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條件下高校加強師生信息安全管理對策

2014-04-29 14:38王華彪孫智宏林青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安全管理高校對策

王華彪 孫智宏 林青

[摘要]網絡時代條件下,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給高校安全管理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高校要對思想觀念和管理手段等薄弱環節具有充分清醒的認識。在當前網絡對高校影響日益加大的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加強警示教育力度,筑牢安全管理的思想防線;把握網絡問題重點,做好高校涉網案件預防工作;妥善處理涉網危機,確保高校危機管理不失控。

[關鍵詞]高校 ?安全管理 ?網絡防范 ?對策

[作者簡介]王華彪(1973- ),男,湖北漢川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張家口 ?075000)孫智宏(1981- ),男,吉林長春人,河北廣播電視大學黨(校)辦副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指導。(河北 ?張家口 ?050000)林青(1978- ),男,河北南宮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實現中國夢愿景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項目編號:HB2014WK023)、2013年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媒體語境下政府應對網絡輿情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HB13ZZ004)和2011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七位一體的思政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研究”(項目編號:S20114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77-02

一、信息多變性,傳播快捷性,網絡時代給高校安全管理帶來諸多挑戰

1.網絡信息的多變性和豐富性,使高校安全面臨巨大挑戰,受不良信息負面影響持續加大。當今社會,信息的巨大冗余是高校師生最直接的感受,信息以網絡形式為主,結合其他不斷進化的傳統媒體,無時無刻不在浸泡著年輕一代師生。其中一些極具煽動性和蠱惑力的偏激言論,如與當前社會的負面因素相聯系,必然會使青年師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受到強烈的沖擊和影響。保持廣大師生思想、政治上純潔穩定,難度增大,任務艱巨。

2.網上溝通的復雜性和隱身性,使新的犯罪誘因大量滋生,給高校預防工作帶來諸多問題?;ヂ摼W、移動通信等新型信息交流平臺的特有屬性,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和社會交往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衍生出許多新的誘發違法違紀問題的因素,給高校預防犯罪工作帶來諸多新的課題。一是網絡使犯罪活動隱身。手機、互聯網交流的匿名性、虛擬性特點,助長了個別人以此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僥幸心理。近年來,高校發生的各類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都想方設法利用手機、網絡的這種特性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二是網絡使聊天交友便捷。手機、互聯網交流的適時性、開放性特點,為個別師生不正當交往提供了便利渠道。隨著拇指一族、網絡一族走進高校,以網上交流不當而導致的違法違紀問題層出不窮。三是網絡使癡迷者心理失衡。網上聊天、網絡游戲的依賴性、成癮性特點,使許多癡迷者產生了嚴重的網絡心理問題。近年來,師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案件事故逐漸增多,其中網絡心理問題占有相當比例,應予以高度關注。四是網絡使不良信息泛濫成災?;ヂ摼W是一個暢通無阻的虛擬世界,使信息交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開放性特點,從而使信息內容的可控性大大降低。長期接觸網上不良信息,部分高校師生極易產生心理偏差,進而導致大量心理性疾病的產生。

3.網絡傳播的適時性和快捷性,使不良事態發展難以控制,給高校危機管理帶來新挑戰。一是事態發展難把握。信息化條件下,一件極小的事情,一旦處置不當就可能通過網絡迅速升級,引起師生廣泛關注,甚至使參與者成幾何級數增長,最終導致事態越來越嚴重。二是影響范圍難控制。網絡時代條件下,即便是發生在偏遠地方的事件,只要進入網絡就會被迅速擴散,引起廣泛的社會影響。三是負面影響難消除。任何信息只要接觸網絡,往往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克隆延伸出無數個版本,轉接到各個網站,甚至被下載到各個網絡用戶的終端,無法徹底清除。高校發生的各類問題,只要被發送到互聯網上,就很難根除痕跡,隨時有被人任意篡改、惡意歪曲、重新炒作的可能。必須清醒認識到信息網絡所具有的負面作用。

二、認識有偏差,防范不到位,網絡尚未完全納入高校安全管理范疇

1.對網絡的現實威脅和潛在影響,認識不夠。一是對網絡信息的影響力認識不清。對網絡信息給師生思想帶來的消極影響認識不清楚。有的認為網絡信息如同報紙、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一樣,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忽視了必要的教育引導;有的不善于學習研究新事物,對網絡信息一知半解,對網絡信息的危害說不清、道不明,缺乏教育引導的說服力。二是對網絡竊密的嚴峻性認識不清。對網絡技術已成為隱蔽敵對勢力滲透重要工具的現實危險認識不清楚。有的思想麻痹,對隱蔽敵對勢力進攻的猖狂程度估計不足,有的敵情觀念淡薄,對互聯網給意識形態滲透工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估計不足。三是對涉網事件的沖擊力認識不清。對涉網事件可能給高校聲譽、政治穩定造成的惡劣影響認識不清。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只注意傳統媒體信息,對網絡信息關注不夠,特別是對涉及高校的負面信息在網上的傳播、炒作缺乏應有的警惕。

2.對網絡的巨大沖擊和負面因素,措施不利。一是思想工作不深入。有的搞教育時不注重對象,不從實際出發,“一刀切”“一鍋煮”;有的矯正錯誤思想軟弱無力,少數師生受社會錯誤思潮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不斷增長,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流露,所在單位普遍忽視對他們的教育幫助,錯失了將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的良機。二是交往關口沒把住。不正常對外交往是案件和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有的案犯案發前就交往過濫,單位不少人包括高校的黨政領導都可能知道,但沒有人制止;有的學生平時生活西化,酗酒上網,夜不歸校,高校學工干部沒有深究細查;有的熱衷網絡交友,有事不找教工找網友,經常去網吧,或與網友約會,甚至把網友帶入校園留宿,但學校卻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三、教育謀實效,管理求科學,加強信息化條件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強警示教育力度,筑牢高校安全管理的思想防線。一是教育要有針對性。就警示性法制教育效果而言,教育要有針對性,立足師生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思想覺悟、不同的工作性質、組織的不同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時施教。人員上要區分干部、群眾,科研崗位、教學崗位、服務崗位干部和高年級、低年級學生等層次;環節上要區分入學、實習和社會實踐等學習時段;時機上要區分重要節日、重大活動、敏感時期、季節變化、重大輿情發生及畢業生離校、新生入學、干部調整工作接替敏感時機等。二是教育要有滲透性。要把教育滲透到具體工作中,結合師生的本職崗位、本職工作搞好經常性教育。把教育滲透到現實生活中,注重運用身邊違法違紀的人和事,教育警示師生,讓師生切實感受到違法違紀行為給他人、自己、家庭、高校、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自覺遠離違法亂紀。要把教育滲透到校園環境中,堅持點滴養成,耳濡目染,在校區、實習場所以及辦公場所等重點部位,適當張貼警示性標語,營造警示性氛圍,使師生抬頭見警示、低頭思責任,時刻注意安全穩定。通過強有力的教育滲透,真正使企圖違法犯罪的人受到震懾,知道違法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使心存僥幸的人懸崖勒馬,使違反紀律的人受到警醒,使每一名師生都受到觸動,知道工作失職釀成重大案件是要追究責任的,自覺遠離法律的“高壓線”、劃清道德的“情感線”、把握工作的“原則線”、繃緊學習的“意識線”。三是教育要有融合性。善于把警示教育與高校主題教育相融合,搞好統籌,保證效果。善于把警示性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既突出教育的引導作用、警示作用,更發揮教育的行為規范作用,讓師生邊提高思想認識邊矯正不良行為,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四是教育要有覆蓋面。警示性教育必須強調覆蓋全員,既要抓基層師生,又要突出領導機關和學工干部;既要抓好在校人員的基本教育,又要強化外出實踐學習流動人員的延伸管理,確保人人受教育,個個受觸動。

2.把握網絡問題重點,做好高校涉網案件的預防工作。注重預防受網上輿論影響可能發生的政治性問題。針對網上集中出現的政治性敏感、熱點話題和錯誤言論以及各種不良政治信息,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始終把堅定師生政治信仰、把握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確保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放在安全穩定工作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來抓。及時加強對師生的正面教育和思想引導,澄清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和干擾,嚴格政治紀律,堅決抵御、反對不負責任的政治言論,堅決查處違背政治紀律的言行,確保高校政治上的集中統一。注重預防網上敵對勢力和錯誤思潮的引誘。近年來,高校發生的此類案件和問題重點集中在以下五種人:犯了錯誤、受了挫折,喪失了前進動力的人;提職無望、晉升職稱泡湯,認為組織虧待了自己的人;紀律性差、經常外出,交往過濫的師生;追求高消費、花錢大手大腳,經濟花費超出家庭承載供給能力的學生;個人家庭生活困難且長期得不到解決,思想波動較大的人。要重點加強教育和管控,切實掌握他們的思想底數和行為動向,滿腔熱忱、想方設法幫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種實際困難。網絡信息交流已成為當下師生社會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別是網絡征婚、求偶、情色,對高校年輕師生更具吸引力。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真誠務實地抓好高校內部風氣、內部關系建設,切實把師生從被網絡戀情的虛無寄托中拉回來,防止由此引發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

3.妥善處理涉網危機,確保高校危機管理不失控。網絡時代條件下,高校安全穩定與社會的關聯性、互動性進一步增強,案件和問題的多樣性、突發性和不可控性特征明顯。一般性案件問題誘發、轉化為重大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及時穩妥地應對處置各種危機問題至關重要。危機處置要“快”。受領情況要快,行動部署要快,調查處置要快,善后處理要快,要用處置工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來應對網絡傳播的高速,通過快速反應取得的正面效果來遏制消除網上可能形成的負面影響。問題解決要“早”。危機具有復雜性和傳染性,特別是在信息化條件下,信息傳遞擴散的速度快,控制影響難,如果危機處理不當,極易帶來連鎖反應,使小問題釀成重大安全問題,個體問題擴展成群體性事件,單一問題發展成復雜的國際外交問題,必須見事早、反應快,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危機化解在初期、控制在局部、解決在當地,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處理質量要“高”。危機處置事關所在單位和相關人員的切身利益,如果憑感情、想當然,主觀臆斷,草率從事,處理不公,極易拖泥帶水,產生一系列后遺癥。在危機處置過程中,應嚴格掌握政策法規,堅持客觀、公正、準確,堅持精到、堅決、徹底,努力使問題的處理經得起政策、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做到案結即事了,不留后患。校內校外聯合要“牢”。危機處置涉及高校建設的方方面面,網絡時代條件下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的可控性差,僅靠高校自身很難控制局面,需要高校和地方維護治安的公安人員聯合采取行動,才能盡快平息事態。在危機處置中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強溝通協調,在資源共享中消除危機,在互助共贏中維護穩定。

[參考文獻]

[1]李秀芳,王華彪.西方政治思潮對高校師生的影響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

[2] 張海燕,黃尚峰,王華彪.對高校借助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14).

猜你喜歡
安全管理高校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論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淺談現代汽車檢測技術與安全管理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