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前我國勞資矛盾的探究

2014-07-04 13:48劉歡李鐳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權益對策企業

劉歡 李鐳

中圖分類號:F2492 文獻標識碼:A

摘要: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勞資關系已成為我國重要社會關系之一。日益凸顯的勞資矛盾已成為我國一個主要社會問題,嚴重地影響到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職工的勞動合同、人身權利、工資、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勞動安全衛生條件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勞資關系中資方處于強勢地位、政府監管不力、工人利益沒有有力的表達渠道和保護機制以及職工維權意識弱等因素,促成了這些問題的產生。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員工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完善制度、健全組織、加強教育、嚴格執法等。

關鍵詞:勞資矛盾;企業;權益;對策

一、引言

企業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單位,企業內部有著不同的利益主體,可以將其抽象為兩大主體,即勞動者和投資者。這兩大利益主體的行為共同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狀況。所以,處理好勞資關系是搞活企業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于正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來說,認真解決存在于勞動和資本關系中的不和諧內容,使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得到切實的保護和實現,是一項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任務。有鑒于此,本文在闡述有關勞資關系矛盾形成的基礎上,探討我國的勞資關系問題,以求在正確解決勞資矛盾中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二、我國勞資矛盾的表現

在我國,由于資強勞弱,勞資矛盾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受損

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受損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勞動力就業難。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總體情況是,勞動力供給大大高于勞動力需求,勞動力的就業空間很小,雇主選擇勞動力的空間則很大,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就業后隨時面臨著下崗失業的威脅。

(二)勞動者的報酬權益受損

勞動者的報酬權益受損表現在:克扣和拖欠勞動者工資;勞動者工資水平增長速度緩慢;普通勞動者工資水平偏低等。工資是勞動者的收入來源,勞動者最為關心的就是工資水平和工資的支付方式。這是勞資關系中最敏感和最基本的問題,也是當前勞資關系中出現矛盾和糾紛最多的領域之一。

(三)缺少必要的勞動保護設施

雖然我國早已出臺詳細的《勞動法》,但為了降低成本,企業仍然忽視職工的勞動保護,讓工人常年在高溫、粉塵、噪音、有毒、有害的環境中工作。據有關部門統計,在生產事故、死亡、重傷、直接經濟損失這四項指標中,非公有制企業分別占總數的 89.3%、89.7%、90%和 90.7%,特別是民營小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嚴重,火災、爆炸、肌體外傷事故比較突出。對農民工職業病的調查中得知,有近一半農民工有過工傷、職業病的經歷。從而可以看出勞動保護方面的問題嚴峻。

(四)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益受損

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益受損主要表現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勞動保障覆蓋率低。目前最受關注的問題是工傷和大病醫療保險尚未覆蓋所有農民工。

三、關于勞資矛盾的解決對策

既然我國企業的勞資矛盾在性質上是人民內部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們只能通過和平的、民主的方式加以解決,而不能采用暴力的、激烈的方式去解決。從這一原則出發,必須從政府、法律、工會以及職工素質、勞資協調機制等多方面綜合性的探尋有效解決勞資矛盾的對策。

(一) 準確定位政府職責,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其工作要真正以全社會的公共利益為目標。政府在勞資關系調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干預是建立和諧穩定勞資關系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我國的國情更是決定了建立和諧穩定勞資關系亟需政府的介入。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政府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既要保護雇主的利益,也要保護員工的利益,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政府部門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稅收和GDP 增加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的福祉。在當前“勞弱資強”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政府既要為非公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又要為非公企業職工維護權益提供積極幫助,努力改變勞資力量的不平衡狀況。

(二) 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

法律是勞動者維護自身權利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建立與健全勞動法律體系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目前,我國勞動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立法層次還比較低,很多是相關部委頒布的規章制度,缺乏法律所具有的權威性和威懾性。要善于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修改現有法律或頒布新的法律,通過不斷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資關系相適應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法規制定出來后能不能有效執行,這是我國勞動法制建設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國勞動法律環境一直存在重立法、輕執行的弊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為了實現制定勞動法律法規的目標,使法律切實成為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傘,我們必須加大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和執法力度。

(三)建立和完善三方協調機制,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成長和發育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政府和工會三方各有自己追求的利益,利益的差別難免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碰撞,為了避免三方利益受到重大損害,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需要建立一個協商機制來平衡各方利益。在這種形勢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應運而生。當前,我國的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還處于發展初期,因而,一旦勞資雙方發生沖突,雙方便赤膊上陣,直接談判。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把工人組織起來,讓工人掌握一定的組織資源,而工人組織的現成形式就是工會。實踐證明,切實代表工人利益的工會,能夠把分散的工人力量組織起來,有效改變單個工人在勞資關系協調中的不利局面。

(四) 提高職工專業技能和維權意識,提高企業主的社會責任感

提高職工的專業技能,增強勞動者的法制意識,對于建立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至關重要。由于非公企業技術設備水平不高,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者的素質沒有過高的要求,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強,因此,求職者在同企業的談判中就不具備討價還價的砝碼。且非公企業的工人大多數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文化素質和自我保護意識較低;加上各自目的不同,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是為著一時的經濟利益,有的工人是抱著學技術、見世面、為以后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打基礎,這就造成了非公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勞資矛盾的發生和發展,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來解決和化解這一矛盾。提高企業主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企業主回報社會的意識是建立和諧勞資關系的思想保障。由于企業主開辦工廠的目的就是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很難意識到個人和企業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必須加強私營企業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讓企業主充分認識到企業作為社會有機體中的一分子,理應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陸岸萍.中國勞資關系演變呼喚企業社會責任建設[J].改革與戰略,2006.

[2]楊永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勞資矛盾和諧假設[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劉穎、莊錫福.新時期私營企業勞資矛盾探因[J].科學社會主義,2008.

[4]尹建軍.試析非公有制企業的勞資矛盾[J]. 理論與現代化,2008.

[5]王玉英.我國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思考[J]. 科學社會主義,2009.

作者簡介:劉歡,女,山西呂梁人,就讀學校: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

李鐳,女,山西呂梁人,就讀學校:云南民族大學哲學與政治學院政治學專業。

猜你喜歡
權益對策企業
意外傷害與權益保護
企業
企業
企業
診錯因 知對策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漫話權益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