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守派”辜鴻銘,果真“頑固保守”嗎?

2014-08-30 12:46王京濤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關鍵詞:辜鴻銘保守派牛津

王京濤

提到“辜鴻銘”的大名,相信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未必了解其人,但起碼大概聽過他的名字。尤其是近年來,這位曾經享譽海外的晚清思想家,越來越多地以滑稽、怪異的姿態走進了《走向共和》、《建黨偉業》、《湘江北去》等影視中。這說明,即使是在大眾文化中,這位獨樹一幟、桀驁不馴的思想家,也開始占有一席之地了。尤其是近年來,研究他的著作,以及他本人的著作文集越來越多地出現,公眾對這位人物的興趣在明顯增加。

談到這個人,大家的印象,可能最典型的就是他近乎可笑的“頑固、保守”了,其次就是“英文好”,包括一些研究學者,同樣對他持此印象。他英文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他果真“頑固、保守”嗎?在我看來,并非如此。若從2005年算起,我關注此人至今有8年時間了。在這期間,我幾乎讀了我所搜集到的有關此人的所有材料,包括他的著作、對他的學術研究,以及演繹他人生經歷的故事等等。他給我留下的整體印象不僅不是“頑固、保守”的,反而是極開放的、求進步的。當然,只有了解了他的思想,才能體會到這種開放與進步。

人們為何普遍認為他“頑固、保守”呢?我想,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他拖長辮、穿長袍的外表;一是他逆潮流而動、在“新文化”與“革命”大行其道的特殊時代倡導儒家文明——他不僅在國內倡導,更主要的是在國際上倡導,主張西方應引進儒家文明以自救,被西方視為“孔子學說的最大權威”(英國作家毛姆語)。所以,人們認為,他不是一般的頑固、保守,而是“極端”頑固、保守。

但我認為,若以這兩點而認定他“頑固、保守”,實則是對此人的不了解。先說第一點,他在人們紛紛剪辮、換裝的民國初期,刻意保留清代裝束,這算不算保守?我說,不盡然。他其實在著作中談過裝束問題。比如,在他的中文著作《張文襄幕府紀文》中寫有《在徳不在辮》一篇,文中說:“今人以除辮變服為當今救國急務者,余謂中國之存亡,在德不在辮。辮之除與不除,原無大出入焉。獨是將來外務部袞袞諸公及外省交涉使,除辮后窄袖短衣,聳領高帽,其步履瞻視,不知能使外人生畏敬心乎,抑生狎侮心乎?”意思是,人們認為“除辮變服”能救國,但中國的存亡并不在于裝束,而在于自身的能力,改了裝束,剪了辮子,外國人就會敬畏你嗎?

在辜鴻銘看來,改革的要務,并不在裝束外表。因此,他其實很輕視這種變革。此外,他也曾對自己的裝束做過解釋,他晚年在日本講學時曾說了一句:“我留了這樣的辮子,不是出于個人的喜好,而是出于對滿洲朝廷的忠節而保留的?!保ā豆鉴欍懻摷|西文化異同論》)那么,又該如何理解他對清朝的“忠節”呢?答案又在他的《中國牛津運動故事》(又名《清流傳》)一書中。這是他出版于1910年的英文著作,雖然不及他的《中國人的精神》有名,但對于理解這個人物卻非常關鍵。他在該書第二版中收錄了他發表于《北華捷報》上的一篇文章《雅各賓派的中國》,他在文中自我解釋說:“許多外國朋友取笑我,認為我的做法是對大清王朝死心塌地的愚忠。但我的忠誠不僅是對我的先輩們曾獲得其恩典的皇室的忠誠,我在這件事上表現的忠誠,也是對中國的宗教信仰的忠誠,是對中國人的文明事業的忠誠?!?/p>

也就是說,辜鴻銘之所以拖著長辮、穿著長袍馬褂,一個原因是他認為裝束的改不改,對于改革來講并無大的意義;另一個原因,是對中國文明的忠誠。

那么,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他忠于儒家文明、倡導儒家文明,這又應怎么理解呢?是一味的保守嗎?我說,也不盡然。這一點,同樣可以在他的《中國牛津運動故事》一書中找到答案。我之所以說這本書非常關鍵,其實是集中體現了他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即“兼容并蓄”,或者說“擴展”思想。這一思想,我在2013年7月于北京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中西文化比較研討會上做過發言,當時,有參會的學者朋友對我說,聽了我的發言之后,改變了他對辜鴻銘的看法。

他的這一思想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中國牛津運動故事》一書的“序言”中明確提出,“中國和歐洲文明都不是絕對完美的文明?!彼€批評傳統的“中國文人”說,“中國文人的確對他們自己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一無所知?!币虼?,中國文人不懂得“兼容并蓄”或“擴展”思想,而“中國文明之所以軟弱無力,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一點”。

所以,我們看到,他雖然“忠于”中國文明,但并不是一種頑固的“愚忠”,而是有很大的理性。那么,問題就在于,他所說的“兼容并蓄”或“擴展”的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實他在著作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這也是在他著作中一以貫之的思想。他說:“真正意義上的兼容并蓄,即靈魂的兼容并蓄?!苁刮覀兛吹?,我們自己對完滿的狀態的一孔之見遠遠不是具有永恒意義的、絕對的完滿狀態?!彼M而指出:“為實現這種真正的兼容并蓄,所必需的東西,用個政界的術語說,就是‘開放原則。這里所說的開放并不是指貿易和鐵路的開放,而是指思想和精神的開放?!?/p>

也就是說,他認為,任何一種文明本身并非完美的,因此,不能固守于一個文明,那么就需要這種兼容并蓄。通俗地講,其實就是指不同文化的融合。事實上,他在《東西文化異同論》的演講中說得已經很明白:“我深信,東西方的差別必定會消失并走向融合的,……所有有教養的人,都應為此而努力,為此而做出貢獻?!驗槌3Eu西洋文明,所以有人說我是個攘夷論者,其實,我既不是攘夷論者,也不是那種排外思想家。我是希望東西方的長處結合在一起,從而消除東西界限,并以此作為今后最大奮斗目標的人?!?/p>

到這里,您還認為他是一味頑固、保守的嗎?

猜你喜歡
辜鴻銘保守派牛津
辜鴻銘: 給西方人妙講儒家學說
“王權至尊”與都鐸時期的思想紛爭
把《浮士德》背下來再說吧
旅行者,饒了牛津吧
宅假期
保守派VS先進派保養方式大對決!
燒烤也瘋狂
精通九國語言的學習方法
辜鴻銘倒看報紙
閱讀(中年級)(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