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性評價在七年制臨床醫學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2014-03-22 10:55姜智周迎會吳士良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姜智 周迎會 吳士良

摘要:生物化學是是醫學、生物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而內容相對枯燥,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迫在眉睫,尤其對于本碩連讀的醫學生。而形成性評價的發展為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將其引入生物化學教學中來充分調動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形成性評價;七年制臨床醫學教學

生物化學即生命的化學,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本質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化學變化規律的科學。由于大部分內容較抽象,和臨床疾病聯系較少。學生學起來覺得很難,不能將其真正融會貫通,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而不是真正的去學習知識,也就失去了學習生物化學的意義和目的。目前大學的教育模式基本沿襲的是“教師—教材—學生—考試”的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方向,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可現在這種模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充分調動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而教學評價方式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師生利用評價活動所提供的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或學習活動,因此高效的教學依賴于高質量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也稱稱過程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采用多種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有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有效監控。鑒于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因此,我們將其引入了七年制臨床醫學生的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為學生提供及時的信息反饋,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修正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

1 生物化學理論課程考核項目構成

課程考核由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組成。平時考核由出勤情況、互動問答、隨堂測驗、課堂提問、階段性測驗、專題討論、小論文和小組學習等組成。期末考核采用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平時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60%。根據專業班級情況不同,從以上常用考核項目中任選幾項或自選其它考核方式,形成性評價的成績不是由教師單方面決定,而是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期末進行的筆試屬于終結性評價,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

2 形成性評價常用考核項目的實施

2.1 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實用的評價手段。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堅持每次課將前一節課的內容進行課堂提問。保證每個同學本學期都有2-3次的課堂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還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取教學信息,有效調控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提問要注意設計合適的問題,把握適當的時機。如講解“物質代謝的調節和聯系”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高糖飲食會引起肥胖?”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2.2 階段性小測驗

測驗的范圍可以是一個章節或者一個教學模塊,我們現在采用的是一個教學模塊教學結束后,將需要掌握及熟悉的知識點,并突出重點和難點。以選擇題(單選為主,加入少量的多項選擇)和填空題的形式,以筆試的方式完成。并批改和記錄結果,對測驗成績進行分析,下次課抽出一定時間把測試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并進行點評和指導。通過一定數量的測驗及時了解學生對掌握所學知識的動態,對學生及時鞏固課堂知識及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及時查漏補缺。

2.3 專題討論

教師根據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布置一兩個專題供學生研究討論,從學生的研討情況可以考察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如給學生提出以下討論題目:根據你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這個論題以整個基因表達過程為解釋主線,需要學生綜合分析與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關注學生的研討情況,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表現自我,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講解與評價。

2.4 撰寫小論文

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選擇性的給學生出一些較為感興趣的論文題目,或學生自擬題目,內容不限,范圍可涉及生物化學所學理論知識的各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學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可以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文獻、整理資料和歸納總結,同時可以結合自己已學的生物化學理論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寫出小論文。通過撰寫小論文,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已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也增長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論文完成后教師負責仔細閱讀每篇論文并給出“等級+評語”的評價。

2.5 互動問答

在每次課結束前5~10分鐘,讓同學對本節課內容和已學內容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并讓其他同學給出答案,對于主動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同學老師都予以評價,作為形成性成績評定的依據之一。采用這種方式可以考察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發揮。

2.6 出勤情況

學生的出勤問題是影響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出勤率不高,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除了班主任、學生干部的考勤以外,任課老師隨機的隨堂考勤,也是形成性評價中的一個方面,在評價考核體系占有一定的比例,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7 期末考核

最后的生物化學理論期末成績認定=平時理論評價成績(60%)+期末理論閉卷考試成績(40%),其中理論評價成績由課堂提問成績和專題討論成績,互動問答成績,小論文成績,階段小測驗成績以及出勤情況構成。

2.8 學生反饋情況

最后,我們對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同學們都認為有很多優點:①由一學期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試改為多次的形成性評價改革很好,避免了一次考核定“終身”的弊端,減輕了學生期末復習的負擔。有利于老師及時檢查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學習掌握情況,促進同學們課后及時復習,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知識形成長期記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考前的臨時“抱佛腳”。有助于及時反映老師的教學質量,便于老師調整教學策略。②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狀況的一個評價和總結,能夠讓學生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遺漏,幫助學生查遺補缺,改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同時可以敦促學生的平時學習,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③小論文有利于學生開放思維。同時同學們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議:①多種題型考核,多開放性題目,多方向綜合考查;加強專業英文考查。②最好每一章節一次測評,更好的敦促學生的學習。③老師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并在形成性評價中體現出來。④增加課堂提問、小組討論及小演講。⑤考試形式多樣化,比如采用PPT展示、論文、小組討論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將形成性評價納入最終成績評定中,發現該班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改善。雖然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具體方法仍有待進一步探索,但現在的醫學教育模式正在向能力培養方面轉變,要求老師采用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估。期望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完善教學評價方式,并將其應用于更多的班級,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蔚,何培芬. 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J] 職業教育研究,2006,(1):102-103

[2] 尚明霞. 形成性評價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J] 黑龍江教育, 2011,(12):62-63

猜你喜歡
形成性評價
高職日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方式探討
高校外語學習評價現狀及改革研究
高職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與實踐
大學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形成性評價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形成性評價在羽毛球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中藥分析綜合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思路與實踐
論形成性評價與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自由寫作在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