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探索
——以紅河學院為例

2014-04-09 06:58
紅河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責任意識責任感

楊 勇

(紅河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云南蒙自 66110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探索
——以紅河學院為例

楊 勇

(紅河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云南蒙自 66110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構成之一,其擔負著對學生的“三觀”教育。以社會實踐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意識的當代大學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社會實踐中實現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通過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方式、實踐內容、發掘和利用好實踐資源、探索社會實踐的管理機制等,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社會實踐;社會責任感;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創新和豐富教育內容、方法,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實際內容進行教學,激發學生承擔社會責任。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其擔負著神圣的使命。當前由于受到全球化、網絡化和外來思想、市場經濟等各方面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在社會責任感方面,開始出現了滑坡的現象,如只關心自己,對他人社會的冷漠等現象的發生,誠信喪失等現象發生,凡事以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責任意識淡薄,忽視了集體價值和集體利益。作為國家培養的將來的建設者,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對社會、國家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為承擔著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是需要通過積極的探索與改進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

綜合當前研究,社會責任感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社會群體或個人為了建立美好社會而承擔相應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質。[1]111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基于心理過程的責任行動,是大學生對社會責任認識過程、情感認同和意志行動過程的統一。[2]60即作為一個和社會息息相關的個人和群體為了社會的良好發展而承擔的各種義務和責任,其必須具備一定的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形成和培養、以及實踐,不僅僅關乎到個人的成長,也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其所強調的是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所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的首要素質,其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著力點。

一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與社會責任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幫助大學生的成長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通過在“三觀”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起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構成之一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在幫助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之一,可以說,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的首要素質,其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出發點、著力點和最終的目的。

(一)《綱要》課的性質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構成之一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面向高等學校全體本科學生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主線,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即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概括出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就是周年以來,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概括出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帶領中華民族如何完成了兩大歷史任務,即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了改革開放;亦即,改變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發展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建設和發展中國承擔著責任。

(二)社會責任感的樹立是《綱要》課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

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的首要素質,其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著力點。在外來思想的影響、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作為承擔著幫助當代大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通過積極的探索、實踐與改進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實踐方式、發掘新途徑,在社會實踐的內容上,緊扣教學內容,同時與現實國情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實踐內容的與時俱進,形成和完善科學的社會實踐管理機制,保證、組織和落實社會實踐。

1、兩大歷史任務的完成源自于中華民族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

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擔負起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近代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如何實現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奮斗過程,其中貫穿的是對國家、民族高度負責任的意識。正是在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之下才實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對傳統責任感的繼承和發展

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民族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在長期的探索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建設,背后均源自于中華民族對祖國的熱愛和把祖國建設好、建設強大的責任體現,也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體現。

在具體的教學中,始終必須讓學生理解和體會先輩在為祖國盡的責任,而作為新時期祖國的建設者,更是需要具有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意識。

二 社會實踐在培養社會責任感上的地位和意義

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且受教育者通過學習和接受教育,則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前面發展的需要。教育應該不斷地提升學生社會服務意識,通過社會實踐樹立和養成造福于社會的精神,為走上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對大學生培養的目標。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僅僅要求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從根本上培養健全的人。這有助于加強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以社會實踐培養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意識的當代大學生

宋朝哲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是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其心系國家民族的精神。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的培養與教育是當代教育的根本,是使之成為人才的根本,一個合格的人才不單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更應該具有對社會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綱要》課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既要以理論學習為基礎,同時,又要輔之于具體的實踐中。通過在《綱要》課中的實踐,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在為改變落后挨打局面中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獨立自主精神、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自豪感,體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從而樹立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識,明確自身的角色,樹立起責任意識。

(二)以社會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綱要》課社會實踐的根本目的做到“知行合一”,不僅僅要在思想上認識、重視,更是需要在現實中實現,知重要,但是行則功能體現出社會責任感的價值,社會責任意識在現實中的落實和實現、貞定,則是需要通過實踐。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是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過程的統一,其基礎就是通過實踐,通過實踐,提高責任意識和實現社會責任意識的升華。

如何在《綱要》課中幫助學生樹立起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首先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今天的大學生所應擔負的責任。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位,才有可能從實際中做出負責任的行動,為祖國社會培養出愛國、守法、具有崇高道德修養的公民。

(三)在社會實踐中實現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

大學生社會實踐在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鍛煉學生的責任意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13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綱要》課上的實踐,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其對于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是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過程的統一,其基礎就是通過實踐,通過實踐,提高責任意識和實現社會責任意識的升華。在實際的參與實踐過程中加以體驗,直接促成了學生對具體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做出判斷。

三 以社會實踐提高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一)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方式,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在現實《綱要》課教學中,由于師資缺少、學生眾多、班級人數較多等客觀原因,導致社會實踐在教學中很難體現出來。雖然,在現實的教學中,會要求學生做相應的實踐,諸如,觀后感、讀后感、學生講課、課堂討論等方式,但是,實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存在著學生社會實踐與具體的實際脫離,真正社會實踐的缺乏,導致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理論和實踐沒有全面的結合起來,很難起到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只是單純的獲得學分,所學的內容并沒有真正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很難讓學生受益終身。

這就要求結合《綱要》的課程特點、實際的教學過程、內容等方面積極探索出有助于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方式,通過社會實踐方式探索、實踐的內容探索、充分認識實踐在幫助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社會實踐機制建設等來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意識和行動意識的培養。

社會實踐必須是具體的動手,帶有強烈的操作性。社會實踐中確保每個同學均參與到其中,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一定要做到親自動手、親自思考、切身體會。諸如在《綱要》課上通過社會實踐小組的成立,在社會實踐中通過成立小組的方式進行,避免單個行動,成立小組有利于團隊的協助,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同時,更好地組織和落實。在第一次課上,任課教師應該進行分組,分組的規模不應太大,每組確立組長負責組織和實施社會實踐。

(二)從實踐內容上看,充分發掘和利用好實踐資源

《綱要》課是和現實緊密聯系的課程,雖然部分課程內容涉及到歷史方面的知識,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應該只注重歷史方面的學習,更是需要把歷史知識和現實、實際結合起來,避免教學和學習的枯燥及其脫離現實。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積極地聯系現實,避免和現實脫節。以達到提高教學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感染力的必然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地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在實踐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教育內容,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幫助大學生認清自身的社會責任,掌握履行責任的目標原則和方法途徑。[2]60

1、實踐內容緊扣課程性質,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在社會實踐內容的布置上,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核心制定出相應的、具有代表性和能夠說明問題的實踐內容,解決圍繞“四個選擇”,幫助學生上課領會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做出的“四個選擇”的必要性和準確性,以及建國60余年的偉大成就正是源自于“四個選擇”。在近代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

2、實踐內容與實際的結合,避免脫離現實。社會實踐的內容既要從教材的內容出發,同時,又要和實際的國情結合,做到與時俱進,避免實踐的內容脫離現實。了解國情、體察民生,引導學生用教材的理論知識來分析現實的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諸如教材中的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經濟技術的落后,在具體的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中,讓學生體會出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通過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讓學生做出自我思考,比起單獨的課堂講授則更加有說服性,更能達到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好紅河州的社會實踐資源。

紅河州擁有豐富的近代歷史文物遺跡和實踐教學資源,在《綱要》課的教學中,可以把具體的歷史資源介紹給學生,組織或自個去參觀,在這個過程中來完成體會。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蒙自革命烈士陵園、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查尼皮游擊隊組建地、西南聯大文法學院舊址、滇越鐵路、大清海關遺址、河口起義等。通過具體的實踐體驗,近代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的災難以及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爭取人民解放的波瀾壯闊的斗爭歷程。以達到在切身體會的過程中來認識近代中國的國情,增強歷史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

(三)探索社會實踐的管理機制

《綱要》課社會實踐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工程,其涉及到制度建設、計劃、組織實施、考核管理、經費投入等一系列問題,只有健全和完善管理機制的建設,才能保證社會實踐的有效落實,達到以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教師對社會實踐主題內容的確立。

任課教師必須結合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具體可行的社會實踐內容,在學生開始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始,任課教師就必須把社會實踐的內容、主題告知學生,讓每一個社會實踐的小組進行選擇,通過小組的商討之后確立所要實踐的內容。

2、對社會實踐的可行性分析。

實踐小組在確定了實踐的內容之后,必須對實踐做出具體的操作方案,交與任課教師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成員的分工組織、實踐方案的完善程度、外出實踐的安全因素等,在教師通過了對實踐方案的評估之后,才可以進行具體的實踐。

3、做好實踐過程的監控。

從社會實踐的開始到結束,教師必須做到全程監控,對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踐的具體狀況進行全程指導,以保證實踐的有效性。

4、社會實踐結果的考核和獎勵。

在成績的考核上,有實踐小組的內部按照成員的分工情況和各自完成的質量、在實踐過程中的態度等給出成績,再由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出成績。在對社會實踐成績的考核中,必須能夠體現出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考核,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僅要體現在成績上,以為社會實踐的成績只占到期末總成績的百分之十,在體現在成績的考核過程中,還需通過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以鼓勵學生按質按量地完成,在具體的實踐中應該有專門的經費作為保障。

只有通過完善《綱要》課中社會實踐的管理機制建設,樹立起科學的管理、考核機制,才能為社會實踐的落實起到保障作用,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鞏固社會責任意識。

結束語

對于如何在《綱要》課中加強社會實踐的建設,在社會實踐的建設中幫助學生樹立起生活責任感,這就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積極地聯系現實,避免和現實脫節,以達到提高教學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感染力的必然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地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建設者。

[1]催乃鑫.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0,(5).

[2]魏進平,白星.淺論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9).

[責任編輯魯海菊]

Social Practice and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Hongh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Yo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utline a 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high education ,it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ree outlook" education, it should to be firm practice and to develop responsibility in the teaching, then achieve purpo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utline; Practice;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G424

:A

:1008-9128(2014)01-0113-04

2013-03-09

楊勇(1979—),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哲學。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責任意識責任感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媒體品牌推廣中的社會責任感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