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性民居文化與安置房設計

2014-05-30 18:31趙昕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民居傳統

趙昕

摘 要:民居的形式往往反應了當地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特色,而安置房的建設不能單方面地求快求,以致破壞地域性的文脈。在廣州對口援疆的富民安居房的設計工作中,從都市化的設計視角把握新疆維喀什民居的地方風格與文脈特色則成為了工作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疏附;民居;傳統;富民安居

前 言

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風俗信仰,人文習慣等等的空間表現。中國豐富的人文地理背景形成了多樣性的民居建筑人文風格。而在廣州對口援疆的富民安居房的設計工作中,這種跨地域的民居文脈認識,從都市化的設計視角把握新疆維喀什民居的地方風格與文脈特色,并通過廣州對于居住的設計理解進行設計研究與闡述,則成為本文最原始的出發點。

1 前期調研

喀什地處中亞腹地,平均海拔近1300m,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氣候特征為日照長、降水少、多風沙以及四季分明。根據自然氣候特點衍生出地域性的民居文化,如曲折的村落道路,厚實高大用于遮陽隔熱的圍墻,平坦而方便利用的屋頂,植物、柱廊、棚架層層遮擋而形成的大面積蔭涼的內院,方便實用的帶頂的寬柱廊等。

針對疏附縣已有的安置房調研發現共同的特色是:以獨立式的合院民居形式,戶型功能平面與傳統民居基本一致。尊重了當地民俗保留了特色的使用功能,如蘇帕、葡萄架、家畜圈等。但是簡化的總體布局,導致道路過于筆直寬闊,不利于防風與遮陽,人畜公用道路對道路的維護與衛生亦缺乏長遠的考慮。房屋規劃布局呆板,缺乏必要人文組團。部分工程采用坡頂與當地民俗不符等突兀的情形。

2 總體設計

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總結,并根據廣州的設計經驗,對特色民俗的使用功能的順應與優化提出了以下幾點設計要點:

(1)高效集中的空間組織方式,組團化的布局方案,并強調街坊尺度的把控,以及人畜分流交通組織模式。

富民安居試點工程設計首先引入節約用地的原則,根據設計經驗,提出了較緊湊型的布局模式:在中心內布置村委會、警務、超市等服務功形成社區中心。圍繞社區中心是各個居住的小組團,小組團是由八戶獨立民居圍合小型社區文化場所組成的,通過大組團與小組團的共融將地域性的自然村落肌理進行了功能化的有機組合。同時在小組團相接的地方設置公共景觀節點,強化公共的活動與共享空間。每個小組團的公共的活動與共享空間設置不同功能的社區文化場所,形成各自的功能與風格特征;形成功能互補,有機共融的居住區整體。設計上把控住每個組團的尺度,避免過大的院落相互拼接形成分離感與單調景觀界面。交通的設計上,將人的流線與牲畜的流線進行分離,形成相對獨立的兩條走廊,既減少不必要的交通混亂,又便于道路鋪裝的設計與使用維護。

調研學習現狀民居村落的布局模式后,我們采用了傳統型的丁字形路網貫通組合的布局模式,并加入人畜分流的流線設計,既復合傳統使用模式,又有效地解決了人行空間的防風防沙問題。院落布局與整體道路系統設計中設計了供牲畜通行的專用道路,避免牲畜行動對社區環境與衛生的隱患。同時在道路系統組織與斷面設計中考慮牲畜路網的獨立性。并通過設置部分畜行道路作為消防通道,解決了消防要求、以及臨時大型機動車通行和夏季通風的問題。

(2)結合當地的防護林需求與植被生長情況,在景觀綠化系統上提出了構筑橋灌草相結合的生態防護體系,通過設計呼應民俗,利用特色果林、葡萄架等鄉土種植模式,通過規劃形成的特色的綠色骨架的思路,并強調街口空間、節點空間等公共空間的景觀處理。

防風林與葡萄架是新疆最具特征的景觀要素。在設計上,結合道路利用高聳的白楊樹布置于重要的道路兩旁形成小區的景觀風貌標志,強化社區形象與規劃的骨架。同時在人行視角上,豐富地運用葡萄廊架作為景觀設計手法,形成廊道——景架——葡萄園的景觀小品體系,通過組織化的設計語言強化社區景觀風貌。

(3)民居設計上尊重當地“封閉圍合、北居南苑”的民俗要求,并提出院落內的人畜分區、主客分流、廚衛分置等設計思路。

喀什地區的民居特點簡明:以高墻圍合的各自封閉院落為主要形式,將生產、生活功能均封閉于自家的院落內。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院落內根據日照的需求則是“北居南苑”的分區形式,北區承擔居住功能,南區是生產空間,苗圃,牲口圈、廁所與沼氣池都位于南區等。調研分析了疏附縣的民居傳統功能,在結構上往往遵照了“三分原則”——人畜分區、主客分流、廚衛分置,即人的居住區與牲畜圈要明確分隔;主人與客人的房間門要單獨向外開;廚房與衛生間要求遠離?!氨本幽显贰焙汀叭衷瓌t”的原則體現傳統民居出日照,衛生,交通的方面的考量,設計中應以尊重和落實。

(4)建筑設計根據氣候與風俗習慣強調利用柱廊、大屋檐等構件強化室內外間的大面積灰空間設計,住宅模式采用當地最普遍的模式“L型平面,內院采光和蘇帕”,色彩尊重當地民俗以黃色為基調。

疏附縣的維吾爾民居多是上“L”型的平房,往往設計有“蘇帕”?!疤K帕”是柱廊結合抬起的半人高平臺,通過抬起與半開敞增加采光的角度,形成一個舒適干凈的生活平臺。院落圍墻開窗狹小,甚至不開窗以利于防風沙,而居室面向庭院設置較大的窗。高圍墻放風沙居室通過庭院采光的方式充分體現了民居適應地域性氣候的特色。建筑色彩以厚重,柔美為取向,主要以黃,灰,涂紅為基色。

設計中小組團的單元住宅建筑各自獨立,通過圍墻分隔庭院,這樣的設計保證了各自單元庭院可以獨立施工,并有效減少了戶間干擾。住宅采用橫L型布局,即均充分利用南向采光,又保持傳統民居的院落圍合感,使生活空間區隔于生產空間。每戶人畜獨立設置出入口,實現人畜分流分區,生活及生產空間南北分區符合“北居南苑”的分區形式。由傳統的葡萄架,果園等院落綠化形式形成庭院的綠化與遮陽空間。并鼓勵屋頂綠化遮陽,實現生態化的屋面隔熱系統;通過簡單的設計手段經濟有效地實現整體的組團話社區,并改善生產生活環境與提高了居住品質。

3 結 語

民居的形式往往反應了當地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特色,而安置房,安居房的建設不能單方面地求快求簡單,以致破壞地域性的文脈。通過對民居的傳統與地域性的研究,可以避免對核心的民居建筑文化價值的破壞——人文的喪失。只能通過一批批的建筑師對地域性民居的文化的不斷發掘與研究,去蕪存菁地繼承精髓,結合更合理的營建技術,發展性地去地域繼承民居文化。在反思與實踐中,使遠疆的民俗之花發展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濤,母俊景.氣候對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響.山西建筑,2009(24):43~44.

[2]張泓.新疆喀什維吾爾傳統城市聚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1996.

[3]王茜,劉云.新疆喀什維吾爾民居住宅的調研報告分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3):17~18.

[4]茹克婭·吐爾地.新疆喀什維吾爾族民居文化.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3(4):51~56.

猜你喜歡
民居傳統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民居攝影
民居智庫
亞歲送鞋的傳統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民居人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