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雅的回溯與冷靜的前瞻——試論張天福的《天中嘯》的文化意義

2014-08-15 00:43焦蘭周
關鍵詞:天福專制故鄉

焦蘭周

(平頂山學院 中文系,河南 平頂山467000)

當下經濟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標示出一個全面商業化的時代業已來臨。繁華的都市充斥了毫無“靈性”、“人氣”的鋼筋和水泥的混合物,肆無忌憚地行走于其間的是一群群被金錢、欲望所主宰的沒有文化記憶和思想歸屬的男男女女?!拔镔|”褪去了他們所有的精神飾品,現代人已經蛻變為沒有“故鄉”、“記憶”、“身份”、“崇高”的空殼和軀體?!盁o深度”與“表面化”已從必然的趨勢演化為現實?,F代人徹底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喪失了偉大的夢想、抗爭的勇氣和前行的動力。面對現代人這一艱難的生存窘境,我們需要立足本土,重回歷史和往昔,尋找和理一理我們的根。這不僅要對傳統文化的靈魂與精核進行發掘、張揚,而且也要抵制與抗拒它的糟粕、弊病,筑起對現代文明病的防火墻。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本人非常推崇張天福所作的嘗試與努力。他的散文集《天中嘯》以故鄉為依托,以隨筆為言說載體,在“歷史”與“往昔”的文化傳說中開始自己的尋根之旅。張天福的書寫話語是以農村為出發點,立足于本土和現實,在傳統和“歷史”受“當下”全球化話語霸權威脅下所做的一種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反思和抗拒。

張天福在《天中嘯》中嘗試通過“自我記憶”來完成對“傳統記憶”的再建和重構。在《天中山》一文中,張天福詳細書寫了故鄉天中的諸多君子、名士、才子、名宦的輝煌和榮譽,追溯元典文化的根,解碼民間抗暴意識和行為,贊美故鄉美麗的山水,謳歌天中人的執著、聰明、勤勞及源遠流長、深厚的文化底蘊。張天福的話語書寫拒絕媚俗與迎合大眾的寫作策略,而是冷靜、執著地追述和歌頌先民篳路藍縷創造的文化奇跡,記錄和見證我們曾經有過的輝煌與榮耀:“小延安”那彤紅色的紅色文化,優美的神話與玲瓏青翠的碴岈山青色文化,蔡國故地的臥龍崗土色文化,天中文化中孔夫子、謝良佐、漆雕四賢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釋迦牟尼播下的佛學文化,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眉間尺抗暴、白郎起義為代表的民間抗暴文化和以劉店暴動為精神內涵的竹溝革命文化,它們是傳統文化孕育和沉淀的精華,是我們以往偉大的縮影。張天福憑吊、追憶昔日,將歷史記憶重新編織在我們民族的命運之中,試圖超越的努力將“歷史”與“輝煌”的書寫置于現實與未來的銜接點。在執著的回望中我們找到了精神家園、靈魂歸宿和屬于自己的“根”。對昔日“高貴”、輝煌的禮贊并不是傳統文明的一闋挽歌,而是當下文化建設的前奏。凝聚于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再現與張揚成了不可遺忘、不可摧毀的必然要薪火相傳的民族奮發精神的象征與標志。張天福的努力與探索對于迷失在“現代文明病”中的現代人,無疑覓得了精神歸宿和找到了立足點,引領和提升了現代人的精神規格。正如愛默生所言:“藝術最深刻的美質都是植根在祖國文化的故土里”,[1](P201)可以說,張天福的《天中嘯》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張天福孤寂地行走在天中的鄉土民間,去尋找傳統文化的光榮與輝煌。多年來,他沉寂于基層,自甘寂寞地探詢天中文化這一傳統文化明珠的淵源及其流變,去破解天中文化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現代意義。在反對媚俗和向前輩致敬、禮贊的同時,保持了“高度”。在反對“煽情”寫作策略的同時,凸顯了“自己”。他深情地訴說了天中文化古老、偉大的主題和歷史“真實”:不僅有輝煌燦爛的榮耀,同時,還有沉重無情的災難。他“見證”和還原了天中的“悲慘”與“滄?!保汗?84年到1949年發生過較大和特大水災113次,曾使天中人談水色變;1959年極左思潮造成的“信陽事件”。他也書寫了歷來的戰亂:“垂沙之戰”、“平輿之戰”等戰爭。張天福追憶和記錄了歷史上慘絕人寰的水災和戰亂,他冷靜和理智地書寫在凄涼歲月里、在瀕臨絕境的死亡線上,天中人是怎樣蔑視和超越了恐怖與災難。在這樣的歷史與文化語境中,天中人執著、犧牲、奉獻及步履艱難行進的風雨滄桑終于浮現在我們的眼前,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尊敬和折服。

張天福的故鄉書寫話語不僅有歌頌和贊美,還有嚴厲的批判和譴責。在《故鄉三味》中,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從故鄉廣大農村到國家還存在著不合理的專制的不幸事實?!肮枢l是濃縮了的國家,國家是放大了的故鄉。對于村子里的人來說,村子里的事和國家的事一樣大。村長就是村子里的國王。我吃過村長嫁閨女的酒席,不亞于國王嫁公主的滿漢全席?!彘L去外村做客,就像國王的出訪,村民組長是各路的諸侯,村民代表會議就是村里的議會,村長是村民捏了黃豆、綠豆、紅豆、黑豆直選的,說不定比有些國家的選舉還高明”。

我們的國家雖然經歷了“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及建國以來民主建設的不懈努力,但專制的思想并未完全被破除,現代政治的法治理念也未能完全取代傳統文化長期盛行的人治觀念。雖然“辛亥”革命時期就終結了帝制,取締了權利的世襲。但漫長的封建時期形成了適宜于專制滋長的深厚土壤。專制思想的幽靈仍像陰霾一樣籠罩整個中華大地。它根深蒂固,潛伏于國人大腦的深處。專制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社會難以根除的毒瘤。在它的淫威下,本來屬于公共資源的權利卻變成了少數人壟斷的私人資源,使權利的運作一直處于封閉和隱蔽的狀態,并拒絕向公眾開放。專制抵制陽光和公開,它充滿了欺詐和陰險,喜歡造神運動和采取愚民政策,它宣揚迷信和崇拜。專制依據的是私人的利益,體現的是個人意志。毫無疑問,它干涉和破壞了公平的規則和秩序,并帶來了混亂和無序,應該被消滅和鏟除,而不僅僅是被譴責和詛咒。專制拒絕公眾的監督和管理,它挑戰和踐踏人間的正義和法律,蔑視和忽略公共的利益和意志。它無視并阻斷了人的一切的物質的、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等等正常需求。專制追求和謀取的是個人的欲望和野心,它維護和捍衛的是私人的威嚴和榮譽。專制蛀空了民族的靈魂,拖垮了社會。它透支了政府的信譽。專制剝奪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傷害公民的感情和自尊。它侵占和掠奪公共財產,威脅與破壞國家正常的經濟秩序和運行規律。專制播種的是不公和罪惡,收獲的必定是暴亂和仇恨。它是骯臟和邪惡的化身。它扼殺和屠戮一切新生事物和進步力量,培養的不是公民而是暴民,生產的是庸眾而非群眾。專制的盛行導致了公平和正義的缺席,對國民的精神、心理、靈魂、性格產生了難以想象和估量的傷害。同時,它嚴重制約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國家的富強。它對民族、國家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故鄉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必須清除人們頭腦中的專制思想和改變專制所造成的冷酷現狀,實行自由、民主、平等,否則,國家和民族將難以進步、富強。張天福清醒和冷靜地指出了破除專制思想和意識乃是一個嚴肅的歷史課題和文化問題,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所能解決的,需要幾代人艱辛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雖然孫中山訴諸暴力“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但專制的思想并沒有隨著帝國的覆滅而消亡,反而日益猖獗,甚至超越以往。正如孫中山所言:“夫失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之專制,其為毒之烈,較前為尤甚”。[2](P2)其實,鴉片戰爭以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積極進取,做了各種嘗試和努力,追求國家的復興和崛起,這一艱辛的旅程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坎坷和曲折。在經歷無數的失敗和挫折后,我們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其中之一就是沒有對傳統文化進行消毒和清理,有時甚至還盲目捍衛傳統文化的反動和卑劣的部分,也未真正關注和致力于國民倫理道德的建設,特別是并沒有清除國民頭腦中的專制思想。因此,即使是革命轟轟烈烈的成功了,也只能是短暫的,是一種假象,最終還是要倒退。魯迅就悲痛地指出,經歷了革命然而并沒有進步的事實:“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的懷疑起來”。[3](P455)梁啟超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倘國民性不改造,則中國的民主共和永無指望”,[4](P44)因為“革命也許能夠打倒專制和功利主義,但它自身決不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舊的偏見被消除了,新的偏見又取而代之,它像鎖鏈一樣,牢牢的禁錮著不能思考的蕓蕓眾生”。[4](P44)革命雖然打倒了專制和暴政,但令人遺憾的是并未消滅和鏟除專制思想。它劣化了國人的思維品質,僵化了國人的思維模式。消滅專制思想是一項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因為它的力量和能量太大了。正如魯迅所言:“每一種新制度,新學術,新名詞,傳入中國,便如落在黑色的染缸,立刻烏黑一團?!保?](P480)它能迅速腐化和狙擊新生事物,國人甚至已經達到了“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的境界。[6](P336)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和沉著應對,不可浮躁、冒進。

“故鄉的事情就是外界的事情,外界的事情就是故鄉的事情;故鄉的事情引發了外界的事情,外界的事情引發了故鄉的事情?!睆執旄R怨枢l為契機解蔽了這個所謂文明世界的實質。海灣戰爭等同于村與村之間野蠻、卑劣的械斗。美國及其盟友打著自由、民權的幌子聚集在一起,其實都是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他們隨時都可能會為了利益而廝殺或聯合。所有動人和漂亮的口號只不過是為了冠冕堂皇地實施暴力而尋找的借口而已?,F實世界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自由,民主和平等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皹渖线筮笤嘧於嗌嗟镍B兒說不定教會了好事的小布什?!蔽鞣椒钚械挠肋h是雙重標準。好事的小布什對別人的事情喜歡指手畫腳,而對于自己的事情只字不提,并不是其所標榜的那樣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化身,和唧唧喳喳的無知鳥兒沒有兩樣?!按謇锏囊蝗汉诮畜H挺舉著一根根陽具到處轉悠,芝加哥的大街上身穿黑警服,腰別黑警棍的一隊隊警察正在值勤。是叫驢學會了警察,還是警察學會了叫驢?”正在巡邏的警察并不是自由、民主的捍衛者,而是和叫驢一樣,充滿了暴力和邪惡。整個西方世界都是身披“自由”的外衣而行使專制和暴力的事實?!八_達姆娶第三房姨太太的時候,我們村里的老黃狗又戀上了一只懷春的小母狗?!弊髡叱靶娃陕淞艘晾说莫毑谜咚_達姆,指責了專制者赤裸裸的霸占行徑,剝落了其作為統治者的任何虛偽的光環和裝飾,和農村的老黃狗一樣,只不過是一個縱欲的野蠻動物而已。張天福通過祛魅手法,還原了這個世界的真相:缺乏真正的民主和平等,只有暴力和專制,充滿了邪惡和丑陋,到處是混亂和不堪,沒有光榮和崇高,沒有理想和精神,只有粗卑和下流。破除專制思想和意識并不僅僅是中國的課題,而是一項世界性的嚴肅課題。它不僅是歷史性的問題,也當下的迫切需要研究課題。

有關“故鄉”的寫作要么歌頌要么批判,作家的態度總是容易走極端。但是張天福既歌頌又批判。他的批判話語系統完全剔除了“尖酸”、“刻薄”。他抗拒傳統文化的專制等劣質面,但反對沉溺于話語殺戮的快感。他的歌頌話語系統并未盲目地贊美,而是側重于還原歷史真象和穿越重重迷障抵達傳統文化的“優質”與“美麗”。當然,這并非仰視的膜拜,也非俯視的偏見,而是理性和冷靜的訴說,在訴說的同時,甚至“零度”情感介入。他放棄全盤否定和全盤肯定的一鍋端的策略,而是客觀地審視與反思。

[1]劉巍,袁元.名人醒世名言錄[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

[2]孫文.建國方略[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3]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張光芒.啟蒙論[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2.

[5]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6]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天福專制故鄉
故鄉的牽掛
走在故鄉
凝心聚力,傳播幸福
月之故鄉
《故鄉》同步練習
姚天福力駁忽必烈
“專制”與“民主”
民主時代的新政治科學
義魂救難
會唱歌的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