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研究

2014-07-25 13:18秦隴一宋丹霞
關鍵詞:保障機制高校

秦隴一+宋丹霞

摘要: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是高校辦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目前,我國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總體效果不容樂觀,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高校尚未形成有利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要提高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必須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即: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完善科研評價機制;構建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機制;完善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運行機制。

關鍵詞: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081-03

據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32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有些地方甚至高達70%-80%?!按髮W生”早已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高等學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主體是應用型人才并非學術型人才。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蹦壳拔覈咝H瞬排囵B定位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人才培養結構不夠合理, “學術型”人才供給相對過剩, 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越顯匱乏。培養大量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理念、培養模式和戰略的重大轉變,也是高校提升辦學實力和學生就業、創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一、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特征

我國學者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系統研究始于21世紀初,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含義、特征、模式、主要障礙、培養體系和培養途徑等問題。袁東(2011)認為,應用型創新人才,首先,它不是那種“拔尖創新人才”;其次,它是應用型的;第三,它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它的定位應該是:有良好專業素質和受過良好創新能力訓練的應用型人才,也就是說,人才類型是應用型,人才素質和能力結構突出創新要求。

蔡娟(2010)、范躍進(2006)等學者也闡述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特點[1-2]。筆者認為,應用型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夠運用系統化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工作實踐中取得創新成果的專門人才。

二、應用型創新人才保障機制缺失的原因

(一)大學的功利化與行政化傾向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2009)指出,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系統集成度較差,對人才培養這一復雜系統的認識不到位,普遍存在管理條塊分割、教學工作系統不協調,以及教學體系內部宏觀—中觀—微觀教學設計不配套等系統層面的問題[3]。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公辦高校行政化、功利化的大學辦學理念和體制。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校長的選拔、任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單方面進行的,導致學校發展思路和目標必須符合行政主管部門的意愿,但卻不一定適合學校的辦學要求。

嚴重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傾向,致使部分高校領導把主要精力放在能迅速提升其“政績”的科研數據方面,一些高校領導無視科研基本規律,鼓勵教師不理智地申報各類項目、發表論文,熱衷于搞科研“大躍進”,學校不以追求學術卓越為目標,而是熱衷于追求短期的科研業績?!敖裉斓拇髮W充滿功利,創新活動圍繞項目轉,教師的相當精力用于項目申請,真正出于興趣的探究難以得到支持, 大學創新的核心精神難以得到體現”[4]。

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大學體制導致一些高校的戰略規劃、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相適應,課程老化而不愿意更新,學生們沒有學到真本事。這種狀況之所以持續不衰,是因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效果很難在短期內用定量指標來衡量,它與學校在短期內的經濟利益沒有必然聯系。

(二)現有科研評價制度不合理

1.科研成果評價重量輕質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目前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評價存在片面追求科研成果數量,輕質量的傾向,“項目數和經費數額大幅度增加, 而創新的成果增加卻不明顯[5]?!彪m然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據統計,這些科研論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開外。真正極好的論文,在中國還是鳳毛麟角。某省一所知名高校,論文寫得最多的前幾名教師一年竟發表百篇以上,這種近于荒誕的現象不但沒有受到質疑,反被當作一種成就,當事者可以領取數額不菲的獎金,并作為升職晉級的臺階,而校方則覺得學術天平上又增加了若干砝碼[6]。

2.即時評價難以全面、準確判斷科研成果的創新

性。所謂即時評價是指依據論文著作已有的轉載率、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統計數據來衡量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運用這種方式評價科研成果質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對于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而且需要經過一定時期實踐檢驗的成果,這種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判斷其創新性?!皡怯裾氯宋纳鐣茖W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鄔滄萍教授認為,“人文社會科學是全局性、戰略性科學……要靠長期的文化積累取得,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歷史的考驗”。其次,一些單位為了提高自身科研即時評價數據,發生互引、互轉、自轉、自引等不良行為,從而影響了學術評價的客觀公正性??蒲性u價制度對教師的行為有很強導向作用,不合理的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科研的短視行為,并有可能引發投機取巧,甚至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的現象發生,并在很大程度上挫傷教師潛心研究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創新素質的提高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教師創新引導能力不足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因為,就后一項新要求來說,對于在傳統知識灌輸式高等教育體制中培養出來、同時又在這種體制的教學模式中長期任教的教師,并不完全懂得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并不真正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至少需要經歷一個轉型的過程。

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許多教師沒有親身參與過本學科領域的實際運作,對實踐缺乏感性認識,難以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次,部分教師在功利體制引導下,重視科研輕視教學,教學與科研脫節,有些教師雖然做了很多項目,但創新能力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科研成果”很難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三,學術泡沫、論文造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創新成果的產出。據有關專家預測,目前我國“論文代寫代發”產業年銷售額或達30億元[7]。

(四)教學制度設計與創新人才培養不適應

1.培養創新人才的理念沒有真正融入教學實踐活

動。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督導和教師考評等教學管理制度都在顯著位置闡明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但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并沒有真正融入實際的教學運作和教學管理活動中,所謂創新人才培養僅僅是一種理念和口號,學生的創新潛能難以得到有效開發,培養創新人才的社會資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以傳授知識為主的“灌輸式”教育仍在部分高校占主導地位。少數教師在教學創新成果得不到學校的鼓勵,為數不多的課堂討論基本上流于形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實習基地利用率不高,畢業實習有名無實。

endprint

2.缺少對教學過程創新性評價的指標及獎懲機制。由于缺乏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學校對教學過程和結果評價只能依據于學生評分、督導評分、試卷評估、畢業論文評估等易于體現標準化、規范化和差錯率等方面的考核內容,很難評價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效果方面的差異性。許多高校同行專家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功能已經基本喪失,從而導致教學和“科研”一手軟、一手硬的狀況越演越烈。

三、應用型創新人才保障機制的構建

(一)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

高校校長的公開遴選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而去行政化的大學校長公開選聘則是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核心所在。公立高校應組建由政府主管部門、社會捐助企業、優秀校友代表、教師代表等成員組成的校 “理事會”。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學校發展的方針、政策,并不直接介入學校日常行政事務的管理。校長是主要行政領導人,由理事會遴選、聘用,向理事會負責,在理事會政策范圍內自由行使職權。校長任期內的主要角色是職業經理人,并要盡快實現由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向教育家的轉變。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承諾任期內不申請新的科研課題,不招收新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新任校長董奇也提出不申報新科研課題等 “四個”承諾,表示要把100%的精力用于學校管理,要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應該強調的是,校長職業化并非去學術化,校長在聘任期適當參與一些科研活動,了解相關學科的研究動態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于提高學校決策的科學性。但不能把過多精力用于專業學術研究,否則大學校長就很難真正回歸本位。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認為:“大學過于功利,大學校長過于功利,對社會將是個禍害?!边^于功利的大學體制與高校創新氛圍的營造和可持續發展是完全相悖的。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大學體制;激勵學校領導全身心地履行崗位職責,促使學校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相適應的協同創新有效機制,這種機制能夠推動學術研究創新成果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啟迪,創新潛能得到挖掘,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建立創新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

1.樹立精品意識,抑制垃圾論文泛濫。高校鼓勵教師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由此而助長教師違背科研規律在短時期內超常規地產出科研成果,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在短期內論文發表和課題申報項目過多的教師,對于這部分成果,應該由院(系)甚至校外同行專家進行審閱和把關,評價這些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關聯性和替代性(或重復程度)。如果這些成果確有學術價值,應該進一步宣傳推廣,產生示范作用;如果這些成果缺乏應有的理論和實際價值,應勒令其整改,并取消相應的科研獎勵。這樣做可能在短時期內會增加科研評價成本,但從長遠看,會形成一種抑制科研垃圾的行為導向,其邊際效益將會逐步提高。

2.發揮多種評價手段的作用。把即時評價、實踐評價和歷史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更加重視實踐評價、歷史評價等長期評價的作用。要規范和完善院、系二級教學組織的學術報告和交流機制,尤其要對已結項、發表及獲獎的較高層次科研成果,在特定的范圍內舉辦學術講座,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推廣高水平成果,以開闊廣大教師的研究視野;二是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三是有利于形成同行對成果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如果是低水平研究成果,必然會在同行面前露餡。要充分發揮院(系)學術委員會和具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同行專家在科研評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健全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機制

1.嚴把教師聘用關,為中青年教師提供實踐的機

會。教師的創新潛質不僅決定其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升,而且會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校在選聘教師過程中應嚴把教師錄用關,通過相應的科學測試方法,來考察新引進教師的創新素質??紤]到我國高校教師的實際狀況,中青年教師在具有扎實理論研究功底的同時,應該讓他們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鍛煉,了解相關業務單位的操作流程,感受相關業務單位創新的實際做法,逐步提高高校教師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行為能力。

2.充分發揮學術團隊作用,不斷提升教師創新素

質。生物學的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及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發達,是因為具備社會屬性。否則,人腦將比現在小得多[8]。目前我國高校多數教師是為了完成課題和論文而科研,而完成科研任務的主要方式是“單兵作戰”甚至是“閉門造車”,而以興趣為基礎的科研交流活動太少。應該支持和鼓勵成立讀書會或建立學術沙龍,交流思想,互相啟發。學術沙龍是一種具有創新功能的教學組織形式, 是一個信息交流空間, 是一種問題探討與解決的方式, 是實現創新的平臺,因其開放、平等、多樣、創新、互動等特性而備受人們的青睞[9]。

(四)完善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運行機制

1.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有效地把本學科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同時,用科研過程中的創新理念和研究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應該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前沿理論、把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內容的差異,對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用方面的創新程度及實際效果,教師指導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等工作的創新成果等內容作為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創新性的基本依據。

2.完善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評價的指標體

系。悉尼大學校長米歇爾·斯賓塞(2011)指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所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具備“提出問題”的能力,才算是具有創新性思維的人才,這樣才會在參與各種社會建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趙靜杰等人(2009)從知識結構、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和創新業績四要素, 構建了企業創新型人才評價指標模型[10]??紤]到許多高校學生缺乏系統的、可持續的創新實踐機會,因而其整體創新能力尚不能在學校學習期間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筆者認為,評價學生的創新潛質更為重要。應該從五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創新潛能:一是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二是創新學習能力;三是業務運作能力;四是交流溝通能力;五是整體創新能力。對這五大能力的評價,可以進一步細化為二級、三級評價指標,以此為基礎進行問卷調查,可以較為全面地掌握學生創新潛能的狀況。

參考文獻:

[1]蔡娟.略論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教育導刊,2010,(6).

[2]范躍進.面向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6,(9).

[3]鐘秉林等.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11).

[4]戚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深層次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

[5]李培根.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之我見[J].中國高等教育,2008,(5).

[6]沈佳.垃圾論文滿天飛[N].山西日報,2012-07-19.

[7]張春海.“論文代寫代發”產業可以休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6-27.

[8]李欣編譯.合作讓大腦更發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5-07.

[9]李雄鷹.學術沙龍:一種創新性研究生培養模式[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10,(1).

[10]趙靜杰等.企業創新型人才評價指標研究[J].管理現代化,2009,(3).

收稿日期:2013-11-10

作者簡介:秦隴一(1957—),男,陜西韓城人,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市場營銷、品牌戰略研究。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難點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大學為例”(11A094);廣州大學2012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知識內化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知識體系設計與研究”階段性成果

endprint

猜你喜歡
保障機制高校
關于完善事業單位財政保障機制的探討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對新時期完善警察權益保障機制的思考
建立大病保障機制正當其時
健全社區建設資源的投入保障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