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進程中建筑遺產保護分析

2014-05-30 19:53任偉國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城市化

任偉國

摘 要:我國歷史文化悠遠,而建筑遺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載體,城市遺留的建筑特點往往代表了某一時期文化創造的極限。古城鎮或者古建筑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縮影,建筑遺產具有藝術、科學、歷史等價值,并且還可以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本文著重探討了建筑遺產保護的含義,并且對平衡城市發展與遺產保護提出了針對性策略,希望更好的開發與利用建筑遺產,為城市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化;建筑遺產;保護古建筑

城市化進程包含了人口增長、生產要素集中、城市功能完善等特點,建設過程中城市范圍不斷擴張,建筑外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引發了建筑遺產保護的矛盾。我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但是長時間的自然侵襲與人為破壞,至今保存良好的歷史建筑數量十分稀少。根據我國24座古城的建筑保護情況來看,很多值得保護的建筑都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破壞。如何平衡城市發展與古建筑保護,加強建筑文化的傳承性,是我國城市建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1 城市建設與遺產保護

人類文明從分散到凝聚,衍生地的綜合體就是城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與壯大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從城市組成后開始飛速發展,其演變與發展正反映了文明的進步。建筑遺產是人類創造出的智慧結晶,具有較強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建筑濃縮了時代的凈化,也是時代的見證者,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建筑群體,可以體現出真實的信息與文化記憶。建筑文化是地區與民族的歷史坐標,也是人類文明的體系與表達,古建筑價值十分寶貴,一旦被破壞將無法被修復,屬于不可再生的歷史資源。

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城市建筑過程中往往沒有重視歷史建筑的價值,為了追求建筑的整體統一性,將古建筑全部推到重建。這種方法雖然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但是古建筑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快節奏的城市發展之中,建設者并沒有意識到歷史建筑的價值,受到短期利益目標的原因,使得建筑遺產不斷受到破壞,導致城市歷史與特色消亡,轉變為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減小城市特色。

古建筑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城市靈魂的體現。在建筑中了解城市的歷史意義,并且提高居民對城市的向心力,塑造獨特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未來新時期城市建設發展的首要目標。建筑遺產代表了歷史的沉淀,不可再生的特點表明我們需要積極保護這種文化資源,古建筑并不是歷史的重擔,也不是現代化都市的頑疾,必須認識到建筑遺產蘊含的價值,明確城市建設目標,更好的提高我國城市發展水平。

2 歷史建筑保護進程

我國古建筑一般采取土木結構或者純木結構,受到材料的影響較大,除了早期建筑存在磚石結構外,很多土木結構只剩地下殘余存在。受到古代傳統理念影響,在朝代交替時都會破壞前朝建筑,這種情況導致許多宏大的宮殿無法得到保存。木質結構容易引發火災,在古代中國戰爭頻發時期,建筑非常容易發生大規模焚毀,這也是保存困難的原因之一。

自中國建國以后,曾多次頒布各種文物保護法,對文物破壞、文物保護、文物管理提供大量法律武器,自從中國成功申請世界遺產清單后,已經具備38處世界級遺產,居全球第三位,為我國歷史文化保護提供了良好的資源。近幾年我國開始了歷史古城保護,每年都會選取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進行保護,對于一些近代歷史建筑,也會進行針對性保護,確保建筑基本原貌與環境不被破壞。

3 建筑遺產破壞因素

3.1 建設破壞

建設破壞十分常見,尤其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區域十分常見,在我國很多城市開展了舊城改造、開發區建設、房地產等基本建設項目。這些建設項目完全放棄了保護古建筑,為了保證短期經濟利益,破壞了很多具有豐富歷史價值的建筑遺產。例如學者公認的曹雪芹故居,就因為沒有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被拆除,雖然故居具備極強的研究價值,并且也代表了城市民宅的發展經過,但是最終只留下一口古井當作紀念。

3.2 開發破壞

這種破壞情況與建筑破壞不同,開發破壞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已經了解歷史建筑的價值,在進行歷史建筑與旅游項目融合的過程中,造成的破壞性開發。雖然在城市建設中了解文物資源的價值,并且熱衷文物古跡開發利用,但是并沒有專業的開發手段,在開發過程并沒有嚴格遵守保護規則,導致很多文物被破壞。例如長城破壞、敦煌壁畫脫落、孔廟被淹等問題,都是因為沒有進行專業化處理導致的問題。一些歷史名城被過度開發,導致商業化加劇,自然破壞了古建筑的美感,這種情況也會破壞自然生態系統。

3.3 自然破壞

建筑遺產會受到自然環境侵蝕是客觀存在的破壞問題,例如風化、酸雨、日曬、蟲蛀等情況。這些問題必然存在,運用新型防護技術,可以降低建筑受到的危害,延長古建筑使用時間。但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古建筑保護,這就導致了建筑保護資金過少,無法及時維修、保護文物,最終導致建筑遭到自然損毀。

4 建筑保護探索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就受到了舊區改造的影響,一些發達國家建筑學者提出了保護性改造原則,從利潤為主的盲目拆建,轉變為保護為主的舊區開發。在保障歷史建筑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進行二次開發,將建筑遺產的文物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這種新型改造原則具有很多優秀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黎奧塞美術館,最初在1900年奧塞美術館是巴黎最高檔的火車站,但是60年代初期由于火車升級,月臺無法容納火車,所以法國政府計劃拆除火車站臺。但是經過建筑保護學者的集體呼吁,奧塞火車站在1986年轉變為多功能藝術作品展館,其藝術內涵堪比塞納河的盧浮宮。而我國也處于這段轉型時期,由最初的飛速發展階段,轉變為和諧發展階段,這個階段需要堅持以下建設方法。

4.1 保護為主

在進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保護為主,對存在隱患的古建筑需要及時修復,確保建筑原貌不被破壞。歷史建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通過專業化的維護與保養,將建筑原貌完美還原,這也是歷史建筑保護的基本要素。

4.2 原貌保護

一些古建筑群體外觀及其特殊,所以在進行大范圍保護時,需要保證環境不被破壞,建筑物可以根據使用要求進行更改,其內部格局可以進行變化,但是要維持建筑外貌不變,確保整體環境不被改變。

4.3 風貌保護

這種保護方法主要使用在重要文物建筑保護之中,對于文物建筑周邊景觀進行控制。一般重要文物建筑周邊環境也具備較強的歷史特點,新建工程必須符合當地建筑風格,并且高度也需要進行控制。將風貌保護范圍擴大到城市整體,對于街道、河流的布局與民宅特色相結合,這種保護代表了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的過渡,保證了古建筑不會被現代建筑吞沒,突顯出城市特點。

5 結 語

我國具有大量木質結構的古建筑,建筑長時間沒有得到維修管理,并且保護級別較低,所以在城市化發展下遭到很大的破壞。房地產開發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價值,并沒有重視歷史建筑保護,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建筑遺產保護十分困難。未來城市開發過程必須重視建筑遺產保護,將城市開發與文物保護達到平衡的關系,使兩者完美結合,這也是今后城市建設發展需要探索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衛東風.從奧塞車站到奧塞博物館的啟示——舊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解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4):168.

[2]章見源.見物見人有風有貌——愛護歷史文物保護古都風貌[J].北京規劃建設,2011(1):69.

[3]伍江.立新不必破舊——浦東一座老房子的保存[J].時代建筑,2010(3):12~13.

[4]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一輯[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何學林.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城市化
吳景超的都市社會學及其對城市化的啟示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研究
以農村現代化約束城市化
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一個全面述評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對西部地區城市化與產業發展的思考
中國早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湖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研究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