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

2014-04-10 02:48劉欣然
求是學刊 2014年1期

摘 要:斯托揚諾維奇把馬克思的學說理解為一種社會批判思想,并對馬克思學說進行了創造性的詮釋,實現了實踐哲學與社會批判之間的鏈接。其社會批判哲學以人的異化為理論切入點,以對社會的整體性批判為理論立場,揭示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矛盾。

關鍵詞:斯托揚諾維奇;社會批判;實踐哲學

作者簡介:劉欣然,女,黑龍江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基地研究人員,黑龍江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項目編號:10AKS005;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項目編號:08A-002

中圖分類號:B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4)01-0052-05

南斯拉夫實踐派是在20世紀50—60年代,從馬克思思想出發試圖重建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的一些理論家所形成的理論派別。斯托揚諾維奇是實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傳承了馬克思青年時期的思想以及以盧卡奇等人為代表的早期的西方人本主義思想,我們大體上可以把他的思想概括為人道主義的社會批判理論。

一、斯托揚諾維奇對馬克思學說的創造性詮釋

大多數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都只是繼承了馬克思的思想傳統,并沒有對馬克思的思想作出集中的、系統的闡述,他們的理論主要是結合當今世界的問題和人的生存窘境,對馬克思的某些論點進行補充、修正抑或是重新解釋。相比之下,斯托揚諾維奇對馬克思思想的闡述卻是非常系統和集中的,這主要得益于他對早期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累和對青年馬克思思想的系統研究,也得益于他獨特的理論視角和思維能力。斯托揚諾維奇的大多數著作都是對馬克思思想的系統研究,從不同側面對馬克思的學說進行了新的闡釋與建構。

斯托揚諾維奇的研究重心發生了兩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是20世紀60年代初,從集中批判斯大林主義到正式闡述自己的人道主義哲學的立場,并以此為契機超越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框架;第二次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從一般的理論問題的研究擴展到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探討,從對人的存在狀態的一般的哲學反思擴展到對人所面臨的現實生活困境的反思。在斯托揚諾維奇看來,實踐哲學作為批判的人道主義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探討的層面,應以實踐哲學的原則為基點,對當代的重大現實社會問題進行反思與批判。也正是由于對現實問題的關注,斯托揚諾維奇犀利地抨擊了南斯拉夫社會現實中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他在肯定實踐哲學立場的前提下,更加重視社會批判理論在馬克思學說中的地位,他認為社會批判哲學可以深刻地闡釋馬克思學說的實質。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斯托揚諾維奇對馬克思學說本質的理解。首先,斯托揚諾維奇認為,馬克思的學說旨在結束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的變革,是真正的人類解放。在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人們把無產階級或社會主義革命歸結為政治革命,這種做法使社會主義政權被提高到統治一切的地位,滋長了國家政治力量的發展,嚴重地阻礙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斯托揚諾維奇認為,政治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新政權,它本身并不能實現真正的人類解放。正如考拉奇所說的,如果社會主義革命只停留在政治的水平上,也就是說如果社會主義只停留在一些言論上,就會使國家意志和經濟發展成為所有行動的指南,這種把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徹底割裂的做法就是“社會主義官僚制的典型意識形態”[1](P78)。斯托揚諾維奇指出,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無論是政治革命抑或是革命結果都有可能走向反面,由手段變成目的本身。不能僅指望以政治手段去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如果把政治視為革命唯一的目的,并且在制度上使政治僵化,政治就會毀滅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切成果。無產階級可以利用政治手段來取得政權,但要把新的政治權利納入社會主義民主化的進程之中,啟動其自我消亡的程序,并最終被人的自治所取代。其次,斯托揚諾維奇認為,馬克思的學說是對社會形態和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改變。他認為,馬克思所追求的是對人類存在方式和存在結構的徹底改變,包括意識形態、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這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變革,這種人的存在方式和社會形態的根本改變,是社會主義實踐中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因此,如果不改變人的存在結構,而僅僅改變社會結構,這樣的社會革命就并沒有超出階級革命的范圍。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不但是人創造性的源泉,也是人努力揚棄外在世界異化關系的內在推動力。正如彼得洛維奇所說,一場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人賴以同時變革他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和他本身的活動”,是“新人與新社會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創造性活動”。[2](P77)從這個維度看,斯托揚諾維奇認為,馬克思學說的真正含義是創造一種新型的存在方式,一種自由的、具有創造性的存在方式。最后,斯托揚諾維奇得出結論,馬克思的學說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批判學說。這種社會批判學說的目的就是要揚棄人的自我異化,是屬人的社會的實現,而人的問題究其本質還是人的存在的問題,人的問題的解決必須從人的存在本身而不是在人的存在之外去揭示其本體論內涵,實踐哲學是對人存在的本質形式的反思。也就是說,如果想真正理解斯托揚諾維奇的思想,就要將他的社會批判哲學同實踐哲學思想關聯在一起,只有從斯托揚諾維奇以人的實踐為基礎的這一視界出發,才能理解社會批判哲學深刻的哲學內涵。實踐是同社會批判同等重要的哲學范疇,兩者構成了斯托揚諾維奇的理論軸心。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是對人與社會的關系和人自身發展所受到的局限的人道主義批判,是實踐哲學在歷史進程中的具體展開。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斯托揚諾維奇把馬克思的學說理解為一種社會批判哲學。

二、斯托揚諾維奇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制度的批判性反思

在具體探討斯托揚諾維奇社會批判哲學之前,我們需要申明兩點。首先,必須界定社會批判哲學在人類歷史中的地位和時限的問題。社會批判自然不能是一種給定的狀態,而是一個永恒的開放性的歷史進程;社會批判也不能只存在于人類歷史的某些時段,而是始終與人類生活密切關聯。在此意義上,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具有永恒性和開放性。其次,若想進一步研究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就一定要將其放到產生它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加以研究。南斯拉夫長期處在戰爭泥沼中,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完整的國家,也沒有民族的獨立,一直進行著反抗異族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二戰后,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建設一直效仿蘇聯模式開展,以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和全部思想領域的一體化社會體制控制著南斯拉夫的發展,其致命的要害在于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忽略了人的價值,沒有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終極目標。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就是在這種客觀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具體說來,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1. 以人的異化為理論切入點

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同人的異化問題密切相關,只要人之異化不揚棄,社會批判就不可能終結。在他看來,異化問題究其實質是人的異化問題,異化的根源必須在人的本質活動中尋找,揚棄異化的動力就內化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也就是說,異化的揚棄同異化的產生是在同一過程中完成的。雖然從宏觀的歷史發展趨勢看,人類越來越自由,但異化形式卻不會徹底被消滅,人的這種歷史命運決定了社會批判哲學存在的必要性。正如馬爾科維奇所說:“具體的批判不能只限于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因為資本主義的許多異化形式——商品拜物教、剩余價值被統治階級少數人所占有、政治異化與國家權力、民族主義,特別是勞動的專業分工、從事創造性勞動的少數人與從事下賤的機械勞動的多數人之間的巨大鴻溝——在革命后的社會里也還存在。認為只有在資產階級社會才有異化,這等于用一種與革命活動格格不入的、欺騙性的、意識形態的語言來談論自己本身的問題?!盵3](P23-24)也就是說,商品生產、市場經濟必然會造成雇傭勞動關系,而對物質利益的盲目崇拜,使貨幣迅速地發展起來,并最終導致了人們對人性以及自我本真需要的忽略。在這種雇傭關系下,私有觀念迅速地滋長出來,并造成了對金錢盲目的崇拜。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生存下去的唯一機會就是抵制這種趨勢,在自治制度內尋找解決此問題的辦法。這種物質利益的刺激以及人們要求自由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愿望,就是南斯拉夫實行自治的內在動力。從這個層面看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使自治同從資本主義社會繼承下來的商品關系相互適應呢?的確存在著這樣一個客觀矛盾:自治以人類自由為原則,就是讓主體掌握主動權的原則,商品和貨幣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利潤最大化原則。如何克服這一矛盾呢?斯托揚諾維奇告誡人們,在這種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時代,應保有一份人的尊嚴,使人的情感、個性、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更加豐富地發展。唯有通過不斷加強自我意識和主體精神,才能不讓生產的流水線支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活動,不讓物的迅猛增長壓倒人們內心的呼喚, 不讓貨幣與金錢成為主導審美活動的因素,不使交換法則成為人際關系唯一的紐帶。這種不妥協的精神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2. 以對社會的整體性批判為理論立場

斯托揚諾維奇寫道:“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在于不斷地批判性地接觸歷史經驗,同時不受任何教條主義理論的束縛。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精髓在于在實踐和理論中都要批判地接觸馬克思主義,在改變世界的活動中拓展知識的新視野。對社會主義的批判是一種自我反思,但是我們往往被理論惰性所束縛,未能使馬克思主義發揮它作為批判精神的作用?!盵4](P5)也就是說,應該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實踐放到社會歷史的進程中進行反思與批判,這種批判不接受任何理論的束縛,并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視野。斯托揚諾維奇還認為,哲學的研究對象是全部的人類社會生活,對整體性進行研究對于馬克思主義者們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是對整體性的理解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方法論上永遠都在探究的路上。在馬克思的語境中,人的本質是對人性的整合與超越,馬克思是要通過對人的各種屬性的整合使人類在更多的維度上實現自身價值,不必再采取敵對的方式對待其中任何一種本質屬性。同理,社會主義革命同樣也不能只局限于政治、經濟、道德等領域或社會革命本身,它必須是協調的人文主義革命。馬克思主義者的職責就是觀照它在各個領域的協調發展,如果馬克思主義各個維度的發展彼此分離,每個維度都力爭絕對化,將自己凌駕于其他部分之上,或是只將社會發展局限在一個維度里,就只會陷入僵局。如果只追求政治領域的絕對化發展,就會導致政治官僚的出現,政治官僚是斯大林主義的本質特征;或者一切都從屬于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那么經濟、技術官僚主義就會盛行;最終社會生活的道德領域也可能出現社會主義道德烏托邦的變體。斯托揚諾維奇說:“除非社會科學充分意識到它的前提是哲學人道主義,不然它就會變成‘辨惑學或者政治借口,而不是批判性的理論。如果將政治維度不加批判地預先假定為社會發展的唯一目標,社會主義也會輕易變為一種操縱人民的靈驗手段?!盵4](P13)也就是說,只有以哲學的人道主義為前提,將理論與實踐互相修正、互相補充,使社會各個領域全面而協調地發展,才能消除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局限性,也只有這樣社會批判哲學才能避免成為空洞的“偽總體”。

3. 以人類解放為理論旨歸

斯托揚諾維奇批判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實踐的方式正是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方式的表征,他從哲學視角出發,對現實的社會問題進行反思與批判。他觀察到,在南斯拉夫分工仍然廣泛存在,國家仍然操控著利潤動機與利潤空間,個體工人只是從事總體勞動中細小的、重復的和無意義的環節,他們無法掌控勞動的總體性,無法獲得勞動內在的價值。對于勞動者來說,勞動純粹是一種工具性行為。正如弗蘭尼茨基所闡釋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發展達到了從前任何社會形態都無可比擬的高度,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這種雇傭勞動的社會結構下,人成為了社會機器的一部分。在這個按契約生產的社會中,每種東西都被物化成了可以買賣的商品。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揭露的一樣,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的勞動力就是一種可以支配的所有物,整個社會依靠商品關系連接在一起,在商品交易中,勞動力成為可以進行精確計量的數據。如果僅僅將人看作是某一機械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顯然就喪失了人性的根本維度。同時,商品也被賦予了一種增殖的魔力,似乎擁有的商品越多就可以代表人性的愈加富有,人的全部實踐活動都可以通過商品這一外在尺度來度量。斯托揚諾維奇認為,人的物化作為社會異化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人化,使人自身的人格分裂成雙重人格。他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要想克服種種異化形式,就要不斷地創造新形式的社會關系,就要以人道主義為宗旨,并以人的解放為最終目標。身處斯大林主義統治籠罩的社會主義之地,政治力量運用特殊的政治手段把一些社會生活習慣強加給大眾,繼而使利潤文明可以立住腳。正如弗蘭尼茨基所闡釋的那樣,社會主義必須反對這樣一種思想:“人的發展僅僅是物質生產力和財富的發展,而隨之而來的則是呆板和空虛的業余生活。人當然不能不在發展自己物質生產力的情況下向前邁進,但人在解決發展中的矛盾時不僅僅是為了使生產力能迅猛地繼續發展,而且也為了自己,為了擴大自己自由的界限,為了進一步繁殖后代,擴大自己歷史活動的場所和更人道的關系?!盵5](P172-173)

三、對斯托揚諾維奇社會批判哲學的評價

許多人都在追問哲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案總不外乎是追求真理、智慧。如果哲學只滿足于建立一種知識體系,那這個時代再也不會有像蘇格拉底那樣的哲學家,哲學更多關注的是人類理性的內在目的,也就是人之為人的理想、職責和價值。由此,哲學才獲得一種神圣的、超越的意義,這才是哲學的最高境界。斯托揚諾維奇就是這樣的哲學家,他的使命是將人的希望表述出來,把不可能的東西當作仿佛可能的東西來思考,這種希望是在現實中未完成的、待創造的。從理論上看,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遵循了馬克思的研究方法,用馬克思的人道主義精神對現存社會進行批判。從實踐的角度看,社會主義事業的確經歷了一系列設計與現實的落差,這些現象無疑要求我們認真區分社會批判哲學的形式與實質,使其在當代歷史條件下真正具有現實性,使理論與實踐可以相互統一。當代,人類面臨著許多歷史難題,一方面,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加強,人越來越自由;另一方面,異化問題仍然存在,全球化和人類的生存困境日漸顯露。在斯托揚諾維奇看來,社會主義是不斷地消解異化、解放人類的真正屬人的社會。他不斷發出警示與呼吁,告誡人們不要忘記人才是最根本的存在,不能用個人價值的貶損換取物的指數的上升,更不能忽略物的發展給人帶來的困惑。

但是,斯托揚諾維奇的理論又不免顯得對現實的矛盾、困難束手無策。這就使斯托揚諾維奇的社會批判哲學在不少人看來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徹底的烏托邦式的。具體來說,斯托揚諾維奇社會批判哲學的理論缺陷主要有兩點。其一,沒有對南斯拉夫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具體的分析,盲目地要求自治。斯托揚諾維奇提出“國家消亡”和“向共產主義社會邁進”的口號,他的理論以論證權力分散化和實行全社會自治為主要內容,要求國家全面下放經濟權力,由自治利益共同體參與管理社會事務。這種理論觀點容易導致政府無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繼而使企業效益低下,分裂主義、民族主義等各種勢力伺機抬頭。政府亦無法對國家進行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從而使南斯拉夫更易陷入曠日持久的內戰之中。斯托揚諾維奇簡單、機械地照搬馬恩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急于追求人類解放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把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些原則直接套用到生產力仍舊落后的南斯拉夫,犯了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嚴重錯誤。他對南斯拉夫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性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沒有認識到現實的南斯拉夫同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巨大鴻溝。在這樣的生產力基礎上追求人類解放的目標,只能導致實踐中的消極后果。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要求大力削弱國家的權力,只能使國家喪失凝聚力,為日后國家的分裂埋下隱患。其二,斯托揚諾維奇對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缺少正確的認識。在民主與國家關系的問題上斯托揚諾維奇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把民主自治同國家割裂開來。他認為,所謂的自治制度就是人們自己對自己進行管理,國家和官僚階級皆是妨礙民主的障礙。實質上,這是把官僚階級與國家簡單地混為一談,完全否認國家和政府的作用, 這種徹底否定國家和政府作用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參 考 文 獻

[1] Veljko Kora . “Quelques Remarques Actualles sur I Actualité des Idées de Marx”, in Praxis, 1969, 1-2.

[2] Gajo Petrovi . Ui?geaje Revolucije. Zagreb,1978.

[3] Mihailo Markovi , Robert S Cohen. Yugoslavia: the Rise and Fall of Socialist Humanism, A History of Praxis Group. Spokesman Books, the Bertrand Russell Peace Foundation, ltd. 1975.

[4] Svetozar Stojanovi .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y: A Critique of Socialism and Its Fu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5] 普·弗蘭尼茨基:《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 付洪泉]

On Social Criticism Philosophy of Stojanovic

LIU Xin-ran

(School of Philosoph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Stojanovic understands Marxist theory as a kind of social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rprets creatively, connecting practic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 His social critical philosophy analyzes social holistic criticism based on mans alienation and reveals the innate conflict in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Yugoslavia.

Key words: Stojanovic; social criticism; practical philosoph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