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

2014-07-25 13:24孫麗艷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微電影高職院校

摘要:高職院校許多職業道德教育教師正探索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微電影被應用到職業道德教育教學中,成為一種有效的集娛、教、樂于一體的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的教學方法。從微電影教學的理論基礎出發,分析了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學手段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微電影教學的制作原則。

關鍵詞:微電影;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107-02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辦學理念的轉變,職業道德教育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無論是遵循教育規律,還是考慮院校以及行業自身特點,都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對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創新。根據現在的時代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微電影這種傳播方式逐步被應用到職業道德教育中。本文在微電影融入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理論基礎上,旨在對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進行可行性分析。

一、微電影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嵌入性認知理論

按照學科劃分,職業道德教育本質上屬于認知學科,所以,探索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離不開“認知”二字。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就是從認知開始,從學生角度出發,把從業后具有影響力和貼近性的職業道德為內容的典型職場案例進行剪輯,加入了行業、職場、員工的元素,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將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由課堂說教變得生動、具體,加深課本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學生們生活中的影響,力求做到潤物無聲,以電影鏡頭產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微電影教學是一種以現實中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職業道德內容為素材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生置身于一個映射真實情境的結構情景之中,預設職業道德沖突,讓受教育者通過微電影演繹的每個情節,體會到某些角色的社會地位、作用、知識要點,利用自己所學的職業道德教育基本理論對情節進行思考、分析和辯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對策,從而增強對實際問題的預測與處理能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三)理解性輸入學說

職業德育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來認為只要把職業道德觀念和職業道德價值概念講給學生,學生就能獲得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實際上,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伴隨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認可,身體力行,進而形成職業道德行為,職業道德素質才會養成。而電影則是時代文化價值的塑造者,作為對職業道德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微電影有連續的情節,發展的故事主線,注重教學內容與行業、崗位的具體情境的渲染,讓學生在富于趣味性的情節變化中掌握理論授課內容,通過視覺輔助,讓學生眼見為實,將抽象理論形象化、簡單化,增加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操作水平,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二、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一)借助影像,創設直觀情節,以網絡為平臺發布

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是90后,是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對網絡有很大的依賴,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創設情節,有意識地把繁雜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同時,以形成職業道德為主線,把零碎的職場知識串聯起來,通過直觀影像的再現,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產生感性認識的共鳴,并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

(二)短片制作和教學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一方面,微時長、低成本、短周期的制作特點,利于配合課堂教學需要,在以往短片制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界限,把豐富靈活的拍攝、剪輯模式引入教學。這意味著可以充分嘗試微劇本征集、微電影拍攝比賽等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傳統影視短片教學由于傳播平臺的限制,基本難以進入市場流通,而微電影的跨平臺傳播徹底改變了這種現象,一些制作精良、創意新穎的作品上傳網絡后迅速獲得大眾關注,這不僅能夠提升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為其從事相關職業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主題明確,內容貼近職場生活

微電影教學,是一種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明確主題任務,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通過生動的情節演繹,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求知的欲望。它在內容編排上,緊密貼合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反映職場的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學生觀賞時,會主動去接受視頻中的信息,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有所感悟,使外在的職業道德要求與學生內部的思想、情感發生相互作用,內化為他們自己的需要和行為動機。這樣,職業道德教育才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精神世界,實現其精神構建。

(四)教、學、做、樂一體,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學手段,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用圖、文、聲并茂的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想象力。在制作過程中,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引導。在選材、劇本編輯、視頻拍攝、剪輯等方面都是學生全程參與,這就需要學生花時間搜集資料、整合素材、研究討論等等。整個微電影的編制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深化了職業道德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微電影教學的制作原則

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載體,把影視和網絡平臺以及其他社會、行業、職場資源真正對接,讓師生的創意和能力凝聚出具體的影像作品,吸引廣大師生。這既強化了師生的動手意識和對職業道德素質的把握能力,也避免了職業道德教育課堂教學的僵化呆板。為了更好地制作微電影,為職業道德教育服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思想性原則

微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手段,以其制作門檻低、監管力度不大,被廣大民眾所接受,作品層出不窮,但反映主流價值觀的作品不多,很多微電影在制作過程中過于渲染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還有一些微電影作品為了追求“眼球”效應,傳遞負面道德觀,使得學生在觀看后容易受影響和掌控,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高職學生有很大的傷害,有可能形成錯誤的“三觀”,給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也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微電影作為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在制作過程中,要遵循思想性原則,尋找好職業道德教育和微電影的契合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基本規范變得感性化、具象化、故事化,促進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習慣養成。

(二)倡導性原則

職業道德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圍繞著既定主題來編寫故事,創作者很自然地會將敘事的重心置于其所宣傳的職業道德行為本身的價值上,這也就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在實行上,難以完全擺脫“說教”意味。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說教“意味”的實現就一定要采用說教的“方式”,職業道德教育采用微電影為載體,就是方式上的一種創新。利用微電影直觀、形象、聲情并茂的特點進行傳播,向學生推銷的是一種行為準則,傳受雙方是平等的交流,在制作過程中,有明確的主題,應以倡導方式進行,把職業道德標準隱形于情節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良善道德的確立施以影響,指引和誘導高職學生向著有利于社會需求和社會利益的方向健康發展。

(三)情感性原則

一部好的微電影,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創新方式,無論是以校園生活還是職場生活為素材,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學生了解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服務。在制作過程中,要遵循情感性原則,有限的鏡頭需要靠情感來渲染,所塑造的形象或者軟性的感染力是情節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故事化的情節發展,跌宕起伏的感情脈絡鋪設,都要以情動人,符合受教育者的意愿。以此來引發受教育者進行情感體驗,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微電影的訴求,精神上和情感上獲得滿足。

(四)創意性原則

現在社會是新媒體社會,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一個個小屏分割著我們的視覺和注意力,使得我們處于注意力稀缺時代。高職院校以微電影為載體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創作過程中,就要遵循創意原則。從受教育者的關注點切入,將關愛他人、誠信友善、道德規范等主題融入生動感人的故事和鏡頭之中,同時還不露聲色地將職業道德基本規范融入其中,讓觀眾深受感染,這才是微電影創意的根本所在。創作人在拍攝前需要對職業道德主題有深刻而到位的認識,對受眾的接受心理有比較準確的把握,選取合適的題材,藝術化地展開情節,巧妙、合理布局情節進展,提煉出創意點,通過創意的裂變來表達,引導學生用數字影像的形式反映職業道德內容。

總之,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以微電影為平臺是可行的,使受教育者不斷把職業道德觀念內化為自身修養,把職業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在職業道德實踐中不斷效仿職業道德模范,做文明風尚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參考文獻:

[1]廖善康.高職院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徑探究[J].思想教育,2009,(7).

[2]彭雪.微電影的崛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理論觀察,2013,(6).

[3]張海輝.現代化視域下的當代中國職業道德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劉奇菲.“微電影”在圖書館“微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7).

收稿日期:2013-12-19

作者簡介:孫麗艷(1981—),女,黑龍江蘭西人,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教育微電影高職院校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以微電影《調音師》為例談中國微電影在敘事上的改進
職業高校職業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