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合作探究式教學策略初探

2014-03-22 10:55廖忠蘭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合作探究小學語文教學

廖忠蘭

摘要: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學生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這種新的學習模式?如何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從新課程實施以來,很多教學工作者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本文就這個問題,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探究

《語文新課程標準修訂稿》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庇纱丝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非常重要。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這種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促進其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呢?下面筆者不揣淺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以期能拋磚引玉。

一、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有效合作和探究存在于能有效合作的團隊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學習,前提就是要建立能開展有效合作的學習小組。這種小組的建立不能隨意組合,而要講究科學性。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習慣、能力、態度、價值觀等,不能夠讓學生自由組合。要想把這一環節搞好,我們應當把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可以把學習能力、行為、態度、興趣差的和學習能力、行為、態度好的相互搭配。這樣,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讓他們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使“差生弄懂了教學內容的疑難,優生增強了對知識理解的能力?!痹谡n后,“對學習上的‘困難戶教師指定該組同學去幫一幫,單獨輔導,優秀生與‘困難戶搭配坐在一起,讓他們結成幫扶對子,成為朋友?!睆亩鵀榻窈蟮膶W習打下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二、把握好教師定位,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

合作探究學習以自主為前提,但這并非是讓每個學生各自為政,而是要讓他們在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的同時加強與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少走彎路。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缺位,不能成為純粹的旁觀者,而要成為睿智的引導者。小學生畢竟知識積淀少,對事物現象的認知能力弱,完全靠自身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可能性很小,而且有可能走偏方向,從而帶來負面效應。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從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開始之初,教師就應當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這里所謂的科學,是指教師的引導要有度,總體上以控制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探究,但切忌過度指導,進而剝奪了學生探究的空間。這個“科學”之度沒有恒定的值,對它的把握,全賴教師個人據實際情況而定:學生素質好,自主探究能力強,指導可少些;學生素質不好,自主探究能力弱,則指導深入些。

三、緊扣課堂內容,對探究問題進行巧妙設置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結合教材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問題不宜過難也不宜過簡。太難了部分學生學起來很吃力,太容易了優秀學生又覺得無味。所以設置問題時,最好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吃得飽”。既能突破本課的難點,又能彰顯本課的重點。從而便于學生在學習中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富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充滿無限的活力。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中有《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這是一篇成年人懷舊的課文,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很小的時候在北平故里的幾個生活片斷,抒發了作者對童年一去不復返的惆悵。這篇課文內容與教師心理上容易共鳴,但與學生則由于時代的不同易產生距離。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并體會讀后的收獲。讓學生想想自己現實的生活,與課文所描寫的童年進行對比,小組展開合作探究,討論課文表現出的情感內容。

四、創設和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

1、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

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欲。

2、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合作探究問題或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并通過當堂點評或批改,以及時滿足學生急于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五、及時收集反饋信息,總結反思教學得失。

當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完畢,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們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便于下次的學習能夠及時避免。除此外,還要分析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以及在聽課的同時是否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合作探究能力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有堅定的信心和毅力,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給予思考和關注,不斷地進行探索,才能使這種學生的學習方式得以更加完善,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鄭金州. 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 吳效峰.新課程怎樣教[M].沈陽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合作探究小學語文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等待”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出彩機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