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論道德健康之于當代青年人生的四重意義

2014-07-02 08:08張學俊
西部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青年意義人生

摘要:將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大范疇,說明人們對于健康涵義的理解和認識逐漸全面和加深。當代青年道德是否健康,不僅會對自身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學習成才、事業成功、人生幸福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關鍵詞:道德健康;青年;人生;影響;意義

B82

一個人道德是否健康,不僅會對自身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學習成才、事業成功、人生幸福,乃至對他人及社會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一個道德不健康的人,難以稱之為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健康人。對于當代青年來說,要把自己培養“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成為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人,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成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1],就不僅要勤奮學習,求得真學問,還要注重身心健康和道德健康,求得做真人。

一、道德健康的內涵及衡量標準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要求人們不能僅僅以軀體狀態來評判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而應該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綜合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健康,從而將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大范疇。

“道德形成于人類社會生活,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調整著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關系。道德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道德,它如同陽光、雨露、空氣,須臾不可缺少。道德要求適用于每個人,規范每個人的一生,做人要從德開始,德是人之心、人之性、人之魂?!盵2]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是否健康,一般基于以下標準:一是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在追求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人們的行動會不自覺地以滿足個人需要為出發點,但切不可損害他人的利益,即利己而不損人。二是具有辨別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的是非觀念和能力。如果一個人美丑不辨、羞恥不知,將人道規范、文明秩序、法制尊嚴都視同兒戲,他對社會將造成怎樣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難想象的。三是能夠按照社會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思想及行為。社會道德規范不是單一的個別的要求,而是包括原則、準則、戒律、標準等多層次多方面要求在內的規范體系,是特定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們共同組成一個規范之網,將人與人、人與社會聯系在一起,保證社會生活正常進行。四是履行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義務,不違背自己的良心,能為人類幸福做應有的貢獻。因此,責任感、義務感、良心感是一個人道德健康的重要標志。道德健康是人的健康之首,也是社會文明之根。擁有道德健康,擁有善良、愛心、自信,不管對個體本身還是對社會來講,都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一大飛躍,因而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追求。

二、道德健康有助于身心健康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觀點認為,個體在生理、心理上與外界社會三者之間如果保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就意味著完全健康,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將會導致機體的平衡狀態失調,人就處于不適或疾病狀態。而造成這種平衡失調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外,還有社會因素和道德因素。當一個人自認為自己的言行對他人、對社會有利時,就會以此獲得心地踏實、心境平和,產生一種愉悅感、價值感和崇高感,從而體驗到一種愉快,這種愉快就叫道德愉快。而精神的愉悅與道德的滿足感均有助于身心的安泰??茖W研究表明,道德愉快不僅能促進人體內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增加機體的抗病力,促進健康長壽,同時還有減輕和消除精神痛苦的作用,并對人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信心、勇敢、堅忍不拔和樂觀進取等優秀品質的堅實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德健康是人類健康的第三通道。而有悖于道德準則的人,因其胡作非為必然會導致精神緊張、恐懼、內疚等不良心態,使人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終日,這種痛苦就是道德痛苦。美國著名心血管專家威廉斯博士,從1958年開始對225名醫科大學的學生進行跟蹤觀察,25年后,發現其中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率高達 14%,而性格隨和的人死亡率僅為2.5%。更有趣的是,這批人中的心臟病患者,惡人竟是善人的5倍。個中道理不言而喻。從生理上來講,一個人如果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郁、幻想、失望、悲傷、苦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擾亂清靜之神,使心神處于無休止的混亂之中,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而發??;如果遇事常斤斤計較,既要算計別人,又要防備別人對自己的暗算或報復,特別是做了缺德事,難免心里緊張,大腦整天不得安寧,體內各系統功能便會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各種疾病便會接踵而來。相反,有道德修養,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達、樂善好施、心地坦然、心理寧靜的人,則有利于神志安定,氣血調和,人體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規律地進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有益于身心健康,自然有益于延年益壽,這說明養德可以養氣、養神,進而養生,這也正是古人說“仁者壽”的重要原因所在。由此可見,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得失,節制對私欲和名利的奢望,掙脫名韁利索的困擾,與人相處善良正直、心地坦蕩,遇事出于公心,凡事為別人著想,這樣便無煩憂,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內心里崇高的道德,頭頂上燦爛的星空。道德健康是心靈秩序的看護者與維系者,促使物與心、靈與肉、行與神、理與欲等諸多方面的協調,使人身有所適,魂有所系,心有所安。也正因為如此,古人有“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君子心悟躬行,則養德養生兼得之矣”,“若德行不修,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等勸世良言。

三、道德健康有助于學習成才

構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知識、能力、素質。但就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地位作用而言,現代教育科學根據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結論,這就是:知識與能力相比較,能力更重要;能力與素質相比較,素質更基本。這是因為,素質不僅對于人的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而且對人的性格、氣質形成也有重要影響,它是一個人長期起作用的品質和能力,是贏得一切的真正資本。人才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身心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等。其中道德素質在個人成長方向和動力上起著引導與保證作用,因而是個人學習成才、立功立業必備的首要素質。誠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盵3]640首先,德是才之“核”。也就是說,德是才的重要內容,德本身就是才,是作為人格力量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才干和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德性本身所固有的才力屬性及價值。古人崇尚的經世致用之才,就是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之德就是這一人才標準的首要因素?,F代教育學也認為,一個人成才除了應具備一定的智能因素外,同時還必須具備包括理想、道德、意志、情感、氣質、動機等內在的非智能因素。非智能因素作為智能因素的動力和靈魂,與智能因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人才成長所不可忽視的。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都說明,人格就是力量,德性就是才干,而且是其它任何智能因素都無法替代的力量和才干。其次,德是才之帥。人才的素質雖然是多方面的,但總起來說基本上是德與才兩個方面。其中德體現了個人服務社會的方向,才是個人服務社會的本領。德與才在人才素質結構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但又不是并列對等的,其中德居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古人云:“德者,才之帥也”,“德是進智之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德與才的關系,無才無德是“廢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德厚才豐才是祖國和人民放心和滿意的“合格品”、“上等品”、“優等品”?,F實生活中就常有這樣的現象:一個沒有德性的人,其知識越多、才能越大,對社會和人民的危險也越大;一個德性不好的人,即使再有才干,也很難為社會所接納。智慧再高,無德就會使智慧失去光芒;知識再多,無德就會使知識無法發揮作用;能力再強,無德就會使才能害人害己,甚至禍國殃民。誠如古人所言:“有才有德謂之賢,有才無德害不淺?!比藗兓蛟S還記得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由“熊貓燒香”病毒引發的那場網絡災難?!靶茇垷恪辈《镜闹圃煺呃羁】芍^是才能出眾,然而由于他為了炫耀自己技術的不良心理,被擅長“病毒商業運作”的“生意人”王磊和張順所利用,結果使上千萬臺次的電腦遭到病毒攻擊和破壞,給眾多個人用戶、網吧及企業局域網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被《2006年度中國大陸地區電腦病毒疫情和互聯網安全報告》評為“毒王”。李俊及該案中的另外3名獲刑者,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批因制造計算機病毒獲刑的人。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是決定其能力才華是否朝著正確合理方向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力量和因素。再次,德是成才的精神動力。一個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崇高的追求,才會激發起強烈而持久的成才熱情,才能把報國之志變為刻苦學習的效國之行,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材、棟梁之材。因此,道德健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青年實現理想抱負、創造社會價值、為祖國和人民謀福利的根本動力。

四、道德健康有助于事業成功

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人如愿以償,有的人卻進展甚微,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道德與心理健康水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能使青年人更好地發掘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進步和成功。同時,人是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步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而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方法,都離不開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道德,能幫助青年人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學會正確的擇取,懂得什么是應該追求和堅持的,什么是應該拒絕和放棄的,從而不迷失人生方向。良好的道德還有助于青年人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去客觀、如實地看待和評價事物,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鏡,從而使人真實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有意義。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把健康的品格、扎實的作風、正確的人生態度視為首要條件的重要原因。應聘者如果在品德與能力之間兼得最好,如果難以兼得,品德永遠比能力更重要,品德永遠是第一選項。此外,良好的道德能使青年人融入社會和集體,從中獲得智慧和力量,充實和完善自己。任何一個現實的人,都是社會的人,是集體中的一個分子,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生存和發展。不管一個人的才能有多大,一旦離開集體,就會像從烈焰中迸射出來的火星一樣瞬間熄滅,像一滴水離開大海一樣迅即干涸。由于任何一個具有一定功能的社會集體,都是靠一定的規范來維系的,所以,一個人要成長、進步、發展,就必須首先承認和遵守維護這個集體存在和發展的各種規范,唯有這樣,才能將自己融入集體。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在信息化社會,任何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僅靠個人的努力和力量是不夠的,而具備了由“孤軍獨戰”轉向“聯合作戰”的觀念,就會獲得1加1大于2的功效;反之,事事計較個人得失,每每將個人利益凌駕于他人之上,最終只能成為“孤家寡人”,也無法成就一番事業。因此,道德健康有助于青年人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和集體之中,從中吸取力量,充實和完善自己,成就輝煌人生。這對于在高度集中、組織嚴密、以集體活動為中心的軍人集體生活工作學習訓練的軍人來說尤其如此。

五、道德健康有助于生活幸福

蘇格拉底曾說,道德討論涉及的絕不是普通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應當如何生活的大問題。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成為人,他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為什么生活會有意義,是因為道德價值與其他價值一樣,其宗旨也是為了促進幸福人生或美好生活。有位思想家也提出,一種倫理學就是一種好的生活的學說,它教出一種好的生活道路,把人引向最高的幸福。在這個意義上而言,生活就是道德??梢哉f,道德時刻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茅于軾在對人生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后提出一個著名而重要的觀點,這就是:“我們講道德有根本的原因。因為財富并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快樂或者幸福才是最終目標。財富只不過是得到快樂的渠道之一?!盵4]而一個人生活的幸??鞓放c否,又與其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是是否有濃濃的親情、真摯的友情和美好的愛情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關于親情、友情和愛情之于人生幸福的重要意義,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作了獨到而精辟的解讀:幸福就是當你生病時,圍繞在你周圍的父愛母愛;幸福就是當你失落時,朋友給你的關心;幸福就是你深愛的人也深愛著你;幸福就是和親人、朋友、情人有說不完的話;幸福就是無論你是歡樂還是痛楚、是順利還是遇挫、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永遠敞開寬廣的胸懷接受你的親人、朋友、戀人、愛人……所以,心理學家有言:“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豐富是人際關系的豐富?!倍己萌穗H關系的建立,尤其是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獲得,又與個人的道德品質有著直接而重要的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際關系中最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品質有信任、忠誠、熱情、支持、幫助、幽默、寬容等。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形容詞,并讓大學生們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統計結果表明,評價最高的人格品質是“真誠”。在其他8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有5個與真誠有關,它們分別是: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等內在的個人特性;其次才是幽默、有涵養、禮貌、有能力、聰明等影響際吸引的重要因素,最后是外表的特點,比如容貌、體形、服裝等因素。這表明,忠誠的品格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維系情感的靈魂。一個對親人不忠、對朋友不忠、對愛人不忠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濃濃的親情、真摯的友情和美好的愛情的,同時也是遭人唾棄的,因而也就享受不到親情、友情、愛情之于他或她的幸福的。另外,給予、奉獻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和美婚姻關系、和睦家庭關系,維系親人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情感的重要因素。當然,這里所說的給予、奉獻不單單是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尊重、理解、慰藉、體貼、關懷、勉勵,有舍才會有得,有付出才會有回報,那種只想索取而不愿給予、奉獻,自私、吝嗇、鐵公雞一毛不拔的人于情于義是講不通的,于理是不道德的,是無法建立起健康和諧人際關系的,即就是一時建立了也不會長久的,因而注定是孤獨的和不幸的。因此,要讓親情、友情和愛情幸福之花伴隨我們一生,就應當用坦誠去培育,用熱情去澆灌,用理智去修剪,用愛心去防蟲,用生命去維護。同樣,積極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塞利格曼等研究認為,智慧、樂觀、友好、尊嚴和慈祥等在內的24類積極人格特質,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積極力量的六大美德,即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制和卓越,為個體提供穩定的內在動力,是個體產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個體只有不斷培養和擁有這些積極人格特質,才會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使生活更充實,使幸福常駐。[5]

當然,道德健康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道德健康是萬萬不能的。道德健康可以為身心給以養分,可以為人生增加資本,可以為生活鋪平道路。 “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弊鋈说慕逃墙K身的教育,做人的學習是一輩子的學習。讓我們在學習中修德,在實踐中提升,把美德植入心田,把美德付諸行動,做到顧公德、講私德、明大德,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個道德健康的人,這無論是于國、于家,還是于人、于己,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盵6]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1-4-30.

[2]高長清.夯實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根基[N].解放軍報,2009-5-4.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茅于軾.幫助別人享受人生是最大的快樂[N].中國教育報,2010-9-30.

[5]張學俊.積極心理學:心理學研究價值的重新回歸[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4).

[6]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11-29.

作者簡介:張學俊,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軍人心理學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陳合營)

猜你喜歡
青年意義人生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人生中的某一天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詩里有你
獨一無二的你
斜倚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