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傳統文化看李約瑟難題

2014-07-04 12:55惠美英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符號化技術科學

惠美英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摘要:中國科學史家,英國人李約瑟博士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試圖解決這個難題。然而,這么長時間過去了,難題似乎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但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卻能帶來人們對推動科技發展的因素的思考,這個問題也被稱為一只“會下金蛋的鵝”。本文試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中國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對這一問題給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李約瑟難題;科學;技術;解釋力;符號化

一、問題的提出

英國科學家,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如果我的中國朋友們在智力上和我們完全一樣,那么為什么像伽利略、脫里拆利—斯蒂文、牛頓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或印度人?為什么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么中國直到中世紀還比歐洲先進后來卻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么會產生這種轉變呢?”① 問題提出后,引起了無數的爭論。各種試圖回答的方法層出不窮。李約瑟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在《中國在科學技術史上的地位》一文中回答認為歐洲在近代、現代科學技術的大大超越中國史因為與中國相比歐洲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歐洲歷史發展的具體條件,歐洲封建社會的形式、歐洲重商主義和工業的建設日益增長的需要等。雖然他給出了回答。但他自己也覺得這個回答不能說明問題。其他的回答也很多。從社會、政治、思想、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進行過分析。甚至有觀點認為李約瑟難題根本就是一個偽問題,認為中國科學技術在很長時間里世界領先根本不是事實,而是中國人最近的那種類似于阿Q那種“老子先前比你們闊多了”的心理。那么在分析和解決李約瑟難題之前首先要確定這一問題的存在性,即中國是否在從古代直到17世紀在科學技術方面世界領先。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從古文字,青銅文化農耕技術,到秦王朝建立,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就走在人類文明的前列。和西方的希臘文明東西相望。從中國秦王朝的建立,封建社會的開始直到17世紀的明王朝,中國產生了像張衡、祖沖之、徐光啟、郭守敬、沈括、李時珍等的科學家。還有大大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的“四大發明”。尤其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中國科學技術居于世界絕對領先的地位。這時期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約占54%。李約瑟博士對中國古人的科技成果大加贊賞,稱中國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保持了讓西方望塵莫及的高度。中國古代科技的領先絕非是阿Q式的“先前闊”,而是“確實闊”! “遙遙領先”、“望塵莫及”兩個詞足以形容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到17世紀后,西方隨著文藝復興,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而中國依然在東方沉睡著,閉關鎖國,做著“天朝大國”的迷夢。從17世紀到19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發明僅占世界總發明的0.4%由上可見,李約瑟難題是真問題而絕非偽問題。

二、“科學”的辨析

在討論中國科學技術的李約瑟難題之前,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何謂“科學”?,何謂“技術”?也就是說,在文明使用“科學”或“技術”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所指謂的到底是什么?這一問題,似乎并沒有討論的必要,根據馬克思的看法,科學是人類對自然界(包括人類社會)的認識能力,技術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這一觀點似乎也頗為大眾所接受,討論的焦點似乎不應當在這點??墒聦嵣?,考察各種關于李約瑟難題的資料,會發現,各種觀點中,雖然都用同一個“科學”這個名詞,但事實上他們所指謂的卻并不一樣,這種名詞概念定義上的不一樣也是彼此觀點分歧的一個原因。對于“技術”的定義,人們一般還都比較一致。一般認為:“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運用科學知識,在改造、控制、協調自然的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勞動手段、工藝方法和技能體系的總稱;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創造過程的統一;是人類在歷史過程中發展著的勞動技能、技巧、經驗和知識;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規律的方式和方法;是構成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部分。技術負責“怎么做”?技術最關鍵的是它的效用性,只要它能解決實際問題就可以了。而科學則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解釋力是衡量一個科學理論的重要指標。能解釋問題,則認為這一理論是正確的;反之,則認為是不正確的。解釋力強的理論被認為比解釋力弱的理論有更強的真理性。那種認為科學是對真理的表述的觀點是太過自負的表現。同時,西方近代科學是基于一定的理論結構的,是一種類似幾何學體系的公理化結構,從前提,經推論,到結論。以實驗為導向,追求理論的自洽。這是西方的科學。如果以西方科學作為科學的標準模板,以這種科學來對照中國古代,那么,中國古代可以說沒有科學。但從科學是理論與現象的統一,科學是對現象的理論化,系統化的解釋來看,中國古代是有科學的,但這種科學和一般意義上的西方科學的科學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這里,我將用科學就是一種解釋力的觀點來認識科學,同時對中國和西方科學的特點的差別做一些分析,以此來回答李約瑟難題。

三、試答李約瑟難題

在明確了李約瑟難題的存在性和認為科學是一種解釋力的前提下,再來考察中國科技從古到今,從繁榮、領先到凋零、落后的原因??茖W技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的發展、產生總和一定的社會環境相關的??茖W技術可以通過提高生產力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同時社會對科學技術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力來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影響包括很多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教育的等等。不同的社會環境,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用是很不一樣的,既有可能促進科技的發展,也有可能阻礙科技的發展。同時,科學技術有其內在的結構,它的發展除了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外,還有其內部自身的原因,內外因的共同作用,影響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考察到這些因素后,可對李約瑟難題做如下邏輯結構的回答:從外因即中國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內因即中國科技內部結構的原因來找出問題之所在,看看為什么會導致這種問題的出現??梢哉J為,導致“李約瑟難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

一定的地理位置,社會歷史和文化,培育著一種相應的思維方式。一個地區民族的思維方式的成因也很復雜,但其結果卻是很明了的。且具有很強的慣性。思維方式是人類理性認識的活動方式,是思維主題按照自身的需要與目的,運用思維工具去接受、反映、理解、加工客體對象或客體信息的思維活動的樣式或模式,其本質是思維主體、思維客體、思維工具三者關系的穩定的、定型化的思維結構,中國古代的思維,從商周,春秋時已經基本形成,并在后世不斷強化,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中國思維模式。

對思維對象的把握,中國傳統思維方式表現為一種整體性的傾向,將宇宙萬物理解為一個整天整體的、發展的、和諧的有機整體,強調事物的相互聯系,整體功能。在哲學中表現為“觀象取物”的思維模式。以象征,類比來把握認識對象。把整個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一”來把握而不去進行分析的研究與認識。在構建思維方式的過程中,中國古代表現為直覺性、經學性的傾向。直覺性指思維過程中依靠個人的直覺與體悟。對事物的本質、規律做出認識。無邏輯過程,也無思維的連續性,完全依靠思維主體的感覺。且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莊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主“坐忘”。禪宗的“直指本身”等。對事物的直覺性思維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極其重視個體的直覺,個體通過經驗、玄思,體悟得來的觀念被認為是不可懷疑的,不需要通過外界客觀的標準來評價的。但個體的經驗、體悟往往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觀性。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所經驗到的、體悟到的就很不一樣。由于排斥客觀的評價標準,那么,每個人的觀念都可以被認為是正確的,也都可被認為是錯誤的。這與科學追求真理的確定性大相徑庭,于科學的進步是極為不力的。

經學性的傾向更是對近代科學精神的極大反叛。經學思維方式主要表現在崇拜圣人和崇拜經典。把傳統視為絕對的權威,有強烈的崇古和復古的傾向,“圣人者,百世之師也”,對經典的崇拜將圣人和經典升華、抽象、神化,并固定下來成為一種規范原則,不容遣返,使得一部《論語》經兩千年被作為標準教材。后人對這些經典所做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維護。斷不敢有置疑,否定的行為。即便有,也被認為是大逆不道,被群起而攻之。而近代科學所需要的則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精神。沒有對經典的叛逆,就沒有近代科學的進步。幾乎近代科學的每一次重大的進步,從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到玻爾、愛因斯坦,都是沿著對既定經典的直接反叛的道路走過來的。

故中國傳統思維中的直覺性和經學性的特點,使得近代科學想從中國發生成為不可能。

2. 中國古代重實用,輕理論的實用主義思想,排斥類似西方近代科學理論的形式。

中國傳統的科學與技術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天文學、軍事、醫學相關的問題上。中國是一個有很強實用傳統的國家。一切的活動都應當有其實用的價值才會被認為是必要的。農業相關的生產,如農耕、林業、漁牧業都是為了提供人們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質資料。所以,與這些學科相關的就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如《齊民要術》等。天文學的研究也是為了需要制定歷法以指導農業生產,制定政府的像戰爭,徭役等的計劃。軍事相關的如火藥,兵法等也是出于防御外敵和侵略擴張。醫學的發展也是這樣。還有一些為了滿足王公貴族的奢侈而發展起來的一些技藝,但這些技藝都被當作消耗來看待的,只是一種消費品,而不具有任何實用價值。再一個,中國古代有極其濃重的“重農輕商”的傳統,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在中國“民以食為天”的思想影響下,農業生產就社會各個階層都認為是首當其沖的重要事情。而商業活動則被認為是不能創造財富的活動。而且,商人一直被認為是社會的蠹蟲,不能為社會創造任何財富。而推動西方科學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工商業,市場的需求甚至成為了推動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力量。

3.中國從古代一直到17世紀從來沒有過一支職業的科學家隊伍。

西方的學園,大學,直到近代的科學院等,都是一些專門的科學機構。在西方,也有許多雖不依靠任何機構,卻自覺地成為職業科學家的人。但這在中國古代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果非要舉一個,那就只有沈括一人。

研究科學技術,必須是一些有知識基礎的人,最起碼得需要一定的讀寫能力。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四書五經”。而且他們的地位一般都是比較低下的,即便他們有興趣自發地從事科學研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當然,也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如醫學家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張衡曾任尚書郎,徐光啟甚至官至禮部尚書。但這些任的出任官職,也都只是為封建權力機構效力而已。且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頭腦中從來沒有動搖過?!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何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叭胧恕辈攀钦?。讀書、知識只是敲門磚而已。但當這些人官場失意之時,也會暫時有一種淡薄名利,欲出世的態度。

4.缺乏符號化的工具

近代科學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符號化體系。將各種復雜的定義以極其簡明的符號來代替,以簡單的符號運算來代替復雜的思維過程。這對科學研究的深入是很有必要的。如若不然,隨著研究的深入,問題的復雜性會迅速超越人腦所能處理的程度。而中國古代就沒有這種符號化系統。所有的理論,方法都以所謂的“雅文”表述,這使得對問題的理解和研究都極為困難。

綜上所述,在討論“李約瑟難題”的時候,政治的、文化的、思維模式等個個方面的原因都起著作用。影響科技發展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多樣的。這些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科技的發展。只有叢這樣復雜性的的角度綜合分析,才能對“李約瑟難題”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回答。

參考文獻:

[1]夏基松.沈斐鳳 《歷史主義科學哲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劉愛玲.張冀滿 《從社會文化價值因素和社會結構看中國近代科學落后的原因》.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3

[3]單淮 《破解“李約瑟難題”》 理論學刊 2002.5

[4]陳林 《試從中國“傳統思維方式角度解“李約瑟難題”》 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5.4

[5]張風帆 <從科學的社會功能看李約瑟難題>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6

[6]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 科學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歡
符號化技術科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化”思想的實踐研究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關于一階邏輯命題符號化的思考
現代流行服飾文化視閾下的符號化消費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科學拔牙
從藝術區到藝術節:“藍頂”的符號化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