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中益氣湯治療骨科骨折術后氣虛發熱臨床療效研究

2014-04-26 10:23李棟梁曾憲輝林宗漢
亞太傳統醫藥 2014年20期
關鍵詞:益氣湯優良率氣虛

李棟梁,曾憲輝,吳 聰,林宗漢

(1.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11;2.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 骨科,江西 贛州 342314)

?

補中益氣湯治療骨科骨折術后氣虛發熱臨床療效研究

李棟梁1,曾憲輝2,吳 聰1,林宗漢1

(1.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11;2.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 骨科,江西 贛州 342314)

目的:探討補中益氣湯治療骨折術后氣虛發熱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骨折術后患者124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2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西醫解熱鎮痛(冰敷、口服布洛芬或肌肉注射復方氨林巴比妥等)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常規西醫解熱鎮痛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補中益氣湯治療,觀察兩組患者7天內的體溫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氣虛癥狀臨床積分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經過治療,治療組患者體溫及氣虛癥狀積分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西醫解熱鎮痛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補中益氣湯具有散熱、調節體內陰陽平衡,促進體溫中樞正常工作,使體溫恢復正常功效,對骨折術后氣虛發熱型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補中益氣湯;骨折術后;氣虛發熱;臨床研究

發熱是骨科骨折術后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現象,西醫常規治療多采用囑咐患者多喝白開水、冰敷、口服解熱鎮痛藥、肌肉注射消炎藥等措施,而中醫則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辨證施治。補中益氣湯主要由黃芪、炙甘草、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主治氣虛發熱證,癥見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筆者在常規解熱鎮痛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中益氣湯治療骨折術后發熱患者,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間收治的124例氣血發熱型骨科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2例。其中治療組中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齡(46.0±15.0)歲;對照組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齡(43.0±19.0)歲。兩組患者均在術后3天內出現發熱現象,體溫為37.2~38.8℃,除疼痛外無其他不適癥狀,排除因外傷感染等其他因素導致的發熱現象。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疾病類型、手術時間及既往氣虛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醫辨證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①發熱:體溫≥37.5 ℃,以腋下溫度為準,每日測量4次:分別為早上8時、中午14時、下午20時、凌晨2時;②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舌淡脈虛。

1.3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已行骨科手術者,年齡24~62歲;中醫辨證診斷符合氣虛發熱型者;②排除標準:排除有體溫調節中樞疾病、傷口有感染跡象、使用過可影響體溫的藥物、合并其他可能影響體溫的內科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③終止臨床實驗標準:不愿配合治療者;實驗中拒絕口服中藥湯劑,要求退出實驗者。

1.4 觀察指標

根據鄭筱萸編著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臨床癥狀積分法(分別記分0~3分),評價患者的氣虛癥狀積分。①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70%;③有效:臨床癥狀好轉,癥狀積分減少≥30%;④無效:臨床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癥狀積分減少<30%。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優良率。優良率為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1.5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術后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西醫解熱鎮痛(冰敷、口服布洛芬或肌肉注射復方氨林巴比妥等)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常規西醫解熱鎮痛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補中益氣湯治療,每日2劑,早晚各1劑,連續1周。 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優良率。

表1 兩組患者術后7日體溫變化比較 ±s, ℃)

1.6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體溫及氣虛癥狀積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7天后,治療組患者體溫及氣虛癥狀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和表2。治療組患者優良率為96.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6%,兩組患者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氣虛癥狀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7日臨床療效比較 (n)

3 討論

發熱是骨折術后常見癥狀,其中以氣虛型發熱最為常見。氣虛型發熱是由過度勞倦、飲食不調或久病失調,致脾虛氣弱、中氣不足、陰火內生而引起的發熱。骨折術后患者因創傷而內循環失血,氣隨血脫,真氣耗傷,加重臟腑真氣損傷,機體中氣不足,氣機升降失常,致術后發熱。李東恒曰:“是熱也,非表傷寒邪皮毛間發熱也,乃腎間脾胃下流之濕氣悶塞其下,致陰火上沖,作蒸蒸燥熱”。又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損者益之,勞者溫之”,《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中指出“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因此治療術后氣虛型發熱應以“虛者補之,損者益之”為原則。補中益氣湯方源金元著名醫家李杲之作《脾胃論》,主要由黃芪、甘草、人參、當歸、陳皮、升麻、白術及柴胡八味藥物組成,主治脾虛氣陷、氣虛發熱等證,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2],為補氣升陽、甘溫除大熱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黃芪,其味甘微溫,入脾、肺經,可升陽固表,為君藥,配伍人參、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為臣,與黃芪合用,可增強補益中氣之功效;當歸養血合營,陳皮理氣和胃,升麻、柴胡升陽舉陷,炙甘草調和諸藥?,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補中益氣湯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體溫中樞、緩解熱勢、縮短熱程[3],有顯著的解熱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體溫及氣虛癥狀積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7天后,治療組患者體溫及氣虛癥狀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和表2。治療組患者優良率為96.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6%,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醫解熱鎮痛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補中益氣湯具有散熱、調節體內陰陽平衡,促進體溫中樞正常工作,使體溫恢復正常的功效,對骨折術后氣虛發熱型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78.

[2] 匡微,李建軍.補中益氣湯臨床應用進展[J].浙江中醫雜志,2009,44(2):149-151.

[3] 張恩戶,趙勤,侯建平,等.補中益氣湯對脾虛發熱家兔體溫 腦脊液 PGE2 和丘腦下部 2 視前區組織cAMP 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8):15-16.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06-21

李棟梁(1986-),男,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骨關節損傷與疾病臨床治療;曾憲輝(1987-),男,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住院醫師,研究方向為骨關節創傷與臨床疾病。

R285.6;R441.3

A

1673-2197(2014)20-0115-02

猜你喜歡
益氣湯優良率氣虛
補中益氣湯體內外對脾虛證兩種特征菌數量的影響
調中益氣湯聯合外洗湯劑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
豆粕:美豆產區干旱威脅仍未解除,大豆優良率持續偏低
氣虛便秘用白術萊菔湯
氣虛了,病多了
外固定架在開放性脛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
氣虛發熱病機探析
補中益氣湯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40例
補中益氣湯聯合歸脾湯加減治療氣血兩虛型低血壓性眩暈50例
氣虛痰濕型晚期肺癌治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