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的思考

2014-08-27 16:37葉秀奎李春華
職業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葉秀奎++李春華

摘要:加強“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建設,是完善農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農村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衡水科技工程學校結合“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教學工作實際,針對特定教育群體——農民,不斷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增強“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進了教育與產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本文對“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建設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送教下鄉;涉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8-0132-04

“送教下鄉”是河北省2009年開展的農村職業教育創新的新舉措?!八徒滔锣l”把從業農民招進校門,把教室設在田間地頭、果園、畜舍,培養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型人才。在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合理,職、普生源極度失衡的情況下,“送教下鄉”的開展,拓寬了學校招生渠道,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活力,有效解決了招生難和學校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我校2011年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申請成功,也得益于“送教下鄉”而達到在校生數量要求。據初步統計,全省60%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學校開展了“送教下鄉”,彰顯了“送教下鄉”在全省農村職業教育中的地位。

校本教材開發建設的背景

(一)我校校本教材的現狀

隨著“送教下鄉”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我校組織專業教師根據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并結合學生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生產狀況,自主開發編寫了二十余本文化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校本教材,及時、有效地解決了“送教下鄉”教學的燃眉之急。由于時間倉促以及沒有經過嚴密組織和審核,自編教材編寫定位與“行動向導、任務引領、學做結合、理實一體”的職業教育新理念、學生認知和技能形成規律有較大偏差,未很好地體現出校本教材應有的職教特色。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編校本教材的很多內容是從不同版本教材中剪貼拼湊而來,有的就是教師的講義轉載復制,致使自編校本教材內容章節間前后不銜接,該有的內容缺失或內容重復,甚至存在錯別字,有的關鍵字、詞、標點符號錯誤連連。

第二,沒有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對學生學習基礎情況了解不深不透,致使自編校本教材的編寫內容不符合教學要求,教學目標不明確,難度、深度與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相差甚遠。

第三,印刷質量不高,版式編排不精美,選用的紙張不規范。部分自編校本教材的標點符號、字符間距與行距、注釋等都存在不統一問題,字跡模糊、圖形不清,圖表編號前后錯位等。如畜牧獸醫專業的有些專業教材上的圖形與文字表達的內容不相符,學生閱讀理解困難,學習起來不知所措。

第四,自編校本教材不符合學生學習實際,教學內容陳舊,理論性強,教材體系仍按知識的邏輯體系構建,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做未能有機融為一體,不能及時反映生產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

(二)涉農專業學生構成特點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構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初、高中畢業生直接升入職業學校,既通常所說的在校生,另一類就是“送教下鄉”的農民學生。在切實落實國家免費和資助政策的前提下,“送教下鄉”面向具有初中畢業或同等學力、年齡在20~45周歲中青年農民、返鄉農民工、農村婦女、退伍軍人等,采取自愿報名、學校統一錄取、注冊入學的方法,納入當地年度中職招生計劃,享受全日制中職學生待遇?!八徒滔锣l”學生長期在農村生產一線,是農村科技致富參加者,也是建設家園的主力軍。他們既有文化基礎,又有生產經驗,既有學習熱情,又有學習需求,長期的生產勞動使其認知特點與在校生相差甚遠。突出表現為形象思維長于邏輯思維,實踐學習長于理論學習,動手能力長于動腦能力,雖然很多農民在農村搞起了生產項目,但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生產的技能和知識,他們的生產規模難以擴大,產品質量難以提高,勞動果實難找市場。

(三)涉農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校內調研、專業教師的走訪和對有關職教資料的分析,對比我校涉農專業課程設置,尚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太多且自成系統,導致不少學科內容交叉,課程設置缺乏整體優化,主觀臆斷,安排不科學。

第二,課程內容前后銜接不通暢,知識理論性強、陳舊。課程內容不能及時反映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標準、新規范的變化,所學技能落后于當前農業生產實際。

第三,課程價值取向與學生需求不符。課程體系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忽視了職業學校學生認知特點及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

第四,課程實施以理論為主,實際操作、練習、實驗內容少。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法輕學法、重講解輕訓練,未能突出職業教育強化實訓和實踐的要求,教學方法形式單一化,缺乏新穎性。

(四)教材使用現狀

涉農專業選用的教材通常都是國家、省部委等統編教材,如缺乏相應教材則選用高職教材。這些教材一般都統一化,內容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所涉及的知識理論性強,并且過深過難,教材設計過于單調,教材版面設計不夠生動,且教材的更新周期過長,知識更替緩慢。統編教材與農民學生需求相差甚遠,嚴重影響了“送教下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校本教材開發分析

(一)校本教材開發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立足校本需求,以教師為主體,吸收相關人員參與,并以學校為基地開發的課程。

校本教材是指職業教育活動中,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吸收有關人員參與,為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并共同開發和制定的教與學素材,是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

從本質上說,校本課程是為了有效地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拓展目標,研究教學內容,并共同開發教與學素材,這些素材就構成了校本教材。

(二)校本課程開發現狀

隨著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管理制度的實施。隨著學校課程決策權力與責任的增加,“送教下鄉”校本課程開發問題成為了當前中職學校課程改革重要的議事日程。

第一,國內職業教育對校本課程的研究。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經歷了學科體系化的課程改革——職業分析導向的課程改革——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而影響較大,應用范圍較廣的課程模式主要是:三段式課程模式、“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和項目課程開發等模式,這些課程模式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

第二,經濟發達國家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經濟發達國家對校本課程開發研究較早,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外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形成的CBE、MES和“雙元制”等較為成熟的課程模式,都有各自的形成機制,從理論基礎到方法體系各有所長,各具特色。

(三)校本教材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教材開發建設,要堅持“需要為準、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理實一體”的職教理念,通過課程內容的改革創新,合理整合專業課程,探索模塊化課程組合,增強專業課教材的實用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突出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主線”的辦學宗旨。最終能夠實現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校本教材開發的原則

校本教材開發不僅要考慮學?,F有條件,還要深入調查學生需求,根據本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全面分析“送教下鄉”教學標準,領會校本教材編寫要求,把握校本教材編寫特點,在充分體現“行動向導、任務引領、學做結合、理實一體”的職業教育新理念同時,還要堅持校本教材的嚴肅性、科學性、規范性、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等原則。

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程序

校本教材開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總結、修改、充實和完善才能開發出成熟的校本教材。

(一)建立校本教材開發組織機構

第一,組建校本教材編寫小組。該組織由教學主管校長、專業系部主任和專業教師組成。校本教材編寫小組根據各專業發展的現狀,有重點、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校本教材編寫工作,完成對校本教材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編寫計劃、教材內容等的籌備工作。編寫時可邀請當地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和生產能手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共同探討,以確保校本教材的實用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二,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材開發。作為承擔送教下鄉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雙師素質”和深厚的專業功底,而且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并對當前的生產形勢和技術應用情況了如指掌。因此,必須選擇實力強、經驗多、有過基層農業生產實踐經歷且文采好的教師參加編寫工作,以確保校本教材編寫質量。

第三,聘請當地涉農部門專家、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或實訓指導教師,并參與教材的編寫,以便彌補教材編寫中技能、技術、實訓內容具體操作部分的不足,盡最大努力與農業生產實際接軌,以實現“送教下鄉”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生產、一邊致富”的目標。

第四,聘請農業高校的學者、教授作為校本教材編寫顧問,指導編寫工作,保證校本教材編寫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二)深入調查,豐富校本教材的內涵

參加校本教材編寫的教師要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了解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民學生的需求,做好編寫前的調研工作,充分掌握該專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知的理論知識和應會的操作技能,為高質量地編寫校本教材做好充分準備,把先進理念、前沿技術帶到學校、帶進課堂,為教材的編寫積累第一手資料。

(三)完成編寫與修訂工作

第一,校本教材編寫不同于書寫教案,主編要做好校本教材編寫的整體規劃,在宏觀課程體系框架內合理規劃本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注重把新技術、新成果、新理念融入校本教材中,同時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知識交叉等問題。對參編成員要提出統一要求,在教材風格、編寫提綱、編寫方法、圖文要求、媒體使用等方面都要有明確的統一規定,使大家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做到對編寫教材的理解一致,編寫方法一致。

第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特別明確體現哪些是學生應重點掌握的,哪些是應該理解的,哪些是一般了解的內容。編者對自己編寫的部分要認真研究,積極論證,充分把握重點與非重點,使重點部分內容詳細,非重點部分簡單明了,為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提供方便。

第三,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部分應本著簡單、準確、適用的原則進行編寫。語言要簡潔明了、準確無誤,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快速理解并記憶;對難以理解的概念,要列舉一些簡單的事例加以說明,或運用一些圖片、音像資料進行驗證,便于學生正確地掌握與運用。

第四,技能訓練內容的編寫要圖文并茂、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精煉、形式活潑多樣、色彩鮮明、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按照“行動向導、任務引領、學做結合、理實一體”的職業教育新理念,把“教學做”一體化的思想貫穿在教學中,主動適合農民學生邊講邊練、邊學邊干、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特點。

第五,校本教材編寫應考慮學生基礎和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看得懂、學得會、趣味性強、版式新穎、特色鮮明的學習材料。

第六,實踐檢驗并修訂。校本教材完成后,首先由一線教師審核并在教學中實際應用,對教師和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及時修訂,不斷完善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質量,最后由學校審核定稿出版。

討論與建議

針對“送教下鄉”面對的特殊教育群體,應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為體現學校的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以及學生特點而自主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校本教材。在開發編寫中要強調融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更注重貫徹“學做一體化”的思想,關注培養“知行統一”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內容安排上,充分考慮農民急需的技術和知識,突出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新農藝的介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融理論知識于實際操作中,按照農民的知識現狀和認知規律,教授實用技術,突出操作技能的培養;在教材編排上,注重版式新穎,圖、文、聲、像并茂,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特色鮮明。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對校本教材的定位不準,教師組織編寫能力參差不齊,致使校本教材質量難免出現瑕疵。為解決自編校本教材質量不高的缺陷,省職教研究所已組織編寫兩批、69本“送教下鄉”專用教材應用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各中職學校為體現各自辦學特色仍有進行校本教材開發建設的必要。為促進校本教材更好的開發建設,僅提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進一步完善校本教材開發機制

現階段,因開發機制不完善給職業學校校本教材開發造成很大困難,這是校本教材開發的當務之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教材的開發雖存在不同,但二者依然有許多相通之處。職業教育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有選擇地參照普通教育教材的開發體系,但不應一成不變地照搬,而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門應加強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機制,使“送教下鄉”校本教材的開發更加規范化、實效化。

(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中職學校應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內培外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增加教師外出進修交流的機會,提高教師整體的學術水平與文化素養,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實踐中去,豐富生產實踐經驗,進而造就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同時,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學校領導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對教師自主進行教材開發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三)注重學生的生產需求和可持續發展

在開發校本教材時,既要密切關注學生生產需求,又要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應“堅持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貼近學生實際,拓寬理論基礎、強化專業技能,不僅滿足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需要,而且考慮滿足學生農業生產實際與轉崗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促使學生成為“一專多能型”并且是農村經濟建設“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四)加強政策導向與資金投入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完善校本教材開發機制,在政策上加大對職業教育投資的傾斜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如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送教下鄉”校本教材的開發,成立專門機構確保??顚S?,從政策與經費上為“送教下鄉”校本教材的開發提供保障,使高質量的校本教材成為加速“送教下鄉”大發展的助推器。

總之,校本教材開發需要通過學校的多方引導、教師的主動探索、學生的積極嘗試、行業的積極參與、眾多中職學校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職業教育專家的引領。只有這樣,才能使校本教材開發建設得更好,才能真正體現出校本教材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鄭金洲.校本研究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劉彩霞.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因素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

[6]蔣士會,陳朝暉.我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概略[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

(責任編輯:謝良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