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新左派”社會發展理論評析*

2014-08-15 00:55陳治國
關鍵詞: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主體

陳治國

(作者陳治國系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講師,哲學博士,研究方向: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

英國“新左派”特指20 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這段時期內在英國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流派,這一流派代表人物眾多,理論觀點復雜多樣,但在理論立場、理論方法、理論宗旨等方面,基本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與傳承性,具備自成一個學術派別的特質。在繼承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基礎上,英國“新左派”直面當代西方社會尤其是英國社會發展中的基本問題,通過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探索當前西方社會發展的現實力量與可能途徑,并提出通過文化解放來發展社會主義的各種設想,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發展理論。

一、社會發展的主體:無產階級

關于社會發展的主體問題,馬克思早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1 頁。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并不是把人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8—119 頁。也就是說歷史發展的動力是階級斗爭,歷史的主體是現實活動中的人。在《共產黨宣言》中吶喊道:“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04 頁。則鮮明揭示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歷史主體的使命;盧卡奇則認為無產階級是歷史的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而阿爾都塞則提出“歷史過程無主體”的論斷,他指出:“在唯一的和絕對的主體名義下把個體質詢為主體的所有意識形態結構……是推測性的,即一種鏡像結構?!雹躄ouis Althusser,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1971,p.180.即所謂的主體僅僅只是一種假想和幻象;后現代主義者則認為主體就是一種人為建構,“主體是虛構的;在極端意義上它只是一個建構,只是一個面具,一個角色,一個犧牲品;它充其量只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建筑,至多也不過是一個讓人懷舊戀昔的肖像”⑤波林·羅斯諾:《后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張國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61 頁。。從而否認歷史發展的主體及其主體性。

英國“新左派”繼承了馬克思的歷史主體思想,又吸收了盧卡奇關于無產階級歷史主體理論的觀點,反對阿爾都塞與后現代主義者的“歷史無主體”理論,提出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就是無產階級的觀點。

針對阿爾都塞的“歷史過程無主體”的論斷,湯普森指出,歷史是一個“無法掌控的人類實踐”,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其中,每一小時都是“一個形成的時刻,選擇可能的時刻,前代人與后代人力量的時刻,對立(階級)界定和拼搏的時刻,或者欺騙跡象的時刻”①Perry Anderson,Arguments within English Marxism,London:Verso,1980.p.17.。湯普森進一步認為,社會歷史是由人,特別是由下層民眾創造的,而社會歷史的進步同樣是由他們推動的,“一個正義而人道的未來社會的根源可以在英國過去的大眾性民主斗爭中發現”②Edwin A.Roberts,“From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o the Science of History: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in the Shaping of British Marxist Theory”,Science and Society,no.4,2005,pp.529 -558.。

安德森將阿爾都塞的“歷史無主體論”斥責為“極端的結構主義”,他指出:“如果結構單獨在一個超越所有主體的世界中得到公認,那什么能夠確保它們的客觀性呢?極端的結構主義也決不會比它所宣告的人類的毀滅再刺耳了?!雹叟謇铩ぐ驳律?《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余文烈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9年版,第68 頁。安德森還重視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認為階級斗爭是解決結構危機的一種根本方式,認為社會主義的代理人依舊是工人階級,社會主義的策略依舊是革命主義?!叭绻麩o產階級在資產階級的社會之內把自己局限于特殊的合作利益,并努力改善其狀況——有時是令人滿意的,但也無法免除自己的世界歷史任務,即把人類從資本主義和戰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雹躊erry Anderson,The Antinomies of Antonio Gramsi,New Left Review,1976(100),p.18.

面對后現代主義者否認社會歷史發展主體的觀點,伊格爾頓明確指出:“人類的存在歷程無論如何應該是‘主體’完滿實現其自然屬性的過程?!雹蓠R海良:《文化政治美學——伊格爾頓批評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 頁。他從人的“身體”來重建文化主體,“身體”既指具體感性的生物性的存在,也指勞動和社會關系的存在,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人正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自己的感性活動主體的角色,而要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就需要建立無產階級的主體性。

霍布斯鮑姆所指出:“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知識上的影響的歷史的出發點是群眾性社會主義運動”①霍布斯鮑姆:《馬克思和歷史》,易克信譯,載《第歐根尼》1985年第1 期,第85 頁。,英國“新左派”在現實政治斗爭尋找社會歷史發展動力和根據,尋求西方發達資本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主體力量,突出了無產階級歷史主體的地位,這對于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主體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社會發展的目標:社會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尤其是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之后,社會運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型社會運動形式層出不窮,包括反核運動、女權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生態運動、婦女運動、同性戀權利運動、動物權利運動等新社會運動風起云涌,圍繞著種族、環境、性別、民權等問題形成了強烈的政治認同,表達了對當代資本主義的不滿和抗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反思,推進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但是這些運動的參與者“什么也不要求,至少不要求政府讓渡給他們任何明確的東西,同時他們要求一切:要求自由;他們不要求政權,他們沒有試圖奪取政權,因為今天對于我們來說,需要消滅的是使權力成為可能的那個社會結構本身”②參見徐崇溫主編:《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頁。??梢钥闯?,這些社會運動具有多元化主體和多元化目標的特征,偏離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目標,不再把工人階級作為唯一的主體,這對于社會主義思想和運動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沖擊作用。在這種形勢下,英國“新左派”仍然堅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將社會主義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并以此爭取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解放?!吧鐣髁x的目標不是創造一個在剝削社會中機會的平等,而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一個合作的團體。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為消費而生產取代為利益而生產。社會主義社會或落后或發達,或貧窮或富裕,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別不在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上,而在對產品的特定關系上,在于社會追求的目標和整體運轉方式?!雹貳.P.Thompson,“At the Point of Decay”,in E.P.Thompson & Kenneth Alasdair (eds.),Out of Apathy,London:Stevens & Sons Ltd.,1960,pp.3 -4.

英國“新左派”在批評資本主義經濟的不公正、經濟運行的矛盾和缺陷的基礎上,認為社會主義是理性、科學和進步的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和幸福保證。湯普森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實現‘人類的本性’方面已經明顯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因此,必須通過革命來超越這種局限,這只能是社會主義的邏輯?!雹贓.P.Thompson,The Poverty of Theory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8,p.357.霍布斯鮑姆也提出:“我們不得不為西歐無產階級的自由而工作,所有其他目標都附屬于這個目的?!雹跡ric Hobsbawm,The History of Marxism,p.254.

面對各種社會運動思潮的興起及其對社會主義運動造成的沖擊,安德森堅持社會主義是當代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他認為新型的社會運動并不能取代社會主義運動的有效性,而社會主義方向恰恰是其他社會運動的基本目標,只有實現了社會主義這一根本目標,其他社會運動所提倡的性別、生態、和平等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啊茖W的社會主義’……是理解當前和把握未來的事業——一項帶有無產階級革命理念的政治工程?!雹躊erry Anderson,Arguments within English Marxism,p.84.因此,必須將社會主義目標作為當前社會運動的方向,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發展問題,威廉斯將其歸結為資本主義對于自然與人類自身的控制和支配,這種社會發展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威脅到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鑒于此,威廉斯則預設了一種被稱做“共同文化”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社會,“我們需要一個共同的文化,這不是為了一種抽象的東西,而是因為沒有共同的文化,我們將不能生存下去”①雷蒙德·威廉斯:《文化與社會》,吳淞江、張文定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395 頁。。而這種“共同文化”的社會發展模式要求社會成員共同創造社會價值與財富,實現了社會平等,“在此社會里,有關階級的討論可以用共同的平等成員關系來代替,這就是共同文化的觀念”②Lisley Johnson,The Cultural Critics:From Matthew Arnold to Raymond Williams,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79,p.72.,威廉斯力圖用這種共同文化的社會發展模式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模式,實際上,這種共同文化的發展模式與社會主義社會模式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即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導致的社會控制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與和諧進步。

三、社會發展的優先途徑:發展先進的文化意識

面對已經完成工業化和高福利的晚期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和反抗意識在資本主義文化霸權的壓迫下已經嚴重弱化,社會發展的主體地位和根本力量受到資本主義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壓制,這種情形下,工人階級難以擔負起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使命。因此,英國“新左派”認為,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喚醒人民大眾的文化意識,對于凝聚工人階級的社會力量,實現社會主義,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因而,英國“新左派”都把文化研究放在核心地位,把喚醒大眾文化意識,爭取人民大眾的文化意識的解放,作為一種實現社會主義,促進社會發展的優先途徑。

湯普森主張要創造一種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工人階級文化,工人階級的文化是一種“新興文化”,即“新的意義和價值、新的實踐、新的含義和經驗不斷地創造出來”③威廉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的基礎與上層建筑》,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 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37 頁。?!拔覀兡軌虼_定新的工人階級意識并賦予其目標。此外,我要說的是,努力確定這種意識是社會主義者不變的工作?!雹貶arvey J.Kaye,Keith Mc Clellandeds and E.P.Thompson:Critical Perspectives,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0,p.218.“經濟關系同時也是道德關系;生產關系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階級斗爭的歷史同時也是人類道德的歷史?!雹贓.P.Thompson,Socilist Humanism:an Epistle to the Philistines,the new reasoner,1957,(1),122.

威廉斯設想的“共同文化”發展模式更是力圖通過文化觀念的改造和文化形式的創新來實現人類的平等與解放,通過小規模的革命過程,創造一個具有共同價值和共同文化觀念的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平等的成員關系代替了階級的等級,充分參與的社會主義民主及其機構為文化共享創造了條件,也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③Lisley Johnson,The Cultural Critics:From Matthew Arnold to Raymond William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p.72.伊格爾頓繼承了威廉斯的這一思想,在共同文化的理想社會中,依靠“共同文化”所培育的新的主體力量,實現大同世界。因此,伊格爾頓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設一種理想的文化——“更豐富、更多樣、更開放、更靈活,更自由”④特里·伊格爾頓:《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欲》,馬海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2 頁。的文化,強調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主體意識的批判,破除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束縛,樹立新型的文化意識,以便達到人的解放。

甚至主要從科學技術層面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模式的柯亨,也提出一種“可及優勢平等”的概念,以建立一個每個人都處于平等的關系之中的社會主義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能夠包容多元化的價值觀,“所有人都已經普遍接受一個平等主義理想的社會中,一個切實可行的正義體制也需要考慮平等之外的其他重要的人類共享的價值”⑤轉引自喬瑞金等:《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52 頁。。

“沒有哪一種民族文化的內部擁有所有必需的資源——它們都潛在地源于世界各地的文化。恰當有效的辦法是對全部地區性文化遺產資源的主動意識,這些資源在支撐相鄰和有關文化(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斗爭中起著作用?!雹倥謇铩ぐ驳律?《文明及其內涵》,載《讀書》1997年第12 期。安德森認為任何一種進步的社會發展模式都需要一種道德文化意識的想象和支撐,才能使革命的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獲得工人階級的真正認同和接受,因而我們也要發展一種道德的社會主義,在實現文化認同和解放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

四、簡評

英國“新左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說遭到種種質疑和危機的時刻,始終堅守著馬克思的革命設想,期待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工人階級實踐的完美結合,期待著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堅持與守望本身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與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面對資本主義的各種問題與弊端,英國“新左派”以實現社會主義為目標,以工人階級作為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通過文化意識批判,來實現西方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深度?!坝伦笈伤_創的精神空間,給當代學術界留下了廣泛而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在文化和政治意識方面,它對眾多知識分子和學術圈之外的積極分子(特別是英國的)也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但這個理念也產生了一種新的實踐,即去發現新的社會主義政治?!雹诹袏W·潘尼奇:《作為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的拉爾夫·密里本德》,見張亮編:《英國新左派思想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 頁。這種新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力圖在英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問題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尋求在新的歷史語境中實現社會主義和人類解放的新途徑,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土化與實踐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嘗試與創新。

英國“新左派”的社會發展理論在承認階級意識對立沖突的基礎上,將工人階級視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將社會主義視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力圖通過培養與發揮工人階級的主體意識與文化道德意識,來爭取自身的解放,既凸顯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意識問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主體意識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為復興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同時又彌補了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文化意識方面的某些不足,英國“新左派”在批判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必須以培養人的主體意識為優先途徑,重視破除資本主義文化霸權,樹立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建立先進的階級文化與共同文化,以此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這對于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創新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于社會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與新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我們必須從經濟層面與精神層面進行分析,“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 頁。??梢钥闯?,英國“新左派”的社會發展思想在社會發展主體、社會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的途徑等方面注重于意識形態形式方面的分析,但是在某些方面過于強調文化意識因素的作用,從而忽視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經濟物質因素。湯普森呼吁建立反抗資產階級文化的新興的無產階級文化主體,把“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視為“向人的回歸,從抽象概念和經院教條回到真正的人,從欺騙和虛構回到真正的歷史”②E.P.Thompson,Socilist Humanism:an Epistle to the Philistines,the new reasoner,1957,(1),p.109.。而這種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則忽視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物質利益以及階級意識形態的對立性,看不到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甚至將文化意識因素與道德因素混為一談,“經濟關系同時也是道德關系;生產關系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階級斗爭的歷史同時也是人類道德的歷史”①E.P.Thompson,Socilist Humanism:an Epistle to the Philistines,,the new reasoner,1957,(1),p.122.。這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看待社會發展的方法論原則,“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 頁。。如果沒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的完善,僅靠新的社會主義主體的意識形式去促進社會主義運動,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理想。而威廉斯的“共同文化”思想也忽視了當代主義社會條件下,由于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而導致的意識形態的對立性,而從整個人類層面涉及其“共同文化”的社會主義,“在共同文化中體現的是一種更廣義上理解的民主——一種生命的平等,而不是狹義上的階級或政黨的平等”③喬瑞金等:《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導論第39 頁。??梢?,威廉斯在設計“共同文化”的主體的時候,已經超出了階級的范疇,走向一種抽象的人類生命概念,在這一點上,其學生伊格爾頓就明確指出了威廉斯的錯誤:“在反對他所認定的操縱性抽象概念,為人們進行辯護的時候,威廉斯用自由人道主義的短暫變化代替了革命變化的理論工具……在拒絕資產階級的‘大眾’定義時,威廉斯同時堅定地拒絕了革命的定義?!雹躎erry Eagleton,Criticism and Ideology,London:Verso,1976,p.32.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雹荨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 頁。英國“新左派”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進步與人類解放中的重大作用,力圖通過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革命性內容,來促進工人階級主體意識的覺醒和文化自覺,產生巨大的工人階級革命力量,從而復興社會主義運動,實現人類的解放,“這個體系旨在理解意識形式,即人們在各個時代借以體驗他們的社會的觀念、價值和感情……這種理解有助于我們的解放”①特里·伊格爾頓:《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文寶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3 頁。。但是他們恰恰忽略了一個前提,即理論武器必須借助物質武器才能發揮真正巨大的革命功能,如果僅僅在文化意識方面張揚工人階級的主體性意識,凝聚工人階級的階級認同,而不從物質層面去進行社會主義的革命活動,那么就不能真正地消滅資本主義的物質基礎——私有制與資本,從而也不能真正地消滅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因此,英國“新左派”的社會發展理論尚處于“批判的武器”階段,繼續轉化為“武器的批判”,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推進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化,才能促進社會的真正發展與人類的解放。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主體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