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設計專業實踐型交叉課程教學模式初探1

2014-04-08 11:14曹恩國張寒凝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創意與設計 2014年6期
關鍵詞:交叉課程體系工業

文/ 曹恩國 鄧 嶸 張寒凝 (江南大學 設計學院)

1. 國內外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近20來年,設計學,尤其是工業設計在全世界范圍內、從教育和實踐兩方面都在積極探索學科與產業和社會結合的全新模式,并從根本上引起了一次革命性的學科重新定義嘗試。反映在在設計教育上,90年代初由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伊利諾理工大學等首先引領了定義設計學,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專業碩士、研究性博士學科體系,并確立了工業設計與傳統藝術、工學學科并行的學術地位。反映在設計實踐上,出現了以用戶研究、產品定義、產品設計和品牌推廣的整體策略和產品設計服務,包括國際最知名的顧問公司包括Fitch, IDEO, Design Continum, Frog Design,以及國際知名企業品牌包括美國蘋果、韓國三星、寶潔、谷歌等等。

類似的變化也逐漸影響著中國的設計教育和實踐。在設計教育上,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8號文件發布的新修訂后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計學已經成為一級學科。近年來,包括清華、同濟、湖南大學、廣州美院在內的不少國內設計學科領先的學校都在嘗試涉及學術和機構多方面、多層次的改革。其中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借成立學院的時機參照全球一流設計學院的教學體系制定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教學大綱,老牌的設計院校如清華美院和廣州美院由于新興設計院校追趕的壓力,也在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1,2]。在設計實踐上,現代企業面臨著從產品到服務、從功能到體驗的新的競爭策略的要求,很多面臨競爭壓力的企業都在積極探索設計對企業產品創新和價值創造上的支持,尋求各種與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培養設計師、設計咨詢、橫向課題合作等等[3-5]。

近些年雖然出現了關于用戶研究、設計和商業、管理、可持續發展、服務設計、社會創新等新興研究課題,但它們往往被孤立在整體設計學科體系之外,當前的設計教育主體仍然停留在產品本身的造型設計或造物藝術形態上,促使畢業后學生對產品設計的認識只停留在外表形式的“學院派”,而不是從根本上反映出產品設計真正以人為本注重從多學科交叉特征的科學方法使外在的型與內在屬性能融合一起[6]。另外尚缺乏對不同層次設計教育的重點和盲點的認識,目前從本科到研究生側重于產品設計的基本設計原理及專業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對實踐(本應該是專業碩士的一個培養重點)和學科本身(研究型碩士或博士)的反思。

2. 設計專業的研究趨勢

設計的對象、環境和要求的變化對設計學科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設計對象或任務的復雜性提高了對設計師系統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要求[7,8]。反映在設計教育上,新的時代對有著半個世紀設計教育積累的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專業提出了有更高的要求,突破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手段,以學科的交叉、整合來提高學生整合資源的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探索創新的能力是設計教育發展的新趨勢[9,10]。

另一方面,設計學已經成為一級學科,證明社會已經認可了這門學科的地位和價值,而要充分地發展其社會作用,就需要建立設計學科包括定義、范疇、和方法論等內容的相關專業理論體系,而交叉課程體系下的實踐型創新教學活動是創造新知識,推進專業發展建設的主要途徑之一。

3. 工業設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思路

由于當前工業設計專業規模的擴張、教學科研的強調以及電腦專業技能的過分介入,有必要進一步改革當前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嚴重弊端。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實際創新能力培養的轉變,由注重學科系統性向注重大設計、綜合性的轉變,大力加強專業設計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建設,以表達與實現技能訓練為基礎,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以成果的展示與評價為主線來構建工業設計交叉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模式[11,12]。

當前工業設計教育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要的人才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在一定層面上反映出了當前高校教育的癥結。通過與企業、公司等機構中的交叉課程體系實踐型教學,使學生在掌握設計的同時能夠緊跟市場的需要,創造出實用、商品化的產品[13,14]。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具備國際視野和較強創新思維能力、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持續學習和研究能力,以更好地面向產業的綜合設計服務和商業轉化等多元創新的需要,培養時代發展和社會市場迫切需要的、更具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創新人才。

當前高校教育仍部分保留著灌輸式教學,教師只管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并沒有足夠的考慮學生的興趣與社會需求。通過交叉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增加設計型、應用型、綜合型和創新實踐型的實驗項目,以適合當今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的確定,跨學科師資的配置和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15]。

4.交叉課程與實踐型教學的主要特點

學科的交叉,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在切實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同時,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增加提高型(包括設計型、應用型、綜合型)和創新研究型的實驗項目;建立時間、空間、內容“三維”開放的公共運行管理機制,以滿足不同個性、不同水平、不同時間安排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學習過程豐富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將原先分散在各門課程的少學時實驗,按照課程優化組合,形成獨立完整的交叉學科綜合專題設計,進行從課堂匯報、設計報告到實踐成果的綜合評定成績,完善了實踐課程的系統性,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校企聯動,有助于產學研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通過探索工業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模式,結合專業特色,依托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產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讓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即接受多種形式及正規的設計訓練和實踐活動。例如:海爾的冰箱設計項目與食品學院合作,科沃斯的智能機器人與物聯網合作,以及設計管理的項目與商學院合作等平臺的建設及實驗,以推動以學生以中心的自主研學,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設計應用能力協調發展。

交叉實踐型課程體系,有助于定向人才的培養與職業定位。交叉課程體系實踐型創新教學促使學院與企業的零距離溝通,使學生走出課堂,在設計的思維方式上起到創新和推廣的作用,同時也滿足企業需求逐步實現企業向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訂單式”培養,增加學生就業率。交叉課程體系以培養定性、專項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提高學生以交叉實踐課程為特征的設計理念及團隊建設和實務能力,培養具有較強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工業設計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

圖1 海爾智能空氣管家設計研發

圖2 科沃斯家庭安保機器人產品設計研發

5.工業設計專業實踐型交叉課程教學模式

5.1 工業設計交叉課程體系

課程內容組織與體系建設以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相應的“1+2+1”教學平臺和課程體系。在保持設計學科科學性與系統性的基礎上重構課程結構,實行1年設計基礎課程、2年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1年專題研究課程。目標是培養面向產業的具有綜合設計服務思維和商業轉化意識的多元創新人才。師資隊伍培養與人才建設以傳統工業設計教學團隊、跨學科教師團隊以及業界知名設計總監等優質教師資源引領教學,推進教師教學、研究與設計創新項目相結合,整合并共享課程內外教師研究項目和社會科研的各種教學資源和經驗。目標是通過優秀典型資源統合研究型教學,提高學生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思維能力。

創新課程內容改變以往以具體產品類別為研究和設計范疇的定式,突出課題研究與社會問題前沿趨勢相聯系,突出在跨界與合作中的創新產品研發為企業的下一階段轉型發展提供有創新價值的預研成果。目前在老齡化社會產品開發、智能物聯網家居產品、個人健康醫療與服務體系、兒童成長與教育、低碳交通出行工具、文化產品創新發展等領域開展了較為深入的課題研究。從2011年至今,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研究團隊在交叉設計與實踐相關的課程建設中,針對部分課程做了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調整,如“產品開發設計”課程、“專題研究與實踐”課程以及“工作室”課程的指導上強調不同專業之間的交叉與合作,強調設計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強調設計與產業需求的對接。

5.2 工業設計專業實踐型交叉課程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探討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教學平臺支持科研項目,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學活動。由以教師主導的、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特征的教授型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具有互動特征的師生開放探討的研究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教學創新模式的設計注重設計思維的啟發式訓練,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讓企業專家走進課堂,參與教學環節,將設計的思維方式進行推廣,影響企業,讓更多的企業人員參與到設計的過程與環節之中,滿足企業需求的定向人才培養,將課程成果與產業轉化對接,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對應,教學環節相比原有的教學方式要更加跨學科、跨領域、多維度、立體化,教學成果更具有原創性,更具社會價值與意義。

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依托國家級特色專業、江蘇省重點交叉型設計學科、江蘇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等優勢教學資源、雄厚科研平臺和完整的實踐體系,確立“實踐創新,教學與研究并重”的本科教學理念。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項目中來,在學習的中了解社會的需求。通過與相關具有前沿創新領域探索的企業合作,深化課程內容改革,增加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豐富教學手段,整合不同專業領域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合作教學平臺。已經建成的平臺和基地有:江南大學海爾創新中心、江南大學科沃斯機器人研發中心、江南大學新日電動車研發中心、江南大學飛魚設計產學研基地、江南大學上海汽車集團產學研基地等。

企業需求定向人才依托典型企業的合作項目,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為定向企業后備干部儲備高素質人才。目標是在保證教學課程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培養具有高適合度的定向人才。通過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逐步形成相對穩定并具有長期研究價值的課題內容,已經開展的并產生一定成果的課題包括:海爾健康廚房產品系統整合設計研發、海爾健康飲食科學解決方案、海爾智能空氣管家設計研發(圖1)、海爾冰箱食品保鮮研究課題、科沃斯家庭安保機器人產品設計研發(圖2)、科沃斯兒童娛樂機器人產品設計研發、科沃斯兒童教育機器人產品構架及內容研發、上汽榮威產品品牌延伸設計開發、新日老年人助力車產品研發、新日學生車產品研發、中糧集團磨粉機系列產品研發等。

6. 結論

工業設計專業實踐型交叉課程教學模式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工業設計課程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有利于多學科交叉發展,團隊合作建設;有利于產學研合作的展開與深入;有利于加強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科競爭力。本研究對于工業設計課程體系和交叉型實踐人才培養的整體發展是一種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研究思路和成果對國內其他院校的工業設計學科,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有著示范和借鑒作用。

[1] 陳振益, 舒余安.產業轉型時期高校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J].美術教研研究,2012,(13):54.

[2]張犇.試論大設計概念下的專業融通與整合[J].藝術教育,2010,(12):50-51.

[3]陳嬿.城市小戶型住宅家居產品彈性設計方法探析[J].包裝工程,2013,34(16):31-34.

[4]張凌浩.環境中的設施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5]曹鳴.文化點到為止——“CROSS" BAMBOO系列設計有感[J].創意設計,2011,(3):64-65.

[6]蘇杰.設計管理與“大設計”趨勢[C]//D2B 第一屆國際設計管理高峰會論文集,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7]陳香.當代視野下“大設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思考 [J].創意與設計,2013,(3):42-44,55.

[8]陳嬿.產品創新設計的方式驗證剖析[J].包裝工程,2012,33(2):82-85.

[9]鄧嶸.設計創造高品質生活[J].藝術百家,2012,(6):241-242.

[10]張凌浩.符號學產品設計新方法[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11]李春艷.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J].藝海,2012,(8):147.

[12]張凌浩.有限與無限——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概述[J].裝飾,2011,(8):35-42.

[13]李世國.交互設計[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14]曹鳴.產品硬件界面中的膚覺研究[J].包裝工程,2010,31(16):74-77.

[15]張凌浩.產品的語意[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交叉課程體系工業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工業人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連數
連一連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雙線性時頻分布交叉項提取及損傷識別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