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屹基和他的“東壕賴模式”

2014-05-30 10:48趙煒
中國集體經濟·中 2014年9期
關鍵詞:大棚村民

趙煒

第一次去卓資縣梨花鎮的東壕賴村,天公不作美,正好趕上下雨,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我們一睹這個在全縣、全市乃至全區有著名譽度的明星樣板村的興趣。干凈整潔的小柏油馬路在村里四通八達,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煙雨朦朧中的東壕賴村,有點江南小鎮的秀美,小橋、流水、人家,干凈整潔的幸福院里,綠色蔬菜一行行、一壟壟,青翠欲滴,長勢正旺;脫水蔬菜廠里,車來車往,忙碌的工人們在分揀著特色蔬菜青椒、胡蘿卜等;富民莊園里的水上農家樂園正在緊張趕工,爭取在旅游旺季鼎盛時期開業,還有垂釣的魚池也蓄滿了水,放滿了魚;村口在建的停車場已經完工,正在做著收尾工作……

這一切的場景當中,總是少不了一個魁梧,壯實,精神,微微發福的身影,或指導,或喊話,或幫忙,他就是喬屹基,人稱“喬大個”,一個有血有肉、典型的北方漢子,憨厚的面容,樸實的話語,讓人莫名地有一種親切感。面對慕名而來的我們,他熱情地把我們請進他了的集辦公、會客為一體的接待室,滿懷深情地為我們講述起了他和東壕賴之間的點點滴滴……

苦難童年 造就不屈信念

27年前,喬屹基9歲,一場無情的病魔奪去了最愛他的父親,從此,年幼的他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饑一頓,飽一頓,在那個困難的年代里,村里的鄉親們雖然自己家也是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看到小屹基和他母親可憐的生活狀況,就東家一碗面,西家一斗米,來接濟他們娘倆,他的母親常常含著感激的淚水對小屹基說:“孩子,長大后一定要好好報答鄉親們的恩情?!敝钡浆F在,母親的這句話還縈繞在喬屹基的腦海中。

出生在1979年的喬屹基,骨子里融匯著70后的勤勞樸實與80后的機敏與韌性?!皬?6歲不念書以后,我就開始四處奔波,開過油坊、賣過車、倒騰過煤,走南闖北十幾年,營生做全了,辛酸苦辣也都嘗遍了!”喬屹基感慨地說道。

由于年少氣盛,常年又在外奔波,吃虧上當成了家常便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也時有發生。在他19歲的時候便已經欠下8萬元的外債。

“當時過年不敢回家,怕討債的追上門來,回家就和‘地下黨一樣,后半夜翻墻進家,與家人說會兒話,住上兩天都不敢出門?!眴桃倩ρ缘?,“天不亮就得翻墻走,就怕讓人認出來?!?/p>

言談中,喬屹基對自己辛苦的過去,都是面帶笑容地回憶。在他看來,這些辛苦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平淡沉穩的語氣中透露的是一份自信,年少時的坎坷經歷一帶而過,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修飾。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經歷了年少的磨難之后,2003年前后,喬屹基開始經營煤炭生意,日漸穩定,事業蒸蒸日上,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土豪”。這時候,喬屹基憑借自己的努力,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固定資產已經上千萬,但是他的心中始終放心不下養育他的小山村。

“我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喬屹基在心里一直默念著。

就這樣,在2009年的時候,喬屹基轉賣外地產業回到了村里,決心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飲水思源 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領頭人就得給村民吃定心丸”,喬屹基說。

“告別土坯房,住進磚瓦房;告別轱轆井,喝上自來水;告別靠天收,用上滴灌澆;告別囊中羞,種上果菜園;東壕村現在生活真不賴……”卓資縣東壕賴村鄉親們自編自演的快板,真切地反映了卓資縣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后的幸福生活。

住在二期幸福院的院民劉粉粉,64歲,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好多,面對記者一行的到來,除了有點拘謹之外,看得出,她對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33平米的標準化住房讓她收拾的干凈利索,溫馨雅致,屋內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設施一應俱全,鋁合金大門窗讓整個屋子看起來寬敞明亮。當說到她家的收入情況時,劉粉粉掩飾不住的歡喜從嘴角流露出來,她說,家里三個孩子都在呼和浩特成家了,而且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工作。目前家里只有她和老伴兩個人,老伴在村里合作社上班,她給村里大隊做飯,加上各種補貼、低保等,她家一年收入在5、6萬元左右。她的講述,讓參觀的人聽得直了眼睛。

2012年,“按照整村扶貧項目‘產業化移民新村發展思路,東壕賴14個自然村中的8個村的村民整體搬遷,取得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東壕賴村里規劃建設了第一期、第二期幸福院,現在正在建設第三期?!叭诠こ炭偣惨巹澚?84戶,政府給投資了2000萬。前兩期建好后,外地來參觀的人不少,到第三期動工時,還有外國人來參觀了,前段時間我還接待了一個韓國團?!眴桃倩f。

64歲的李恩葉大娘住在第一期幸福院,她告訴我們,村里上了60歲的老人,除了新農合,還有高齡補貼和低保,每人每年有4000塊錢的補貼,“政策可好了,這好政策就得有好人來做。我們村有個好書記,可是個好后生,真給人們辦好事了!”

幾年前村里人不這樣評價喬屹基。在早幾年,這里的農民有“三不”:因循守舊不想干、怕擔風險不敢干、科技示范不會干,致使農業生產停滯不前,生活僅能解決溫飽。上任那年喬屹基29歲,村里不少人反對他,認為他太年輕沒經驗。對他持懷疑態度,甚至有幾名黨員去縣委組織部反映說:“東壕賴村歷任村干部都不行,喬屹基是外村人,年紀輕輕能有多大本事。他能為我們東壕賴村干成事嗎?”不信任的眼光,責難的言語,深深地刺痛了喬屹基的心。細細一琢磨,他反而很理解鄉親們的心思。在村民大會上,喬屹基拍著胸口表態:“大家的心情我理解,請給我點時間讓我干一把,有黨的富民政策,我有信心帶領你們增收致富?!?/p>

喬屹基拿定了主意說干就干,要給村里實打實地做點兒營生。喬屹基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訪老黨員、老村干部;前后召集黨員、村民會議18次,喬屹基自掏腰包,把自己近些年掙下的辛苦錢,全部投在了村里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他自籌資金12萬元,建成六位一體的多功能“兩委”辦公場所。幾年來,新打機電井16眼、整修舊機井2眼、安裝變壓器3臺、修河壩2460米、擴大水澆地2100畝、人均增加2.6畝;修建通村水泥路18.3公里、通村砂石公路8公里、建沼氣池76座。修建6600平方米的健身、娛樂廣場;還為村民安裝了自來水,解決了人畜飲水難題。之后對村里的水利配套、土地整理、道路規劃、生態保護、作物栽培,弱勢群體救助、貧困學生入學、村容村貌整治等一系列農牧業基礎設施改造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進行了全方位定位和整體規劃,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設施農業是出路”的發展目標。

“跟著喬書記好??!”一位姚姓村民說道。據老姚介紹,他是從外村慕名而來到東壕賴村,目前在東壕賴村看管大棚?!耙郧吧罾щy,溫飽都很難解決,現在不僅吃穿好了,每年還能攢些錢,在喬書記的帶領下日子越過越好!”老姚樸實的話語代表了全村人的心聲。

踏實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精神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喬屹基先后被卓資縣委評為“優秀黨員”,被烏蘭察布市團委授予“十大創業青年”稱號,被烏蘭察布市委政府授予“烏蘭察布市新農村新牧區雙文明建設帶頭人”、“全市勞動模范”稱號,被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全區勞動模范”稱號。他所在的村黨支部被自治區黨委、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脫貧致富 產業支撐是關鍵

喬屹基說:“公共服務覆蓋,沒有產業支撐不會長久?!?/p>

2008年,為了改變傳統種植觀念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束縛,卓資縣委、縣政府提出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傳統粗放經營模式,在全縣大力推廣設施農業。2009年2月,喬屹基率先注冊成立了“卓資縣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入社農戶101戶,入股資金106.25萬元,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面積522畝,每畝土地純收入達到4800元,比傳統農業種植的豆類畝增效幾十倍。

2010年,東壕賴村大力拓展大棚蔬菜種植,新建大棚300畝、溫室32畝;配套機電井3眼、安裝膜下滴灌400畝。為降低大棚蔬菜經營投資風險、拓展市場營銷份額,延伸設施農業產業鏈,他們先后投資240萬元,新建了集清洗、切菜、包裝為一體流水生產線的蔬菜脫水廠,使“卓資縣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棚蔬菜從“提籃小賣”到“盛裝遠嫁”,加長了走出去的“腿”,提升了產品品位。大棚蔬菜種植園區內,濃濃綠葉瓜果競秀;脫水廠區里,購貨運貨的車輛排成長龍。2011年,這個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入社農戶167戶、股金470萬元,土地發展到1082畝,相繼成功培育出脫水蔬菜、大棚滴灌馬鈴薯、大棚青椒三大特色產業,合作社注冊的“喬大個”系列商標,得到國家有機商品認證。2012年,東壕賴村推行“合作社建園,支部管理,村民經營”的模式,自籌資金新建了占地85畝集水中養魚、觀光采摘為一體的“觀光園”。

菜籃子工程讓昔日荒涼的東壕賴村綠起來,設施農業讓東壕賴村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喬屹基又領著大伙修建通村沙石路8公里,硬化通村公路2.1公里,完成了東壕賴村至縣城村級道路建設;修建起集“兩委辦公、科技培訓、文化娛樂、書報閱覽、遠程教育、合作醫療為一體、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的多功能場所。在此基礎上,東壕賴村黨支部又開始謀劃發展村集體經濟,他們組建歸屬“卓資縣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股份制形式的工程隊,工程隊購置了18臺大型工程機械,由他們承建的梨花鎮建在東壕賴村的“互助幸福院”工程、15公里硬化通村水泥路工程,不僅通過質量合格驗收,而且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工程隊的組建,切實解決了村公益事業資金短缺、“一事一議”項目村級籌資籌勞資金不足的問題,贏得了上級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這些,喬屹基又去北京引進了一項新能源項目,與一家太陽能企業合作,村里為該企業提供場地、引進投資,在鎮上進行產品組裝,不僅解決了村里一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還創造了相當可觀的稅收。

談起未來的發展規劃,喬屹基憧憬地說:“今年自治區黨委提出了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思路,這為我們合作社‘提規提質提供了必要條件,現如今我們看到鄉村旅游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所以準備利用村里現有資源條件,打造一個集觀光采摘、垂釣娛樂、休閑度假、農家體驗、民俗文化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莊,借‘8337的東風,讓村民們在發家致富的道路上再邁一大步?!睋私?,該項目工程中的蔬菜園和果樹園已經成型,農莊客棧即將完工,人工湖馬上也要投入使用?!闭劦较乱徊降陌l展,喬屹基黑黝黝的臉上,露出令旁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自信神情。

支部+產業 東壕賴模式效應

幾年前,卓資縣梨花鎮東壕賴村還是一個山旮旯里的窮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這些變化都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喬屹基帶來的。

東壕賴村距離縣城僅17公里,常住人口270多戶,全村共有耕地3400多畝,之前一直靠種植馬鈴薯、小麥及雜糧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09年3月,為了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喬屹基以資金、土地和大棚入股的方式,牽頭建起卓資縣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拔覀兒献魃绫忻褶k民管民受益的經營理念,通過確立‘雙管樹旗幟,黨員帶社員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黨員帶頭調整產業結構、帶頭推廣生產新技術、帶頭幫助農民致富的三帶頭作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員+農戶”的模式,積極利用合作社從購種、施肥到產品采購、銷售一條線的優勢,努力把村民從一家一戶謀生活的小舞臺推向共同致富的新天地?!爆F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喬屹基對記者說。

如今,在喬屹基的帶領下,以合作社管理、股份制運作的形式,組建的由51人入股參與的工程隊,2年收入2350萬元,實現利潤520萬元,務工人員工資及股份分紅年收入9萬元。據介紹,近年來,凡是加入合作社的農民,通過發展設施農業,人均增收5000余元。每個農戶在合作社平均年收入8860元,每個婦女勞力在合作社務工年收入6400——9000元。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23元,比5年前2890元增長了2.9倍,年均遞增31%。

卓資縣梨花鎮東壕賴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思索與借鑒。在自治區118.3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過去兩年,貧困人口雖然又減少40.8萬人,但仍有157萬貧困人口需要脫貧。既要“轉”,又要“趕”。自治區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攻堅的關鍵時期,能不能如期實現同步小康,扶貧開發是關鍵。如何脫貧致富?說一千道一萬,最終還是要靠強有力的產業帶動與一個好的帶頭人。

猜你喜歡
大棚村民
大棚妹子
大棚換茬季 肥料怎么選
謹防大棚房死灰復燃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來,村民富起來
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別開生面的候機大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