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治療分析

2014-05-30 10:24趙青素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腦卒中癲癇臨床

趙青素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討了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 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癲癇患者8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80例患者中,早發型患者為65(81.25)例,遲發型患者為15(18.75)例;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22(27.5)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58(72.5)例,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出血患者為28(35.0),蛛網膜下腔出血者為3(37.5),兩種腦卒中類型所占比例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后癲癇多發生于患者的卒中早期,臨床發病率較高,其發病多與患者的卒中類型及其病變的部位有關。

【關鍵詞】 腦卒中;癲癇;臨床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077-02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fter stroke.Methods The data selection in June 2012 to June 2013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fter stroke and its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f 80 cases of patients,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of 65(81.25),15(18.75)for patients with late onset;Results th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22(27.5)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and hemorrhagic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for 58 cases(72.5),two sets of result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for 28(35.0),subarachnoid hemorrhage,3(37.5),the proportion of two types of strok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fter stroke multiple was born in the early stroke,the higher incidence,clinical its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ype and related parts.

【Key words】 Stroke;Epilepsy;Clinical

腦卒中后癲癇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本文主探討了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臨床特點,并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癲癇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齡為40-80歲,平均年齡(60±8.56)歲;所有患者以往均無癲癇發作史,并排除其他原因引發的癲癇發作。

1.2 方法 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癲癇患者80例,系統回顧了其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癲癇發作類型,癲癇與腦卒中類型和部位的關系,以及癲癇與腦卒中病灶部位及其大小的關系等。

1.3 統計學意義 所有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腦卒中癲癇發作的時間及類型 腦卒中癲癇發作時間分早發型和遲發型兩種。本組80例患者中,早發型患者為65例,占81.25%;遲發型患者為15例,占18.75%;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癲癇與腦卒中類型及部位的關系 本組80例患者中,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22例,占27.5%,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58例,占72.5%,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出血患者為28例,占35.0%,蛛網膜下腔出血者為3例,占37.5%,兩種腦卒中類型所占比例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3 討 論

腦卒中后癲癇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其發生率在5%-15%左右[1],腦卒中后癲癇也是老年期患者癲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臨床上一般將根據腦卒中患者癲癇發病時時間將其分為分早發型(腦卒中后2周內)和遲發型(腦卒中后2周后)兩種[2]。臨床中認為早期腦卒中癲癇的發作機制有以下幾種:①卒中早期,由于患者腦組織發生彌漫性缺血以及缺氧,常導致其腦組織中的鈉泵衰竭,大量鈉離子內流,嚴重破壞了患者神經細胞膜的穩定性,進而引發癇樣放電。②腦卒中患者的畸形血管使其臨近腦組織部分的神經組織缺血缺氧,或者由于病變直接刺激患者的局部神經元,從而引發癲癇發作。③通常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顱內壓不斷升高后,會其者腦部的神經元產生影響,使其無法正常進行電生理活動,繼而引起癇性放電。④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機體由于產生應激反應,導致其內部的相關激素水平受影響,從而破壞了機體內的水、電解質以及酸堿的平衡,最終引起癇性放電。

本文研究表明,本組80例患者中,早發型患者為65(81.25)例,遲發型患者為15(18.75)例;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22(27.5)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58(72.5)例,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出血患者為28(35.0),蛛網膜下腔出血者為3(37.5),兩種腦卒中類型所占比例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癲癇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且多發生于患者的卒中早期,其發病多與患者的卒中類型及其病變的部位有關。

參考文獻

[1] 姚正鵬,袁良津,唐向陽.腦卒中后癲癇118例的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23(15):79.

[2] 何鳳麟,蔣元模.腦卒中后癲癇149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12,2814(09):788.

猜你喜歡
腦卒中癲癇臨床
癲癇中醫辨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玩電腦游戲易引發癲癇嗎?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左氧氟沙星致癲癇持續狀態1例
中醫針藥治療腦卒中后癲癇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