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僑高校特色體育課程研究

2014-07-09 23:25肖建忠
高教探索 2014年3期
關鍵詞:體育課程

肖建忠

摘 要:華僑華人是中華文化的傳播受體與得天獨厚的介質。本文通過對華僑高校特色體育課程的重要意義、現實需要和具體實踐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指出貫徹“文化強國”戰略、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實現中華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升華是建設僑校特色體育課程的理論基礎;而服務僑校特色,滿足華僑學子愿望等則是建設特色僑校體育課程的現實需要;最后提出以民族傳統體育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優化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建設具有僑校特色的體育課程。

關鍵詞:體育課程;華僑華人;華僑高校

華僑華人(本文簡稱華僑)是指長期生活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和華裔[1],既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受體,又是重要的傳播介質,在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背景下,華僑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受體與載體,其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大多華僑都發展到了三代或以上,受居住國(入籍國)的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華僑特別是新生代華僑的中華傳統生活方式與文化印記已逐漸淡化甚至消失,其文化的傳承與介質功能也隨之逐步消失。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重塑或強化華僑的華夏文化印記,提高華僑的民族歸屬感,發揮華僑的中華傳統文化世界傳播的“橋梁”作用,是僑務工作和對僑教育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在這種背景下,華僑高校(本文簡稱僑校)不僅承擔著新生代華僑人才培養的任務,更承擔著對其教授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僑校體育課程不能與其它高等院校一樣,將西方體育文化為主導的現代體育內容作為核心課程體系,而應建立起以“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傳播”為特色的個性化體育課程,以實現對僑培養人才和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雙重目標。

一、僑校與僑校特色體育課程

1.僑校的創辦與發展

僑校是指國內、國外以招收華僑子弟為主的學校。在國內,僑校是指由各級僑務部門直屬的,以招收華僑子弟為主的學校。本文的僑校是指以招收華僑為主的高等學校,包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直屬的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等等。僑校的創辦可追溯到1906年的清末。在南洋華僑子弟歸國求學的熱望下,清末五大臣之一,兩江總督端方在南京創辦了第一所以招收華僑子弟為主的華僑校學?!吣蠈W堂(暨南大學的前身)。[2]解放后,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回國接受教育的需要,我國先后在華僑較多的地區創辦了華僑大學、華僑中學等一批以招收華僑為主的各級學校。目前,我國僑校已培養了華僑學子10萬余人,在校華僑學生達8千余人。僑校跟其它高等學校不同,她是在國家出于對本國僑民教育的基礎上,由基礎教育逐步發展起來的高等教育,具有濃烈的民族傳統教育的色彩,肩負著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重任。[3]作為為全球華僑服務的教育,立足“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會通中外”成為僑校的一種普遍的辦學思路,他們正沿著這一思路探索建設個性化和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

2.僑校特色體育課程

僑校特色體育課程是指反映僑校特點與規律,有別于其它院校的個性鮮明的體育課程,既包括體育課堂教學,還包括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與體育有關的隱性課程。僑?!盀閮S服務”的特點決定了僑校體育課程承擔著增進華僑學子健康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雙重任務。因此,僑校特色體育課程應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要教學內容,實現身體練習與文化傳承的有機融合,體現僑校身體育人與民族文化育人的特色。

二、僑校特色體育課程的重要意義

1.貫徹實施“文化強國”戰略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偉大成功,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社會現實表明,我國要在經濟建設上取得新的突破,必須要有強大文化作為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此,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我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以“文化強國”為目標,促進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的偉大戰略。這就要求不僅要繼承和發展中華優良傳統文化,還要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以提高我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在這種背景下,僑校體育課程應因應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求,以作為中華文化精髓的民族傳統體育為課程內容,發揮其面向作為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受體與介質的華僑優勢,為促進祖國文化的傳承和世界傳播,推動我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服務,貫徹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服務。

2.維護中華文化安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更是一種抵御外族入侵的“軟武器”?!笆チ宋幕?,一個民族的特征也將隨之消失,最終可能融合在強勢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盵4]在全球化進程中,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各種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許多民族文化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不少民族文化在文化融合中被西方強勢文化所同化而逐漸湮沒,危及本民族文化乃至整個民族的安全。中華民族文化也不可能置身于事外,特別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西方體育文化的入侵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生存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僑校體育課程應發揮其面向華僑學子的優勢,將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將中華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國并發展壯大,在文化大融合中掌握主動權,對提高我國傳統文化抵御外來文化的侵略,維護民族文化傳統和文化安全,保持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獨樹一幟具有深遠意義。[5]

3.實現中華文化到世界文化的升華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要取得新的輝煌,必須走向世界大舞臺,與世界強國進行競爭。要做到這一點,中華文化要發揮其先導和支撐作用,讓世界人民通過中華文化去了解、熟悉和接納中國。另外,我國要成為國際國家,民族文化就不滿足于停留于國家文化的層面。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國際國家論”中曾說:“日本越要成為國際國家,就越要思考……如何在世界上傳播日本文化!”[6]可見,實現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升華,成為事關國家和民族發展前景的重要而迫切的事件。華僑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國度里,是得天獨厚的中華文化傳播介質。他們將中華文化帶到他們的居住地,與當地的民族文化進行交流、融合,產生新的文化,適應于他們生活的地區和一道勞作的民眾,逐步演變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7]因此,華僑的文化傳播作用一直以來都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僑校體育課程應更加主動承擔起新生代華僑民族體育文化教育的重任,通過他們將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帶到世界各國,為實現中華文化向世界文化升華而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僑校特色體育課程的現實需求

1.為僑服務,服務僑校特色

僑校是由華僑倡議和捐資建設,為華僑子弟教育服務的,以華僑為培養重點,面向海外的華僑教育基地。老一輩華僑倡議在國內辦僑校,將其子女送回國內讀書,除了寄望他們學習到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更希望其后代能學習和感受祖國文化,增強其民族文化與身份認同感,確保其中華兒女印記永不褪色。因此,僑校除了要以科學知識育人之外,還要通過中華民族傳統進行文化育人。這就決定了它跟其它普通高校在辦學宗旨、目標定位、課程體系以及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應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僅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還要體現為僑服務的特點,反映為僑教育的個性特色,更好地為僑服務。我國著名僑校暨南大學的“僑校+名?!卑l展戰略和中國華僑大學的“傳播中華文化,為僑服務”辦學宗旨都圍繞“僑”做文章,突顯了“僑”特色。作為僑校課程組成部分的體育課程體系也不例外,除了要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增進學生的健康之外,還要將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教育與傳承納入其課程內容之內,做到既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又體現僑校特色和“大華文教育”理念①。

2.滿足華僑學子對學習中華文化的愿望

盡管華僑學生出生在國外,但是,血脈相連使他們對祖國文化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學習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往往是他們的最大愿望。筆者對暨南大學2010、2011級的212名海外華僑學子的調查表明:有557%被調查者認為學習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是歸國學習的最主要原因;在調查過程中,不少學生表示為了到國內學習中華文化和領略中華文化的真諦,他們甚至放棄了到歐美國家名校求學的機會。在體育課課程內容選擇方面,有520% 的被調查學生首選武術、舞龍舞獅、健康活動(如導引、五禽戲)等中國民族傳統項目,超過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現代體育項目;有超過612%的被調查對象希望增加一些有關民族體育文化知識的內容??梢?,華僑學子有著強烈的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愿望。因此,僑校體育課程也應因應華僑學子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需求,建立以傳授民族傳統體育技能,傳播民族體育文化為主體的僑校特色體育課程。

3.發揮僑校的文化傳承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备咝2粌H是科學知識傳授的場所,還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基地。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發揮其文化傳承創新作用,提高我國民族文化適應性是高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僑校應抓住教育對象主要是華僑學子的特點,在課程內容和教學實踐中實現科學技術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的融合,借助華僑作既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又是文化世界傳播的天然介質優勢,發揮高校的文化傳承與傳播作用。當然,體育課程也不例外,它不但要以提高華僑學子的運動技術、增進健康為目標,還要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為己任。這就要求體育課程要探索將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的特色建設之路,發揮體育課程在高校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

4.發揮體育課程的文化育人作用

一直以來,僑校體育課程都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增進健康為目標的,其文化育人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體育課程更需要融入學校的育人大環境之中,發揮其文化育人作用。特別是僑校,由于承擔著增進學生健康和中華文化傳播的雙重任務,因此,其體育課程不可能像其它學校體育課程一樣只貫徹“健康第一”理念,而是應該將“健康第一”理念與中華文化傳播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健康”與“文化育人”兩不誤。要做到這一點,僑校體育課應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外化物——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體育教學實踐中,實現由過去體育課單純的身體育人到身體育人與文化育人相結合的轉變,發揮體育課的文化育人作用。

四、僑校特色體育課程的實踐

1.以民族傳統體育為課程的主要內容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我國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人們喜聞樂見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它是相對于現代西方主導的現代體育而言的,不同于少數民族體育概念。民族傳統體育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心中已成為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征。由于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文化長期積淀形成,反映我國民族意識、文化心理、價值觀與審美心理等精神生活領域的特征,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外顯客體。也就是說,通過體育課程學習民族傳統體育實際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體驗與內化過程。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包括武術、舞龍舞獅、賽龍舟、拔河、健身活動(如導引、健舞)等幾大類,其中武術還包括套路、博擊運動、功法等等。僑校體育課程可根據本校場地設施等的實際情況,將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劃分武術套路模塊、散打博擊(華僑多稱散手)模塊、舞龍舞獅模塊、劃龍舟模塊、健身娛樂模塊(五禽戲、木蘭扇等)以及其它民族體育模塊(可由地方特色民族體育組成)等由華僑學子根據自己興趣和愛好進行自主選擇,以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8]

2.優化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源遠流長,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各種流派林立,分支眾多,而且不同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有著其自己的特點,單靠每周2節體育課是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的。因此,如何根據華僑學子的特點,進行有針對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以獅舞為例,中國獅舞分為南獅和北獅。由于華僑主要來源于廣東、福建一帶,接觸更多的是南獅,對南獅的理解也深刻些,因此南獅也會更受歡迎。故而,在教學時就以南獅為主,同時對他們介紹北獅的情況。再如,武術門派眾多,在東南亞華僑中流傳較多的主要有南拳、詠春拳、迷蹤拳等等,因此,在教學時應選擇廣受華僑學子歡迎的門派,按不同學期進行教學。如:第一學期以教授南拳為主,第二期則以詠春拳為主,第三期則以迷蹤拳為主要內容等,讓華僑學子學習和領悟更多的中華文化,并進行文化內化。

3.文化感染與技能教學并重

中國傳統體育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不理解其中文化真諦和文化背景是很難真正學好民族傳統體育的,缺乏內涵文化支撐的民族體育只會形似而神不似。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但要教授民族傳統體育的技術動作,還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課程進行該項目的文化背景介紹,讓學生掌握該項目的文化內涵。如進行太極拳教學時,應介紹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并分別介紹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的特點,讓學生在練習太極拳時將文化內涵融合在一起。另外,體育場館布置可“還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場景,發揮情景的感染教育作用。這既有利于太極拳動作技術的掌握、增進身體健康,又能讓學生更好地領略中華文化的內涵,便于這些華僑學子在學成之后,將其所學習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帶到國外,并將其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4.課內外有機結合,形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場”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博大精深,僅靠課內教學顯然是不足夠的。因此,僑校應根據自己學校的現實情況,建立各民族傳統體育社團,如武術社團、龍獅社團、五禽戲社團、太極拳社團等等,在課外組織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讓華僑學子們在活動中感受中華文化。另外,還要借助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僑文化發展基金資助的中華才藝(武術)培訓基地、中華才藝(龍獅)培訓基地、中華才藝(龍舟)培訓基地等開展一系列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僑校內形成一系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場”,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華僑學子的中華文化感悟,并逐步提高其文化與身份認同感,實現體育課程的身體健康與文化傳播雙重目標。

注釋:

① 中國華僑大學校長丘進教授提出了“大華文教育”理念,開拓性地將原本針對華僑華人青少年后裔從事的語言文化培養,拓展到其他所有領域。也就是說,只要大學里面有這樣的專業、條件,有這樣的教師、學生,只要涉及到這樣的范圍,我們都把它納入華文教育,這樣就不局限于招收華僑華人青少年后裔,不單單是外派教師去國外華文學院及其僑校教書或者是舉辦短時間的夏令營。

參考文獻:

[1]王望波,莊國土.2009年華僑華人概述[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8.

[2]胡軍.百年僑校:民族、文化與使命[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3.

[3]劉人懷.全球化進程與華僑高等學府的重要使命[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2,24(6):1-7.

[4]鄭曉云.中華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21 世紀的強盛——兼論祖國統一[J].云南社會科學,2002(6):53-57,64.

[5]王銘,趙建華.淺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華民族認同感[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9,28 (1):4-5.

[6]趙建明.關于日本“國際化”歷程的思考[J].復旦學報:社科版,2001(4):58-65.

[7]劉人懷.全球化進程與華僑高等學府的重要使命[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2,24(6):1-7.

[8]文明華,王振,隋文杰.關于僑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系列課程的理論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4):126-127,137.

(責任編輯 于小艷)

猜你喜歡
體育課程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安全防控研究
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情況綜述
論幼兒園男教師在體育課程中的優勢
體育課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的關系探研
依托民間游戲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研究
拓展訓練納入中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引入初中體育課程的可行性解析
對高職護理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初中體育學困生轉化策略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