主動的積極參與狀態,凸顯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學習,要實施激勵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差異性評價,使評價成為有效教學的杠桿。

視角三:從教師教學看,教學設計要關注教師怎樣教。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探索的主體,教師是這個動態過程的創設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語文課堂教學是豐富生動的,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外,還必須在設計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課堂的互動生成,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精講精練,落實“三維”目標,做到教得生動,學得活潑,輕負擔,高質量。

1.目標清晰適切。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要達到的預期的學習結果,也是教師教學最后要落實的結果。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目標過高,教學目標達不到;目標過低,學生感到沒味道。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分析教學內容之前,就必須弄清楚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將獲得什么;弄清楚語文課程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本學年(學期)、本單元(主題)的目標是什么,再思考本課時的基本目標,把握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要具體、可察、可測,要分層,以便于分類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評價。

2.重視課堂生成。動態生成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之一。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活力。預設是教學主體的籌劃與設計活動,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成長。我們必須認識到,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教學具有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雙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觀依據和重要意義。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新課改要求關注動態生成,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成資源,使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吧伞狈磳Φ氖墙處煂W生的一味“塑造”,強調教學的過程性,突出教學個性化建設的成分,是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動態的、多元的教學形式。課堂中的“生成”可分為“可預設的生成”和“不可預設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師的教學準備范圍內的,是教師有意預設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的相關生成行為;后者是隨機的、偶發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發的事件和行為。此時,課堂教學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學情、課堂環境的變化,那么課堂教學將變成機械的程序,缺乏生氣和樂趣。因此,隨著師生互動生成的不斷推進,教師應根據學情的變化,隨機調整教學的程序及環節,學習目標可在生成中隨機升降,學習重點在生成中調整,探究的主題可在生成中替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是有效的。

3.注重精講精練?!熬v精練”,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教學策略,是一種有效呈現知識和有效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所謂“精講”,就是指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征。以講促思,以講解惑,講清知識的縱橫聯系,講清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講求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所謂“精練”,是指練習要少而精,向學生提供的練習,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設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適當留白,精到精粹,實用高效。

視角四:從課堂文化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師生生命成長。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倡導民主和諧的課堂文化,在教學環節安排、教材處理、課堂導入、教學策略、指導學習、平等對話等整堂課的設計中,體現對教師、師生、生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師生的生命生成。

1.體現民主和諧。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構建“和諧課堂”。課堂中師生和諧、生生和諧、環境和諧、學生發展和諧,是實現有效教學的要義。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應當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與贊賞。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贊賞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專長。在課堂對話設計中,要體現出民主、平等、熱情、真誠和合作。教學環境、氛圍的設計上要突出和諧,在師生交流環節設計中,表現出友善、商量、切磋、討論、傾聽、溝通、信任;在師生互動設計中,要盡量留出時間,允許學生答錯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許再補充,不明白允許發問,允許學生向教師“發難”。整個設計應該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和諧互信的課堂設計。

2.構建對話機制。鐘啟泉教授曾說:“對話性溝通超越了單純意義的傳遞,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功能。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識被他人的視點喚起了,這樣就可能產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對話中,正是出現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見解,才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彼o華,相蕩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激而發靈光。漢字思維內涵的多層次性、語文內容的豐富性和語文閱讀的多解性,語文教學構建“對話”機制,正是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性的潛力,拓展學生想象和聯想的空間,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培養學生回旋噴涌的思辨力和創造力的水之蕩、石之激。因此,教學設計要把握對話的創造、生成功能,引導學生與教師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與同伴對話、與情境對話。通過對話,改善教與學的質量。

3.追求教學創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課堂教學的現代特征。在教學設計中,根據語文新課程所表現的新理念,挖掘語文學科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和鼓勵學生求異思維,“獨辟蹊徑”“無中生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提問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設計上,應強調學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從自己的個性出發,去理解作品的內容,針對教材內容的特點,設計具有發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水平,獲得運用這種學習方法的樂趣。教學設計要激發學生獨到品評的意識,使得語文課堂由“教師講”的過程變成“學生賞”的過程,真正給學生自由閱讀、思考的時空,尊重學生語文實踐中的感受,呵護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閃現出的智慧火花,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學有動力、學有激情、學有創新,成為新知的發現者、研究者、創新者。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龍井小學)

責編/齊魯青

猜你喜歡
語言評價思維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