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比較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014-03-22 10:55潘玉年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比較閱讀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潘玉年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比較閱讀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比較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全面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提高語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水平,可以提高閱讀速度,節約授課時間,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具體的方法。

關鍵詞:比較閱讀;遷移思維;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學生的求知欲劇增,閱讀成為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對于提高閱讀效果至關重要。比較閱讀是指把內容或形式相近的或者相對的兩篇或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將有關的內容不斷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這樣既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維,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鑒賞力。那么在教學中使用比較閱讀來有什么良好的效果呢?

一、提高學生全面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體裁、題材、思想、寫法相同或相異的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研讀,找出其異同,斟酌其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如魯迅的小說《 孔乙己》,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此文與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孔乙己和范進是都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的受害者,引導學生從兩個所生活的時代、兩人的性格特點、兩人的結局及兩文的主題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閱讀,學生知道落魄儒生孔乙己瘋癲舉人范進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復習、鞏固了過去所學的課文又理解了新的課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比較閱讀,能大大提高學生感知美文,理解作者情操、寫作思路、文章技巧等能力。如教小說《在烈日和暴風雨下》時,我把他同說明文《天氣陛下》一起比較閱讀,使學生明白:描寫這種手法,在記敘文和說明文中的運用是不同的。記敘文可以極力鋪陳、精摘細鏤,而說明文則要粗線條勾勒,近乎白描。這些區別,還是由作者的寫作目的來決定的。在語文課堂上多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能使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養成一種“由此及彼”的遷移思想的習慣,對新知識的特點更加清楚,同時,對舊知識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三、提高語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平

通過比較閱讀,可以發展遷移思維,學生在大量的比較閱讀中,由此及彼地學習新知識、認識新事物,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對語文知識系統的、條理化的梳理水平。

以《中國石拱橋》和《北京立交橋》為例,就可以從一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①文體不同:前者重在說明是說明文,后者重在記敘,為記敘文;②寫作目的不同:前者意在介紹石拱橋的知識,后者則從記敘北京的立交橋的建設情況入手,贊揚首都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歌頌改革開放的成就;③內容不同:前者主要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堅固、形式優美、歷史悠久的特點,后者則是記敘北京市從1974年起十年來立交橋的發展情況和作用。

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可以逐漸提高對語音、文體、文法、語言運用、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水平,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理解、寫作習慣大有幫助。

四、提高閱讀速度,節約授課時間

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如果我們逐篇孤立地去分析講解,這種不變的模式不僅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且會使教材內容支離破碎,破壞教材編排的邏輯性。如果采用比較法閱讀,從局部入手,從整體把握,就能使學生耳目一新,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閱讀的速度,節約授課時間。

在教自讀課文《短文四篇》時,我在布置學生預習中設計了幾個比較點。課堂上,讓學生就預習的情況展開討論,加以適當的點撥,明確了這兩篇議論文從論點上看?!吨螌W的秘訣》的論點:是由結論歸納出來的,出現在文章結尾;《求知與采金》的論點則是由課題擴展而來,出現在文章開頭。論據方面:前者既有事實論據又有道理論據,后者則只是以采金的事實論據。論證方法:前者用了事實論證,還用了道理論證,后者則采用了類比論證。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前者由詩畫引入,雅趣橫生,后者則巧用比喻,生動貼切,引人入勝。一節課,就交完了兩篇課文,學生記憶深刻,反映良好,既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能力,又節約了授課時間。

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前提。語文教學中的比較閱讀,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各種文體特有的藝術風格,掌握各種表現方法,寫作方法。善于比較,學生才會聯想,從而創造出許多美妙的構思。如七年級上冊中朱自清的《春》,教學前可讓學生寫作文《春》,然后引導學生把作文和課文《春》進行比較閱讀,從而領悟到朱自清先生對春天多角度多側面以及細致入微的觀察是他寫好《春》的主要原因,從而得到教益。把比較閱讀的方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多加運用,既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擴大課堂容量,豐富課堂信息,又可加強課文知識之間的聯系,更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梢哉f,比較閱讀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能力。

結語:比較閱讀,古來有之,人們在讀文章時總會產生此文與彼文,此作者與彼作者,作者同讀者等聯想。在教學書中,充分運用比較閱讀這一方法,不僅使學生對語文課產生了興趣,也讓我嘗到了它的“甜”。

參考文獻:

[1] 徐少春. 試論中學語文教學的比較閱讀法[J].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二期.

[2] 高紅.“比較閱讀”教學法淺談[J]. 岱宗學刊. 2001年第二期.

猜你喜歡
比較閱讀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談比較閱讀內容的專題化
淺談優化閱讀方法 提高閱讀能力
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原點之妙 終點之效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立體化地培育學生的寫作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