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

2014-02-26 03:52姜拓
實踐新課程 2013年12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學科情感

姜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已實施一年有余。在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讓我感受到新課改在步步深入,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痹谡Z文教學中,依據課程標準,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才能把學生引入知識學習的境地,使之具有學習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呢?

首先,要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教師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與學生進行真誠的心靈溝通,讓愛的陽光灑滿學生的心田,努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我覺得,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上課沒有激情的教師,怎么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呢?只有教師熱情飽滿、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才能使課堂教學中分分秒秒都能體現“激情燃燒的時光”。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播下進入課文佳境,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例如,在講《陋室銘》一課時,首先要抓住一個“陋”字,要走進作者的寫作意境,并用文學的隨筆勾畫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種“陋”之“不陋”的妙哉,這就是一種文學鑒賞的“情感”所在。

第二,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師是“一塊黑板一支筆,對照書本講道理”,學生只是可憐的聆聽者,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被動中“接受式”的學習,就談不上“思維活躍”和“課堂活躍”,這是傳統教學的“短板”和“弊端”。實施新課改以來,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以及評價觀,要求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等都得到拓展,努力實現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教師始終處于學生學習的點播者、指導者和領路人的地位,是領著學生學而不是教著學生學,這樣就使“主導”與“主體”的關系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師生“互動”是實現“對話”的最佳路徑。

第三,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且富有創新活力的。在“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上,要引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要引領學生學會自己去讀書,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教師只要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教師要領著學生在教材里走一個來回,既走進生活又走進社會。要給學生提供課堂上“展示”的機會,努力做到:尊重學生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權利,樹立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意識,激發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情感,創造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氛圍,提供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機會,培養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注重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過程,開展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活動,展示人人自主創新學習的成果。這樣,一個開放的課堂就能充滿生機與活力。

第四,要給學生一個“整合”的課堂。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整合性”不僅是語文學科本身而且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所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具有綜合的知識結構,是學科教學的“雜家”,注重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上好每一節語文課的關鍵所在。

要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創造的空間和發展的空間,從而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增長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才干。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劉房子煤礦學校 )

責編/齊魯青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學科情感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情感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臺上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超學科”來啦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