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協同創新

2014-04-17 04:02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科研成果協同機制

李 鵬

(華南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教育與教學研究

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協同創新

李 鵬

(華南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行動指南。黨中央、國務院已把協同創新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當前高校實施協同創新戰略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協同創新意識,改進協同創新管理,增強協同創新動力,健全協同創新機制,提升高校協同創新的能力,盡快把高校建設成為我國協同創新體系中的核心陣地。

科學發展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

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盵1]協同創新上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高度,高校理應成為我國實施協同創新戰略的主力軍。高校協同創新是指“高校內部各學科之間以及高校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圍繞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戰略需求和科研項目,投入各自的優勢資源,在政府部門、服務構等相關單位的協同支持下,合作攻關,力求在科研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創新活動?!盵2]

一、高校協同創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盵3]科學發展觀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他各項事業的科學指南。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盵3]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我國高校應在推進協同創新的進程中走在時代前列。大力推進高校協同創新,就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這一思想紅線貫穿于高校協同創新全過程。

二、我國高校協同創新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協同創新方興未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協同創新意識不強

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高??蒲袆撔禄顒拥玫街匾暫椭С?。但很多高校各自為政,協同創新意識淡薄,相當一部分高校教師認為搞科研關鍵在于專、精、深,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精耕細作,若開展跨學科研究,很容易導致研究粗泛化,不利于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探討。很多高校教師自尊心強,不喜歡與別人合作,更不愿意向別人請教自己不太熟悉的問題。在這些傳統觀念影響下,不少高校教師習慣于獨自對本專業的相關問題深入鉆研,而很少參與團隊協同創新活動。有的高校教師勉強參加一些協同創新項目,只是名義上搞高校協同創新,實際上貌合神離,與其他協同創新人員缺乏有效溝通,也沒有對相關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致使協同創新流于形式,未能取得實質性合作成果。因此,推進高校協同創新,就必須大力加強高校教師等相關人員的協同創新意識。

(二)協同創新動力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科研力量獨成體系,學術資源配置分散,科研投入嚴重重復,科研創新資源利用率較低。我國高校協同創新的高端人才不足,特別是熟悉新興交叉學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領軍人才比較缺乏,無法為高校協同創新提供持續的強勁動力。目前我國的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主要以發表的科研成果為標準來評價考核學術水平,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在申報科研項目過程中,傾向于申報所在領域內的短平快項目,而對跨學科、周期長、見效慢的協同創新項目敬而遠之。有些高校教師參加協同創新項目,主要是希望借助團隊的力量獲取一定項目經費或多出一些質量較高的科研成果,而對成果的實際應用和社會效益關注不夠,導致高校面向市場需求和社會實踐開展科研創新的動力不足。因此,推進高校協同創新,就必須從資源、人才、機制等方面增強其發展動力。

(三)協同創新管理不善

我國高校對協同創新的管理存在不少亟待改進的地方。一些高校沿用管理本校內部事務的傳統做法管理高校協同創新事務,沒有成立專門的高校協同創新的管理機構,也沒有形成關于高校協同創新管理的規章制度,存在著混亂無序、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高校與其他學科、行業、系統或地區的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等協同創新單位來自不同的系統,各自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相關業務程序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有較大沖突,一些協同創新單位辦理相關業務的手續繁瑣。不同學科的隔絕、信息渠道的不暢等因素容易造成科研創新資源的浪費,降低高校協同創新的效率。此外,在高校協同創新過程中,一些人過于關注量的擴大而忽略質的提高,過于關注知識的增長而忽略技術的創新,過于關注統計數據的變化而忽視科研方法的改進,而相關部門并沒有重視和解決這些問題??傊?,我國高校協同創新的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協同創新機制不全

開展高校協同創新的重點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協同創新機制。目前,我國高校推進協同創新的配套機制仍不健全。由于所在系統的不同,高校與其他參與協同創新的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等單位存在著一些體制、機制壁壘。比如,在科研成果獎勵機制方面,不同單位對相同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獎勵標準不盡相同,科研成果獎勵方案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很難形成一套各方能夠自愿遵守、運行高效的科研評價考核機制和協同創新管理制度,給高校協同創新管理帶來困難。高校協同創新人員通常來自不同單位,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在配合過程中難免出現因利益分配問題引發的矛盾和分歧,能夠協調各方利益的有效分配機制還未建立。由于不同行政區域的劃分,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一些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區利益,重點扶持本地的強項產業,極力阻止外來產業參與本地區的公平競爭,這樣極易造成創新資源的浪費,高校資源共享機制亟待完善。此外,關于高校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組織協調機制等配套機制也有待健全。

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引領高校協同創新

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強化協同創新意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意識,改進協同創新管理,充分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增強協同創新動力,不斷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健全協同創新機制,以協同創新機制改革促進高校協同創新。

(一)深刻認識“發展是第一要義”的科學論斷,強化協同創新意識

增強協同創新意識,就要深刻認識“發展是第一要義”的科學論斷,增強發展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緊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時代進步的潮流,把發展、創新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協同創新的各項工作中去。

一是破除科研創新盲目追求學術論文數量等傳統觀念的束縛,增強科研的社會責任感,堅持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為高校協同創新的目標,重點研究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科技領域的前沿問題,要讓高校協同創新的科研成果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擺脫夜郎自大、閉門造車等僵化思想的禁錮,增強開放、包容、雙贏、互惠的思想觀念,通過有效方式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流與融合,拓展高校協同創新的深度和廣度,謀求高校協同創新的跨越發展。三是抵制近親繁殖、論資排輩等落后觀念的不良影響,充分發掘各類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科研創新潛力,不拘一格地培養人才,大膽任用德才兼備、潛力突出的青年人才,做到唯才是舉、力推新人。四是跳出僅在高校內部或所在行業配置科研資源的舊圈子,增強科研創新“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國際化觀念,努力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尋求優質學術資源,善于學習和利用其他學科的新知識和新方法,做到取長補短、為我所用。五是建設高校協同創新文化,推動創新文化的傳播和共享,創造開放、自由、公平的科研環境,營造聯合攻關、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學術氛圍,倡導嚴謹求實、開拓進取、敬業奉獻的工作作風。

(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核心理念,改進協同創新管理

高校協同創新管理,是指對高校協同創新涉及的人力、資金、設施等要素進行整理、調配,改進協同創新管理,就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協同創新管理的各個環節。

一是成立協同方代表共同參與的管理委員會,下設專門負責管理日常事務的辦公室,實行主任責任制,主要負責組織協調高校協同創新的日?;顒?對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協商和民主決策。二是作為高校協同創新的專門管理機構,管理委員會要加強與高校協同創新各方的溝通協商,逐步建立一套規章嚴密、約束力強的管理制度,減少高校協同創新的資源浪費,降低高校協同創新的運作成本。三是明確協同創新各方人員的權責及資金、設施、科研成果的產權歸屬,加強對協同創新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優化配置,切實做到產權清晰、責任明確、資源共享,大力提升高校協同創新的管理績效。四是積極探索有利于推動高校協同創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探索適合協同創新項目的人員聘用方式,注重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建立高端創新人才的引進和激勵機制,優化高校協同創新的人才隊伍結構,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之間的科研交流和人才流動,大力培養引領協同創新的學術帶頭人。五是實行人性化管理,注重對科研創新人員的人文關懷,充分調動每位成員協同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高校協同創新團隊充滿生機與活力,推動高校協同創新人員良性競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以提升管理水平促進高校協同創新。

(三)充分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增強協同創新動力

增強高校協同創新的動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既要總攬全局、整體謀劃,也要把握重點、切中要害,抓好事關全局的關鍵問題,統籌處理好各種關系。

一是對人才、學科、科研的統籌。探索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統籌推進機制,以人才為根本,以學科為基礎,以科研為支撐,緊緊圍繞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增強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創新要素的有效集成,提高協同創新的產出效益,增強協同創新的發展動力。二是對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的統籌。統籌國內外相關單位資源的調配使用,針對不同學科規律和專業特點,利用國內外資源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協同創新,要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文化傳承創新,而對自然科學的協同創新,則要充分利用國際高端學術資源,將其轉化為推動高校協同創新的強大動力。三是對短期成果和長遠收益的統籌。由于高校協同創新項目通常是跨學科、范圍廣、周期長的宏大工程,初期的科研成果可能并不顯著,往往需要經過長期努力才能獲得較為可觀的收益,要統籌處理好短期成果和長遠收益的關系,著眼長遠、攻堅克難,通過逐步獲得短期的階段成果來爭取長遠的最終成果,“積小勝為大勝”,為推進高校協同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健全協同創新機制

推進高校協同創新,要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科研考核、利益共享、資源配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配套機制。這些機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推動高校協同創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健全科研考核機制,持續改善科研創新管理,在評審科研成果過程中,堅持以科研貢獻和創新質量為導向,注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實用性和社會效益,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關于高校協同創新科研成果的分配,要實行協同創新人員的個人貢獻與利益分配、資源配置相掛鉤,充分調動協同創新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高校協同創新持續深入。三是形成資源配置長效機制,不斷加強高校協同創新的各種資源尤其是核心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堅持以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導向,發揮重點優勢學科的集聚效應,積極創造有利于高校協同創新的相關資源的生成條件,高度集中優質資源,大力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形成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長效機制。四是健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對高校協同創新人才引進力度。突破學科、學校、行業和地區等壁壘,廣泛吸納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及國際社會的相關創新人才,充分利用其他單位、學科、地區、行業的高端人才,在聯合攻關過程中,注重科研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增強高校自主創新水平,為高校協同創新積累豐富的人力資源。五是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加強對高校協同創新相關學科的組織協調,促進高校協同創新相關交叉學科的交流與融合,探索充滿活力、有利于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模式,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推動高校協同創新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1]胡錦濤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EB/OL].(2011-04-25)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_sdzx/2011-04/25/content_22604972.htm.

[2]李忠云,鄧秀新.內外兼治破解高校協同創新困境 [J].中國高等教育,2011(17).

[3]胡錦濤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 [EB/OL].(2011-11-0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17/c1024-19611447.html.

簡訊

●曹勇安院長強調“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課程”5月14日下午,學院召開調查研究綜合實踐課程座談會。曹勇安院長在談到對甘南農村的調研活動時強調: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課程。此次對甘南農村的調研,不僅是師生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是學院開發的一門課程。這既是顯性課程,又是隱性課程,旨在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素質和多方面能力,尤其讓學生深入社會鍛煉“五會”能力,讓學生在社會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社會。今后學院將在第三學期開設 《調查研究》綜合實踐課程。

本刊編輯部

G640

A

2302011(2014)02-0010-04

2013-12-04

李 鵬 (1981—),男,湖北隨州人,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中共黨史專業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猜你喜歡
科研成果協同機制
科研成果轉化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中國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加強醫療科技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
審批復雜 科研成果落地難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