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板鷂風箏制作及傳承現狀*

2014-03-12 01:06胡月馨
關鍵詞:南通葫蘆風箏

胡月馨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我國風箏千姿百態、風格各異。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之后,漸漸分化出各種流派,呈現百家爭鳴的姿態。我國風箏素有“北鳶南鷂”之稱,“北鳶”以北京、天津和濰坊的造型風箏為代表,而“南鷂”則是以板鷂風箏為特色的南通風箏。

目前,國外尚無對板鷂風箏的研究成果,國內研究也比較少,散見于蔣青海的《中國風箏》(1987)[1],汪耆年的《風箏技藝與創新》(1988)[2],古易前、劉慧的《民間風箏》(2004)[3]等論著。這些研究大多從工藝美術角度出發,闡釋其簡樸優美的造型、高低音交響的哨笛裝置和富麗典雅的工筆彩繪。本文重點展示南通板鷂風箏的傳承現狀,以期為其傳承發展貢獻一點淺知拙見。

一、板鷂風箏簡介

相較于名氣更大的北派風箏,南通板鷂風箏的特色在于它形聲兼備——不僅有不遜于北派風箏的精致外表,更能發出悅耳的響聲。從這一點上來說,板鷂風箏才是名符其實的“風箏”。

在外形上,板鷂風箏比造型風箏普遍大很多,小的一般1米見方,大的甚至有5米,有兩層樓房那么高。它外形平整如一塊木板,是板子類風箏。在結構上,不同于造型風箏的變化萬千,它主要以六角形為基礎,通過組合變化,串聯成八聯星、九聯星、十六聯星等多種樣式。雖然結構簡單,但卻能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使結構豐富多彩。在繪畫上,板鷂風箏多采用鮮艷明亮的色彩,采用國畫手法層層渲染,精致華美。內容多以神仙或歷史人物、寓意吉祥的花鳥蟲魚為主,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板鷂風箏最特別之處在于它放飛上天后能發出嘹亮悅耳的響聲。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哨口裝置。板鷂風箏一般從上到下,安上大小不一的哨口,少則幾十只,多則上百只。放上天后,哨口由風力作用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響。所以,南通風箏又有“空中交響樂”的美稱。

二、板鷂風箏的制作

南通風箏由于其獨特的哨口裝置,其重量大大超過一般的造型風箏。為了能在空中更好地保持平衡,板鷂風箏對制作工藝要求更為嚴格。一般來說,在選取竹子時,除了把竹子烤干烤直,要更注意其粗細相當,對稱的兩邊尤其如此。這樣才能保證左右重量相當,放飛在空中時才能保持平衡不晃動。有經驗的藝人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全憑一雙手掂量,就能選出幾乎完全相同粗細的竹子來。扎制骨架時也頗有講究。由于棉線晴雨天會有細微收縮,所以風箏不能下雨天扎,不然就算本來扎緊了,等天晴又會松動了。所以,扎骨架時一定要選有大太陽的晴天。精確度要求非常高。

在板鷂風箏最具特色的哨口選擇上,精品風箏的哨口大都采用專門種植的葫蘆,少部分特別大的會用木材。哨口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指甲蓋大,最大的直徑能達到一米。嚴格意義上來說,最小的稱為“哨子”,是板鷂風箏上占大部分位置的主力,主要負責高音;中間兩個叫做“啜子”,也叫振蕩器,是起平衡作用的,主要負責中音;最大的那一個叫“嗡聲”,負責低音。哨口一般采用葫蘆打磨掏空制成,哨帽則多是竹子。有的哨口太大,就會用兩個葫蘆拼接粘貼起來制作。當哨口大到無法用葫蘆來做時,就會采用楝樹木材。這時候,哨口雕刻師傅們甚至會注意取材時不破壞樹木本身的紋路,這樣最后雕刻出來的成品就會帶有自然美麗的木紋。

三、板鷂風箏面臨的困境

和北派風箏的聲名遠播比起來,南通板鷂風箏的知名度實在算不上高。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板鷂風箏制作工藝復雜,少有人愿意認真學習潛心制作。除了與造型風箏大致相同的扎裱繪畫,板鷂風箏的哨口雕刻可以說是最有難度的部分。哨帽一邊高一邊低,通過風進入葫蘆內部旋轉而發出聲音。哨口發音的高低取決于這個坡度的大小,一點點差異就能造成發音的巨大差別。即便是最熟練的哨口雕刻師傅,采用一模一樣的葫蘆雕刻出來的哨口發聲都不會完全一樣。而怎樣將發音不同的哨口排列組合使其能和諧共存,譜出美妙樂曲,就更需要多年經驗的支撐了。年輕人大多急功近利,不愿意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去潛心研究雕琢技藝。目前,最年輕的熟練哨口雕刻師傅是南通市怡園北村的姚建強(藝名姚春華,南通市著名非遺傳承人、風箏大師,主要擅長哨口雕刻、風箏制作等),今年也已經48歲了。當問及有沒有收徒弟時,姚師傅很無奈地說,以前有,現在都不做了。民間手工藝人令人堪憂的生存現狀也讓后來者望而卻步。傳承人斷代,這不僅僅是板鷂風箏面臨的生存難題,也是我國眾多民間手工技藝的生存難題。

(二)板鷂風箏售價高昂,一般人無法承受。板鷂風箏由于材料特殊,又是全手工制作,其售價極其高昂。以哨口制作需求最大的葫蘆為例。由于哨口大小不一,所以需要十幾種不同品種的葫蘆。而這十幾種葫蘆還不能種在一起,花粉互相傳播,第二年長出來的葫蘆就不合要求不能用了。而且,種葫蘆得一年換一個地方,因為土里的葫蘆所需要的特定營養成分被吸收完了,來年就只長藤不結果。大葫蘆要讓它在地上長至少兩米再搭架子,好讓根部和枝蔓充分扎進土里吸收營養,等它爬上架子之后再長兩米就要把頭打掉,這些步驟任何一步出現偏差都會導致葫蘆結不出果。種植這些葫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大大增加了風箏制作的成本,再加上純手工雕刻、繪畫、扎制等,板鷂風箏售價高昂就在情理之中了。據姚師傅介紹,一個最小的一米高的精品風箏,售價都不會低于2500元。這對于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板鷂風箏之所以普及度不高也和它售價高昂息息相關。

(三)板鷂風箏的自身特點限制了它的推廣。板鷂風箏有幾個很突出的特點:一是大。最大的板鷂高達5米,有2層樓房那么高。這使得板鷂風箏在攜帶上很不方便。二是重。由于哨口的裝置,板鷂風箏最輕的也有約1斤,最重的達好幾十斤。這決定了板鷂風箏的放飛對風力的要求更高。一般中小型造型風箏放飛時要求2-4級風力即可,而最小的板鷂風箏對風力要求也要達到5級。受地域環境影響,我國內陸地區少有風力大的時候,只有沿海地區受海洋氣候影響才能達到板鷂風箏放飛的條件。三是尾檔。哨口風箏另一特點是它在尾部兩端有兩條長長的尾巴,稱為尾檔。由于哨口風箏比一般風箏都重,為了讓它更容易放上天,并且幫助風箏在空中更好地保持平衡,就給它安上尾檔。尾檔長度一般為風箏的15倍。這對放飛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沒有經驗的人是沒法把風箏放上天的。這些都是限制板鷂風箏推廣普及的重要因素,好在現代科技的發展也使民間藝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來改進技術,這個后面會談到。

(四)民間組織生存艱難,無法為板鷂風箏傳承提供更多支持。以南通風箏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建于2005年5月,由南通市民營企業家吳小軍組織自發建成。南通市風箏博物館不僅詳細介紹了板鷂風箏的制作工藝和風箏文化,還專門開辟出了制作室和影音室。觀眾不僅可以參觀成品的美麗風箏,還可以通過影音觀看動態的風箏制作過程,甚至可以自己動手嘗試制作。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宣傳模式。然而,今年年底筆者再次走訪發現,2011年9月該博物館由南通市中心工人文化宮搬遷到北濠東村一居民小區內,占地面積也由原來的近兩百平米變成不到五十平米,展館內容和設備都大大縮水。經了解,博物館是民間自發機構,日常開銷全靠博物館名下的藝人制作售賣風箏獲得,并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在勉力支撐了幾年之后,不得不從租金高昂的市中心搬遷到居民區來,以節省開支。博物館本身生存尚且不易,就更無力在宣傳上投入更多了。

(五)政府不夠重視,在宣傳和資金投入上都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目前,板鷂風箏傳承主要依靠兩大主力:一是民間手工藝人和民間自發組織,二是以政府為代表的官方組織。在板鷂風箏的傳承、發展和推廣上,政府和民間力量并沒有很好地團結起來,而是各自為戰。這就造成了南通板鷂風箏傳承始終流于表面,而沒有落到實處。

四、板鷂風箏的傳承之路

板鷂風箏傳承問題迫在眉睫,好在近年來也有很多有志者致力于改變現狀,民間手工藝人們也在尋求新的出路。目前,已經有不少藝人開始使用現代材料來改進風箏。比如用纖維線代替棉線,這樣就不必受天氣限制,任何時候都能扎制風箏。使用白果殼、桂圓殼、栗子殼等材料來代替種植成本高昂的葫蘆,降低制作成本。使用更輕便的碳纖維來扎制骨架,這樣就省去了前期烘烤竹子的步驟,風箏的平衡性問題也能得到進一步解決,制作風箏的難度也相應降低。更重要的是,重量的減輕對風力要求會降低,這對板鷂風箏走出南通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攜帶不便的問題上,藝人們也研究出了解決方法。即把哨口用另外骨架排列綁好,在運輸時采用層疊式包裝,方便攜帶,臨放飛上天時再將該骨架與風箏骨架安裝在一起。在放飛不易的問題上,民間藝人發明收鷂機,為風箏放飛降低難度等。這些都是民間藝人們在其能力范圍內為板鷂風箏傳承所做出的努力,盡力改善板鷂風箏自身傳承發展的局限性。

民間組織如風箏俱樂部、風箏協會等在積極參與國內外風箏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應努力更進一步,爭取恢復自1994年以來就停辦的風箏比賽、風箏節等。與參與濰坊國際風箏節相比,自己舉辦風箏比賽或風箏節對板鷂風箏的宣傳與發展更為有利,也更有意義。同時,民間組織也可以與政府部門合作,在中小學手工課上加入風箏制作的內容,讓孩子們認識到板鷂風箏的價值,為其后續傳承打下基礎,盡力避免傳承人斷代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政府應重視板鷂風箏傳承,密切聯系群眾,為民間藝人進行生產、民間組織進行交流提供便利條件。很多民間藝人并沒有地域歧視,他們很樂意提供制作技術,希望能讓板鷂風箏走出南通,走出江蘇。政府就可以招商引資,與民間藝人一起為板鷂風箏的發展壯大一起努力。民間組織舉辦各種有關板鷂風箏的交流活動時,政府也可以為他們尋找場地提供便利。

總之,南通板鷂風箏的將來不僅是個人、組織或政府某一方的責任,而是所有人共同的財富和重擔。要想繼續保留這一文化瑰寶,唯有各方攜起手來,才能保證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青海.中國風箏[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2] 汪耆年.風箏[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6.

[3] 古易前,劉慧.民間風箏[M].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南通葫蘆風箏
“葫蘆鎮”上喜事多
寫意葫蘆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非遺南通
南通職業
在手賬中為風箏比心
南通中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學做風箏
寶葫蘆
巨大的葫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