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胡演奏的“思”與“隨”

2014-04-25 00:24鄭培樹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二度器樂二胡

文/鄭培樹

二胡演奏的“思”與“隨”

文/鄭培樹

文藝創作,顧名思義,貴在“創”,沒有“創”,何以談得上“作”?作為器樂表演之一的二胡演奏雖然屬于二度創作,當然也不能例外。

眾所周知,二胡是中國古老的民族傳統樂器,始于唐朝;它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變革,始終因其簡單的構造與豐富的表達,成為無數音樂家、演奏家音樂創作和超越民樂演奏技巧高峰的載體。因此,二胡成為中華民樂無限發展、無限呈現、無限創新的最佳器樂之一。自己作為一名演奏30余年的老二胡演奏者,深深體會到,它作為一門獨立而又獨特的藝術門類,畢竟還有自己獨特的內在規律。因此,二度創作上的新、奇、特,同樣也是二胡演奏所不可缺少的。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边@就是說,“思”是創作根本,“隨”是創作之大敵。我理解的“思”,就是獨立思考。作為二胡演奏來說,就要求在演奏中,根據作品的個性特征,并結合自己的藝術經歷和藝術見解,在二度創作上,注入新的詮釋和理解,從而使作品在自己的手中,以一種嶄新的面貌流淌,使人聽后耳目一新。也就是說,要用“心”演奏,而不僅僅是用“手”。

藝術的感染力決定于感情的獨立性和感情傳達的清晰與真摯程度。作為器樂聽覺藝術的二胡演奏,在演奏中似乎更需要這一點。演奏者感情的沸點決定二胡作品本身感人的熱度。只有滿腔熱情,滿懷激情地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從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大千世界中潛心地挖掘屬于你自己的真善美的因素,才能在客觀的作品中,使你的主觀演奏具有創新性而將作品升華為藝術品。聞一多曾說過:“藝術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堅銳最單純而最充足的表現?!边@雖不能說是對器樂演奏所下的定義,但它卻是器樂演奏的本質和精髓。

在30多年的二胡演奏生涯中,我經常追隨它發展的蹤跡,不間斷地思索著它的創新。我知道,在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二胡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自唐宋時期起的歷史文獻里,就不乏關于二胡的各種記載。像歐陽修的《試院聞奚琴作》、陳腸的《樂書》、沈括的《夢溪筆談》等,里面都有有關二胡的論述,唐代詩人岑參更是留下了“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而在《元史·禮樂志》里,更有述其形制的描繪:“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弊悦髂┮院?,拉弦樂器崛起,成為音樂活動中的主奏樂器,演奏的技巧已達到一定高度,展示了其特有的魅力。

但是毋庸置疑,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在傳統的音樂體系里,二胡的地位還是很低的,而且主要用來伴奏,很少作正規場合的獨奏,更沒有專為二胡寫的獨奏曲。直到20世紀初,著名民族音樂家劉天華,致力于民族器樂(主要是二胡)的研究改進和創造,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獨奏的地位,并從此使其進入了大雅之堂。劉天華還將二胡納入高等音樂學府的教學之中,設立了二胡專業,編寫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一套練習曲,創作了《病中吟》等10余首二胡獨奏曲,開創了二胡演奏藝術的新紀元。到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又先后涌現出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創作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并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這些,都為后來的二胡演奏者如何“思”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而不是“隨”故人已有的模式循規蹈矩,提供了無限展示自己演奏技巧和演奏才華的平臺和天地。

有人認為器樂獨奏是表現“我"的藝術,此話不無道理。作為獨奏這種個體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一種精神生產,確實要去表現“我”的體驗、感受和情結。公孫尼說過:“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時間畢竟進入到了21世紀,二胡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期,隨著國人對民族傳統文化回歸的企盼和熱衷,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的劃分、時代的發展等一系列的變化,誕生了大量不同種風格的二胡作品,也使廣大聽眾對二胡這個傳統民族樂器的喜愛與癡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眾所周知,二胡演奏是通過對民族樂器自身特質的掌控,去表現原曲作者的主旨和意圖,同時還要展露演奏者二度創作的感受和體驗。那么,演奏者在二度創作中,要不要有一種底蘊,我一直在“思”這個問題。原作的底蘊,也就是作品的精神內核,它隱現在旋律中而并不是赤裸裸地直露在外,是如草中行蛇般地時隱時現在作品的演奏全過程中。一段器樂曲,不僅僅要滿足人們聽覺的需求,還要給人帶來藝術享受和行為啟迪。這種享受和啟迪正是來自演奏者本人“思”的獨特展示,而不是“隨”的機械拉彈者。有人說,當一件藝術品完成的時候,也就是欣賞者思考開始的時候,二胡演奏也同樣應該是這樣。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演奏者都去“思”,都去揭示振聾發聵的思想;但是如果作為一名資深二胡演奏家,不能從聽覺價值的更深層次去思考如何開掘意蘊,那就勢必會形成人云亦云的機械演奏,而影響二胡作品的魅力和力度。

2013年1月19日,我曾在大連的人民文化俱樂部,舉辦過一場《鄭禾二胡獨奏音樂會》(鄭禾為我現在的藝名)。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中,我既演奏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梁?!贰度f馬奔騰》,也演奏了時尚新調《龍的傳人》《懷念戰友》《哎喲媽媽》;既演奏了中國作品《洪湖隨想曲》《豫北敘事曲》《蒙古人》,也演奏了世界名曲《沉思》《霍拉舞曲》《啤酒桶波爾卡》等。音樂會上,我致力“思”的過程,我表達“思”的結果,讓二胡說我,說我的追求、我的探索、我的癡迷、我的不舍。因此,音樂會上我力求以悠揚的旋律、自如的臺風、嫻熟的技巧和給力的表現,讓全場觀眾能愛上二胡,并為之如癡如醉,讓他們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當然,我的企盼與現實也許尚有一定距離,但是,我讓二胡說我的夙愿,我永遠不會舍棄;而現場那澎湃高漲的氣氛、那空前熱烈的掌聲,正是表達了全場觀眾對中國傳統民族樂曲二胡的喜愛是與時俱進的。這場二胡獨奏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也使我再一次認識到,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它能以旋律的翅膀,掀起你心的震顫,蕩起你情的漣漪。音樂的群眾性怕就在于:生活缺少它,就像缺少陽光一樣,二胡藝術同樣也是如此。有一種個性叫執著,有一種品格叫堅守。在快餐文化和流行音樂喧囂塵上充斥我們生活每個角落,熱鬧而又無奈的當下,我們就是要長年執著胸中那一抹對傳統文化的追求,就是要始終堅守心中的那一片民族音樂的凈土,不離不棄,不舍不放。我對二胡的“思”,也正是這樣一種情愫。

總而言之,二胡演奏“思”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實踐過程。那種淺嘗輒止、機械拉奏的“創作”者,是不能“思”,也不會“思”的。二胡演奏就是提倡“思”、切忌“隨”;“思”之演奏,閃光、奪目,猶如鮮花芬芳撲鼻;“隨”之機械、平淡、短命,就像塑料花呆滯無味。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得好:“向荒僻的地方走,多多地耕耘,多多地采集?!边@就是在闡述藝術創新的美學價值。器樂演奏也不例外,只有經過自己獨立的思索,而不是人云亦云,才能演奏出聽眾喜歡的器樂作品!

猜你喜歡
二度器樂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隨想二胡獨奏
圖說·“梅”開二度
思鄉(二胡短曲)
磺胺嘧啶銀混懸液在二度燒傷創面治療中的應用
滬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減倉
小議二胡藝術改良創新下的思考與實踐
談器樂在初中音樂第二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演奏劇場”:器樂表演新形式——以箏作品《人生幾何?!》為例
關于舉辦“學院獎全國高等院校器樂比賽”的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