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代,如何給皇帝當老師

2014-04-08 16:49劉十九
讀書文摘 2014年4期
關鍵詞:大學士張廷玉圣賢

劉十九

乾隆六年(1741)二月十二日,丁未,69歲的大學士張廷玉在文華殿等待乾隆皇帝的到來。當天是花朝節,是人們結伴郊游、祭祀花神的日子,但對清國的君臣來說,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儀式。

這是仲春經筵的時日?;实垡谖娜A殿聽大臣講授經典,學習治國之道,并發表對古老典籍的見解議論,訓誡臣子。

大學士張廷玉的職責,是在這一切結束的時候,發表一番隆重的贊頌,代表百官和天下讀書人表達對皇帝學問和道德的崇拜。從雍正初年開始,張廷玉就擔負起這個至關重要的任務。

飽讀詩書的張廷玉也許有時會有點茫然。按照古訓,經筵似乎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皇帝應該在這里接受讀書人規勸和教訓,而不是充當學問和道德的權威。但是這樣的茫然只是一閃念。

奉規勸皇帝的權力失落了

至少從雍正三年(1725)開始,張廷玉就擔負起在經筵上稱頌皇帝的職責。當時是雍正皇帝即位后的第一次經筵大典。張廷玉和大學士孫柱給皇帝講解《中庸》,皇帝在聽完后,做了一番為人處世要誠心誠意的點評。張廷玉立即贊頌道:“皇上以至誠之性之德,成體元贊化之功。圣訓精微,誠足羽翼經傳,昭示萬世?!?/p>

那一天,在最后負責總結的是掌院大學士徐元夢,他在經筵結束時率領講官們贊道:“圣學高深,洞悉天人一理之源”,所以能夠發表如此精準確切的意見,超過了前代的學者,“臣等今得與聞,誠不勝欣幸之至”。

從那時候開始,經筵的結尾要有一番贊頌就成了定制,大學士們絞盡腦汁讓自己的歌頌之詞隆重而得體,彰顯讀書人的卑微愚蠢和皇帝的高貴圣明。

但是負責修撰《明史》的張廷玉知道,至少在前朝,經筵這件事還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皇帝不是全知全能,讀書人還掌握著對儒家經典的解釋權,也因此掌握著教化、規勸皇帝的權力。

經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唐。當時的皇帝學習儒家經典,由學識廣博的大臣講授。讀書人是老師,皇帝是學生。他們的共識是:皇帝只有學習圣賢的教導,才能成為好皇帝,才能治理好國家。而讀書人教育好皇帝,“致君堯舜上”,既是職責,也是理想。

明太祖想廢除對孟子的祭祀,下詔說,誰敢反對,就以大不敬罪論處。講官錢唐憤然抗議:“臣為孟軻死,死有余榮?!?/p>

從宋代開始,經筵上老師的地位逐漸下降,從坐著講到站著講,但皇帝畢竟還是老師的弟子。到明代,經筵上就有不少荒唐的事。明代蔣一葵所著《長安客話》中記載,明代宗朱祁鈺時開經筵,每當講官講完,他就讓太監取金錢撒在地上,令講官拾取,作為恩典。宣德年間,一次皇帝照例撒錢,學士李時勉端正站立,不肯彎腰?;实壑缓冒阉械礁?,以袖中金錢賜給他。

雖然有種種不堪,在當時的大臣和讀書人心中,經筵依然是規勸、教化皇帝,使皇帝的德行跟智慧得以完善的場所。正直的大臣敢于強調讀書人在學問和道義上的權威,并得到頌揚。

明代那些驕傲的帝王師們

張廷玉知道,《明史》中就有不少這樣的故事。

明太祖讀《孟子》,看到“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覺得大逆不道,不是臣子該說的話,想廢除孟子在孔廟受祭祀的資格。他下詔說,誰敢在這件事上說三道四,就以大不敬罪論處講官。講官錢唐憤然抗議說:“臣為孟軻死,死有余榮?!敝煸耙埠翢o辦法。

明熹宗時,大學士孫承宗給皇帝講授《堯典》,講上古圣君堯的功業德行,說為人君者,雖然極其尊貴,但一定要誠實、恭敬又能夠謙讓,治理天下不可有一絲一毫的驕傲自滿;他又說,先帝希望陛下能夠做堯舜那樣的皇帝,所以陛下一定要效仿上古圣君的德行,出入起居,無不恭敬有禮?;实勐牭竭@些話,便坐直了身體,恭敬地聆聽,在大學士提到先皇帝時,更為之動容。

又有一次,熹宗在聽講時咳嗽,拿紙擦拭涕唾,孫承宗便停止講授,東向肅立,等皇帝整理完之后,才上前講圣賢出入起居,無有不恭敬的?;实勖C然起敬,說孫講官知禮,此后再咳嗽,也“不復拭唾矣”。

當時,講官讀書的讀音倘若跟皇帝有差異,都是以皇帝的讀音為準,不敢糾正。孫承宗侍熹宗讀書,聽到皇帝把“六”讀成“溜”,便大聲朗讀?;实鄄桓吲d,繼續讀作“溜”,讀了三次,孫承宗高聲糾正三次,皇帝只好改正,退下來跟近侍說:“畢竟拗講官不過,以后休錯,被講官笑?!?/p>

崇禎時,大臣文震孟以給皇帝講學時態度嚴正著稱。有一次,文震孟給崇禎帝講《五子之歌》,皇帝聽得久了,把腳盤到膝蓋上。文不動聲色,講到“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之句時,便盯著皇帝的腳,崇禎急忙以衣袖蓋住,慢慢把腳放下來。

皇帝自己成了圣賢

到了清代,經筵的味道開始變了。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統治者們把精神世界的權力也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他們不再是需要被圣賢教導的對象,他們本身就成了不會犯錯的圣賢。

康熙以“討論”為名,改造經筵,把它從教化帝王的儀式改變成皇帝訓示臣僚的場所。

一開始,他只是在講官講習之后,進行“覆講”,到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皇帝決定由他自己先講,講官只能恭聽,之后順著皇帝的意思再做補充,并要深刻領會學習皇帝的講話精神。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六日,康熙在乾清宮,講官進講《易經》??滴跤H自講了其中一節之后,日講官孫在豐奏稱:“皇上圣明天縱,學問日新,天人理數之奧,無不洞徹”,而“臣等學識短淺”,只能憑借每天侍奉在您身邊,聽您的天語教誨。日講官歸允肅則說,臣等只是拘泥于辨析章句的粗鄙儒生,所學只是字句的解釋,皇上的學識深不可測,見解精妙,想必已經超過尋常人萬萬倍,“非臣等所能窺測”。

經筵上充滿了這種溜須拍馬的言辭,講官們再也不敢妄想教化規勸皇帝,而是竭盡全力想如何把皇帝奉承得開心,又顯示自己的忠誠。

在乾隆六年二月的那一天,張廷玉侍奉在文華殿。負責講習的直講官們給皇帝講了《中庸》和《尚書》。他們誠惶誠恐地講完之后,皇帝發表了自己對這些經典章節的解釋,飽讀詩書的大臣們跪在地上,聆聽訓示。

然后,該大學士張廷玉出場了。他要完成自己在這個儀式中的神圣職責。前一年的經筵中,皇帝對他們感到不滿,因為張廷玉在結束時的贊頌中說:“圣訓精微,實闡先儒所未發,臣等不勝欽服?!被实坌?,自己對這一套馬屁文章已經厭煩,而現在的大臣們“頌揚之詞多,而箴規之義少”,讓他感到慚愧,以后不應如此。

那一次,講官們又惶恐不安地跪拜認錯,但是對皇帝心思明察秋毫的張廷玉知道,乾隆皇帝覺得那一套頌詞太老套。

現在,年邁的大學士胸有成竹,朗聲說出他抑揚頓挫對仗工整的頌詞:“皇上以立誠為敷政之本,九經時措而咸宜;以體道為制治之原,百姓從風而向化。握憲章之圣矩,探精一之心傳。臣等不勝欽服?!?/p>

乾隆皇帝這一天顯然心情不錯,面對這一派肉麻的頌詞,他說,此次經筵講章,你們沒有阿諛奉承,讓朕很滿意,請你們以后跟朕互相勉勵,造就一個太平盛世。

講官們走出文華殿,在殿外下跪兩次,叩頭六次?;ǔ澯嗪q厲,隆重的乾隆六年仲春經筵大典就這樣結束了。

(選自《壹讀》2013年第23期)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士張廷玉圣賢
漢字故事之圣賢的寂寞
境隨心轉是圣賢
張廷玉訓子
修身
喝茶聊天聊“圣賢”
明人內閣性質觀點述評
整太監
整太監
聯墨雙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