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叉學科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探索

2014-04-29 15:39汪漾
中國電力教育 2014年36期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汪漾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催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科技與經濟的制高點決定著國家的未來。而做好相關產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多數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學科均為交叉學科,利用交叉學科的建設來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人才的培養也就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墒?,交叉學科的傳統制度障礙給大學的學科建設以及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方面帶來了不少困境。因此大學需要樹立大學科意識,建立有效、開放的溝通機制,完善相應的保障制度,實現交叉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互動和協同。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交叉學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066-02

一、交叉學科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相關性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弄清楚何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在國務院和發改委的推動下,2010年4月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被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進步快,科技創新為其主要的驅動力,具有較高的創新性。[1]與傳統產業相比,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知識條件更為敏感,對核心技術更為依賴。然而對核心技術的把握與創造也就對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出了高素質的要求。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人才較一般人才而言會有著更加高的培養標準。一般人才要求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較強的做事能力,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而戰略性新興然而“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思想往往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盵2]這種大跨度的聯想則需要學生具備較為寬闊的知識視野,而交叉學科建設中所強調的不同學科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融合都可以有助于學生擺脫思維的束縛、開闊學術視野,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最佳平臺。交叉學科研究也是是產生新研究領域的主要途徑。許多新興學科的產生大都是傳統或成熟學科相互交叉作用產生的結果。[3]教育部公布的14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均為交叉學科專業。它們的知識系統涵蓋了眾多學科領域,必須通過多學科的融合與交叉,發展形成相應的學科理論與技術體系。此外,對于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部分學者會認為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還有一部分學者會認為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4]其實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應該是一體的,學科建設的新成果、新方法可以培養人才,通過人才培養也可以進一步推動知識創新與學科發展。人才培養需要通過學科建設來進行,因此,像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要的跨學科、復合型的創新人才培養必須通過交叉學科或跨學科建設來進行,也就是說交叉學科的建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

二、交叉學科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困境

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高新技術人才大多是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因此在其培養過程中需要注重多個學科的協作以及滲透。所以從理想層面而言,利用交叉學科的建設來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人才的培養的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然而,從實踐層面來看,卻也存在著不少困境。

第一,以學科分化為基礎所建立的大學組織結構不利于交叉學科建設。我國高校的組織結構基本上是按照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建立起來的院、系及交叉學科設置的院系甚少。這種以單一學科為基礎、以院系為單位的系科制造成學科及辦學資源的分割,不利于多學科、交叉學科的合作研究。因此,這樣的組織結構在各學科之間形成難以逾越的學科壁壘,嚴重阻礙了學科及辦學資源間的融通,同時把人員和組織機構都限制在單一的學科范圍內,它只能單純反映同一學科領域各學科之間的源流、衍生關系,而未能反映出不同學科領域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互動關系。

第二,同行評議的科研評價制度阻礙了交叉學科的發展。學術界目前廣泛采用的同行評議制度早已成為科學界的慣例,而且始終處于科學檢查、評審過程的中心地位。但是這對交叉學科研究的評價有著不利影響。然而交叉學科由于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和專業方向,研究涉及的學科、專業越多,學科之間的距離就越大,知識體系就越龐雜。因此,交叉學科評估對同行專家的要求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學科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往往蘊含著新觀點、新方法,選擇匹配的同行專家則容易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專家往往由于知識背景和研究領域的局限,對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的真正價值和科學意義缺乏共識,難以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從而對交叉學科在建設之初帶來了如申請課題難、組建科研隊伍難、評選重點學科難等困境。

第三,交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存在斷層。高校的交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本就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并且我國高校特別是一些研究型大學其實也是具備優勢與資源的。近年來,我國大學在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一是設置跨學科課程。這類課程包括為某一學科專業開設專業核心課程之外的其他學科課程。二是設置交叉學科專業。教育部公布的14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就多為交叉學科專業。然而這些改革大多還是停留在人才培養體系、教學內容以及學科專業結構形式調整的層面上,實踐中仍受到現

行體制機制和資源整合困難等制度性因素的干擾。并且交叉學科建設主要局限于學術研究或問題研究領域,相關資源、設備以及研究人員的調配更多的是為了項目研究的需要,交叉

學科建設成果沒有轉化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資源。[5]

三、以交叉學科建設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對策

第一,樹立大學科意識,轉變交叉學科研究以及教育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后現代時代”,即“大學科時代”,學生及其老師、研究者與學者共同生活在問題的復雜性既需要特殊技能又需要整合技能來解決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里,文化邊界總體削弱、等級取消、混淆范疇、機構界線也日趨模糊。因此,學科交叉是社會分工深化和科學動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當代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征。而大學科觀念應當成為大學進行科學研究或人才培養的主導性價值觀。所以,需要擺脫一味的跟蹤模仿、按圖索驥的傳統套路以及觀念,在學科建設上應當從單純追求數量、盲目求大求全的粗放式發展向合理優化整合、促進交叉滲透的內涵式轉變,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鼓勵跨學科研究以及跨學科教育,培養學者和學生開放的學術胸襟以及新的思維方式。

第二,建立有效、開放的溝通機制,打破交叉學科研究以及教育中的“學科壁壘”。首先,需要加強建立高校內部各學科、院系之間的溝通機制?!翱茖W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討論?!边@是物理學家海森堡的一句名言??墒窃谖覈?,統一領域的教師形成了一個以學科為中心的圈,在這個圈中的人們由于有著類似的價值觀念、工作方式等,縱使相隔千里也會有所聯系,可是若是在這個圈外的人,縱使在一個學校也有可能不認識。并且這些圈內的教師本來就是從單一學科的教學模式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存在著一定的知識局限性,再加上不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交流,則很難具備較為寬闊的學術視野,從而給他們對于一些交叉性學科的理解和研究增加了難度,更加不談為交叉學科教育作出較大的貢獻。因此,面臨此種情況,高校需要建設跨院系、跨學科的研究中心以及交流平臺。此種交流平臺可以是以學院,各系組成一維,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為橫向一維的矩陣式,這樣一來,各種人力資源、物質資源都可以在不同的院系間自由活動,實現交叉學科的資源共享,促進各個學科的科研人員以及教師之間的交流,形成交叉學科發展的良好契機。但是除了構建這樣一個矩陣式的支撐體系之外,還需要注意矩陣型組織結構中交叉處的科研人員以及教師的個人評價與激勵問題。因為是他們組成了這個支撐體系,所以他們也是這個支撐體系能夠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并且,在這個平臺的構建過程中還需要重視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需要鼓勵交叉學科專業的建設、開設交叉學科課程外,還需要鼓勵培養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合作主講一些跨學科的相關課程,打破各個院系間各自為戰的人才培養體系,理順院系之間的利益關系,建立院系之間協調溝通機制。其次,需要建立高校交叉學科教育與其外部的科研機構、行業企業間的緊密合作關系,通過完善多元利益主體參與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將“產學研”與“人才孵化器”有機結合,真正將交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

第三,完善交叉學科建設的保障制度,促進交叉學科研究以及教育的發展。對于完善交叉學科的保障制度應該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方面是給予該學科合法地位。另一方面是完善交叉學科的資助體系。新興交叉學科因其跨學科性找不到相應的學科位置,從而得不到制度和體制上的鼓勵與保障,有的甚至被剝奪了生存發展的機會與空間。眾所周知,在高?,F有的科研和教學管理體制下,學科是項目申報、經費申請、人才培養、職稱評定、定崗定編、學位點設置的基礎和依據。所以,我國若想順應時代的需求,大力發展交叉學科,首先就應當確立交叉學科的合法地位,才能加強交叉學科的內部學科動力以及外部索引動力。此外,高校發展交叉學科應該爭取多元化渠道的資金資助來源,并且完善交叉學科的資助體系。這些資助交叉學科發展的機構除了需要資助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究之外,還應當注重資助研究人員和教師在交叉學科方面的培訓以及交叉學科相關的教學活動。對于資助機構本身而言,應當確保其工作人員是了解交叉學科研究的。并且這些對于這些資助機構應該定期接受評估,而且這些評估的標準不應該固化,而是應當隨著交叉學科的發展情況而作出靈活的調整。

參考文獻:

[1]張志宏.關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思考[J].中國高新區,2011,(11):26-29.

[2]錢學森.中國大學為何創造力不足?[J].青年教師,2009,(12):14-16.

[3]趙云云.交叉學科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123-125.

[4]伍百洲,秦大同.論學科建設的內涵、策略與措施[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34-137.

[5]馬廷奇.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73-77.

(責任編輯:王祝萍)

猜你喜歡
戰略性新興產業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建議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間接融資支持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培育模式、機制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