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要注意:孩子有5個叛逆期

2014-05-30 10:48明遠
家庭之友·愛侶 2014年9期
關鍵詞:時期事物權利

明遠

8個月時:寶寶的煩躁你感到陌生

人見人愛的寶寶本來對任何人都微笑,誰抱都沒問題??墒?,突然有一天,他不再接受隨便什么人的擁抱,對所有不屬于親近范圍的人都板著小臉,只有媽媽才能靠近他。

到底怎么了 寶寶開始認生了,不僅能夠區分親人和陌生人,親人之中也有感情深淺的區別。除了最親近的媽媽,他甚至需要和任何人保持距離。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順其自然地讓他與陌生人交往,不勉強他,但也別太縱容他;別強行和孩子分開,不要指望短暫的消失就可以讓他習慣與你的分離。

如果你已經開始重新工作,白天必須和他分開,給他留下一個帶有你味道的物品,比如一件柔軟的睡衣,一條絲巾,讓他感到你并沒有完全離開。不要在他睡覺的時候出發,不要不和他說再見就走。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做比起在他絕望的哭叫聲中出門要輕松得多,但是下一次,他甚至會抗拒睡眠,因為媽媽會在他睡覺的時候消失。

1歲半到2歲半:“不”是一個神奇的字眼

喂飯的時候,他轉過頭去拒絕;穿衣的時候,他左顧右盼;或者直接說“不”!他反對所有我們的建議:出去散散步,或者洗個澡,去外婆家看看,甚至一些平日喜愛的事情他也要故作姿態地拒絕。

到底怎么了 他開始發現,父母在竭力和他對著干。他沒權利碰那些漂亮的花瓶,不能吃那些眼花繚亂的食品,不能跑快了不能穿少了不能……在1歲和18個月之間,孩子們從父母的嘴里發現了“不”這個詞——簡單但是神奇的,帶有權利的詞匯。不,是對自我的強烈確認,不,是對自我意愿的深刻表達。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孩子的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了。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在一些主要問題上,學會斬釘截鐵:睡覺時間,好的吃飯習慣,對別人的尊重,這些是你不可以妥協的,其他,比如是穿粉裙子還是紅褲子,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選擇呢?

孩子似乎一直在挑釁父母的決定權:到底誰是頭兒?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讓他明白,這件事情上,“頭兒”絕對不是他。有一些父母所采取的息事寧人的妥協做法,或許可以換來暫時的輕松,但是小頑固更需要的是學習對事物尺度的掌握。

1歲半到4歲半:說“不”之后再“發動戰爭”

他為一丁點兒事就亂發脾氣,變得出奇的暴力,哭鬧得昏天黑地,而且甚至會說一些你接受不了的話:媽媽壞之類。

到底怎么了 孩子目前正處在一個新的階段:從學會說“不”到發動戰爭。他的憤怒經常和他被剝奪的權利聯系在一起,當孩子的快樂被剝奪,他們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會忍耐和包容;當然,這和他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腦部有關。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不要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及無端去找尋自己教育的錯誤。如果你大聲喊叫,只會火上澆油。也許他會因為你的暴力舉動而停止哭鬧,但是內心深處他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面對這樣的哭鬧,不如先自娛自樂轉移注意力?!皝?,我們來聽音樂!我們來跳舞!”如果他還是不理睬你,那么你可以自己先開始,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他平靜,讓他自己回自己屋里生悶氣吧。和他隔離一段時間,當他開始平靜下來,重新和他在一起,“現在我們可以出門玩了吧?”

在公眾地方和家中,注意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否則,孩子的自我表現欲加上憤怒簡直可以培養出一個好演員。避免讓他跟你對著干,每次盡量給他一個選擇。

2歲到5歲:什么都想自己做的渴望

突然有一天,他決定什么都自己干:自己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摁電梯上的按鈕……甚至自己去幼兒園!誰幫忙他跟誰急;第二天,他又什么都不想做了,甚至自己的襪子都懶得脫。

到底怎么了 獨立完成的愿望顯示了他的權利欲望,以及挑戰自我的本能。這是一個讓孩子進步的好機會,但是很多家長卻還沒反應過來,仍然一成不變地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鼓勵支持他獨立自主的愿望,比如他決定自己穿鞋,盡管左腳穿入右鞋。你要做的是保持事物的趣味性,給予方向性的指導。僅僅去幫助他記憶什么標志可以區分左右腳,最終祝賀他的進步!

一些小的損失是必然的,也許目前你耽誤一些時間,但是從此以后,您會贏得更多的時間。一個孩子有學習的欲望,他心里的成熟度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相反如果您阻止他的求知行為,他可能會喪失這種學習能力。如果您趕時間,那么盡力在平時多讓他練習或者直接幫助他完成。

當然,不能忽略安全問題。在他提出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事情的時候,向他解釋一個年齡段有一個年齡段可以做的事情。

6歲到8歲:七歲八歲“狗也嫌”

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便是自小我們長輩口中的“七八歲狗也嫌”。

到底怎么了 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好奇、膽子大、堅持己見是這一階段孩子普遍存在的特點。對于家長來說,如果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這種變化,依然像對待小寶寶那樣要求孩子服從家長的擺布,忽略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和渴望動手的愿望,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變得“被叛逆”。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家長在發現孩子搗蛋、破壞東西等行為后,要去問問孩子為什么這樣做。事實上,孩子并不認為自己做得不對,而是在給自己心中的問題尋找答案。家長在了解到問題的所在后,應給出孩子正面的回答,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在孩子心目中更好地樹立了家長的形象。

猜你喜歡
時期事物權利
美好的事物
我們的權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開心一刻
清代時期
論不存在做錯事的權利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奇妙事物用心看
權利套裝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