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城鎮化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以赤峰松山區老府鎮為例

2014-03-27 02:50韓革軍張建國王文江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務工人員子女農村

韓革軍,張建國,王文江

(赤峰學院 政法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內蒙古城鎮化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以赤峰松山區老府鎮為例

韓革軍,張建國,王文江

(赤峰學院 政法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農村涌入城市,他們棄農從工,一部分是為賺取更多的收入維持家庭生活,另一部分是向往城市生活努力賺取獲得離開農村的資本,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的到來雖然推動了城市經濟發展.但也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進城務工子女教育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筆者通過走訪赤峰松山區老府鎮了解,22歲至27歲之間外出務工人員占打工的72%,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十分突出.本文試圖從該鄉鎮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現存的問題入手,分析其潛在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該問題的相應對策.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教育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不可逆轉的城市化進程,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從事著依靠體力勞動謀生工作,而他們未成年子女卻留置在戶籍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和問題也隨之產生,雖然每個當地政府也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們也清醒看到這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問題,必須正確對待.確保每個進城務工子女獲得平等教育機會,既有利于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也有利于城鄉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 基本現狀

1.1 知識教育普及方面

赤峰松山區老府鎮的發展基本靠政府救濟,沒有工廠,沒有礦,各個村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謀生,通過對老府鎮中心小學、老府鎮初中走訪,抽樣對331名留守子女的學習情況分不同學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調查結果見1.分析結果如下:學前班,55.8%的學生學習較差;40.2%的學生學習成績良好中等;11.6%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小學,42.9%的學生學習較差;47.6%的學生學習成績良好中等;9.5%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初中,52.3%的學生學習較差;40.6%的學生學習成績良好中等;7.03%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走訪的331名留守子女中,49.5%的學生學習較差;43.2%的學生學習成績良好中等;7.2%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

表1 進城務工子女學習成績調查表

經調查和綜合圖表分析,原因有兩方面:

1.1.1 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

父母不在,放羊、喂豬、洗衣、做飯、照顧弟妹一系列家務勞動不得不落在這些孩子的身上,他們有的幾年見不著自己的父母,多數和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而這些照顧他們的人大多年老體弱多病,有的還需要這些留守孩子照顧,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任,這就浪費了他們的太多的學習時間.家里留守的老人根本約束不了這些孩子,這也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特性和習慣,自控能力差,很難做到自主學習,大多數課余時間用于玩耍,學習成績自然下降.

1.1.2 作為監護人教育觀念淡漠

多數孩子的監護人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老人,他們多數人教育觀念淡漠,秉持著讀書無用論的觀念,許多人認為讀書是浪費金錢和浪費時間,他們的子女出去打工既能見世面,又是能掙錢的體面事兒,這種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所以許多孩子甚至連初中都沒讀完就出去打工掙錢了.從這一層面來看,進城務工人員留守子女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中途輟學和失學問題,如加上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亟需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1.2 心理健康方面

通過走訪了解,該鎮進城務工人員雖然生活條件或各方面情況不同,以中心小學為例,偏遠村鎮有約73%的留守子女寄宿學校,24%的留守子女與老人在一起生活,3%的留守子女其他人為監護人.對于這些留守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的監管,悲傷難過時沒有人安慰和體諒,在需要進步時沒有親人表揚和鼓勵.由于長期和父母分離,他們也就忍受著長期孤獨的煎熬.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壓抑久了自然產生了很多心里健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2.1 自卑心理障礙

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來說,他們的成長也是同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也是未來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隨著年齡增長,他們自身的發展、外界溝通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需求增加,在沒有父母管教、親情滋養缺失的情況下問題凸顯,一方面長時間的壓抑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感情脆弱、悲觀消極.另一方面不良情緒沒有及時進行疏導和幫助,孩子通常表現的沒有自信,敏感多疑,在生活、學習方面自暴自棄,這些心理障礙一旦形成是很難糾正的,甚至影響一生.

1.2.2 行為偏差得不到糾正

很多父母進城打工,給留守的孩子們最多的是物質上的支持,可這些孩子多是未成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還未成熟,判斷是非標準相對缺乏,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缺乏管教,他們會逐漸形成享樂至上的價值觀,形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壞習慣,這些扭曲的的價值觀也是心里健康不良表現.

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成人的世界長期存在著抽煙、飲酒、賭博的習慣,成人們這種司空見慣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不良環境,長期的放縱會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下降.而且這些孩子們一般在學習上都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臨時撫養人又會受到各種條件限制使留守孩子們到得不到及時的管理和監督,行為的偏差表現為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不認真,心不在焉,不按時交作業,應付了事,曠課、逃課現象很常見,很多孩子的成績不僅不會提高還會下降.據了解,在一些城鄉結合處,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喜歡拉幫結派,待人接物有隨意性和盲目性,有的跟隨“小混混”在一起玩,以顯得自己有實力夠氣派,這些問題孩子有打架斗毆、挑釁滋事,違反校規校紀甚至違法犯罪走向不歸路,影響社會安定.

2 原因分析

2.1 社會因素

中國是農業大國,60%—75%人口在農村,在廣大的農村,由于經濟落后,人口激增,可耕地面積在銳減,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而要解決這些人的生存問題,就意味著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也加速了城市化的發展,進城務工人員由于政策、經濟、思維方式等原因不可能將子女長期帶在身邊導致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嚴重.

2.1.1 社會環境影響

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使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涌入城市,而他們的留守子女在公眾眼里是弱勢群體,他們在社會各方面都處于劣勢,經濟實力弱,得不到重視.在外地讀書被人輕視和欺負,他們心里有陰影和自卑感,得不到緩解和幫助.

同時,現實社會賭博、吸毒現象.網絡和低俗影視文學作品充斥著暴力、頹廢、色情等不健康內容在城鄉結合處泛濫,如洪水猛獸般侵蝕著孩子們的純凈心靈,嚴重影響著他們世界觀的形成.因為這時孩子們處在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的階段,自制能力在這個年齡段是有限的.

2.1.2 國家政策執行能力弱

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各種優惠政策及補貼也相繼出臺,以赤峰元寶山區為例:近幾年,元寶山區教育局先后印發《關愛留守兒童、孤殘兒童工作實施方案》、《元寶山區關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方案》、成立元寶山區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小組,有“留守兒童”登記制度、幫扶制度、談心制度、家長聯系制度,相當完備.各地方政府對失學兒童、留守兒童現狀雖有足夠重視,可也有一些相關部門溝通不暢,執行政策不科學不規范,甚至違規操作資金挪用.沒有惠及到每一個角落,問題積壓越來越重,得不到合理解決,形成很大的包袱.

2.2 學校因素

2.2.1 辦學條件差

在農村和偏遠山區,經濟落后,在松山區老府鎮中心小學,該小學是在合鄉并鎮的政策下成立的,利用原來的老府高中院落翻蓋而成,教學設施簡陋,因師資力量有限,導致辦學條件差.

2.2.2 教育理念陳舊

在偏遠山區,學校教育理念非常陳舊,教學內容、課程設置都已落后于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筆者走訪的這兩所學校,課程設置極其簡單,沒開設音樂課、美術課,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其中,開心理輔導課十分必要,特別是對于這些留守子女,處于時期的孩子正是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心理存在許多困惑和問題.父母不在身邊,學校又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所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極其不利.

2.2.3 重智育輕德育

這似乎是中國教育的軟肋,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環境充斥著浮躁情緒,各種競爭壓力下,許多學校都重視升學率,智育也就作為主要方面,德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農村、偏遠山區這種情況更嚴重,農村條件差,生活苦,許多農村孩子把考大學當成唯一離開農村的出路.現在的教育體制,孩子們所接受的思想教育都是通過書本獲得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民族傳統、文化等是通過教材灌輸在孩子頭腦里,內容說教乏味,不能與實際生活貼近和結合,很難從實質上理解.當今社會青少年問題中表現出的自私、冷漠、戾氣、幼稚不可理喻等行為,恰好作證了重智育輕德育的后遺癥.

2.3 家庭因素

家庭是具有婚姻關系和血緣關系成員組成的社會基本群體,它的文化底蘊、言語行為、性格品質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進城務工人員不在孩子身邊,沒有按時和他們溝通,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沒有要及時的引導和鼓勵,不經常和老師保持溝通,不注意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動向,缺乏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引導,這種教育觀念是粗放的、欠缺的.除了學校的教育外,家長是孩子的唯一教育責任人,在孩子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作用.

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已經弱化,監護者多是年邁的老人,這種隔代監護、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環境是極其不利的.老人多數溺愛孩子,對孩子犯錯總是持有寬容態度,總認為孩子小,犯錯難免的,時間長了,就把孩子寵壞了,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落后,有很深的代溝,沒有精力對孩子學習給予輔導幫助,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父母教育這塊兒缺了重要一環,影響了孩子健康成長.

3 建議措施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是新時期城市化進程加速帶來的社會新問題,這或是長期存在的,筆者通過赤峰松山區老府鎮中學和中心小學331名在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調查分析,以管窺豹,試著從3方面提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措施.

3.1 家庭方面入手

3.1.1 提高監護人自身素質,轉變教育方式

各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著力提高委托監護人自身責任的認識,加強委托監護人在受托期間,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各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育人陣地和育人功能,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向他們傳授科學育人觀和教育方法.通過加強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轉變思想觀念,不斷提高文化水平、提升自身素質,以便掌握正確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

3.1.2 注重情感溝通,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認識到作為監護人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知識教育,更要注重情感溝通.對于“情感溝通”不是單方面的指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還包括父母與老師、父母與孩子監護人的溝通.外出務工時,最好把孩子帶在身邊或者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因為父母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人都無法取代的.如果雙方都得外出打工而又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那么家長至少應一周與子女通一次電話,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況.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勤與老師溝通,因為只有老師最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再一方面,父母還要多與孩子的現實看管人溝通,由于外出務工的多數是青壯年,家里的老人就成為了留守兒童現實中的看管人.老人們和孩子一樣,也需要情感上的慰藉,所以要多與老人們進行情感溝通,并逐步改變他們的教育理念,讓他們也認識到讀書的有用性,這樣有助于他們主動督促孩子好好學習.

3.2 學校方面

3.2.1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根據農村學校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極其的簡單的現狀,應該進一步加強在課程設置上大膽創新.校方要認識到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要注重科學文化知識傳授,更應該注重心理素質教育這一環節.因為處于中小學時期的孩子正是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存在著許多的困惑和問題,需要家人和老師的幫助和疏導,但是他們的父母又不在身邊,這就需要老師去地關心他們思想變化及其心理變化,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感.

3.2.2 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

第一,教師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進一步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積極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活動,為留守兒童們營造健康活潑的學習氛圍,真正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第二,校方應該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比如說為愿意來農村學校教書的老師提供安家費和各種福利,以便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農村教書,增強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

3.2.3 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創造學校與家庭雙優教育環境

了解每位學生的家庭狀況,為其提供必要的物質與心理幫助.記錄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定期于家長通話,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共同處理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上出現的問題.

3.3 政府方面

3.3.1 解決農民工的收入低、收入難問題

農民工外出務工是生活所迫,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他們很難將孩子帶到身邊,所以要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不斷為他們創造寬泛的就業機會,并保護他們的勞動所得.具體途徑如下:第一,大力發展勞動力遷出地區的經濟,改善本地區投資環境,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就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使留守子女可以經常與父母團聚.第二,確保提高農民工整體工資水平,使農民工有能力把孩子帶到身邊接受城里學校的教育.第三,加大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使農民工能夠真正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要使他們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他人侵害.通過法律切實保護他們的合法收入,保證他們能夠按時、足額的領取到勞動所得,杜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

3.3.2 制定與完善有利于留守子女與家長共同進城生活的相關政策

把農民工及其子女納入務工所在地政府管理主體,最大可能的創造條件使農民工子女能夠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保證農民工子女能夠就地上學,并可以受到平等的待遇.具體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要進行現有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限制,最大限度的接受農民工子女.第二,不斷完善和改進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拆除醫療、養老、就業、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

3.3.3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投資力度

第一,加大對于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投入.如對硬件設施、文化娛樂設施的投入,為留守兒童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加大對于提高農村教師工資水平的投入.給農村教師加薪,對于愿意來農村教書的學歷高、資歷深的教師在加薪的基礎上給予優惠照顧政策,為留守兒童們留住優秀的老師.第三,加大對于組織農村教師學習培訓的經費投入.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所以要定期組織現有農村教師組織進行學習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為留守兒童們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一個將會長期存在的問題,留守子女的現在,在一定意義上關系到我國未來人口和勞動力素質,也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更關系到城鄉社會穩定,所以值得引起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1〕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問題課題組.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2〕張俊霞.農村留守女童教育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

〔3〕中廣網.留守兒童達5800萬 新數字新問題催生新建議.2010-3-2.

〔4〕朱斯坤.留守兒童之痛[J].中國報道,2010(3).

〔5〕趙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6〕魯雪.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探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0.

G521

A

1673-260X(2014)02-0219-04

猜你喜歡
務工人員子女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云南:800多名務工人員乘“務工專列”外出就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詩歌專列送務工人員返鄉過年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至 28171萬人
廣電媒體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關愛報道”的探討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