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探析

2014-04-26 10:22
亞太傳統醫藥 2014年20期
關鍵詞:胃病螺桿菌感染性

何 云

(揚中市中醫院,江蘇 鎮江 212200)

?

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探析

何 云

(揚中市中醫院,江蘇 鎮江 212200)

目的:觀察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54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中僅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對照組患者中出現2例皮疹、3例失眠以及5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采用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確切,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醫;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臨床療效

研究[1]認為慢性胃炎以幽門螺桿菌為主要病原菌,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誘發因子,且與胃癌前期病變及胃癌的加重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能有效防止慢性淺表性胃炎擴散及癌性病變,加快消化性潰瘍愈合,降低癌癥發病率。本文觀察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效果,治療效果顯著,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4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齡24~68歲,病程為3個月至5年;輕度感染10例,中度感染9例,重度感染8例;胃癌2例,慢性胃炎16例,反流性食管炎5例,十二指腸潰瘍4例。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治療,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齡25~69歲,病程為2個月至5年;輕度感染11例,中度感染8例,重度感染8例;胃癌3例,慢性胃炎15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十二指腸潰瘍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三聯療法治療,餐前空腹口服奧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1.0g/次)、甲硝唑(0.4g/次),每天2次,早晚服用。連續治療3周為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中藥制劑治療,主要藥方為:黨參、白芨各20g,玄胡、蒲公英各30g,茯苓、白術、砂仁、郁金、半夏、陳皮各15g,木香、黃連、甘草各10g,大黃3g;脾胃虛寒者加良姜3g;疼痛較重者加乳香、沒藥各10g;膽汁返流者加吳茱萸20g。所有藥劑水煎口服,每日1劑,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治療3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相關療效標準,治療效果可分為:治愈:患者胃鏡下潰瘍面完全消失,糜爛黏膜痊愈,局部輕度發紅,無明顯水腫,病理檢查炎癥減輕2級以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者胃鏡下檢查潰瘍面基本消失,黏膜病變范圍縮小一半以上,充血水腫減輕,病理檢查炎癥減輕2級,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胃鏡及病理檢查無改變。

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僅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對照組出現2例皮疹、3例失眠以及5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經治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是胃幽門部寄生的革蘭陰性菌[3],與消化性潰瘍、胃炎、胃癌等病變關系密切。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有助于潰瘍面的愈合,效果明顯,可有效防止病變范圍擴大和病情復發,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傳統西醫治療采用藥物抑制和殺滅幽門螺桿菌,效果明顯,但依從性較差,停藥后復發率較高,且具有一定副作用;此外長期采用西藥治療,會導致病菌產生高耐藥性[4],不利于病情的根治。中醫根治幽門螺桿菌優勢明顯,不僅可較好地殺滅幽門螺桿菌,同時還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且中醫耐藥性和毒副作用更小,臨床應用前景較好。

隨著環境、公眾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變化,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已成為多數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中醫認為,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應以理氣化瘀、活血清熱、祛濕解毒、益氣健脾為主,相對西醫其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緩慢,但中藥治療可有效增強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降低西藥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以及耐藥性,患者治療依從性更高。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屬于中醫“嘈雜”“胃脘痛”等范疇,其感染因素包括季節、飲食、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性別、情緒、年齡等[5]。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胃脘部脹痛、惡心、燒心、嘔吐等,屬“邪氣”侵犯人體發病[6],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影響水谷精微的運化吸收,故主要病機為脾胃內傷、脾失健運。

4 結論

中藥治療可抑制和殺滅幽門螺桿菌,療效確切。黃連和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理胃、治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從根本上消除感染性胃病癥狀。本研究采用中藥制劑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藥物主要包括黨參、白芨、玄胡、蒲公英、茯苓、白術、砂仁、郁金、半夏、陳皮、木香、黃連、甘草、大黃等,其中黨參主治脾胃氣虛、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白芨具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同時還具有抗菌、防癌作用,能有效保護胃黏膜,改善胃部功能;玄胡活血化瘀、利氣止痛,可改善胃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作用,可有效改善炎癥;茯苓與白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氣虛,同時對濕熱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茯苓與白術搭配既能健脾又能滲濕,用作補肺脾、治氣虛之佐藥。陳皮、甘草可用治濕阻中焦、脘腹脹悶等癥,陳皮與黃連搭配可有效緩解胃熱嘔吐[7];此外,半夏善祛脾胃濕痰,可有效燥濕化痰、止嘔散結。諸藥合用,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從根本上抑制和殺滅幽門螺桿菌。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確切,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率僅為3.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確切,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春花.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0(3):72-73.

[2] 李恒枚.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病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7-78.

[3] 王振,寇瓊.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12):1460-1462.

[4] 劉建明.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2,27(5):943-944.

[5] 鄧俊鵬.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79-80.

[6] 劉軍仕,謝建祥,楊香生.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中醫藥治療研究近況[J].中醫雜志,2013,44(11):872-874.

[7] 王霞麗,李安源.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近況[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2,23(6):59-61.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07-01

何云,女,江蘇省楊中市中醫院主治醫生,研究方向為內科臨床。

R259

A

1673-2197(2014)20-0059-02

猜你喜歡
胃病螺桿菌感染性
傷寒桿菌致感染性腹主動脈瘤合并腹腔膿腫1例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研究進展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思考心電圖之177》
你還在把“肝病” 當“胃病”在治嗎?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口腔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5種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