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教育探究

2014-07-25 13:22孟令軍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高校

摘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法和機制上的創新,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和當務之急,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育隊伍,其素質高低決定著黨的思想政治優勢能否發揚和傳承下去。高校只有建設一支有穩定骨干力量、專兼職結合、動態平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并合理地構建其教育隊伍的素質體系,全方位提高教育隊伍的素質,才能牢牢地抓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扎實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098-02

教育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擔者、發動者和實施者,決定著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規模和質量?;ヂ摼W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和范圍,也引發了社會文化和思潮的變革,對高校師生的思想意識和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產生深刻的影響。在網絡環境下,探討如何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與定位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網絡技術為依托、以高校學生為對象、以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為目的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內容以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網絡文明為主,其目標是培養具備高尚思想政治品德和優秀信息素養的高校學生。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方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突出網絡平臺的應用,因此,其教學實踐方法更靈活、更多樣,也更富于挑戰性,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高校的教育對象是處于思想意識開放與探索期的在校生網民,他們正值青春,激情飛揚,剛剛擺脫高考體制下的填鴨式教學,正式步入以自我學習為主的校園生活,并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肩負著民族興衰、國家命運的歷史重任,而目前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責任感還不夠明確或堅定;他們渴望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控制未來的能力,但是目前卻尚未具備抽象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難以屏蔽現代網絡的負面效應。

其次,高校的教育方向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各界積極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將其核心概括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這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也是民眾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在網絡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下,社會網民越來越傾向于個性化思維和個人主義,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利用網絡平臺來接觸在校青年網民,旨在引導其接受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精神。無論是傳統的面對面溝通還是現代的網絡教育,高校必須從始至終地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

最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實現開放式、民主化和互動性強的人本主義教育。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證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實現精神品味的提升,激勵其以積極的態度迎接社會變革與挑戰。面對作為青年網民的在校學生,高校網絡思想教育應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主張和民主意識,通過開放性、互動性的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培養學生自學和接受社會主義價值觀,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要求

隨著信息與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青年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渠道,對其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滲透性之強、之廣、之深,前所未有。因此,高校必須“要培養一支既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熟悉用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能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特點,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

第一,優秀的政治品質表現為高水平的政治敏感性、預見性和堅定性。政治素質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也是其素質要求的核心內容,包括政治立場、政治信念、政治品德、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

第二,信息能力強表現為過硬的信息識別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信息識別能力是指教育者對信息進行判斷和鑒別的能力,即:從交叉滲透、時時更新的海量信息中,篩選出與黨的政治方向和立場保持一致的優質信息,將之與大學生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啟發大學生的思維,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信息獲取能力是指教育者主動搜索信息和發現信息的能力。信息應用能力是指教育者對所獲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加工和消化,將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平臺有效傳遞給學生,進而通過網絡平臺上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來實現有效的意見溝通,充分體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偟膩砜?,信息能力強不僅要求教育者掌握多渠道的信息內容,還要求其掌握時新的信息技術及其工具,如網絡瀏覽、搜索引擎、網絡下載、社交網絡等。

第三,知識素養主要是指教育者的學習意識、知識構成、個人修養和教學水平,是高校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個人的學習意識,拓展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時時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跟蹤學科學術動態,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動態。

第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提高自身不斷尋求新的發展和進步的內在能力和素養。變化與創新是網絡時代的突出特征,大學生網民是最能接受網絡生活方式的學生群體,也是最有創新精神的社會群體。應用網絡技術與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對傳統教育和方法的創新,要求教育者掌握新的知識和方法,積極吸收現代教育科研成果,能夠以更為平等的思想交流來取代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因此,教育者應突破思維定式,關注大學生的信息源和社交方式,注意研究游離于課堂之下、學校之外的學生思想動態;要在整合學生、教師、學工部等各方力量的基礎上,堅持課堂教學的導向性、科學性、規律性、時代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準確把握教學語言、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把教學上升為藝術;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心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

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培養與展望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隊伍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力量,包括專職、兼職和后備人才等多維力量。網絡信息技術與平臺的平等性與開放性,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同時也給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采用交叉培養的方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和網絡教育師資,綜合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品質和信息能力。一方面,鑒于在職的教育者多數具備較高水平的政治品質但信息能力相對薄弱,高校宜采取定期培訓、錦繡、交流和崗位實踐等多樣化形式,提高教育者的信息識別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現代化、信息化。另一方面,選拔具有培養價值的計算機或網絡技術專業的青年教師與人才,組織他們集中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增強自身的政治敏感性、預見性和堅定性,進而充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同時,根據不同師資群體的差異化特征,開展個性化的跟蹤指導和培養,培養適合不同崗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此基礎上,組織教育者應用網絡平臺和技術,傳播“紅色”信息,開展“紅色”教育,同時盡量消除網絡對大學生網民思想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endprint

第二,采用定期學習和崗位考核的方式,全面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識素養和創新意識。目前,高校普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理論學習,但是對教育者的人文素養和教學水平重視不足,未能有效借助教育者的理論知識和人格魅力來進行網絡教育,也難以采用啟發式、參與互動式、討論式、對話式等靈活多樣、自由組合的工作方式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

第三,采用校際交流和資源共享的方式,大力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高校應貫徹“業盡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人才工作理念和師德至上、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引導青年教師把個人目標訴求與學校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結合起來。同時,高校應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師赴網絡教育成就卓著的知名院校做訪問學者,提升教師的校際交流和合作研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時代突破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的傳統模式,而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將大力助推合作院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績效。這種資源既然包括網絡資源,也包括教學資源。其中,網絡資源的核心是海量信息、便捷的搜索工具和靈活的互動工具,教學資源的核心是包括專職、兼職和后備多維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學生網民。通過網絡應用平臺的連接與合作,高校之間可以有效地實現網絡資源和教學資源的資源整合,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及其社會影響。

教育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著黨的思想政治優勢能否發揚和傳承下去。高校要建設一支有穩定骨干力量、專兼職結合、動態平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就必須明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與定位,并合理地構建其教育隊伍的素質體系,采用交叉培養、定期學習、崗位考核、校際交流和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提高教育隊伍的素質。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利用網絡思想組織教育的積極因素,牢牢地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扎實有效地開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小金,歐陽鵬飛.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實現與發展趨勢[J].教育與職業,2006,(35).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siyanhui.wenming.cn/zgsh/ds/201307/t20130708_1333786.shtml.

[3]陳曉鋼.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2012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4).

[4]王磊.武漢理工大學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部簡報,2013,(28).

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簡介:孟令軍(1972—),男,黑龍江孫吳人,黑龍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自然地理學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歡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高校
對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