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紙幣制度思想研究

2014-07-04 13:48李欣榮
商業2.0 2014年6期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識碼:A

摘要:宋代交子是中國出現最早的紙幣,明朝所使用的紙幣是“大明寶鈔”,然而寶鈔從發行到流通中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紙幣制度崩潰,紙鈔退出流通。其實大明寶鈔從洪武八年(公元1368年)發行以來直到明末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才真正退場,在這二百多年間有不少官員、學者對紙幣的流通作了探討,一些思想家對紙幣的流通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代表人物主要有劉定之、葉子奇、陳瑛等。本文主要從紙幣發行、流通和管理三個方面分析評價明朝思想家對當時紙幣制度的研究情況。

關鍵詞:紙幣制度;流通規律;思想研究

一、對紙幣發行的認識

(一)葉子奇對紙鈔發行的認識

明初著名學者葉子奇認為,紙幣的發行要像鹽引、茶引一樣,只有隨時可兌現,才能暢行。因此,他建議各級地方政府建立錢庫,貯錢若干,作為“錢引”;然后由富室根據“錢引”數量印發鈔幣,“引至錢初,引出錢入,以錢為母,以引為子,子母相權?!?這一建議旨在由政府與民間根據準備金的多少來控制紙幣發行量,非常具有前瞻性,可惜當時明朝當局沒有采納,沒用針對性地改進。眾所周知,貨幣發行準備金是貨幣制度中一項必要項,缺少發行準備金作基礎,紙幣的發行沒有任何保障可言。而這正是大明寶鈔的致命缺陷,如果有準備金作保障那么紙幣的發行與回籠也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幣值也會盡量穩定。

(二)劉定之控制紙幣發行量的思想

對紙幣發行的認識,正統年間翰林學士、禮部左侍郎劉定之認為大明寶鈔貶值的原因是發行數量過多。在控制紙幣發行量這一問題上,他十分欣賞宋代分界發鈔的辦法。他說:“欲酌貴賤之中……必如宋之法,外路以錢會中半而解發,民間以錢會中半而輸納科也。散之無節則大賤,必也如宋之法,三年為限而造一界,一界之數無過百萬可也?!碑斎凰未纸绨l鈔也沒有阻止鈔幣貶值,究其根本原因是一界比一界加大發鈔量。光從分界發鈔的方法來講,劉定之是比較贊成的,他反對無節制地擴大發行量。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劉定之的這一認識是正確的,發行貨幣,尤其是信用貨幣必須控制發行量,并且隨著經濟發展變化要隨時調整。

二、對紙幣流通規律的認識

(一)葉子奇調節紙幣流通量的認識

葉子奇重視紙幣流通的調節,他認為市場的紙幣容量好比一池水,必須出入相通,有入必須有出,否則就不能正常運行,在他看來,貨幣流通量與物價的關系至為密切,市場物價低則紙幣的購買力高,反映出來是流通中紙幣數量少,幣值上升;相反,市場上物價高,則紙幣多,幣值下跌。因此,他主張通過調節貨幣流通量來調節物價:“出之于貨輕之時,收之于貨重之日,權衡輕重與時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奔次镔v時如果由于貨幣過少,則可以增加貨幣投入;反之,如果物價貴時由于楮幣過多,則可以回籠貨幣。這正是經濟學中物價高,流通中紙幣少時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物價低,流通中的紙幣多時,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緊縮銀根。其關于紙幣流通量及相應措施的采取也很符合當今的貨幣流通規律,是具有科學性的。但是此處有個問題就是用什么來回籠紙幣,如果用投放錢庫的錢的方法來回籠,則市場上收回了紙幣,而增加了錢幣,貨幣總量并沒有增減,要減少市場貨幣總量,還得用其他回籠方法。這一點葉子奇沒有講清楚。

(二)劉定之總結出紙幣流通規律

前面已提過劉定之認為大明寶鈔貶值的原因是發行數量過多,因此他總結出紙幣流通規律:“自宋以來率用楮,而楮之弊在于貴賤不中?!蛏僭熘畡t鈔貴,而過少則不足于用。多造則鈔賤,而過多則不可以行?!眲⒍ㄖ倪@一認識是符合信用貨幣流通的實際情況的,也是現代國家調節紙幣流通的依據。

劉定之還認為要使紙幣能夠正常流通,既要注重發行,更要注重回籠。在紙幣回籠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回籠方法為有兩種:一是隨時以新鈔兌換舊鈔昏鈔;二是設法收回流通中的鈔票。他認為,如果不考慮舊鈔問題,只發行新鈔,那么政府只要通過賞賜、俸給等供給渠道逐漸投放新鈔,而通過征收賦稅的回籠渠道回籠紙幣就能保證鈔幣正常流通。如果計劃收回舊鈔,則可通過幾種辦法收回鈔幣,如果政府打算收回舊鈔,就應該取之于商賈,采取厚本抑末的政策,通過稅收途徑收回鈔幣;或者采取納鈔免役的政策,即取之于徒役,民間百姓以贖罪示恩;再一個是用國庫的現銀去收買紙鈔。劉定之的收鈔法和同時代的夏元吉、陳瑛的戶口食鹽法和增加市肆門攤稅等一味打老百姓主意、一味索取的方法相比,其更加能體恤民情,更能體會人間疾苦。

三、提高寶鈔購買力的思想

大明寶鈔是不兌現紙幣,寶鈔的投放渠道有多條,而回籠渠道卻只有通過征收部分商稅一條。特別在明朝初年由于連年征戰不休,政府開支浩大,寶鈔越發越多,而回籠渠道不暢,使寶鈔很快貶值。為了穩定鈔值,明朝統治集團內部圍繞紙幣貶值后如何補救的問題展開了大討論,提出了許多收鈔的建議。

(一)陳瑛提出戶口食鹽法

最先提出增加紙幣回籠渠道的是左都御史陳瑛,他于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八月建議推行戶口食鹽法來回籠流通中過多的紙幣。戶口食鹽法是通過對民間提高鹽價,以高于平時數倍的價格出售鹽,旨在回籠散于民間的過多紙幣,也是通過收縮通貨平衡供求,以達到提高寶鈔購買力的目的。戶口食鹽法曾得到廣泛推行,不過雖然當時其在回籠紙幣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根本辦法,因為它加重了人民負擔,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還破壞了當時號稱“善政”的開中制。

(二)夏元吉提出增加商稅回籠紙鈔

曾主持明初財政事宜達30年之久的戶部尚書夏元吉曾附和陳瑛所提出的戶口食鹽制收縮通貨的主張,在其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之后,夏元吉在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七月提出了用增加商稅——增加課稅項目、增加稅收的辦法來回籠貨幣的主張。他認為寶鈔貶值的原因是發行的多而收回的少,所以造成紙幣貶值。通過回籠貨幣可以減少流通的紙鈔數量,平衡供求關系,有利于鈔法的實行。他提出的既控制紙幣發行量,又通過增添“市肆門攤稅”而回籠紙幣的雙管齊下的通貨緊縮措施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由于大明寶鈔貶值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光靠增稅不能解決問題。而隨著大明寶鈔無可挽回地泛濫成災,夏元吉所提出的增稅回籠紙幣的主張也走向了歧路。

(三)黃福拋白銀收鈔的思想

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在前述收鈔方法未達預期效果且寶鈔不斷貶值的現實下,戶部尚書黃福針對進一步提出了拋白銀收鈔的主張。他說:“寶鈔本與銅錢兼使,洪武間銀一兩當鈔三五貫,今銀一兩當鈔千余貫,錢法之壞,莫甚于此。宜量出官銀,差官于南北二京各司府州人煙湊集處,照彼時值倒換舊鈔,年終解京,俟舊鈔既少,然后量出新鈔換銀解京?!毕敕◤睦碚撋鲜怯兄诨鼗\紙幣的,但是需要從當時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是否可行。明初英宗以前禁銀,且禁開銀礦,當時明政府是否有足夠數量的白銀回籠泛濫成災的寶鈔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機制,拋售的白銀很容易落入豪強貴族手中,并無好處。

以上針對寶鈔貶值所提出的幾個有關回籠紙幣的補救措施,在理論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反映出中國紙幣制度產生四百余年后人們對紙幣管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經驗也更加豐富。但是所有這一切回籠紙幣措施能夠奏效的前提是政府能夠控制紙幣的發行量,而不是政府按需濫發紙幣。從明朝紙幣制度失敗的經驗教訓中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當下強調保持央行獨立性的正確性,要讓央行與行政體系分開,避免貨幣政策受到政府管制的扭曲。

參考文獻:

[1]張家驤.中國貨幣思想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

[2]王玉祥.明朝鈔法論述[J].甘肅社會科學,1997(5):67-71

作者簡介:李欣榮(1989—),女,漢族,山西忻州人,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