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4-06-16 00:43唐少清
前線 2014年6期
關鍵詞:經濟圈都市京津冀

唐少清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關注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指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深刻理解北京的“舍”與“得”,提高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

深刻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內涵

京津冀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具有較強的二元經濟特征,京津強烈的“空吸”作用和較差的輻射帶動力,可能會導致沒有經濟腹地。經濟腹地與經濟中心是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其內涵是經濟中心的吸收和輻射能力能夠達到并能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地域范圍。如果沒有經濟腹地,經濟中心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就談不上經濟中心和中心城市現代化,只能產生孤島型中心城市。京津冀都市圈內低等級城鎮數量過多,中等城市偏少,能夠接受核心經濟輻射的能力有限,無法充分分享中心城市的發展成果,也難以很好地承接京津兩地的產業梯度轉移。

北京市要處理好國家戰略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關系,站在國家戰略高度思考和認識北京工作,進一步明確工作中哪些地方要有所作為,哪些地方應有所不為。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履行好自身職責,推動北京發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強化首都保障和服務功能。對于北京來說,要在戰略定位、人口控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有新認識。要深刻領會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天津市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聯動發展中,要立足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重點做好基礎設施、產業、要素、市場、政策等方面的對接工作。

河北省要立足于為首都分憂、為京津服務、讓河北受益,堅決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在“協同”上下功夫,積極作為、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找尋著力點和發展點,綜合考慮京津兩市功能定位和河北省比較優勢,重點在規劃編制、產業布局、城鎮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搞好協同。要抓緊建立推動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重點就基礎設施布局、統一市場建設等重大問題,定期溝通、加強研究、開展會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實質進展。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京津冀的區位特征與產業特征

從經濟總量上看,京津冀地區明顯落后于長江三角洲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明顯落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從經濟外向度來看,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方面京津冀地區均落后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從市場化改革進程來看,國有經濟比重較高,城市化率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從區域合作一體化來看,受行政體制約束影響,京津冀地區一體化進程緩慢。從京津冀一體化結構看,京津冀三地也存在著區域差異,區位特征、產業特征均有所不同。

區位特征。北京市“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力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進一步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推動北京向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堅實的步伐。天津市定位是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對照城市定位,首都經濟圈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基礎上,對產業布局進行重新規劃,進行區域間合理分工,北京逐步退出“經濟中心”,加快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天津恢復北方經濟中心,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利用原料優勢,依托曹妃甸,大力發展新型工業。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區域,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人口7605.13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5.79%。

產業特征。首都經濟圈具備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信息傳媒、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文化體育等高端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醫藥制造等現代制造業;鐵礦、煤礦、石油開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綜合化工以及農業生產等基礎產業。北京市已經形成了三、二、一的國際化都市型產業格局,處于工業化的高級階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業城市產業格局,處于工業化中級階段;而河北八市的產業格局差異較大,但整體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因此,在首都經濟圈的產業結構梯度轉移由于產業梯度的存在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產業結構有著在國家、地區間梯度轉移的規律。

可持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

通過頂層設計,市場機制,協同發展,可持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構建一個中心:以首都經濟圈經濟一體化發展為中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就是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按區域經濟原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組織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優勢互補、聯合協作,聯結并形成一個利益命運共同體。它通過一定的組織和協議以及一定的聯合方式,實現區域經濟的統一規劃布局和生產力配置,統一開發區域資源,建立分工協作關系和統一的大市場,統一對外開放政策,聯合開發和占領市場,提高競爭力,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在首都經濟圈發展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一體化發展為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頂層設計,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方向的同一性、產業結構互補性的特點,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速產業的整合與重組,實行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從而以整體優勢參與對外競爭。

培育和發展兩個增長極。增長極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條件較好的少數地區和少數產業帶動,應把少數區位條件好的地區和少數條件好的產業培育成經濟增長極。通過增長極的極化和擴散效應,影響和帶動周邊地區和其他產業發展,把北京市和天津市作為首都經濟圈發展的雙增長極。北京市通過發展總部經濟、充分發揮后奧運經濟的能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將北京市發展為中國的“硅谷”、世界的“文化產業中心”。將天津港和河北省幾個臨近港口進行整合、功能定位、職能分配,共同將天津市打造成中國北方的“馬六甲”。借助中央給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試點的政策和機會,將天津市發展成為中國資金輸往海外和外國資金進入中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的“華爾街”。

實現三層次發展戰略。首先要增強核心城市競爭力,充分發揮其擴散效應。都市圈或經濟圈形成過程中的普遍功能特征是:首先由中心城市產生集聚效應,然后由集聚效應發揮擴散效應,集聚帶來擴散,而擴散則進一步增強集聚能力。第一層的發展應該是加強核心城市的集聚能效。一方面加強政策、資源、信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都市問題的出現,提倡住宅郊區化,合理控制流動人口,加強節能減排力度。其次,發揮城市群體能級效應,構建“金字塔”型城鎮體系。第二層的發展應該是發揮核心城市的擴散能效。由核心城市優質的資源,帶動都市圈內其他城市的發展。都市圈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層次性的城鎮規模分布,合理的城鎮規模體系應呈“金字塔”型,由塔尖到基座依次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鎮等級體系是實現都市圈內資源配置和城市間功能互補合作的重要條件。首都經濟圈面臨著次中心城市空缺,中等城市過少,小城市過多等問題。第三,立足京津冀,發展環渤海。第三層的發展應該是發揮都市圈的整體擴散效應,提出“泛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將首都經濟圈的腹地延伸到整個“三北”地區。

(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蔡慶悅

猜你喜歡
經濟圈都市京津冀
2020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事記
京津冀協同發展
穿越水上都市
“漢長昌”經濟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響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點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