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音樂創作的三個話題

2014-04-25 00:24范哲明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音樂創作作曲家藝術家

文/范哲明

關于音樂創作的三個話題

文/范哲明

對于音樂創作的討論,我們常常聚焦在具體作品的技術構成和風格特征上,卻往往忽略了有關音樂創作本質及意義的探究——前者在于增長手段,而后者在于明確目的。對于作曲家特別是那些同時還在從事著作曲教學的作曲家們來說,手段熟稔,目的渾噩,不只是自己“難成大器”,而且還會“誤人子弟”。

如何才能創作出具有文化價值的音樂作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創作技術當然會將自己的作品處理得越發完美,而通過不斷地思考來明確創作追求才可能將自己的作品提升至更高層次。

當下音樂創作的現狀令人困惑:一方面,各種評獎催生出的音樂作品(特別是歌曲)汗牛充棟;另一方面,具有文化含量的藝術精品卻鳳毛麟角。對此,以那些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音樂家一定會在認真地思考問題的由來與對策。

以下三個話題的提出,出自我近來的學習體會,相信也是那些和我一樣習慣于思考的同行們經常感到糾結的問題。既然是學習體會,我在這里就將我認為能夠解惑的學術認識與藝術觀念萃聚一處,并以三個話題為框架分別羅列,人云亦云也好,拾人牙慧也好,不過是想引發更深入的學術研討。

話題一:“表達與交流”——音樂創作社會層面上的話題

音樂創作的社會意義是什么?套用“3W”模式來提問,要點如下:

1.我們為什么要創作音樂?(Why?)

2.我們為什么人創作音樂?(Who?)

3.我們應該創作什么樣的音樂?(What?)

創作是藝術家的精神需要,藝術家需要通過創作來表現自己對人及自然不同于常人的獨特視角與見解,正如羅丹所說:“藝術家不像俗人那樣地看自然。藝術家的感動,在于揭發隱藏在自然外觀之內的事實?!?/p>

作曲家既是普通的人也是特殊的人,他們應該比普通人對所處時代的社會發展以及人們在社會發展中的內心變化觀察得更為細致、認識得更為深刻,并通過創作將自己的內心體驗反映出來,以音響形式觸動人們的感官,從而引起人們對自身與環境的思考?!耙魳穭撟鳠o疑是一種表達時代的精神和思想的社會實踐,它是一項高尚而富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勞動?!保◤埱?、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

那么,作曲家創作的原動力到底是“為我”,還是“為他”? 理論家們為此爭論不休,各種論斷似乎均難以服眾。但是從事藝術創作的當事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卻常常是自然而真實的:“我過去和現在都是以一顆摯愛的心從事創作,從來不關心聽眾是怎么看待我的作品的。因此在我寫作的時刻,一種創作者的情緒使心頭溫暖,我以為,所有的聽眾都會感應到我的情緒的?!保ū说谩げ窨品蛩够?,1883年5月3日致梅克夫人的信)[圖片1]

彼得·柴科夫斯基

毫無疑問,作曲家著手音樂創作是“有話要說”,而且是“非說不可”。作曲家“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相當“主觀”,因為他們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常常是從他們“所希望表達的社會精神氣質的直覺入手的”(美國當代作曲家喬治·克拉姆語)[圖片2]。即作曲家并不考慮人們(對于他的音樂)是否“想聽”、“愛聽”還是“能聽”,但他還是希望自己的作品相對“客觀”——“如果我的音樂能表達此時此地的什么,那我就感到無比幸福了”(克拉姆語),因為所有的作曲家都希望通過作品來與人們交流——“我在創作,也就是說,借助音樂語言表露我的心境與情緒。當然,我也像所有講話的人一樣,有所言,或有所欲言,需要有人聆聽,聽的人越多,我就越高興?!保ú窨品蛩够?,1880年8月1日致塔涅耶夫的信)

喬治·克拉姆

美國作曲家艾倫·科普蘭對于音樂創作意義的認識更為深湛:“如果一定要用簡單的語言說明那些富于創造性的音樂家創作的基本意圖的話,我會說,作曲家作曲是為了表達、交流以及用永久的形式記錄下某些思想、情感與現實狀況。這些思想和情感是作曲家在與他所生活的社會的接觸中逐漸形成的。他用他那個時代的音樂語言表達這些思想,由此而產生的藝術作品應以一種以前的藝術表現形式所沒有的、直截了當的感染力傳達給與藝術家同時代的男男女女?!保破仗m,《一個現代音樂家為現代音樂辯護》)[圖片3]

艾倫·科普蘭

藝術家是引領社會前進的人,藝術家的思維必須是獨特的,藝術家的意識一定是超前的,因此藝術家們的創作也常常難以被同時代的大眾所接受。但對于在作品中使用新的音樂語言來表現新時代的精神與思想而遭人誤解,作曲家則大可不必為此困惑和煩惱,因為問題完全可能出在聽眾那一邊,而非作曲家本人。正如科普蘭談到的那樣:“如果當代的作品在你看來是枯燥乏味、深奧莫測的,似乎沒有表達感情和情緒,那么從音樂的角度來說,很可能是你不愿意生活在你自己的時代里?!保ㄋ_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論音樂》)

有一種觀點頗為典型,認為復制意味著褒揚,創新意味著批判,現階段中國藝術家們的社會責任在于褒揚而非批判。

其實批判與褒揚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批判,是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一個基本特征和基本手段,這里,褒揚是對現實生活與社會存在的一種認同,而批判則是對社會形態的未來樣式或者社會理想的一種期待。中國社會處于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帶來的種種矛盾,深刻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各個方面的深刻反思,更需要藝術家運用藝術的手段加以批判和揭露,喚起人們正視矛盾,調整社會意識形態與社會價值觀,完善社會機制?!保ㄌ煲?,《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怎樣實現的——鐵心油畫作品評述》)

對于褒揚與批判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視覺藝術領域的人們從來都是領先于聽覺藝術領域的人們。相信看過畫家徐唯辛創作的“礦工肖像系列”中《被瓦斯燒傷的礦工》(2006年)的人[圖片4],都會感到震撼。畫家以寫實主義的手法(復制)直觀地表現出自己對于在改革開放中社會地位發生極大變化的“工人階級”的人文關懷,但在創意上卻完全顛覆(創新)了傳統意識形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思維模式。

徐唯辛《被瓦斯燒傷的礦工》(2006)

猜你喜歡
音樂創作作曲家藝術家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陽簡介
著名作曲家楊天解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從兩篇音樂創作評論引發的思考
托布秀爾音樂創作簡析
作曲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