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2016-10-17 06:05劉含鳳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腦卒中

劉含鳳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方法 6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早期護理介入, 比較兩組的構音改善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構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質量評分為(92.14±2.33)分、(95.27±1.06)分均優于對照組的(71.32±2.08)、(74.18±1.41)分(P<0.05)。結論 在實施早期護理介入后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構音障礙, 促進患者的康復,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早期護理介入;腦卒中;構音障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86

構音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是指由于發音器官神經肌肉的病變或構造的異常使得發聲、發音、共鳴、韻律異常[1]。構音障礙主要表現為發聲困難、構音不清、發音不準、音調及語速異常等, 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帶來嚴重的影響[2]。而采用不同的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故此, 本院探討了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期間, 本院收治腦卒中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3例。觀察組中, 男20例、女13例, 患者的平均年齡(55.48±3.29)歲, 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學歷15例, 初中以上學歷18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1例、女12例, 患者的平均年齡(56.26±3.19)歲, 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學歷16例, 初中以上學歷17例。兩組腦卒中患者年齡、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常規的發音訓練和發音器官的訓練。

1. 2. 2 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護理介入,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呼吸訓練:讓患者盡量延長呼氣時間, 并發“s”“f”音調, 在呼氣時間達到10 s的基礎上, 對呼出氣流進行由強到弱或由弱到強的變化訓練, 以及做一長一短的節奏控制訓練。②發音器官的訓練:通過感覺沖動的傳入, 增加患者神經元的興奮性, 進行下頜運動, 唇閉合及唇角外展訓練, 讓患者做舌伸出、舌抬高及交替運動, 指導患者進行軟腭抬高訓練。③發音及音辨訓練:先訓練患者發元音, 然后發輔音, 患者熟練掌握之后就采取元音加輔音再加元音的形式訓練, 最后過渡到簡單的詞組和句子。給患者放錄音, 讓患者分辨錯音, 組織小組訓練的形式, 由患者說一段話, 其他患者分辨音調。④糾正錯誤發音訓練:采用吹蠟燭、哨子、喇叭等方式讓患者引導氣流通過口腔, 用打哈欠的方式誘導發音和進行咀嚼訓練, 并且讓患者把手放在桌面上向上或向下推, 在用力的同時發“啊”音, 促進聲門的閉合。⑤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時常的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 多跟患者交流。采用優美的語言能刺激能對患者的大腦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護理人員要疏導患者的心理問題, 消除患者的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讓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康復工作。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構音改善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 總分均為100分, 且得分越高患者構音改善程度好或生活質量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構音改善程度為(92.14±2.33)分、生活質量評分為(95.27±1.06)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構音改善程度為(71.32±2.08)分、生活質量評分為(74.18±1.41)分。觀察組患者的構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因神經-肌肉系統器質性損害導致說話動作控制失常而產生的語言障礙, 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交往[3]。該類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 不利于患者的康復。構音障礙訓練是指恢復語言障礙患者的發音水平, 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4]。故此, 本院探討了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效果較為可觀。

常規護理是護理人員給患者進行常規的發音訓練和發音器官的訓練, 由于沒有系統性和規劃性訓練, 沒有考慮患者的特殊性和接受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

早期護理介入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給患者進行系統的語言訓練, 采用運動康復和心理康復并舉的護理方式, 逐漸改善患者的發音[5]。通過呼吸訓練, 讓患者加強對呼出氣流的控制, 有助于發音的控制。通過發音器官的訓練, 用感覺沖動的刺激、下頜運動及交替運動, 增加患者發音器官的靈活性。通過訓練患者交替正確發出元音和輔音, 讓患者形成一個正確發音的概念, 讓患者分辨錯音, 有利于患者把握發音的準確性[6-8]。同時, 采用吹哨子、吹蠟燭、打哈欠等方式, 誘導患者發音, 促進了患者的聲門閉合。此外, 給患者積極地鼓勵和安慰, 時常與患者進行交流, 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 幫助患者建立了康復的信心。通過早期護理介入, 對患者的構音障礙訓練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 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構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質量評分為(92.14±2.33)分、(95.27±1.06)分均優于對照組(71.32±2.08)分、(74.18±1.41)分。由此可見, 兩組在護理方面, 觀察組實施早期護理介入的患者情況較對照組有明顯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 在實施早期護理介入后, 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構音障礙, 促進患者的康復,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玉娟. 連續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恢復期吞咽障礙中的應用. 天津護理, 2015, 23(6):499-500.

[2] 王麗娜, 古長維, 景曉娜, 等. 遠程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出院病人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下旬版, 2015, 29(12):4509-4512.

[3] 侯紅, 伊文超, 吳玉霞. 鏡像視覺反饋療法在腦卒中早期偏癱患者上肢訓練中的應用. 中國康復, 2015, 30(6):418-419.

[4] 劉華, 李茜茜. 電子宣教工具結合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6):156-159.

[5] 謝麗梅, 張小英, 曹惠清. 社區家庭式護理在腦卒中抑郁癥61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 2015, 24(24):139.

[6] 金秀芬, 齊常萍.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1, 5(9):140.

[7] 王靜. 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早期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4(23):63.

[8] 段曉紅. 早期中醫介入及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 實用醫技雜志, 2006, 13(11):1918-1919.

[收稿日期:2016-04-20]

猜你喜歡
腦卒中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腦卒中類型及預后關系探討
“三位一體”急救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救治和預后的影響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體會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